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高一语文如何判断病句

高一语文如何判断病句

发布时间:2022-04-14 15:18:59

⑴ 高中语文病句类型归纳

高三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希望帮助同学们辨认病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且多加练习,在形成语感的基础上,能快速且准确判断。



1、语序不当

①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②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③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2、搭配不当

①主谓搭配不当

②动宾搭配不当

③定中搭配不当

④状中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除了独词句、省略句和无主句之外,一般的句子都有主语。谓语是由及物动词来充当的,后面还必须有宾语。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凡是应该有的成分没有而导致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根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难以理解。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定语多余,状语多余,虚词多余。

4、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同学们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

5、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

“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

“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6、结构混乱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是句式杂糅 ,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结构杂糅。

⑵ 高中语文病句答题方法。。。

巧妙识别语文病句的几种方法
常见的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少主语——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
例如: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感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此题去掉“通过”即为正确。
2、发现语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只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如:
例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
例3、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4、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例2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它们之间不能并列;例3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例4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
3、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5、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例句中,前半句提到两个方面的事情,而后半部分都只说到肯定的方面。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子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子中的另一部分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
4、发现句子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6、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是适得其反。
这个句子是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细心判断,该句应当去掉句中的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
例7、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根据句子的意思“不”应该去掉,因为“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发生。”
5、发现句子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颠倒。
例8、《三国演义》对于很多人都很熟悉。
例句是将主客颠倒了,应该为“很多人都很熟悉《三国演义》”。
6、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9、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该句中,他的女朋友,指的是谁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7、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0、日被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9亿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在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该句中,“达9亿人民币以上”的 “达” 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
8、发现“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11、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
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
9、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例12、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
10、发现“不管”或“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13、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尽管” 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
希望你满意,祝学习进步!

⑶ 怎么判断高中语文病句

c
修改:
A、海口市首次举行“万绿园新春年会”,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推出第一届炮仗文化节,同时举办“狗”文化系列活动,给节日添上了喜庆的色彩。(原句”推出“的宾语并列在一起,造成歧义。如:“第一届炮仗文化节和“狗”文化系列活动”。应该说,“第一届”只能修饰限制“炮仗文化节”,而不能修饰限制“"狗"文化系列活动”)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反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有志青年求学时代的简朴生活,表现他们心忧天下,富有献身祖国,敢于除陈革弊的精神。(原句缺少宾语中心语)
D、长沙作为文化名城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蕴含着丰富、灿烂、深厚的华夏文明。这里的秦砖汉瓦、亭台楼阁、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原句动宾不搭配)

我是语文教师

供参考!

⑷ 高中语文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哪些怎么修改

一、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二、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四、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五、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六、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七、不合逻辑 

1、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2、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八、歧义

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可改为: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2、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可改为: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3、咬死了猎人的狗。

可改为: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2、狗把猎人咬死了。

4、人多病少财富。

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5、稿件不用退回。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⑸ 怎样判断病句语文上的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紧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国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四)、逻辑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从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方面考虑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例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关联词语。 例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 ⑤状语多余; ⑥补语多余。例如:

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又如:

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如:

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例如:

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

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例如:

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 又如:

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

“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例如:

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例如:

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

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又如:

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

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例如:

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例如:

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例如:

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例如: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例如:

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

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⒈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
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
还是分类不当。
⒉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⒊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
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
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⒋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
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

⑹ 高中语文病句

六种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有多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也不同。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情况:
(1)定语位置不当
①定语和中心语位置不当
例如:玛丽安在路边的碎石堆里偶然发现了几个形状奇特的化石牙齿,兴奋异常,却始终认不出那是属于什么动物的。
句中定语中心语“化石”和定语“牙齿”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牙齿化石”。 ②定语误放到状语的位置
例如: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古色古香”不应修饰“印着”,应改为“印着古色古香的青铜器”。 ③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是:a.领属性定语,时间、处所定语;b.表指称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性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e.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应当注意,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花园里(领属性的)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词)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形容词)玫瑰花(名词)被人摘走了。
如果违反多项定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定语语序不当的错误。 例如: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一艘古船。
句中定语排列不当,“古船”前的三个定语正确顺序为“一艘”“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否则会产生歧义。 (2)状语位置不当
①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
例如:“微山湖”号护卫舰迅速地在索马里海域采取行动,吓退了海盗;保护了被海盗追踪的商船。
“迅速地”作状语应放在谓语动词“采取”之前。
②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语序是:a.表目的、原因或条件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c.表范围程度的短语;d.表情感的词或短语。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即:为了什么(表目的)→何时(表时间的名词)→何地(表处所的介宾短语)→范围(表范围程度的副词)→怎样(表情态的形容词)→同谁(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如:许多教师今天早上(表时间)在会议室里(表处所)都(表范围)热情地(表情态)同他(表对象)交谈。
如果违反多项状语语序的一般规律,就会造成状语语序不当的错误。
例如: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 表处所的状语“在简陋的工作室里”和表时间的形容词“漫长”,应放在表情态的状语“艰辛”前面,改为“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艰辛地研究”。
(3)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指的是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顺序不当、虚词(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如:地震发生后,困难和危险尽管很多,战士们仍然迅速及时地进入震区抢险救灾。
“尽管”的位置不当,应改为“尽管困难和危险……”。 (4)分句位置不当
例 如: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后半部分两个分句为递进关系,且应先“公民”后“国家”。应改为“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的……,而且关系到国家的……”。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如: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 南、河北等省。
“生产量”不能“供应”,能“供应”的应该是“无公害蔬菜”。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动词共带一个宾语时,其中一个动词与宾语不搭配。
例如: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做……行为”搭配不当,应改为“出现……的行为”。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可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句中“一台”不能修饰“剧本”,应将“一台”改为“一个(部)”,或保留“一台”,将“剧本”改为“话剧”。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不只是”不能与“而是”搭配,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或把“而是”改为“而且是”。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
例如: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介词“由于”滥用导致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
因句子较长,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面的结构而致使句子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 例如:发射试验通讯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研制、发射、跟踪、测控和试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应该在“独立”前加“具备”,“具备……的能力”。
③宾语残缺
句子稍长,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是造成句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常是宾语中心语残缺。 例如: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具有”缺宾语中心语,在“胃肠病”后加“功用”。
④附加成分残缺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
例如: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此例中“付出劳动”不一定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之类的限制语。 ⑤介词残缺
例如: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句中“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2)成分赘余
①主语多余
例如: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多余。
②谓语多余
例如: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到来”。 ③宾语多余
例如: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工作”多余,与“工程”重复。
④附加成分多余
例如: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试卷中常见的赘余的例子有:
(1)互相厮打“厮”已含有“互相”的意思,应删去“互相”。
(2)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应删去“这”。
(3)见诸于、付诸于“诸”是文言中的一个兼词,是“之于”的合音,应删去“于”。
(4)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到”,故应删去“亲眼”。
(5)共同协商“协”意思是“共同合作”,因此,应删去“共同”。 (6)非常嗜好“嗜好”即“极度爱好”,故应删去“非常”。
(7)过度酗酒“酗”已包含“无节制”之意,应删去“过度”。
(8)一致公认“公”即“共同的”,“一致”意思为“相同无分歧”,两者重复,应删去“一致”。
(9)前来光顾“顾”就是“到来”的意思,应删去“前来”。
(10)开始启动“启动”指(仪器仪表等)开始工作,所以不必再用“开始”修饰。 (11)无故旷课“旷课”即“ 无故缺课”,再以“无故”限制,实属多余。类似的还有“多余的废话”。
(12)热切渴望“渴望”就是“迫切地希望”,应删去“热切”。
(13)悬殊很大“悬殊”即“相差很大”,故应删去“很大”。
(14)多年的夙愿“夙”的意思是“一向有的,旧有的”,应删去“多年的”。[来源:学。科。网]
(15)无数莘莘学子“莘莘”即“众多”,用“无数”修饰多余,应删去“无数”。 (16)可堪称“堪”已有“可以,能够”之意,应删去“可”。
(17)致信给“致”已有“给”之意,应删去“给”。
(18)使人民生灵涂炭“生灵涂炭”的意思是使百姓陷入泥沼,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已含“使人民”的意思,故删去“使人民”。
(19)留下的遗毒“遗毒”中的“遗”已有“留下”之意,连用累赘。
(20)至少……以上“至少”含有“最低”的意思,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无须再用模糊语“以上”。 (21)万一若“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
(22)切忌不要贪睡“切忌”“不要”均表示否定,同时修饰“贪睡”不当,删去其中一个。
(23)涉及到“涉及”中的“及”就是“到”的意思,删去“到”。
(24)被……所接受文言句式“为……所……”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被”。句中用了“被”字后,再用“所”字,多余。 (25)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岂不是年轻人?用“年轻”修饰“小伙子”,纯属多此一举。
(26)并非是“非”是书面色彩较浓的一个词,是“不是”的意思,因此,其后不必再加“是”。
(27)从心里由衷感谢“由衷”就是“从心里”,故该词累赘。
(28)全身遍体鳞伤“遍体”与“全身”重复。
(29)将近40%以上 “将近”与“以上”两个模糊量词矛盾,保留一个即可。 (30)囊括全部“ 囊括”已含“全部”的意思。
(31)先进楷模“楷模”本身就是“先进的”,故删去“先进”。
(32)突然恍然大悟“恍然”指“突然清醒的样子”,故应删去“突然”。
(33)这个中原因“个中”的意思是“这其中”,已含“这”,故应删去“这”。 4.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句话挤到一句话里,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这一种病句类型已经成为近两年病句考查的热点。
例如: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句中“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表达的意思相同,却硬要组织在一起,从而造成句式杂糅。采用其中的一种说法即可。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
①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②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以……为目的的)
③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 …问题上)
④由于……下(由于……,在……下)
⑤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⑥经过……下(经过……,在……下) ⑦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⑧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⑨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⑩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⑪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⑫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2)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话的开头硬凑起来。 例如: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的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5.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从第一回合枪击至此,总共不到15秒钟,人质中竟无一人受伤——这原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这”指代不明确,究竟是指“枪击时间短”呢,还是指“无一人受伤”?
(2)歧义
例如: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几十个”是指“报社”还是“编辑记者”有歧义。 6.不合逻辑
(1)概念混乱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种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年老”“疾病”与“丧失劳动能力”在概念上有交叉,不是并列关系,应在“丧失”前加“其他”,或者改“或者”为“等”。 (2)两面对一面
一个句子中,前面包含正反两方面,后面只包含一个方面,句子前后不照应。(有时将其归入“搭配不当”)
例如: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两面与一面,照应不当,去掉“能否”。 (3)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来源:Z。xx。k.Com]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句中的“死难者”与“幸免的一个”前后矛盾。 (4)主客颠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客之分、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颠倒的现象。
例如: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这个例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应该主对宾、人对物。正确的说法应为“大多数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 (5)否定失当
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例如: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防止……不要再次发生”否定不当,去掉“不要”。 又如: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反问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再加上“否认”和“不”,意思成了否定学习雷锋。
(6)强加因果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作者没有弄清分句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就强加于句子,形成病句。
例如:由于我对学科有偏重,因而对数学不感兴趣。
例句中“对数学不感兴趣”是“对学科有偏重”的具体表现而非结果。 (7)不合事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事理。
例如:二百多救援战士,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二百多救援战士”怎么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理。

⑺ 高一语文答题技巧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7、【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8、【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9、【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第I卷答卷用时约40分钟)
第II卷(共114分)
(四)(18分)
1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7.【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五)【现代文阅读】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8.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19.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20.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
文章的整体风格
(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
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
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21.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文字表达】
★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综合改错题】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七)【作文】
可能还是考"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强调开放与限制并存。
①作文应该是关注“人生、社会、发展”。可能考的话题有如下一些:“面对挑战”“竞争与合作”“沟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与环境”“精神家园的保护”“文化的破坏”。呼唤人才--人才的“要求、定位、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人才要会交际—“沟通”。
②看清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要自拟标题)还是话题作文
③展开联想: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为了使文章达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由正面写到反面,
由自己写到别人,
由古代写到现代,
由中国写到外国,
由动物写到植物,
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
由学习写到生活,
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
由文学写到艺术,
由体育写到军事,
由凡人写到伟人……
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材料运用: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
如十大感动人物、
社会新活材料,
社会方面的吸毒、腐败、治安改革等问题,
科技人员方面的盖茨、袁隆平,
自然环境方面的沙尘暴,
高科技方面的基因技术、数码技术,
经济界的人物,
尤其是要结合政治老师列举的典型事例。
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影响、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
④谋篇要出彩:
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起)
二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句
三到5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
6到7段(结)。
开头要引人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⑤文体要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一般要求写议论文。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
少写,最好不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⑥题目要出新:名言为题,比喻为题,设问句为题,数字为题等。
⑦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政治术语,不要单纯发牢骚。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⑧语言要优美: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
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
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
严禁文白夹杂;
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
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⑨细节要生动: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⑩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3分);字数要达到(10字1分)写满作文纸;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不写出格字,不写连笔字,标点规范。
常用增加文采句式提示:
1、对称句:两两相对,相同或相反,不一定字数相同(如白天-黑夜、山上-山下、春天-秋天……)
2、假设句: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因其用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为“假设句”。
3、“名言+阐释+例证”句式
4、排比短句: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

⑻ 高中语文病句类型里怎么判断两面对一面

首先两面对一面是错误的,现在举例其较为明显的病句,只要注意前后句子间关键词语即可。

  1.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2.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3. 你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不在于你分数的高低,而要看你较强的能力。

  4. 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5. “有没有”与“成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与“成败”是不能完全对应的。

  6. 前两句是对的,“能否”与“较强的能力”不能搭配。例四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能否”应领到“各行各业中去”,后句中“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则不能与“能否”搭配。对于这样的句子,一定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语意,判断所有句子的搭配是否都正确。

阅读全文

与高一语文如何判断病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7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