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时评怎么写

语文时评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4-18 17:44:11

‘壹’ 求一篇时评作文(高二语文作业),注意是时评,针对当今社会热点,900字以上,不要搜的,也别给我一堆

问题:青少年缺乏安全意识!溺水事件频发!
实例:截至7月底,郑州市共发生10起溺水事件,造成4人死亡。仅8月3日一天,漯河市就发生了3起溺亡事件,其中两起溺亡者为未成年人,一幕幕的惨剧令人唏嘘。
评论:其实每年夏季溺水事故多发是人人都知晓的事情,可抱着侥幸觉得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依然大有人在,这其中,外来务工者和放假的孩子往往成为主要危险群体。有部分人自恃泳技过硬,下到河塘中游泳不成问题,可游泳前又没有做足准备运动,头脑一热便纵身一跳,预料不到意外的发生,从而导致溺水悲剧的发生。而多数孩子则因父母工作繁忙,疏于看管,容易和其他小伙伴在水边嬉戏、打闹,稍有不慎滑入深水区酿成悲剧。
夏季天气炎热,于是许多人选择在河塘、水库、水潭等危险场所洗澡、玩耍、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夏季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从溺水事件可看出我国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国家对孩子的生存技能教育还不到位!
其实不仅是溺水,包括遭遇车祸、火灾、地震等不同险情,拥有相应的生存技能同样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懂得才能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自救,并进而对他人施救。据说日本的国民从小就开始接受以自救知识为主体的生存教育,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及施救的能力。可以说,生存技能和自救知识是人类知识中最宝贵、最实用的一部分,但是当前我们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时,却遗忘或者说不重视这种教育,应该说这是一种欠缺。
意外的事没人愿意发生,所以该有的防范始终不能放松:暗藏“杀机”的天然水域不要轻易触碰,下水前的热身准备必须到位,设有警示标示、水况不明的水域最好遵照指示,不盲目逞能,还有对孩子的安全知识教育家长和学校必须承担起责任……倘若这道道防溺水安全防线能够在每个人的心中牢牢筑起,那么溺水身亡事故多发便不再是夏日里醒不过来的一场梦魇。
望采纳!可自己调整!

‘贰’ 高中的语文时事评论怎么写

这个有一定的格式
一、就事评事
要点:旗帜鲜明 紧扣事件
二、写出分析和理由
要点:有理有据
三、写好由头
要点:简洁明了
时评基本写作模式
第一步:引用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
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叁’ 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如何写好时评

有朋友看了我的一些时评文章留言问,一名医生怎么还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时评文章?这位朋友又问:如何写好时评文章?

我给她的回复中说道:真的谈不上深刻,只是在现实中,每个人所关注的视角不同,有人干好了本职工作之后,可能更多的关注一些娱乐健康话题,而我只是过多地关注了一些民生话题,而关注了总会忍不住想表达一下个人的观点,偶尔也有篇豆腐块见之报端,写时评也算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

在博客里,不乏也有大量的时评博客人在写时评类的日志,我也曾经看过一些人的时评文章,他们写的确实很精准,笔者的这点水平,在这些优秀的博客时评人那里,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也有些人的时评写得比我写的还显粗糙,有的看了之后就感觉到作者不是在说理讲事,而是在骂爹骂娘,甚至就想在骂大街,看了令人生厌。

一位说得过去的时评人,首先要做到公正、公平,公信,也就是说你所表达的东西,首先不要让读者感觉你是在骂街或者说你是在发牢骚,莫把时评当成牢骚怪话的纸篓,更不能街骂。

有人说写时评文章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也就是说容易触及到一些社会敏感话题。

其实带有这样认识的人,本身就没有搞懂真正意义上的时评文章。在如今的舆论不断开放的时代,时评文章占据了新闻报纸上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好的新闻一旦刊登出来,就必然有一篇精彩的评论文章紧跟其后,我们既不能把那些优秀的时评文章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允许把时评写成牢骚怪话。

时评文章说白了就是新闻评论,就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写议论文一样的东西。既然是议论文,首先要本着议论文的三要素来写(论点、论据、论证),而新闻评论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及时性、新颖性、精短性。

我们说不能把时评文章写成牢骚怪话另一个要求就是,你在文章里表达出来的具有个性化的观点,不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也就是说要符合公理,符合大众审美情趣,这就是所谓的时评文章的受众率问题。

另外,当读者看了你的时评文章之后,感觉你亮出来的观点是善意的、没有明显的个人私利的、不具有攻击性质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这样的时评文章就是好的。

因此,时评文章一定要本着它的新闻性、政治性、群众性这三性来写,同时写时评的人还要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在你时评文章里牵扯到的一些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定要熟读弄明白了,否则弄不好会闹出笑话来。

当然,时评文章的关键讲究一个标新立异,也就是说你的观点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要谈出新意来,谈不出新意的话题,你也不好再去写了,就是写了也等于重复了别人的观点。

能写出一篇富有针砭时弊的好时评,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笔者在谈这个话题的时候,也是状着胆子在谈,在行家人那里,我这等于在班门弄斧了。

时评写作还有就是语言要美,说理的文章同样要求语言要美,要大众化,用词要考究。同时你所表达的观点一定要准确,不可前后自相矛盾,所有那些优秀的时评文章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新闻新闻评论语言乃至新闻评论的生命。

说起时评写作观点要准确,笔者想起我曾经写过的一篇《 谁来监管“一把手”的权力? 》,这篇文章曾被媒体采用或转载过,只是有的题目作了修改。

这篇文章针对某大学的书记和校长双双腐败,笔者针对这所大学的党委书记的一句话:“我如果不说,也许学校的事情出不来,现在是搬起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了”这开了评述。

这位原学校党委书记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他的话说明目前在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管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而这个漏洞就是很多单位里的“一把手”采用的都是财务一支笔,用人一言堂,大权一把抓。

一支笔、一言堂、一把抓是官员腐败的三个支点,倘若把这三条支点的三个边中的任意一个边抽掉,必然会失去了它的稳定性,腐败分子就会少产生甚至不产生。

笔者不敢说这篇文章写得就如何准确,但是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找到所谓的新闻由头之后,并没有急于去评述这起案件中的当事人如何腐败,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不正之风,而是抓住了犯罪嫌疑人的一句话,让我摸准了问题的症结,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手法,亮出了我的观点。

时评文章的标题也很关键,喜欢写时评的人都会在找到新闻“由头”之后,然后确立一个文章的标题,再围绕标题展开评论。

文章的标题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更不是空穴来风,他来自作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熟读愿新闻之后,再看与之相关的评论文章,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然后再找出你要阐述的观点。

写时评不是跟在别人后面随波逐流,而是要另辟蹊径,独出心裁地亮出你独特的观点。

写好时评选题很重要,如果不是亲历的新闻事件必须确保所引述的新闻是事实而不是子乌虚有;其次是不能对新闻事实断章取义,歪曲原新闻所述事实。不保证这两点,时评从源头上就立不住。

一篇好的时评稿子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容易,但经常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却很困难——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凡间,有七情六欲,要永远做到理性、不动气,太难了。 所以,写时评,谁也无法抱以取巧、侥幸的心理,而颇具其自身心的修炼与广泛的知识沉积才行。

‘肆’ 人教版高三语文高考作文指导:时评文怎么写才能拿高分



如图

‘伍’ 语文新高考第九题评论要点怎么写

摘要 你好,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通过高炳涵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表现漂泊台湾的游子的家国情怀、故乡情怀,具有特殊的时代感。他带回台湾老兵骨灰近200坛,只为了对老兵们的一句“叶落归根”的承诺,坚持用行动回报家乡,回报国家。

‘陆’ 文学评论要怎么写呀

文学评论的几个要求
1、要注意评论的科学性。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
2、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有着明显的区别。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作客观的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读后感是写读了作品之后的主观感受,对象包括所有体裁的作品。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
(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
(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5)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
(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三、写作方法与过程
1、读懂作品
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全文,精读作品,找出作品中画龙点睛的句子,认真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阅读作品时可回忆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知识,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
阅读作品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作品,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部分”,就是对重要部分仔细地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分析研究,加深印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的特色,初步形成观点。
“总体”,就是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最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
2、选准角度
阅读了作品,把握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作品的主要特色之后,那么,考生到底从哪个角度、选择哪个题目来写呢?这就牵涉到一个写作角度的选择问题。
要想写好文学短评,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来定。
也就是说,要选择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所心得的、把握得最准确的、能够评好的角度来写。尤其是初学文学短评写作的同学,一定要扬长避短,要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好结构
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学短评结构的完整,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
“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
“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
“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柒’ 2015高考语文时评类作文怎么写

大概的结构,引议联结。时评类,要求你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时事新闻,多看看一些成手的评论类文章,思考他们的逻辑思维,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思想深刻,在作文中也是一个亮点。内容方面,可以倾向于学生,校园,这样就能自身紧密结合。

‘捌’ 语文的时评怎么写

时评怎么写?
首先,新闻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它兼有新闻和评论双重特点。在选取评论的对象时以近一星期发生的事件最好,在论述时要有针对性,观点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要选好切入点,深入剖析才能出奇制胜。
其次,题目要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到后有阅读的兴趣。
接着,选好主题之后一定要多搜索材料,特别是精彩的观点和素材。在写的时候要增加说理性,在文章中多举实例、多对比、多讲道理等手法,使读者信之、服之。
最后要注意文采,虽然时评是论述性的文章,但有文采会更有吸引力。

‘玖’ 语文作文,时评那类型的要怎么写呢

我的校园是充满快乐的,这里让许多小学生快乐长大,洒下快乐的小苗;我的校园是充满智慧的,这里令许多小学生感受智慧的源泉,洒下智慧的根基;我的校园是充满温暖的,这里使许多小学生在温暖的怀抱下成长,洒下温暖的种子.在我学校的东北角是一座花园.花坛里的花五颜六色、色彩缤纷,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真是争芬斗艳啊!用鼻子一闻,就闻到了花儿那沁人心扉的芬芳清香,令人神清气爽.旁边一群“花仙子”扇动着晶莹剔透的衣裙着.左边有一个长亭,亭子里全是鹅卵石,走在上面,忽然精神百倍.拾起一片落叶,你会看见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捡起一块鹅卵石,轻轻敲击,听见了它那惊天动地的吼叫声,令人震耳欲聋.在我学校的北方有一座桥,它叫玉成桥.玉成桥上有许许多多精致的雕工,有:展翅飞翔的老鹰,有五彩缤纷的孔雀等.在桥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古诗.读着诗,看着画,就好像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桥下有一座清澈的小池,池上有亭亭玉立的荷花,也有未开苞的荷花,就像一位还未长大的少女,我在它身上,似乎看见了它往后精彩的人生.在学校的最北方就是后操场了.我们学校的操场是用塑胶做的,五颜六色.远远望去,就像一道彩虹,绚丽夺目.操场前边,是宽大的主席台,在这个主席台上,充满着我第一次朗诵的回忆.主席台左边,是升旗台,红旗迎风飘扬,在这个红旗上充满的是多少英雄革命为中国流出的宝血?让多少中国人民感受到骄傲与自豪?我仿佛看见,操场上,同学们一队队整齐的排好,带着红领巾和校徽向国旗敬礼,望着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的情景.在操场的左、右边是一排排大树,它们个个挺得笔直笔直的,像保护校园的哨兵不怕风不怕雨,日日夜夜、傲然挺立在周围,随时做好着准备.我们的学校里有四座教学楼,分别是:玉成楼、求真楼、求知楼和求是楼.我爱这个温暖、温和、温馨的校园!

‘拾’ 时评应该怎样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

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名称到文章风格,都对《冰点时评》有所效仿;同时,《冰点时评》也是诸多时评专栏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该专栏于2001年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其文章被频繁转载于各大媒体,在读者中有良好的口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冰点时评》作一番研究,从而对时评这一“热门”文体的写作有所认识。

向我们的处境发问

中青报决定创办评论专栏,主要从报纸和读者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当时国内的报刊言论普遍不尽如人意。中青报认为,一张全国性大报,除了刊登重要的新闻,还需要有特色、受欢迎的言论,然而“长期以来,报纸上的言论,不知为什么成了‘官方’的专利,‘社论’极少,通常逢大的纪念日出一篇,空话、套话成堆,没法读;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频度稍高,可读性也很差。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严重缺陷是难以得到改进的。”①另一方面,“对报纸读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好的、多的、真实的、全面的新闻报道,还需要及时的、深刻的、‘说人话的’(相对于假大空)评论,也叫‘意见表达’——读者订阅这份报纸,就希望这份报纸经常能说出其想说的话。更重要的是,报纸的读者已经不是单向度的纯粹接受者,他们也渴望参与,他们对报纸上登的新闻,甚至就是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有话要说——他们订阅了这份报纸,已不仅仅为了看,也要说,也要发表,也要与不同意见者交流……”②

基于上述考虑,《中国青年报》终于在1998年11月在《冰点新闻》版上推出一个全新的评论专栏——《冰点时评》,每周见报三次,体现了“高频率、时效性”的原则,保持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在定位上,中青报把栏目确定为“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文章的标准,低限是合国情、有道理的判断,高限是融贯民主和法治精神。③

在创办初期,《冰点时评》的评论涉及面很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栏目的发展,《冰点时评》渐渐抛弃了“大而全”的路线,把栏目定位于“体现民主和法治精神”,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笔者在对近几年《冰点时评》文章的抽样研究④中发现,该栏目大多数文章的选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执政。《冰点时评》对政府在制定、执行政策中出现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对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吏治水平、政府职能转变等问题有经常性的探讨,涉及面极广,包括违法行政(如《质疑“逼企业上网》)、地方保护主义(如《有没有“地方的公正”》)、形式主义(如《献礼工程在等什么》)、贪污腐败(如《岂容“奸民治善民”》)等。

二是法制建设。这主要是一些涉及立法和司法的问题,尤其是司法正义问题,具体包括执法机关的效能、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程序的公正等,如《“刑讯有功”论》、《执法机关怎样挽回“影响”》等。

三是市场竞争。主要是就公平和效率、平等和垄断、事业和企业等问题展开讨论,如《非卖品应终结》、《“国有资产”靠垄断保护?》。

四是公民权益。这类题材主要涉及公民的具体权益,关注弱势群体,如《请注意保护受害的姐妹》、《患者终于成了“消费者”》等。

其他的诸如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媒体舆论监督等领域,《冰点时评》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可以看出,《冰点时评》的目光更多地是落在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领域,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处境出发,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上个世纪初,中国新闻史上也出现过一次时评热。1904年在上海创刊的《时报》,首立时评栏目,使时评这一文体风靡一时,《中国日报》、《民报》、《神州日报》、《苏报》等一批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报纸都曾大量发表时评文章。事实上,这次热潮与眼下的时评热有着极为相似的发生背景。第一次时评热流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政体的转折阶段,而眼下第二次时评热也发生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时期,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另一次转型。我们不难从这种类比中得到一点启示:正是时代的变迁给了时评应运而生的土壤。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剧烈变动,也使得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这种社会条件要求我们的媒体应该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社会变动的意义和实质。毫无疑问,《冰点时评》的成功就是因为顺应这种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学者傅然可曾经讲道,时评的距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意思是时评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一个社会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异,往往是促使时评作者奋笔疾书的原动力。而写好时评文章的关键就在于紧密关注时事,体现时代精神。“应时而作”可以说是时评受读者欢迎的根本原因。因此,时评写作的选题一定要贴近我们的时代和生活。

质疑与批判

《冰点时评》的着眼点既然在于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它不仅仅要关注到现实的不完满性,更要对社会的现状提出质疑与批判。《冰点时评》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这种时代的使命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与此相应,新闻评论既要扬清,也要激浊,既要扶正,也要祛邪,可以有褒扬式的,也可以有批评式的。但时评文章,十有八九都是批评性评论。事实上,许多读者都把时评文体直接等同于“针砭时弊”的评论,这种观点在学术上不尽科学,但却道出了时评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这一点在《冰点时评》栏目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对其文章的抽样研究⑤中发现,该栏目的批评性文章占其文章总数的八成以上。

从中青论坛的讨论中笔者发现,《冰点时评》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关注、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很大程度是缘于时评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抨击。那么,为什么这种针砭式的评论容易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所谓“不平则鸣”,公众的言论动力更多的是来源于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否定性的感受更容易激发起人的表达欲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众言型的时评文章,必然是以批评性的居多,而公众的心声一通过媒体传达和放大,就更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

其次,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解决,而矛盾的发现和解决都无不是始于“怨言”、“愤言”造成的舆论压力。因此,发出反对的声音实际上是一个关注社会进步、具备忧患意识的媒体必然的选择。而媒体的这种声音对同样富有责任感的公民无疑具有很强大的召唤作用。以批评性评论为主的《冰点时评》栏目,因此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诚然,《冰点时评》也有一些褒扬式文章,但与一般报纸赞歌式的文章不同,该栏目的这类文章从不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平和的赞许声中依然充满了批判意味。如《患者终于成了“消费者”》(2000年11月3日)一文,文章从患者的权益角度肯定了医疗制度的改革措施,但这种新事物本身就是对现有体制的否定,故对它的褒扬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对落后的制度思维的抨击。文章从根本上说依然是批判性的。这类文章当中,作者所褒扬的对象其实也只是起到一个评论由头的作用,而文章却并不就事论事,它对评论对象后的大环境的关注,依然体现出明显的批判性立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质疑和批判精神其实是贯穿于整个《冰点时评》栏目的一根红线。时评的批判性实乃一种“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它对不公、邪恶、愚昧、荒诞、专制、腐败等社会现象的否定和批判,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渴望。所谓“不破不立”,时评发挥的其实是一种建设性力量,所以才能深得人心。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时评的旨趣和出路不在于一种新文体的出现,而在于促成国家-社会现实的某种转变,它在这场时代的变革运动中起到的是一种推动器的作用。

追求独家观点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要在选择一定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陈述观点、发表意见。观点和意见是一篇评论的核心,对于时评来说更是如此。相对于一般评论而言,时评是一种“有效率”(《南方周末》语)的文体,不注重文学意义上的文采,而更追求把道理说清楚。《冰点时评》编辑马少华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不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⑥可以说,看待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角度,往往成为一篇时评好坏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报纸的评论工作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形式主义倾向,因此报刊评论文章大都是老生常谈,虚浮无力,使人不忍卒读。因此,《冰点时评》想要把读者重新拉到报刊评论中来,就必须呈现给读者以高质量的评论。这意味着评论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观点,言之有物,能给读者以思想之裨益。而《冰点时评》正是把观点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用栏目编辑马少华的话来说,就是“你得说出些别人没听过的道理才管用”。⑦

首先,《冰点时评》善于从一些非舆论热点和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找出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并提升到一定思想高度。《国旗为谁而降》(1998年12月2日)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注意到我国的《国旗法》规定:在发生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致哀。当时我国1998年的洪灾刚刚过去,没有人想到为这数千死亡同胞下半旗,而杨尚昆同志恰逢也在这个时候逝世,全国下半旗却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指出,这种现象乃是等级社会“礼不下庶人”的延续,虽然现代民主社会理应礼及“庶人”,但官本位的传统思维定式却让人将《国旗法》的法条遗忘掉。

这类文章的题材虽然都是我们周遭的不引以为意的生活现象,但时评的作者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要害,从这些事件中发现“评论价值”。这样的评论文章虽然不是瞄准时局大事,但其中的意义却不亚于大事要事,让读者读后有恍然大悟之感,读一篇而增一智。

其次,对于一些舆论热点,《冰点时评》也能提出一些观点独到、颇显见地的文章。我们不妨以《“媒体审判”的思想根源》(2001年5月21日)为例。媒体司法报道造成的社会舆论气候,对法官及陪审团的判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故新闻界、司法界对媒体审判颇有微词。但这篇时评认为,这种现象与其说反映了媒体社会角色的错位,不如说体现了司法人员脑海中残存的“人治”思维。文章指出,司法人员判案本来就不应理会媒体和群众的压力,所谓的“民意”并不是审判的依据,而在媒体介入的背景之下,法官不能按法律本身办事,实乃职业素质欠缺的体现。在学术界对媒体审判的一片骂声中,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将审视的目光对准矛盾的另一方,让人耳目一新。

开放的论坛

《冰点时评》能成为一方“尖锐、冷静、活跃”的思想阵地,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该栏目的开放性。

首先是观点的开放。虽然《冰点时评》是所在版面的拳头产品,是版面的核心,但它又不是这个版面上的权威,而是一个“靶子”。《冰点时评》编辑自觉地在同一版面《不同观点》栏目,发表对《冰点时评》文章观点的质疑。读者往往可以看到《冰点时评》上刚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后来的同一版面上受到了怀疑和批评,不管文章的作者是专家学者还是栏目编辑本人。主动地吸纳不同观点,鼓励意见之间的争论成了《冰点时评》的一种编辑方针。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报纸评论唱“独角戏”、“论而不争”的冷清局面,在更为本质的层次上做到了意见多元、观点丰富。因为怀疑和辩驳气氛是活跃的思想所应该面对的环境,对于“权威性”的放弃,实际上降低时评的准入门槛、激起读者更多的表达欲望,从而让思想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提升。正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1999年11月1日的发刊词写到的,“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让我们停留在原地。”不仅如此,“不同观点”实际也是公民正当的表达权利。时评是公民“普遍表达”的方式,这其中当然也内在地要求允许给读者一个说“不”的机会。

其次是作者队伍的开放。1998年11月是《冰点时评》问世的第一个月,大部分文章都由栏目编辑亲自操刀。这与栏目初创、知名度不高、稿件渠道尚未开拓有关。“但这种捉襟见肘的形势很快就改观了。各地读者突然发现有一个可供他们天天发表意见的园地,来稿量大增……至今未有一期因稿源不足中断。”笔者对2002年报纸的抽样调查发现,样本中每篇文章都出自不同作者之手,作者的重复率为零。这充分反映了该栏目作者队伍逐渐开阔,声音日趋多元的趋势。

一般说来,报纸评论栏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批“高产”写手,保持较高的出现率。但编辑李大同认为,对于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时评栏目,“靠报社自己的评论员打天下不行,靠少数写家也不行,不赶趟,需要大量来自读者的,也就是非专业写手的评论”。同时,更广泛的作者队伍其实是给各个阶层、各个利益集团以说话的机会,用中青报总编辑李学谦的话说就是“大嘴小嘴都说话”。

有人认为,今天的媒体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以往我们强调,竞争的制胜之道主要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信息,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报纸提供的信息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独家新闻的可能性比以往明显减少。因此,一份报纸能否在提供信息以外,呈现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观点,无疑成了决定报纸质量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表达过一个很精辟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这一点对主流大报来说更是如此。毫无疑问,《冰点时评》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

注释:

①②李大同:《说说〈冰点时评〉》,《向我们的处境发问》,中国青年报出版社2000年

③《2002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2年版

④笔者从《冰点时评》1998年11月创办到2002年底发表的600多篇时评中抽取了105篇文章作为样本,采取等距分段抽样的方法,即选取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发表的文章作为考察对象。此外,本分析各篇文章的内容分为8个大类,分别为:政府执政(36篇,占34.3%)、法制建设(10篇,占9.5%)、公民权益(9篇,8.6%)、市场竞争(9篇,8.6%)、舆论监督(5篇)、民主意识(4篇)、文化教育(5篇)和其他类别(26篇)。这种分类在逻辑上并非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某些类别在内涵上可能会有所交叉,同时,鉴于题材本身存在的多义性,本分析在归类编码时主要从文章的论述角度来考虑。

阅读全文

与语文时评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7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