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语文写景课文,应用怎样的方式导入比较好呢
孩子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引导的,比如在学习一些写景课文的时候,老师就一定要注重导入课文的方式,因为有的写景课文孩子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正式学习之前,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孩子熟悉这个片段,然后再进入正式的学习当中。
在正式学习一篇写景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置的导入。除了说给孩子听音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画面之外,其实老师也可以直接给他们看视频。但是对于看视频来说的话,老师一定要注意,在看完这个视频之后,让孩子说一下自己对这个视频的感受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让他们看视频而已。之前我当助教的时候,老师也是通过看视频以及播放音乐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发挥他们想象力,以及在看完视频之后,会让他们写一下在这个画面的那种出现了什么东西,能用什么句子去描写,然后再正式的开始这篇课文的学习。
Ⅱ 语文教学导入如何新颖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好的导入十分重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把学生调整到最佳状态。并有效构建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依据小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教与学相统一。不要离题万里,只图表面热闹。
2、简要性原则
教师要利用极短的时间,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要喧宾夺主、罗里罗嗦,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3、趣味性原则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只有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现实性原则
要尽量贴近孩子的生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联系已有的经验与教师产生共鸣。
5、思考性原则
导语不仅要生动有趣,还要具有思考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新知。
6、时代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进步,孩子们的视野了日渐开阔,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只有高瞻远瞩,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
二、常见的导入方法
1、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趣事的心理特点,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开头,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浓厚。例如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这样开头:《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汪伦是有名的歌手,隐居在桃花潭畔,他对李白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便亲自酿酒,邀请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给李白他修书一封,上写:“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来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李白方知上当,却哈哈大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二人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定下了这首诗。
2、感情渲染导入法
教师就课文中的人、事、物、景等,用深情的语言进行描述,迅速给学生一个较深刻的印象,打动学生的心,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导入新课《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可以这样开头:“在1976年1月的一天,北京上空乌云密布,天气又阴又冷,长安街两侧,挤满了男女老少……望着望着”教师怀着悲伤的感情,以缓慢的语速读,使学生沉浸在人们的悲痛中,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3、直观导入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挂图、模型、课件、录音等直观的东西,把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教学《月光曲》时可以这样开头:播放《月光曲》,学生自由听后谈感受。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叫《用光曲》,是首钢琴曲,是由德国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这首月光曲在创作之前有段动人的故事,那它是怎么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月光曲》。
4、设置悬念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导语中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求解愿望,启动思维,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知道鱼生活在水里,有时会跳出水面,你们听说过鱼游到了纸上吗?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呢?这里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鱼游到了纸上》。
5、复习导入法
旧知是新知的发展和深入,从复习旧知识手,并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自然连接,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我们学习了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把所写的一个人的几件事前后联系起来,使文章线索脉络清晰,浑然一体,刻画了一个形象完整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继续使用前后照应的方法,阅读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6、直接导入法
教师讲新课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引领学生思维走向。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一望无际的海洋,有连绵起伏的高山,桂林以山清水秀赢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领略桂林的风光。
7、解题导入法
从解题入手,导入新课,既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又可引发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将相和》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大家看课题中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又是什么意思?(和好)。《将相和》这篇课文以“和”字为线索,讲述了将相由和到不和,后又和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8、介绍导入法
介绍新课的作者、写作过程或背景资料,然后引入新课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例如在导入新课《挑山工》时可以用以下导语:今天我们学习《挑山工》这篇课文,这一课的作者是画家冯骥才。有一次,他和几个画家到泰山写生,他被挑山工那坚韧不舍,一直向前的质朴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于是画了一张挑山工的画,并写下这篇课文。
9、探究导入法
指出一些现象或引出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和归纳,从而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例如在教学《五彩池》时可以这样导入:大家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可是在四川的藏龙山上,那满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的闪烁着各种颜色。不同的水池颜色也不同,同一个水池里上层下层颜色不同,左边右边颜色不同,舀起来看什么颜色都没有,真是怪事。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五彩池》。
10、提问导入法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过程往往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用提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容易唤起学生的自学思维,便于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一旦所提问题解决了,新授内容的理解也就完成了。例如在教学《太阳》时可以这样开头: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有了太阳,我们就有了光明;有了太阳,我们就有了温暖。可是,你们知道太阳到底有多大,温度有多高吗?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和人类将会怎样呢?今天要学习的《太阳》一文,将会告诉我们一切。
12、联系生活导入法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草》时可以这样开头:教师先板书课题,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那么草摸起来有什么感觉,闻起来有什么气味?学生自由谈。小草和你们一样可爱,难怪大诗人白居易也为小草写了一首诗,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用。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文体类型、作品内容及特定的环境而灵活运用。
Ⅲ 小学语文课导入方式有哪些及举例
1、由精彩的描述导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风轻吻脸颊的轻柔,春雨淅淅沥沥的清爽,春花争奇斗艳的烂漫,小草鲜嫩逼眼的新绿……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景图更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来欣赏《春》,来体会春天的美好吧。
2、由轶闻趣事来导入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轶闻趣事兴趣浓厚。要投其所好,根据文本,选好与课文相关的轶闻趣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引起了对文本的兴趣。
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我讲了文章的来历。唐代,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权贵,被贬为和州通判。按规定,应住衙门里三间屋子。知县是势利小人,见刘禹锡被贬,便多方刁难。先安排刘禹锡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很高兴,特撰写一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举动气坏了知县,又把刘禹锡的住房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房子在河边,附近还有柳树。刘禹锡因景生情,又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调到城中,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那么《陋室铭》一文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3、从欣赏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自然导入。
如在讲《小巷深处》时,让学生欣赏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妈。”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诉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这时,我满含深情地说:“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巷深处》去感受那真挚的爱。”
4、由观察插图导入
新编语文教材有很多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常被忽略。要善于利用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巧用插图导入。这些插图形神兼备能帮助我们感知、理解文本。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形象描绘、合理想象,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周庄水韵》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彩图,要求学生描绘画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动着斑斓的光点,纯朴的船娘摇着弯曲的木橹,小小的蓬船从圆拱石桥划出,悠然滑进方形石桥……
通过插图学生对周庄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自然导入:着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的美让中外游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周庄去感受她独特的美。
5、由温习相关诗词导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可以通过温习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诗词来导入,这样,既巩固了古诗词,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导入内容。
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乡愁有关的名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踊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词的联想积累,唤起了学生们的情感。我因势利导,满含深情地说:“离乡在外的游子,日夜思乡念亲。乡愁像一弯月,钩起一串串回忆;像一条蚕,咬噬着那颗孤独的心,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乡愁》。”
Ⅳ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哪些
一、释题导入法,二、质疑导入法,三、谜语、故事导入法,四、结合单元导语导入新课,五、创设情境导入,六、背景介绍导入法,七、利用连接语导入新课,八、音乐、歌曲、影视导入,九、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十、导游解说法
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导入新课
三、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4、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
Ⅵ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1、看图导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借助媒体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导入 也称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孙双金老师在教《春望》一诗时的导入:“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课件出示《春望》全诗)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城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都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接着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孙老师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
(二) 质疑型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达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质疑的同时,适当运用悬念,还能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
1、提问导入 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如邱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邱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当学生说也想知道时,邱老师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师一进课堂便向学生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2、悬念导入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好奇心更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吊起学生的胃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师设置的“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海底究竟什么样呢?”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设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吸引到悬念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激趣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
Ⅶ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更新颖
随着新课标的强力推进,对于在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人们众说纷纭。而“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改革传统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智、情商并进的法宝。 在“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教学理念中,自主是最重要的基础,合作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快乐是最大的亮点,高效是最终极的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调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达到快乐—这个实施教学的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是实施这种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 随着新课标的强力推进,对于在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人们众说纷纭。而“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改革传统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智、情商并进的法宝。下面就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一谈对这种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在“自主、合作、快乐、高效”的教学理念中,自主是最重要的基础,合作是最有效的手段,而快乐是最大的亮点,高效是最终极的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调控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达到快乐—这个实施教学的最佳的切入点,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是实施这种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一、快乐地自主学习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精神之一就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一改变过去学生“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程度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我的课堂我主宰”、“我为我学而快乐”精神为指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启发学生智慧,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正如我国学者庞国维所说: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而保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高效、持续进行的内动力正应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方方面面体验到快乐。学生体验到快乐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快乐学习并使他们体验到快乐。 1、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童真童趣。 创设一个童话般的情境,课堂上让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带领孩子们学文识字,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在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识字课时,我就带着剪贴好的小熊、小兔子、小蜜蜂等的笑脸走进课室,告诉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爱学习,很想跟我们交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瞧,他们现在派来了小熊、兔子、小蜜蜂……大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以后他们就带领大家学习课文和生字啦…… 每节课,我都轮流带这些小动物的笑脸走进课室,让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贯穿整个识字课堂,让它们带领、激励孩子们读书识字。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进行引导:“今天,小熊将带领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登鹳雀楼》,小鹿姐姐说,谁学得认真,积极,进步大,跟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玩得熟悉,她就送她一颗小星星……”在间休时则创设情景引导:“看大家学生字学的这么认真,小白兔姐姐现在要请大家听听音乐,欣赏他们的动物朋友的照片……”学生学生字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小公鸡提醒第二组的小朋友,加油啊,你们都是学习专心的好孩子!”激励、引导时也通过学生喜欢的情境:“真棒啊!小鹿姐姐真感动,这么多这么难记的生字,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她真想知道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难字的呀,谁愿意告诉小鹿姐姐呢?” 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在这些小动物的带领下,学生们在课堂上读读说说,唱唱跳跳,始终踊跃参与学习活动,学得不亦乐乎。 2、激发兴趣,诱发良好学习动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开发高效的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3、利用无意注意快乐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低年级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较短,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差。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天性”,在识字课堂中,把新学的生字放进简短有趣的小故事里,引导学生读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轻轻松松地巩固了刚学的生字。如学生认读《爱迪生孵小鸡》这一课的生字时,我除了用游戏帮学生复习巩固课文里所学的生字外,还把生字编成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爱因斯坦从自己的实验室里走出来,准备回家去。他一手提着一袋垃圾一手拿着钥匙,一边走一边思考做试验时碰到的问题。经过垃圾箱旁边时,他随手把垃圾丢了进去。到了家门口,爱迪生才发现自己手里还提着那袋垃圾,钥匙却不见了。 故事二:有一天早上,大家正在吃早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慌慌张张地从房间里奔出来,他一边穿上衣、打领带,一边找公文包,找到以后说了声:“啊!糟啦,来不及了。”就奔出大门。我们正纳闷,顽皮的弟弟说: “爸爸一会儿会回来的。果然,爸爸没多久就走回来,他很不好意思地挠着头说:“你们看,我空忙了一场,竟然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呢!”我们全家哈哈大笑……弟弟更是得意地在一旁傻笑,还歪着头朝我们做鬼脸呢,那脸蛋红扑扑的,像只红苹果。 把“验”、“试”、“纳”、“闷”、“歪”“提”、“傻”、“糟”“蛋“等生字寓于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在阅读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复习所学的生字,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帮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阅读中,在有意无意之中轻轻松松地巩固和拓展识字,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快乐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现代社会中,不会合作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合作学习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学生不仅会看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力量,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 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创建合作学习环境。 首先把全班按学习表现平均划分为5个学习小组,然后再在每个小组中根据学习表现用结对子的方式建立互助学习小组,结对子时做到一名好一点的学生与一名或两名较差的学生相结合。划分好后,征求所有同学的意见,争取建立和谐的互助关系,为以后愉快合作,共同进步打好基础。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帮教活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合作学习中组长要发挥好作用,组织好、调控好本组的学习活动,把每个学习任务首先自己要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要相互帮助,提倡学生相互提问、相互检查,并且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也以结对子两人的平均成绩来定,哪一个同学出了问题,两个人教要承担责任,再加上一段时间的训练,现在我所教的学生教者愿教、学者愿学,互帮互教已蔚然成风。
Ⅷ 小学语文课有哪些导入方法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吸引力、震撼力。同样一名好的教师要想讲好一篇文章同样要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导语是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从自己上课、听课及学习优秀课例的过程中,体会到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起学生进入学习氛围。虽然说“万事开头难”,可是“好的开头等于一半的成功”。
一、对话导入
这一方法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通过精心设计、认真组织语言,充分构想自己的问话,猜学生会怎么想、怎么答,尽量做好学生的一切想法、答法在教师的准备范围内。这样师问,生答;生问,师答,有来有往,衔接紧凑,很容易激发学生感受,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我在讲《秋色》时问学生:如果用四种颜色分别来形容四季,你会用哪几种颜色?学生很容易用黄色来形容秋季,教师顺势提到“秋天到底是怎么一种颜色,怎样一种景象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很自然的学生就会跟随老师一起去探寻这个问题。
二、气氛导入
营造一种与讲课内容很相近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来说也很有吸引力。我平时很爱穿一些颜色比较新鲜的衣服,在讲《特殊的葬礼》这一课时,我特意穿了一件黑颜色的西装。学生都很奇怪,于是我很自然的谈到穿黑衣服的原因,并且和学生谈到给赛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课堂嬉笑的学生立刻安静了下来,专心的听为什么给一条瀑布举行葬礼。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状态。
三、生字导入
同样我在讲《特殊的葬礼》时在想,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葬”字是草字头,草字底,很早以前的人死了之后把他埋在草里。那么葬礼通常是指为死去的人举行的仪式,但是我们今天的葬礼却非常特殊,它为什么特殊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特殊的葬礼》。由课题中的生字导入对课题的研究,尤其是这个“葬”是一个象形字,多数人都不知道古时人们把死人埋在草里,听我一说,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
四、猜谜导入
想要表现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欲望。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猜谜是小学生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则简单的谜语,实则是与所讲课文相关的内容。出谜之后,让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动起来,去想想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我在讲《书本里的蚂蚁》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希望大家认真听,看谁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学生很快猜出是蚂蚁。于是我又说:“蚂蚁在人们眼中又黑又小,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勤劳,守纪律而且非常团结,齐心协力搬动比它们大好几倍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只小蚂蚁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书本里的蚂蚁》,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保证猜谜不会远离主题,反而会紧跟课文内容。
五、歌曲导入
人类之间种族语言有国度,可音乐却无国界。音乐,能让人心态放松,心情愉快;能让人心绪紧张,心结沉重;能让人有所想,有所悟;能让人喜上更喜,悲至更悲。在上课之初,仔细品味新课的情感基调,选择适合这堂课音乐。我在讲作文指导课《春天》时,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他们非常爱听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从歌曲中,学生们知道了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红花,有绿草,有小黄鹂,有青山,有绿水。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春天,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把一向觉得作文难写的同学思路拓展开了。
六、设置悬念导入
小学生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我在讲《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了第20课《惊弓之鸟》以后就明白了。使学生急于去探求问题的答案。
七、旧知导入
万丈高楼从底起。旧知是学习新知的基础。这里的旧知我们可以理解为以前学过的与这节课文有关联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程的基础上,联系以前学过的同类课文,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再针对新课程设计导入。我在讲《题西林壁》一诗时,先介绍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一课,师生共同回顾了那一课明白的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同样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只须一句“以上是我们上节课所学,想要有更多惊喜,更多发现,更多知识吗,请随老师一起迈入新课的大门”便可成功导入。
八、图片导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图片导入,指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用这种方法,直观、形象,让学生从空洞的思维一下子与现实接轨,并能激发学生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和活跃的思维。我在讲《刘胡兰》一课时,出示(投影)刘胡兰像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并指图:刘胡兰与黄继光、董存瑞等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一样,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生命。你们想听刘胡兰的故事,想知道毛主席为什么给刘胡兰写挽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吗?我们来学习课文。板书:刘胡兰。
以上是我教学这么多年来的一点拙见。当然,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端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Ⅸ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意义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效导入是关键中的关键,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导入阶段,教师应采取相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如此一来,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得到明显提升。
二、导入原则
一是求准,突出针对性,即找准教学目标,并将其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二是求简,突出概括性,即导入要短小精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三是求精,突出科学性,即论证有凭有据;四是求新,突出创新性,即推陈出新,避免千篇一律。
三、导入策略
1.悬念导入法
2.故事导入法
3.音乐导入法
4.多媒体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