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发布时间:2022-04-07 03:26:25

①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摘自《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时代的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新知识、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要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就得不断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建设者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对新一代人才素质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2、课程的要求: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不重视学生的自学,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在语文教学和发展任务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100年掌握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是每10年增长一倍,而最近10年则是大约3年增长一倍。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体系,尤其是语文教学,它涉及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方方面面都与之联系,因此教师是不可能教得了,教得完的,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去学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素养的。这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新课改下新编的中学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就是“以人为本”,即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过去强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习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干动手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认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己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4、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初中阶段学生自主性意识崛起、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日浓。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且,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网络信息的高速与大容量给学生提供了相当多且丰富的知识。这时光凭老师讲解已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认知能力的需求了,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个严峻而迫切的要求——即怎么能让学生既“吃饱”又能保障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吃好”。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办法。

二、什么是自学能力?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摘自《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此截取其中一个方面,重点谈谈自读课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自读课文自学中应养成以下几点良好的自学习惯:

1、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的,在学习中对于课文的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现代文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预习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文章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文言文预习则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总结文章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

有目的地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课堂学习解决疑问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听课效率提高。

3、 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在第一节课就传达给学生的一个理念。在遇到争议时、或者新知识时,我总是鼓励学生去查字典,而不允许他们凭主观去盲目猜测。在坚持这样的引导下,效果也比较明显,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主动的去查工具书,字典也成了他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4、 培养积极参与、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读课文教学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这就要求学生能主动融入其中、充分发挥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勇于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于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在自读可课文学习中承担课堂“小主人”的重任。比如:让学生推荐一篇课文里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及解释,或者指出需注意的一些易错字、词、及解释;文章重点语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并将自己的理解与全班同学沟通,互相探讨、互助学习;我也试着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行表演,从而帮助他们主动掌握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形象。因为表演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我还大胆采用了体验情境的教学,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而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就要非常熟悉课文,去应对相应的问题。课堂学习的结果相当的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而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5、培养学后总结的习惯:

我们说学习一篇课文,不仅是解决这篇课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能自学相同类型的文章。“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这就需要学生能从课文中总结学习方法,用于以后的自学。所以在学习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去自行总结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方法,并归纳出来。通过长期练习,学生由刚开始只能总结一两点表面内容,发展到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学习方法,且能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二)、掌握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读课文学习中,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

首先,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词典、资料书)。因为学生会不会使用工具书,有没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关系到他们一生自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把教学生使用工具书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在教学中,是老师走在前面,还是学生走在前面,两者有着质的区别。如,一篇文章的教学,老师查字典、找资料,与学生查字典,找资料,大有区别。有的同学经常问老师某字的读音,他们等待老师的告诉,而我常不告诉。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若遇到生字、新词、难句及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问题时,我都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这些问题。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字典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学会摘录,积累词句。在阅读各种文章的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我在学生的预习作业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于三句。还有像自读的文言文预习,我也常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摘抄下来后,指导学生通过读、背等方式积累。此外,还要养成多问、多说、多写的习惯。最后,我还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多说、多写,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再次,为了深入理解一篇课文,为了扩大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积累。我注意教学生查找参考资料的方法,这也是自学时必不可少的能力。如学习《丑小鸭》,我就让学生去查找关于安徒生的生平简介;学《黄河颂》让学生查地图资料、地理知识;学《真正的英雄》就让他们去了解“挑战者号”的相关背景。有时我会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做必要的补充,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搜集的资料不仅全面广泛,而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经常查看有关的书籍、资料和图片,能使学生初步知道哪类课文可以查找哪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这样既培养了能力,又能激起学生更浓的学习兴趣。

2、教学生掌握学习步骤

学生学习课文,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所以教他们有步骤地学习就很重要。在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第一遍通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懂的生字生词;接着朗读或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体知道写的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再返回头来统观全文,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钻进去逐层深入地学,又能跳出来看到文章的整体,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文章学习:学生第一遍阅读,解决了课内生字词,再读课文时,了解了文章写的是“一个星期天发生在福楼拜家,朋友聚会的事情”,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几个人物的特点,因此接着我指导学生重点品读表现人物特点的语句,最后通过个体人物的特点,反观全文,归纳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并总结文章在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方法。当然这些学习步骤,可以因课文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自学能力提高了,还可以变更或简化,但在打基础期间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

3、教学生对不同的课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不同的文章,作者思路不同,表达方法不同,重点不同。一般来说,记叙性文章(包括记叙性散文、记叙性诗歌、小说),应把握好记叙的要素;抒情性散文,应侧重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说明性的文章,应把握好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及语言的特点;议论性文章,应把握好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不同课文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抓住各类文章特点,用不同方法去学习,即节省时间,又扩大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训练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材实际抓重点、抓特点地进行分析,使他们在自学时能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教一点有关文章的知识。当然,这些知识的讲授不是外加的,而是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的。比如学《女娲造人》,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神话,因此首先教学生掌握神话的基本特点——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接着指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入手学习文章的情节。学生懂得了这些,学习文章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反而能较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又如《秋天》这首诗歌,我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几个要素——意象性、象征性、诗歌主旨、作者情感,从这几个角度去学习,就能基本把握住诗歌学习的重点,而不至于有所偏颇。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不少描写景物的文章,这类课文语言优美,感染力强,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习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关于写人的记叙文,作者要通过一件或几件具体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德,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关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其实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也是只是就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办法总结了以上几点。当然,方法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而因地制宜。我个人认为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空间相当大,因此我也会将在此方面不余遗力的进行下去。因为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就是:培养有创造性、独立自主的“大写的人”。

②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预习课文。要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指导学生预习要从低年级抓起,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工具书(一本字典,一本词典)和一本预习笔记,并提出具体预习要求:(1)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资料,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背景;(3)辨认文章体裁;(4)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段意;(5)摘抄名言警句,记录疑难问题;(6)表情朗读,反复回味,加深影响。这种要求,要体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仅养成预习习惯,而且在无意中形成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既然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便成为获取新知识的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在听课时,强调学生应注意自己在预习中遗漏了什么内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误,什么地方还有困惑,老师在授课时又强调了什么,补充了什么……都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标注在书页的字里行间)。不只是记下来,还要想,还要对照反思。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以找出根据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很好地促进教与学的交流。这样,当一篇课文学完后,书本上便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附注和标记,这种笔记法不仅不影响当时课堂的听讲,而且也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多功能展台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奥难懂的知识,生动、形象、具体地再现在学生的眼中、脑中,加快自学的速度,加深自学的难度,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提高课堂自学的质量。 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1)指导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首先要求学生通读与高中语文课本配套的《语文读本》;其次是开列出一些中学课外阅读必读的文学名着书目;三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报刊目录,如《语文报》《中学生报》《少年文史报》《学生天地》等。(2)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其阅读对象也不同;即使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因其智力水平不同,其阅读对象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阶段性读书计划(一周、一月、一学期或一学年),要循序渐进,遵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规律,长期坚持下去。(3)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但要因人而异,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A:浏览法。浏览报刊是一种便捷的阅读方式,对知识含量大、信息内容广的一般报刊适宜用这种方法。B:三步品读法。即把同一篇文章连续读三遍,每一遍一个重点,三遍之后全面理解。如茅盾的“鸟瞰----精通----吸收”法,叶圣陶的“了解----批评----接受”法,都是很好的经验总结。C:摘录法。对于经典性作品,因为其博大精深,一时难以读懂,所以就先把它摘录下来,留待日后再慢慢欣赏、揣摩。D:读写结合法。读书贵在能有所得,写读书札记,或心得、评价、仿写、创新,都是促成学生对阅读对象内化吸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外阅读的同时,一定要学生动手,通过写能巩固阅读的成果,能欣赏到自己的进步,更有利于课外阅读的开展和强化。 四、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所学的知识具体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1)解决问题,应该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的结果。(2)布置作业时应精选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题,以便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切忌搞题海战术。(3)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难题,经过独立思考后,如果还不能理解、解决,就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引导他们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总之,提高学生的素质,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够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终身受益,诚如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最高境地”。

③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叶圣陶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中,始终体现着这一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第二、学生要努力学会自学的本领,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100年掌握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科学知识总量的90%。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是每10年增长一倍,而最近10年则是大约3年增长一倍。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教师教不了,也教不完,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所以,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难怪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自学能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学态度,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

态度是个人对一定对象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对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发动、维持、强化、调节的心理功能。自学态度是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自学态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促进自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
自学态度一般包括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培养积极的自学态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和好模仿、好竞争的心理特点,教学中要少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多为学生提供语文自学的榜样,除了名人自学成材的范例,还更应该注意选择同班、同年级、同学校的学生成功自学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重在自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也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能否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激发持久的学习热情,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哪些途径呢?
首先,以“境”引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教《三峡》时,先用声色俱佳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的情境,播放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三峡风光”图片及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定会大大提高。
其次,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次,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基因畅想》一文,我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什么是基因?为什么要进行畅想?畅想的结果怎样?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人类?原因何在?假如使用于人类,作者的想象会成功吗?他做了哪些大胆的设想?”等等。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这篇文章的脉络。

二、启发思维,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培养自学能力,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1、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条理性,要能够让学生摸准思路,能够让学生沿着几个连续性的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处。问题要由易到难,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比如,“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是先考虑原因,后考虑结果;“哪几方面”、“哪几点”的问题,一般先要一方面一方面地考虑,然后考虑哪一方面先说,哪一方面后说,怎么连起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并要提示学生不要急于抢答。久而久之,学生回答起问题来就会很有条理性。
2、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透过现象去抓本质;理解课文,解答问题也往往限于表面意思。只知道作者是这样写的,而很少人探究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要依据教材,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慢慢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描写自己“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学生能领会到字面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追问一下,或教会学生自己问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头发越来越少呢?这一问,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课文的主旨就联系起来了。通过平时不断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就会慢慢的变得深刻。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依据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敢于对课文以及老师的话提出疑问,说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营造一种互相争辩的氛围;设置一些创造性议题,让学生求异发散,进行正向、背向、逆向、纵向、横向、对比等思维活动,引导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让他们为自己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欢欣雀跃,从而唤起学生猎取新的认识的欲望。
当然,训练思维的方法还很多,在平时的课外活动、娱乐游戏中也可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

三、掌握方法,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实证明,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终身学习失败或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学习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和教会学生掌握初步的自学方法。重视学法,实现大量阅读、有效迁移,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明确的学习步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读,要读正确,读流利,从有声朗读逐步过度到默读;划,学生边读边划,标明自然段,划出生字词语,标出疑难词句;想,围绕课题和课后思考题,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对课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四步自读法充分体现了三个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动口、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独立(个人)学习与合作(小组)学习相结合,保证让每个学生读有其序,思有其法。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大量进行阅读实践,变老师讲为学生学,他们充分自读,充分思考,充分讨论,充分交流,再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审美和思想教育。与此同时,我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每天开设阅读课,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进行自学能力的迁移训练。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熟练掌握了“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他们学会了默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和讨论,学会了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

四、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动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语文自学具有自觉性,它同样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1、培养有目的地学习的习惯。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有了它,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对一组学生,每次上课前就给他们讲明该节课的学习目的,而对另一组的学生,只是让他们在上课前读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笔者发现:前一组学生上课时思想活跃,大多数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能够抓住课文要领,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转;而后一组学生,上课时常常抓不住课文的要领,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这就说明,明确学习目的是多么重要啊。
2、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每天新课之前,要求学生按照“一读二划三想四讨论”的四步自读法进行预习,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识记和思考,在教师指导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3、培养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勤翻工具书是十分重要的。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部首、音序、四角号码等几种查字法的训练,不但让学生明确一个字(词)的“死意义”,而且让他们掌握了确定一个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活意义”的方法,这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句子和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4、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荀子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说明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也是如此。畏难,浅尝辄止是学生学习上的通病。要提高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克服这个毛病,其方法是使学生抓住问题不放,寻根问底,不断地问个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5、培养练后反思的习惯。读书和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进行必不可少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6、培养坚持阅读、积累的习惯。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书报、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时看到好的材料或者有启发的问题,立刻抄录下来,并且记下心得体会,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学生自行设计,自得其乐。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鉴赏能力。实践表明,凡是喜欢做读书笔记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敏捷,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相反,没有上述习惯的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老是停留在原地不动,或者提高很慢。
7、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
8、培养同学之间切磋琢磨的习惯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交流是多么的重要!同学之间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就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所以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养成同学之间切磋琢磨的习惯。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等。总之,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因为,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论文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人类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不变,需要具备自学能力的要求不变。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他总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学能力,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自学,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读书、思考、提问、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所以自学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善于自学的人将来也善于研究,善于工作,善于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我国着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学习,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如地探求课外知识,吸收生活的养料,汲取文学的雨露阳光,从而形成扎实的语文根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养成不仅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可使语文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工具。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以下试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作些浅析。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是自学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这篇游记游览顺序是什么?在游览双龙洞路上,先由外洞进入内洞有哪些所见所闻吗?路上什么样的景色?这篇课文突出了双龙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 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自学的信心是自学语文的关键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各种良好的自学方法是自学语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 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又达不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一定原则要求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些学生,教师让他看书,他既不动笔,又不动脑,只是走马观花,书上和笔记本上空白一片,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必须先布置好学生自学的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笔划出生字词并查字词典,划出关键句段并认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篇课文作充分的研究,并通过几个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达到自学的目的。
( 二)让学生自讲自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并非是老师和其他学生完全分离的埋头单干,其实质应是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创造。例如,我每次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就要从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中抽出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解他们的答案、思路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专门把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正和表扬,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点拨后再去认真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去独立地做课后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习题,真正形成“自学——自讲——讨论——点拨——总结——自练”的参与型自学模式。
(三)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检验学生自学结果和总结学生自学经验时,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也绝不可少,他们可以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和总结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作文教学时,很少先去改学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学生互相评价和改正后再连同他们的评价一起点拨。其实,学生阅读同学的文章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而且非常认真,这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多采用朗诵美文、背诵课文、表演童话故事激发兴趣,用故事会、小文学家等为学生开辟文学乐园;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采用辩论会、文学家大比拼的形式为学生开辟乐园。
但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分出“优生”“学困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自身优秀的学生,老师要把他树立成为本班的榜样,在本班起到示范领头的作用,而对学困生则更应该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动的,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慢慢他搞他们的能力。
四、养成各种良好自学习惯 是自学语文的保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四步:一画:默读课文,默读之后,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切勿读完了便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四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在这里,我要着重谈一下默读,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不动唇。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
(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二)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中,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习惯。一记,在听说读写中,凡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记下来。二查,用三种查字法的任意一种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词。三联,联系上下文看字、词出处的语言环境。四选,根据上下文选择字义词义,作出判断。五俗,用自己的话将字义词义通俗的表达出来。比如教学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中的“举”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该字的意思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联系上下文我们选择(3)。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不是更有质量和效率吗?
(五)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后,可少评或不评。
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少儿书报、少儿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学生自行设计,自得其乐。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鉴赏能力训练。
(七)勤于动笔的习惯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等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了参与意识,形成了良性循环。
(八)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着名论断。它就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最后, 要培养学生自己写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复习在一课书学完后,抓住课后作业题进行复习。单元复习放在一组课文学完之后,写出该组的重点来。期末考试指学期终结前的复习,抓住字词句篇几个重点,归纳复习,写出复习总结,学年复习放在暑假,自学复习提纲,按提纲抓要点,再写出小结,最后有条理地记忆。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常讲革命先辈和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杰出人物成长的过程,理解他们崇高的境界,使学生认识到为祖国为人类进步而奋斗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发愤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⑤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一根铅笔售价为2角7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四、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学习10的组成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10个扣子,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个扣子,再把扣子分成两部分摆一摆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10的组成的不同摆法。
总之,在课堂上,善于利用教材,灵活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⑥ 初中生语文方面的能力要怎么培养

语文能力是要从生活从各种文字性阅读锻炼的;当阅读沉淀加多,便可以领悟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意图更深入了。这种语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课兴趣,挺高语文领悟能力都是最有效的。
要想学好语文不单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扩大的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前提是要如何独立学好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⑦ 怎样培养初中孩子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英语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我们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教与学就比其它学科有更大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讲,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听、去说、去思考,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初一新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就应充分利用他们对英语的新鲜感、好奇心的特点,尽量用英语讲课,创设学英语的氛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授课时使用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以形象化的动作。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简笔画、唱英语歌、做游戏、情景会话等方法,利用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自学之门的金钥匙。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例如,向学生介绍怎样复习;课堂上怎样听讲、记笔记;如何搞好朗读、记生词、背诵课文;课后怎样复习;如何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帮学生过好语音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时多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尤其是让学习好的学生向大家谈一谈他们的学习体会和经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自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变得轻松有效。
三、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它们是进
行英语自学的保证。
在新教材教学中,突出的是“听说领先”,生动活泼的会话表演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中,特别是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使他们明白一篇课文要从哪里入手,重、难点是哪些内容,和突破它们的关键点。经过长期的操练养成习惯后,他们对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课前自学时要求学生记住下一节生词、短语,会翻译,能借助参考资料和词典理解整篇课文,找出关键句、难点句,回答课后问题,并能发现问题。让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坚持课前自学,对下一节教学内容的掌握很有帮助。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点自学的时间,比如让他们自学生词,做一些简单的阅读训练,根据教师的讲解有条理地记笔记等。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大胆开口、勇于质疑。有自己的观点,有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做抄写机。课下主动复习、加强记忆、过好单词和背诵关。整理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和学就变成一件乐事,教师愿教、学生乐学。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四、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场所。

⑧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主动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英语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由于我们缺乏特定的语言环境,教与学就比其它学科有更大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讲,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听、去说、去思考,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初一新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就应充分利用他们对英语的新鲜感、好奇心的特点,尽量用英语讲课,创设学英语的氛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授课时使用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以形象化的动作。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简笔画、唱英语歌、做游戏、情景会话等方法,利用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和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自学之门的金钥匙。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例如,向学生介绍怎样复习;课堂上怎样听讲、记笔记;如何搞好朗读、记生词、背诵课文;课后怎样复习;如何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帮学生过好语音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平时多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尤其是让学习好的学生向大家谈一谈他们的学习体会和经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自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变得轻松有效。 三、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它们是进 行英语自学的保证。 在新教材教学中,突出的是“听说领先”,生动活泼的会话表演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中,特别是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使他们明白一篇课文要从哪里入手,重、难点是哪些内容,和突破它们的关键点。经过长期的操练养成习惯后,他们对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课前自学时要求学生记住下一节生词、短语,会翻译,能借助参考资料和词典理解整篇课文,找出关键句、难点句,回答课后问题,并能发现问题。让学生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坚持课前自学,对下一节教学内容的掌握很有帮助。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点自学的时间,比如让他们自学生词,做一些简单的阅读训练,根据教师的讲解有条理地记笔记等。鼓励他们动脑思考、大胆开口、勇于质疑。有自己的观点,有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做抄写机。课下主动复习、加强记忆、过好单词和背诵关。整理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和学就变成一件乐事,教师愿教、学生乐学。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四、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场所。 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外的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除了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外,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把英语学习带到课外去,多创设语言交际的环境。多听收音机、磁带,看光盘、录像带,看英文影视剧和电视讲座。学标准的语音语调,控制好语速,训练听说能力。阅读一些好的课外读物,从中借鉴好的学习方法;摘抄英语知识;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学写不同体裁的短文,锻炼写的能力。我们只有通过课堂这个港口,把学生推入运用英语知识的海洋,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里,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泡在水里,并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像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五、让学生体会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自学路上求索。 平时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主要是检查他们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及时表扬做的好一些的学生,帮助和鼓励差一点的学生,多使用激励语言,给他们希望和力量。教会他们自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水平,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多做自学经验交流,谈彼此的心得体会,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动力和加速度。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学习,相互提高。“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提高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在英语素质教学中,我们提倡给学生减负,但是教学质量不能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靠广大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和实施,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7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39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