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五年级语文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谁有相关资料啊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端口,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
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B.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读后感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掠夺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向海外殖民扩张,于1840年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惨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端口,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法、美等西方国家便以修约为名,企图压迫清政府给其新的侵略权益。1853年5月,英国首先向中国提出要求修改已订的《南京条约》的有关条款,美国和法国也接踵而来,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绝。英、美、法等殖民主义者掀起的“修约”交涉未能得逞,就恼羞成怒,决定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来实现其无理要求。
1857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联合出兵侵略中国,
在侵占广州后,继续进犯北京,咸丰皇帝吓破了胆,派他六弟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留守北京,主持和议,自己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慌忙逃到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这场浩劫,正如法国着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资料(2)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补充:(一个贫穷落后,而有利可图的国家 加上强大而野蛮的国家就会有灾难发生)----。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赞同
27|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2532481008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了!!!!!
推荐答案
2010-11-28 16:05 最佳答案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
回答者:む星星沙な - 高级经理 六级 12-10 11:58
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读完了这一文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再北京西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可现在,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残桓断壁,真令人气愤。
当我读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富有诗情画意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我读到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仇恨.
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万园之园”化成灰烬.看到这里,我恨不得给他们碎尸万段砸成稀八烂我不禁大声的骂到:“死畜生!不要胡作非为”!
读完文章,我也为失去了圆明园而感到无比伤心。又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军发动侵略战争,先占领沈阳城,随后不到半年时间东三省相继沦陷。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了。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日军侵略者所致之处,无恶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杀害了无辜军民30万人!
之后,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洗刷了一百年来被挨打的耻辱,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挽回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由一个背负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重压,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民族,成为巍然屹立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的民族,乱翻的乌云扫清了祖国迎来了一个黎明。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只有将这个国耻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报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今天,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接受锻炼,迈开坚定而沉着的步伐,向赞同。
C.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成的避暑山庄吗
六年级语文上册《承德避暑山庄》
D. 五年级上册语文读本21课文章和课后问题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纲目、商贩、专利权、迷恋、勤勉、炉火纯青
二、翻山越岭、坚持不懈、(不教一日闲过)锲而不舍,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三、为什么我们班拿不到流动红旗?因为我们班在卫生、纪律等方面做得不够好。
如果我们也能像人家那样努力,怎么可能不会取得好成绩呢?
四、目标专一而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五、1、语言不多,才智不出众。
2坚持不懈、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3、一二句。
4、都是第一句。
5、略。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一、1,理睬,白昼,衣裳,羞惭,灰溜溜,款待。
2、解决、解元;还钱,还有;差劲、差事;情不自禁,禁军。
3、头疼,找了几个人读,都说可以全部轻声。
二、依草附木、措手不及。
三、1、横、退、抡、扫。
2、洪教头,粗俗浮躁、傲慢无礼;林冲,为人谦和,武艺高强。
3、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自以为武艺高强就目中无人,结果丢了脸面,我以后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四处卖弄。
四、充军、弯下腰给人行礼(鞠躬),武军教官、暂且,姑且;为什么要厚礼款待?就是。
五、施耐庵、108,李逵,因为他善良正直,忠勇可嘉
24 少年王冕
一、四声、一声、一声、四声、四声、三声。
二、贴补、晶莹、明媚、孝敬、耽误、隔壁。
三、一年的收成;家里用的;合起来抱;换个思路;
四、陪伴、孝敬、积攒、偷空
孝敬母亲、刻苦学习。
五、能,他一边放牛,一边学画画。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孝敬母亲,同时也不耽误自己的学习。
六、1青翠欲滴、绿得尤其可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2、王冕读懂了大自然的美丽,学会了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他懂得了人要有自信心,哪有学不会的事情?说明了王冕刻苦学画的信心和决心。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天下没有学不会的故事。
七、父亲去世;到秦家放牛;边放牛边学画;离开秦家,以画画为生。
刻苦勤奋,孝敬长辈。
25 黄鹤楼送别
一、四声、mu zan nai
二、结识、凝视、仰望、誉满天下、一饮而尽。
三、烟雾迷蒙、使人陶醉;繁花似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依依惜别,形容留恋,不忍分离;飞檐凌空,升,高出。
孤帆远影碧空尽,单单,只。
四、端详,浏览,观赏。送别,告别,饯别。
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1烟花三月下扬州。
2、最后一句。把友谊比作永世不绝的波涛。
3、两个人是相互了解的知心朋友,虽然相隔天涯海角,也就像天天见面一样。这句话冲破了常有的那些格调低沉、哀愁悲伤的送别情意,反映了作者当时意气奋发的精神面貌,以及浓浓的友情。
26、清平乐 村居
一、ao yue bao lai
二、姐妹 魅力 明媚 相媚好
联系 怜爱
莲花 连忙 青翠 清脆
倾诉 轻巧
三、1唐诗 宋词 元曲
2清平乐
题目
农村生活 辛弃疾 向往
3、很恩爱、很亲热。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幸福 家……
四、锄草、二儿子、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锄草;略
期末测试
一、
锻炼、滋润、介绍、鞭策、矛盾、呜咽、葡萄、耽误、理睬、爆炸、缝隙、沉醉
二、
防、芳、访、房、放、坊
街头巷尾、安然无恙、滴水穿石、万籁俱寂、惟妙惟肖、滥竽充数、迫不及待、金蝉脱壳、欣喜若狂
三、
略
四、
浩浩荡荡、脍炙人口、烟花三月下扬州。
3、老朋友、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天边
4、瞪、瞥、瞧、瞅
(二)
1、不是 就是
2、事先防备,做好准备。
略。
3、最后一句话。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一、纲目、商贩、专利权、迷恋、勤勉、炉火纯青
二、翻山越岭、坚持不懈、(不教一日闲过)锲而不舍,
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三、为什么我们班拿不到流动红旗?因为我们班在卫生、纪律等方面做得不够好。
如果我们也能像人家那样努力,怎么可能不会取得好成绩呢?
四、目标专一而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五、1、语言不多,才智不出众。
2坚持不懈、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3、一二句。
4、都是第一句。
5、略。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一、1,理睬,白昼,衣裳,羞惭,灰溜溜,款待。
2、解决、解元;还钱,还有;差劲、差事;情不自禁,禁军。
3、头疼,找了几个人读,都说可以全部轻声。
二、依草附木、措手不及。
三、1、横、退、抡、扫。
2、洪教头,粗俗浮躁、傲慢无礼;林冲,为人谦和,武艺高强。
3、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自以为武艺高强就目中无人,结果丢了脸面,我以后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四处卖弄。
四、充军、弯下腰给人行礼(鞠躬),武军教官、暂且,姑且;为什么要厚礼款待?就是。
五、施耐庵、108,李逵,因为他善良正直,忠勇可嘉
24 少年王冕
一、四声、一声、一声、四声、四声、三声。
二、贴补、晶莹、明媚、孝敬、耽误、隔壁。
三、一年的收成;家里用的;合起来抱;换个思路;
四、陪伴、孝敬、积攒、偷空
孝敬母亲、刻苦学习。
五、能,他一边放牛,一边学画画。是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孝敬母亲,同时也不耽误自己的学习。
六、1青翠欲滴、绿得尤其可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2、王冕读懂了大自然的美丽,学会了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他懂得了人要有自信心,哪有学不会的事情?说明了王冕刻苦学画的信心和决心。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天下没有学不会的故事。
七、父亲去世;到秦家放牛;边放牛边学画;离开秦家,以画画为生。
刻苦勤奋,孝敬长辈。
25 黄鹤楼送别
一、四声、mu zan nai
二、结识、凝视、仰望、誉满天下、一饮而尽。
三、烟雾迷蒙、使人陶醉;繁花似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依依惜别,形容留恋,不忍分离;飞檐凌空,升,高出。
孤帆远影碧空尽,单单,只。
四、端详,浏览,观赏。送别,告别,饯别。
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六、1烟花三月下扬州。
2、最后一句。把友谊比作永世不绝的波涛。
3、两个人是相互了解的知心朋友,虽然相隔天涯海角,也就像天天见面一样。这句话冲破了常有的那些格调低沉、哀愁悲伤的送别情意,反映了作者当时意气奋发的精神面貌,以及浓浓的友情。
26、清平乐 村居
一、ao yue bao lai
二、姐妹 魅力 明媚 相媚好
联系 怜爱
莲花 连忙 青翠 清脆
倾诉 轻巧
三、1唐诗 宋词 元曲
2清平乐
题目
农村生活 辛弃疾 向往
3、很恩爱、很亲热。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幸福 家……
四、锄草、二儿子、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锄草;略
期末测试
一、
锻炼、滋润、介绍、鞭策、矛盾、呜咽、葡萄、耽误、理睬、爆炸、缝隙、沉醉
二、
防、芳、访、房、放、坊
街头巷尾、安然无恙、滴水穿石、万籁俱寂、惟妙惟肖、滥竽充数、迫不及待、金蝉脱壳、欣喜若狂
三、
略
四、
浩浩荡荡、脍炙人口、烟花三月下扬州。
3、老朋友、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天边
4、瞪、瞥、瞧、瞅
(二)
1、不是 就是
2、事先防备,做好准备。
略。
3、最后一句话。
4、冬天到了,再也见不到小草那矫健身姿了,树木上的叶子掉光了,光秃秃的。
5、《滴水穿石的启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天火之谜》等等。启示略
4、冬天到了,再也见不到小草那矫健身姿了,树木上的叶子掉光了,光秃秃的。
5、《滴水穿石的启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天火之谜》等等。启示略
E.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干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避暑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导游员采用悬念法,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
各位,避暑山庄到了,请大家下车,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睹她的风采。
(在丽正门外)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干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面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以我们又叫它下马碑。广场南边有一道红色照壁,使这座皇家园林与外界隔开。关于红照壁,传说里边藏有从鸡冠山飞来的金鸡,在夜深人静时,轻叩照壁,金鸡就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如果哪位想考证一下的话,就请夜里到这里来听一听。好了!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皇帝”,进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
(进丽正门内)
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们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一般来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因为承德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办公居住”的地方,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在第一展室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张图就是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动工兴建,至干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整个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的8倍。山庄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苑景区又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三部分。以山区面积最广,约占山庄总面积的70%多。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清代山庄内共有亭子90座,堤桥29座,碑刻摩崖25处,假山叠石70余组,殿宇、楼堂、寺庙、亭台、塔阁等各种建筑120余组,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康熙皇帝以4个字命名的36景和干隆皇帝以3个字命名的36景最为着名,合称“避暑山庄72景”。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我们承德人亲切地称它为“小长城”。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着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变更,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新中国成立后,山庄才得到了新生,现在是全国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
F. 关于语文
要积累好词好句..在训练时,我们尽管以命题作文为主,但要兼顾其他形式的作文。如: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缩写、改写、扩写等,一些简单的应用文的格式也要进行训练。
其实,命题作文训练好了。其他作文也会得高分;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写作、书写等能力,作文能力上去,学生有真正的实力,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
应试策略:
1.丰厚心灵,回归生活.
中考作文中,内容上缺乏真情实感而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套写或抄袭他人文章等不
G. 语文作业,急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十月的秋风中,我们难免感怀昔日西郊园林艺术之典范——圆明园古典园林之美。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劫后残留的废墟之悲壮,又在20世纪迎来无数凭吊者,引发出人们多少遐想。
-法国文豪雨果盛赞该园是东方艺术奇迹
北京西郊风景如画,不仅有青翠的层峦叠嶂连绵百里,山间流泉也直泻东南方平原,汇成着名的昆明湖等河湖池沼,若道道彩练。从辽、金直至明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都相继在此建立了不少园林离宫。从当时尚属僻荒的东北入主中原的满清皇室,定都北京后又迷恋于江南秀色,加之从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一些欧洲豪华建筑(可惜对其科技文化不感兴趣),便决心融合所知的天下美景于皇家的圆明园内。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着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在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中这样描绘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英法联军为惊吓清朝皇帝,在抢劫后竟将全园焚毁
如今的人们来到圆明园遗址时,眼前所及只有依稀可辨的石基、曲折的水道和小径。惟有大水法和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站立在那里,俯瞰这残垣断瓦,零乱榛芜,如同一座纪念碑。
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年的英法联军。法国文豪雨果曾愤怒地谴责过他的国家与英国共同制造的这一暴行说:“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则叫英吉利。”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留下的照片还可看出多数建筑残迹还较完整,清廷在三十多年间里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程,同治、光绪两代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常到此巡游。只是因内忧外患不止,清廷财力捉襟见肘,只能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而无力多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颐和园遭一场洗劫(后于1903年修复),圆明园遗址也遭彻底破坏。因管园机构逃走,园内无以为生的闲散旗兵和城里流氓游民群起盗运建材。进入民国年间,遗址更无人看护,各派军阀乃至许多富户都到此搬运石料用来建墓修园,一二十年间前来盗运的马车几乎每天络绎不绝,残园简直成了“石料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圆明园遗址才得到保护,近些年并得到一定的修复。
令人伤心不已的是,侵略者劫走的圆明园文物百年来长期在欧美市场上展览出售。直至1987年,纽约市场上还出现过拍卖圆明园喷泉时钟等物件的报道。无情的事实昭示着国人,那些号称“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在中国土地上竟是那样野蛮。圆明园的灾难,也激起过无数中华儿女的自尊心和自强感,以努力去摆脱受西方歧视的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假如穿越时空隧道,人们会看到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秦阿房宫等无数辉煌的宫廷琼阁,也能一再悲伤地目睹一炬成灰的火光。耗尽民脂民膏的建筑与战乱破坏相循环,构成了历史舞台上燃情的一幕。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成难而易毁的循环将会结束,所有壮美的文明成果将完好地留给后人。
明园虽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但整个园区还留有不少建筑遗迹。至少在1870年时,西洋楼有的建筑还算完整,同治时对园内中式建筑还有一次半途而废的大规模重修。那么,是谁将它彻底毁灭了呢?
火劫: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所幸的是这时还未伤及建筑。
木劫:圆明园变成木炭厂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石劫:卖石头也能发财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后人称此为圆明园火劫之后的“石劫”。
土劫:在皇家园林开田种稻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它的悲惨命运是否终结了呢?还没有!它还要经过最后的、更为彻底的“土劫”。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
H. 语文课本里提到的风景名胜有多少
1.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23.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2.承德避署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24.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3.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25.嵩山风景名胜区
4.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26.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
5.恒山风景名胜区 27.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6.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28.衡山风景名胜区
7.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29.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
8.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30.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9.太湖风景名胜区 31.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10.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32.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
1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33.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12.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34.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13.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35.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
14.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36.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
15.黄山风景名胜区 37.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16.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38.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
17.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39.大理风景名胜区
18.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40.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19.庐山风景名胜区 41.华山风景名胜区
20.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42.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
21.泰山风景名胜区 43.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22.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44.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国务院1988年8月1日批准)
1.野三坡风景名胜区 21.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
2.苍岩山风景名胜区 22.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3.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23.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4.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24.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
5.金石滩风景名胜区 25.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6.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 26.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7.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 27.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
8.松花湖风景名胜区 28.花山风景名胜区
9.“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 29.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10.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30.金佛山风景名胜区
11.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31.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12.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32.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13.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 33.沅阳河风景名胜区
14.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34.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15.琅琊山风景名胜区 35.龙宫风景名胜区
16.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36.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
17.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 37.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
18.太姥山风景名胜区 38.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
19.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39.雅砻河风景名胜区
20.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40.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
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国务院1994年1月10日批准)
1.盘山风景名胜区 19.九宫山风景名胜区
2.嶂石岩风景名胜区 20.韶山风景名胜区
3.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21.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
4.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22.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
5.凤凰山风景名胜区 23.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
6.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 24.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7.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区 25.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8.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26.赤水风景名胜区
9.双龙风景名胜区 27.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
10.仙都风景名胜区 28.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
11.齐云山风景名胜区 29.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
12.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 30.九乡风景名胜区
13.金湖风景名胜区 31.建水风景名胜区
14.鸳鸯溪风景名胜区 32.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15.海坛风景名胜区 33.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16.冠豸山风景名胜区 34.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17.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35.青海湖风景名胜区
18.隆中风景名胜区
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共32处)
(国务院2002年5月17日批准)
北京市
1.石花洞风景名胜区
河北省
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
3.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
内蒙古自治区
4.扎兰屯风景名胜区
辽宁省
5.青山沟风景名胜区
6.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
吉林省
7.仙景台风景名胜区
8.防川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
9.江郎山风景名胜区
10.仙居风景名胜区
11.浣江—— —五泄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
12.采石风景名胜区
13.巢湖风景名胜区
14.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
15.鼓山风景名胜区
16.玉华洞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
17.仙女湖风景名胜区
18.三百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
19.博山风景名胜区
20.青州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
21.石人山风景名胜区
湖北省
22.陆水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
23.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24.良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
25.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26.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
27.芙蓉江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
28.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
29.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
30.黄帝陵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32.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
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
江苏省:三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方岩风景名胜区;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太极洞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青云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龟峰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湖光岩风景名胜区
重庆市: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
四川省:白龙湖风景名胜区;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风景名胜区;九龙洞风景名胜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者黑风景名胜区;阿庐风景名胜区
陕西省: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赛里木湖
I. 6年级语文阅读
如果想锻炼可以找一些阅读题看看
如果有问题可以把短文打出来,并提出问题
J.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出这首诗在二年级语文课本哪一页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译文
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
种着菱荇的湖面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
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
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这是一首相当出色的写景诗。
一开始,诗人就以简洁明了的笔触,先用两句诗切入诗题。“杏帘”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并借以点明诗题。这样,一个诗题分两句吟咏,句法圆活且自然浑成。
“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
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对于象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只不过是略施小技而已。
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是有粉饰现实的一面的,它说明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毕竟对当时那种“水早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的社会现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的。但必须指出:在一般的应制诗中,往往都是需要用几句称颂的话来敷衍一番,因而林黛玉在这里的未能免俗,也就无可厚非了。
这首诗的首联,上句以“杏帘”开头,下句用“在望”开头,巧妙地将题目包含在内,描绘出了山庄的远景。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不用动词, 全用名词,将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家图。颈联则改用正常的语序,读来流利上口。尾联尤其能够体现出黛玉的聪明才智。这首诗引用典故,笔法细腻,全诗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山野气象。
《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