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22-04-11 18:22:14

⑴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2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少年儿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认识事物具有直观性。因而,小学语文课本内编排了大量的彩图、彩照,便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课教学中,利用插图导入,创设课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先出示插图,再引导学生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2)乌鸦在干什么?可是瓶子里的水怎样,瓶口又怎样?(3)乌鸦喝到水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课文是怎么样描述这幅图的内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板书课题),听老师读课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插图上,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演示实验不仅能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称象》时讲到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于是我准备了一些用具,用来演示该方法:(1)用一个透明的水缸装上水,把一艘模型船放进去,然后把一头玩具大象放入船中,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并理解“船舷”一词。(2)再把大象从船上拿出来,往船上装预先准备好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3)然后用天平称一称船上的小石子。(4)小石子共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立刻追问学生:“你们有谁能想出比曹冲这个方法更好的办法来?”学生立刻进入冥思苦想的状态。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们可以用人代替石头。因为石头比较重,又要搬,而用人就不用搬,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总重量。”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⑵ 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学,重在教师的讲授与结果的呈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学的从属者,这种模式的教学,可以说是把学生物化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了工厂里加工的产品。基于这种教学,学生缺乏思想,创新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实施课程改革,就是要注重学生“人”的因素,“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各个学科都要担负起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责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平台
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搭建创新平台,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平台的搭建,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一方面,通过精心的预设,促成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另一方面,需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在预设上,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乐趣的活动,学生在问题或活动中,基于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潜能,通过回忆、想象加工成新的东西。当然,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了好的预设,但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学生也不能碰撞出创新意识来。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春晓》时有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师:“春”是什么意思?
生:“春”是“春天”的意思。
师:那“晓”是什么意思呢?
生:“晓”是“早晨”的意思。
师:“春晓”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生:“春晓”连起来就是“春天的早晨”的意思。
师:那你们在春天的早晨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
这里,教师预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留下了回忆、想象的空间,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活灵活现地为师生勾画出了一幅幅“春晓图”。其中,学生的“春晓图”也不乏想象,但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伴随着创新。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应当精心预设,所提出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唯有如此,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才能出现创新意识。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逻辑思维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与学生的自我信心、思维敏捷度也相当有关。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同样适合。我听过两堂《普罗米修斯》,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英雄,走进英雄的内心,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教师都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个“锁”进行感悟,可是,学生在对“锁”字的感悟上,就存在了很大的差距。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阅读面比较狭窄,尽管教师做了努力的引导,学生还是体会不出沉重、冰冷、坚硬等意思,对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被牢牢锁在高加索之上的壮举体会不深;另一堂课的学生是城市学生,由于知识面广得多,对普罗米修斯的悲壮体会就深得多。一个班级,同样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在理解、感悟上也有所不同,在创新意识上也有差别,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
三、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在现行教材中,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练习。就是教材文本内容中,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太多太多。至于教学实际情况中,是不是每个教师都注重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恐怕就不敢肯定了。有了好的教材,不等于就能培训出优秀的学生。我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症结是教材,他们对现行教材提出了颇多的意见。正因为教材不好,所以教育致使培养的学生不好。但专家对近几十年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包括民国时期的教材),发现还是现行教材优越于过去的教材。为什么有了好的教材,还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呢?我认为只有好的教材还不行,还必须要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质的转变。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已有十年之多,但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比十年前进步不了多少,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从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其实,“一题多解”、“续写”、“扩写”等等都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增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某一研究问题求解时,不受已有信息或以往思路的限制,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方法的内核是:积极求异,灵活生异,多兀创异,最后形成异彩纷呈的新思路、新见解。可以说求异思维方法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我校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司马光》的:
……
师: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
生:遇见事情不慌张。
师:从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的?
生: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从哪些词中体现了司马光遇事不慌?
生:“举起”、“使劲砸”。
师:如果司马光慌了,能那样做吗?
生:如果慌了,司马光就举不起那大石头,也砸不破缸。
师:假如司马光慌了,结果会怎样?
生:也会像那些孩子一样,哭哭滴滴去找大人。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当时司马光是怎样想的?
生1:要是和其他人一起去找大人了,缸里的伙伴早就淹死了。
生2:“我”是一个小孩,最好的办法是砸缸。
生3:这儿有石头,就用石头砸缸吧。
生4:“我”要用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才能砸破缸,就是砸到了缸里的小孩,砸伤总比淹死强。
师:除了砸缸,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1:可以找个凳子让那个孩子爬出来。
生2:可以直接把那个孩子拉出来。
生3:可以找根竹竿把小孩拉上来。
师:这些方法能及时救出小孩吗?
(学生讨论,认为这些方法都不行)
师: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让小孩离开水。
师:说得对!救伙伴就是要让伙伴离开水,可是,当伙伴离开水不行时,那就只有让水离开伙伴,砸缸不就让水流走了吗?让伙伴离开水是正向思维,让水离开小孩是反向思维,在今后生活中遇见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试着用反向思维解决问题。
……
教师的“猜想”一词,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搭建了平台,学生做出了各种合理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学生的这些思维方式都是正向思维,而司马光的砸缸是反向思维,教师教会了学生遇事不但要能够正向思维,而且还要能够反向思维,这种反向思维,其实,就是求异思维。语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地方很多很多,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应该注重对人的培养,尤其是人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一个民族的兴旺在创新,而教育就要担当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在工作中潜心研究,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新人。

⑶ 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提问

一、改变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时那种万分激动,喜悦的心情,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选择时机,让学生勇于探索。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包容。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课堂提问要设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⑷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教育思想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精神压力,缓解课堂疲乏。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爱是情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中,以端正的教态,慈爱的神情,和蔼的语言讲课,让学生在温暖的气氛中,集中精力聆听教师的讲授。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可以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上课时,当你面带微笑,补发轻盈迈上讲台时,孩子们的情感也会被同化,在舒畅的心境下聆听教诲,感受被激励的幸福,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教师课堂的热爱情绪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

二、教师可以通过有思想价值的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教师不再要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少老师又把这些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的所思所见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更有甚者,有的老师经常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形式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思维缺乏启发性,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事实就能做出回答,且大多数问题的答案具有唯一性,不用花费学生多少智力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无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自主性的培养。因此,教师的提问不宜过多,但要有讨论的价值,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思考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给学生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必须引发学生情感的投入,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感悟、体验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阅读中的主体性。

三、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同事,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汉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现实素材是汉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堂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汉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汉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四、教师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小学生的自诩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与水平,此时,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是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必须预习的习惯,并拟定预习重点,提高预习针对性。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中虽然有预习的积极性,但是方法不够科学,也制约了预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强化科学预习方法指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推广的“读、思、记”三步预习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一种预习方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了解内容,通过深入探究问题,并进行练习,检测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五、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人才,一切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真正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得到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的自身主体性得到很好地发挥。亚里斯多德曾经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表明,只有有疑问,有问题,才会出现思考,才会出现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提出疑问,还要向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的方式,以此来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只有存在异,才会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加讨论与思索,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开发他们创新性思维。

六、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特点,他为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尝试探索,奇思异想,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自觉主动的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且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得到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

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动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问题意识来维系和支撑。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 的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问起来,课堂才会有生命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使学生成为一个问的主体;要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 不问问题到想问问题,从想问问题到敢问问题,从敢问问题到爱问问题,从爱问问题到会问问题

⑹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主要是指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问题式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质疑的精神,通过已知发现未知,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并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与实践能力。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备课环节应充分地设置问题
为确保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充分地做好问题设置的工作。首先,教师备课时应该严格遵循“三备、四定、五统一”的原则。其次,教师在充分了解与熟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提纲内容,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思考,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并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再次,对诸多列举出来的问题进行严格审核与分析,在保证所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抑或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再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感兴趣程度,舍弃部分不合理的问题,保留精华,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1]。
例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我先设置第一个问题:将《燕子专列》这一标题更改为《燕子》,再让学生们对全篇课文进行朗读了解,判断《燕子专列》与《燕子》这两个标题的区别。接着我再结合课文,分别设置以下几个问题:专列是什么意思?燕子专列又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说出别的什么专列吗?“这件事惊动了瑞士政府和人民”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为什么瑞士大大小小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在呼唤“救救燕子”?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促使学生对全篇课文进行认真解读,带着问题,在解读中寻找答案,进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
二、课中环节应认真仔细地探究问题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于备课环节充分地设置问题之后,便可在课堂中实行问题式语文教学,通过积极、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在课堂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探究。首先,教师可将自己设置的问题以PPT、图片、讲义等多元化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对问题进行梳理,以免学生出现茫无头绪的现象,但不可以直接解决问题,而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慢慢探索深入了解重点知识,并学会采取适宜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次,为保证问题的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使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俩俩交流、自主探究、与教师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课末环节应解决与拓展问题
虽然实施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期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太成熟,对很多问题无法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究,因此,教师在让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之后,还要收集、归纳、整理此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尊重学生原来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问题解决答案不合理的地方,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与探讨,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分析错误的出现是基础知识不牢固,还是不用心,抑或是其他因素,针对影响因素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干预,直至学生完全明白为止[2]。
除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末环节对问题进行拓展。对问题的拓展主要是指在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不偏离课文内容太过严重的情况下,将问题延伸到课程之外,给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解《画杨桃》一课时,通过课中环节,学生已经针对杨桃画的像不像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究与讨论,所以在课末环节,我便列举出其他一些水果,如菠萝、香蕉、木瓜、火龙果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水果从不同角度画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若是切开来画,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⑺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妙法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三、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强调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把难以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实际上,有些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需要以过程和素质标准来配合。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实行多元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都来参与评价。
五、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可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
档案袋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参与,里面可包含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的信息等。

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要适应当今知识经济,要改革、要发展,其中更新教育观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处于核心地位。中共中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1],同时还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2]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使命,核心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综合性的,它包含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特别是由于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语文学科发展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近几年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教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维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与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着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充满奇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 1、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是常用的方法。如教《黄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向往、神游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简介使学生听了个个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向往,因急切想了解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从而产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而巧设问题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8],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没有照片的怪石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则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可说、可画、可做,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而激励学生大胆发问,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则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比如《一分钟》一课,教材中李老师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有学生却提出“晚起的一分钟怎么会变成20分钟的?”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了解到了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规律,了解到了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最终找到了20分钟消耗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的思维留有空间。激发学生的灵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深度,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必须要时刻注意留有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机会。3、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以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吸引着孩子,引发着孩子无穷的乐趣,也是孩子创作的原型。经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让孩子“读天读地读万物”这是启发孩子美的感受,带给孩子艺术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最好途径。 如带孩子在瀑布所在地观赏,不忘带领孩子们诵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天与孩子们面对如丝的碧柳不失时机高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如美学理论家姚全兴所说“任何一个从事儿童美育和从事儿童艺术人才培养的人,都应该为了儿童想方设法利用周围的各种环境条件,即使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桥、一个荒草萋萋的废墟、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能注入这种思想,以美的大自然启发孩子读美的文学作品,孩子的学习过程将变得轻松、自由、充满乐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文学作品和大自然之间架设起一座心桥,产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的兴趣、激情,甚至奇思妙想,创作的热望。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创新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想象。如《锄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图,画的是一个除草的农民,在烈日下擦着汗,抬头望着太阳。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这位农民当时又累又渴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在理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⑼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能力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激情与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是学生的心情、激情、机智与个性魅力展示的大舞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果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性的花朵,张扬的个性,这样的课堂不能说是成功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今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地废弃那些无用的提问和讲解,将有限的时间放到给学生解疑和语言文字训练上,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我认为,“质疑问难”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能力则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中有提问的意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怎样才算“学会学习”呢?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要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要有泛读和理解的技能;要有探索推理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要有获取、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有创新的意念;要有开展研究的能力;要做到终生学习。上述“八要”,核心是自主地创造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财富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把创造力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有问题鼓励他们问,要给以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拓展视野;解放獐墙报时间,以便他们有时间思考人生。在五个“解放”中,问是特别重要的,没有问就没有创新。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探索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操作策略和保障条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新生学生的人格,新生学生的自尊心,新生学生的思维劳动。刚开始,由于孩子受到年龄和知识 的限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幼稚或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幼苗。因为孩子们主动探索、积极求学的可贵精神,正是教师们的期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解答不了,教师应该坦然接受、实事求是。这说明,学生的提问突破了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局限,而培养学生向老师,向课本,向所有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也正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要以孩子的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例如,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开动脑筋,构设矛盾,提出了问题,他们就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遇有这种情况,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或办法,或是教师组织学生讲座解决,或是在学生不能解决时由老师来解答,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才能得以保持下去。 教师悦纳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地感受到一种信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欢迎学生随时提问。如果教师受到教学讲究系统性、完整性等理论的影响,向学生提出: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打断老师。如果说有问题要问,应先记下来,等到临下课,老师留出时间来,让大家提问的时间再问。结果往往是,当老师把课讲完,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或是提问的学生特别少,或是根本就没有人提问。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反应之间,会产生干扰造成抑制而导致遗忘。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要形成新的反应,这种新反应对旧反应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正是这种倒摄抑制的作用,使用权得学生那些已经产生而未记忆怕问题,经学习新的内容之后,已经遗忘。因此,提倡学生在课堂提问,就应该没有时间的限制。这才是真正保护学生。 (1)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 发现,是教学的目的。小学生的发现不是寻求人类未知的事物,而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循着教学过程的进展中,逐步发现问题,发现知识,发现情感,发现方法,发现学习语文的读写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机制,确切地说,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发现。“引导”与“发现”的结合,从本质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A起始阶段——教师示范“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作好示范,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提问时,教师可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为什么写‘几痕’细线呢?‘痕’一般指痕迹。”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与兴趣。 B引申阶段——学生主动“发现” : 学生一旦领悟了“发现”的真谛,他们就会主动地求学。这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安排能让学生“发现”的基础,使之产生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当学生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知与不知的焦点上加以点拨、创设情景,这样才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质疑,从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大体上可分为直觉型质疑、思辨型质疑和探究型质疑三种。 直觉型质疑,是一种初级的质疑,它是感觉对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直接构成矛盾联结时,学生不假思索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初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不会讲的词、不理解的句子等,马上就会提出来,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于学生质疑能力不强的时候或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 思辨型质疑,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质疑,它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形式,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所发现并提出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