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哪个书好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哪个书好

发布时间:2022-01-18 05:14:04

㈠ 推荐一下初中语文阅读训练方面的辅导书。中考的也行。

想提高一下自己的语文成绩并不一定是件难事,你要根据个人情况买,首先分析试卷,找找老师或自己总结,看看自己缺腿的地方,再按类别买,我认为使用状元笔记,5年中考3年模拟都没有用,对症下药才是最重要的。尝试一下龙门专题,我认为不错,不知道你作文怎么样,如果不好可以买重考满分作文,经常看看,对你有好处。加油哦、希望你能取得一个好的语文成绩!

㈡ 要提高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有什么好辅导书推荐,要有解题方法,

有本《新概念》阅读现代文中考专版,非常不错。主编宋一璋。出版社忘记了不好意思。里面内容特别全,是绿白相间的封面。

㈢ 中考语文辅导书什么好

《新概念》阅读现代文中考专版我用过的,很不错,用了他我一摸语文100,中考就108了,用了就一个月效果特别显着

㈣ 推荐一本优秀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参考书

文言文,我推荐一本,只要你读懂三分之一就好【ps:读之前你得有一些基础】——管锥编;另外,四书五经世纪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阅读似乎很常考)也要看,现代文分类复杂,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欢迎补充。

㈤ 上初三了 阅读不好 推荐几本中考语文阅读练习册吧!

《精通中考》不错,同时《初中语文毕业升学指导》这本书你也要好好利用起来,我答阅读的小窍门就是多答,想到多少写多少,因为写多不扣分,还有就是要看分值写,这一点很有用!!

㈥ 推荐几本初三语文阅读训练的书

个人觉得《中考现代文阅读升级训练150篇》、《中考文言文阅读升级训练150篇》和《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挺不错的,《五年中考三年模拟》里面有阅读专项训练,里面讲的解题技巧还蛮好的 这是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阅读解题技巧,跟你分享一下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好的……

㈦ 推荐一些关于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专题书籍

建议你买新作文阅读丛书 《早读晚练九年级》《新阅读与作文 中考总复习》(杨玉栋主编)。
这些在亚马逊都应该有。而且《新阅读与作文 中考总复习》每一个单元的文章专门会精讲一个考点,每个题目后也会告诉你考点在哪。
这两本我都有。每天练一篇再对照参考答案看看与标准答案的差距在哪。中考阅读一定拿高分。

㈧ 语文现代文阅读九年级的书那种好

供参考。面对初三语文,首先要树立自我信心,调整好心态,不要紧张,要镇定、冷静,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学会梳理知识,编织每一个考点的知识网络,把握每一个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内部规律。 一是侧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语音、标点符号、汉字、词语、语法、文体知识、文学知识等,要专复习,树立明确的阶段目标。专题复习首先要讲究覆盖面,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来进行复习,要考虑考点的交互性;其次要考虑中考命题形式的多样化。字词的音形、义都在考查之列,考生复习时不要忽略这一点。另外,近几年,语言积累题也很受青睐,在考试中加大诗文名句的默写量,这就要求考生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句、段、篇,一定要熟记成诵,而且还应该做到不写错别字,不用错标点。仅此还不够,还要阅读基本课文中要求阅读的文学名着作者、时代背景等,并进行资料的积累以及词语的收集。语言运用的考题,涉及面比较广,从设题的角度看,有的侧重于语言形式的变化,还有的侧重于生活实际中的语文运用,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特定的语境,敏捷、准确地把握相关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语言加以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富有艺术性。最后,你要记住的是,语文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为你需要积累的东西,做个总结归纳吧。 二是语文中考的难点——阅读理解。阅读现代文,应该在阅读方法上多下功夫。首先要通读所给的阅读文字材料,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将有助于解答具体题目,所以不管是否有考查内容理解方面的题目,都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其次,阅读分析文章,应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再其次,阅读分析文章,应重视理解作者的思路。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最后,阅读分析文章,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学会概括。 现代文复习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课文。虽然,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大部分来自课外,但是要懂得无论阅读什么样的文章,考查的都是考生的阅读能力,许多同学可能不重视课文的学习,认为:反正也不考课文。但课文的学习正是帮助我们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正常渠道。学习课文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以课文为训练素材,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能力。也就是掌握有关的字音、字形、字义、文学常识,能够背诵默写有关的名句、名段,能根据文体特点,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鉴赏、评价、推断及想象;二是以课文为阅读素材,培养考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具体的说就是将课文学习好,能举一反三,即学会了阅读课文,就会将此阅读能力运用到课外。当然,方法还是应由浅入深地阅读,然后分析总结,循序渐进。 三是语文中考的关键——写作。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作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首先要根据自己作文的体会和平时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点与指导,准确明了自己的薄弱地方在哪里,然后要采用恰当的补救措施。然后,考生要对中考作文题型要有所了解,有所侧重,做到心中有数。命题作文要重在“审题”上;半命题作文要重在“补题”上;给材料作文要重在读懂材料、明确要求上;话题作文要重在缩小范围、写出新意上。在备考期间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即有效地进行审题训练,立意训练,选材训练、腹稿成篇的训练。要得花时间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进行反复比较,深入思考,全盘考虑,推敲加工,真正有了成熟的腹稿,动笔写作就不成问题。一下笔就会一气呵成,文气贯通,写出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好文章来。另外,考生要注意备考训练时要耐得住性子,绝对不要心浮气躁匆忙动笔,重犯一边写一边想,一边写一边改的毛病。 一、【如何学好初三语文】:语文的主要特点。 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不能机械死板地学。要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沟通起来,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感受融汇起来。 二、【如何学好初三语文】:积累语文整体知识。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

㈨ 初中语文买什么阅读书最好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满分公式》系列阅读书,其中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你可以上网搜一下,应该很好买。

学易语文讲义示例

记叙文阅读部分示例
示例: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题干中出现欣赏、赏析、品味、鉴赏、句子好否、好在哪里等词)
解题方法:
方法一从修辞角度:判断修辞类型+修辞作用+被修饰事物特点+中心或层意(修辞对它的作用)
方法二从字词角度:选择句中的动、形或副词+解释字词在文中的含义+扣在中心或层意上(字词对它的作用)
方法三从结构角度来分析:
1.若句子在开头:总括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引起兴趣,交代背景等。
2.若句子在文中:承上启下,照应上下文等。
3.若句子在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引起思考等。

作文详略方法示例
一、开篇点题,引出事件(第一自然段)
★运用仿写开头,仿写后注意过渡。
★第一段必须出现一次话题或者主题。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或者两句话中最好出现事件的关键
词;或者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或者两句话中出现第二段
第一句话中的中心词。
二、交待故事背景和起因(第二自然段)
★承接第一段,点入环境描写,打下感情基调。不宜
太多,3—5句左右即可。
★结合环境描写,交待事件起因,点到为止,不能拓
展。
三、详细记叙事件
1.详写故事经过前半部分(第三自然段)
★记叙为辅,描写为主。记叙仅仅起到连接作用,描
写浓墨重彩尽量扩展。
★选择一两个动作点,从不同角度,结合修辞、优美
四字短语、学过的古诗词进行细节描写。
★本段必须出现一次话题或者主题。
2.加入插叙(第四自然段,如果细节描写十分优美,可以考虑删
去本段)
★故事出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加入插叙单独成段。
★所插事件必须和本故事有相关性。
★插叙不宜太长。
3.续写故事经过后半部分(第五自然段)
★过渡到事件经过的后半部分,选择一个动作点进行细节描写。
★结合第二段环境描写,出现一句或者两句环境描写照应句。
★本段必须出现一次话题或者主题。
四、回到话题或者主题,进行结尾
★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评事件引出道理,抒发情感,深化主题。
★本段必须出现一次话题或者主题。
★可以考虑用“名言”结尾,留给读者深思。

阅读全文

与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哪个书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55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22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1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86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69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20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14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5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1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8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2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28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4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2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06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15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42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2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30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