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发布时间:2022-04-21 01:24:32

A. 如何开展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 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二) 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具体从拼音方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汉语拼音的拼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与形之间的联系;加强汉语拼音的拼读训练,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以及运用音序查字法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拼读的能力;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学渐熟的过程,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适时地进行渗透、强化和巩固;不进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抄默训练。
(三)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三、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检测要注意体现日常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注重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体读文的独特体验,重在激励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不从默写音节,为汉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评价学生。二年级时进行相关的汉语拼音的验收。一二年级识字能力的评价,应将平时的学习与阶段性检测结合起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读所学汉字的60%为合格,达到80%即为优秀。写字能力的评价,重在写字态度和习惯,以及书写的规范。阅读能力的评价,重在检测学生基础积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句义能力,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比较流畅表达的能力等。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清晰性,不重表达技巧。写作能力的评价,二三年级从能根据图画内容、阅读内容写清楚几句话逐步做到能根据图画内容、所提供的话题、情景、相关词语写清楚一段话,做到句子连贯,意思清楚;四五年级从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生动地描写出来,能反映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谈到的仅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精心专研,细化教学环节,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一定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坚实的阵地!

B. 如何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

【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方法】单元整体教学法是以教材自身编排的单元内容为整体,通盘考虑这一组课文的目标,强调突出每种课型(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和基础训练)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把在讲读课中获得的读写知识,运用带阅读课和独立阅读课中去,使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以切实提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着眼与以下四个方面: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课文,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说练外,还可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和写作素材。

C. 如何有效地整合整个单元课文设计整个单元教学的教案

“整合单元教材”就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种以单元为整体进行的备课、教学活动.以单元话题为依托,整合单元教材中的选文,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在回归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题记
时光的脚步匆匆,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将整合单元教材进行了两年,真如一位不知道姓名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没有想不到的.当我想到要将单元的教材进行整合后,亦步亦趋中,感受到了迷惘,也收获到了一些快乐,先将快乐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帮助解除心中的迷惘.
一、整合单元的教材,根据单元的主题去查阅资料,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果开始之初,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相关的资料是不假思索的索取,大篇幅的打印资料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与积极进取,但是,今天的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查阅与主题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们学会了取与舍.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家园.当你在“网络”中输入“美丽的家园”的时候,点击回车键,在你的面前会出现几百条甚至上千条、万条的相关的资料.

D. 如何进行语文单元整合性学习共同学习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整性、要力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唯智主义。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E.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教学

“综合性学习” 是现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它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如何上好这一课题深感棘手,在教学中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徒劳无功。本人也曾经因此感到过迷茫,后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才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我认为:语文教师要想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取得实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综合性学习”特点的重要性
对于每个语文教师来说,“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课题。我们对它就好比一个骑士对新买的一匹跑马一样,如果不对它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便匆忙“驾驭”,自己劳心劳力不说,学生一旦厌倦可就难以挽回。因此,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学之前了解它的特点对我们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关键在“综合性”三个字上,即该课题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目标等都不是单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四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只有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
二、认识“综合性学习”意义的必要性
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认识了这些意义,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
三、教师开展好活动须掌控的重要环节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开展活动。
1、根据主题确定活动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的指针,一般包括三维目标,其中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主题,正确确立活动目标。例如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主题活动时,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活动主题来确立活动目标。其具体目标可这样确立:(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文化,体会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和运用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和创新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工与合作方式搞好资料收集、整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诵、讲故事、成果展示等形式参与并完成课堂活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黄河文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2、教师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指导每次综合性学习之前必须做好三项准备:(1)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2)强化自己对相关知识、资料的积累;(3)搞好活动有关联络。
3、学生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尽管一次综合性学习只有一个主题,但开展本次活动的形式却多种多样。如果要求学生每项活动都参加,那么,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疲惫,无所适从。所以,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小组活动项目确定每组应当收集的资料范围。
即便划分活动了小组,教师也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面面俱到地去收集资料,因为资料查找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课内各学科包含的相关资料外,还有报刊、影视、广播、网络、课外书籍、风俗民情等等,它们往往与我们开展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如此复杂的的查找对象中,网络和书籍查找又是最为便捷的。在小组收集资料时,我们同样可以指导学生采取组内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
资料收集以后,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根据活动需要,认真审视所有资料,利用“去粗取精”的方法筛选资料,并按一定的性质、特点以卡片或笔记等方式进行归类整理,以便在活动中“信手拈来”。
4、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首先,我们必须学会学会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或按照兴趣分组开展有关活动;其次,实行激励性评价。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突出表扬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肯定他们每一点进步,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同一班学生,虽年龄相当,知识相近,但思维却不尽相同。在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切实做到求同存异,鼓励创新,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进行合理评价,以激发他们思维的求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指导学生上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这一内容时,我曾试着根据活动的项目【“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妈妈(爸爸......)少年时期的烦恼”、“替朋友解脱烦恼”】和学生的意愿、兴趣将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后,在课堂上完成交流。其中第一、三两项活动安排一课时完成,第二个活动用一课时交流成果。从活动的情况来看,全班同学都表现得比较积极,几乎所有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很多同学敢于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烦恼,其他同学也能真诚、主动地与老师一起帮他们解脱烦恼。极少数学生虽不好意思当众说出自己的烦恼,但他们却通过纸条的方式向老师传达信息。于是,我也变换方式,委婉说出这部分同学的烦恼,让其他同学帮他们解脱。在第二项活动的准备(采访父母、老师、朋友等)过程中,个别学生设置的问题很有创新性,穿插了不少课本没有的关键性问题,有的采访不是笔录,而是用录音设备记录,这样,采访不仅省时省事,而且内容详尽。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在评价时也特别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亮点和进步。往后的教学亦是如此。通过不断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且创新能力也不断凸显,活动氛围自然也比以往轻松愉悦许多。
5、重视实践活动的知识转化。
“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活动,既是学生走出书本、融入社会、感受自然的机会,也是学生检验真理、消化“难题”的最佳方式。学生往往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感性知识,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正误,并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理解。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使活动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并让在知识转化方面取得相应成效。
“综合性学习”这一内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地位极为重要,其活动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关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只要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正确引导,时常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反思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效果。

F.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深度教学的一点思考

二、如何实施语文深度教学的策略思考
1.备课环节:心中有全局
以我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3年版)第二单元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我设计了如下单元目标:
(1)学会归纳文章中所写事件。
(2)学会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整体单元目标之下,我结合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又分别设计不同层次的小目标,打算将这两个知识点教深、教透,让学生真正学会归纳事件:
《我的老师》一课所写事件很明确,所写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本身标志很明显,于是目标设计成:①学会一件事的表述方法:谁+干什么。②学会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的是否变化来判定作者是否写了另一件事。
《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所写事件更复杂一些,不同时间甚至不同地点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其实是件大事的一部分,应该合称为一件事。比如,写莎莉文给我一个洋娃娃,在我手上做拼写doll的游戏,后来有一天莎莉文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两件事,其实可以合并起来归纳成: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doll。因为后文还有一件事是: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water”和“cup”。于是,在教学这课的时候,我设计了:教学生学会“合并同类项”归纳事件的方法。
《王几何》一课所写事件与前几课又不相同,全文实际就写一件事:王几何老师为我们上了第一堂课,让我们永远铭记。但围绕这件事,又写了课堂上的几件小事。它和《再塑生命的人》一课的事件归纳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再塑生命的人》是要把几件事合并成一件事,这课是要将一件事拆分为几件事,而到底归纳为几件事,并不取决于这是不是一件事,而是取决于题干要求在哪个范围内去归纳事件。说《王几何》一课写了什么事,那一定就只有一件事:王几何上第一节课。就是说,在第一节课上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一定就是六件事:王几何先挤进教室;然后站在台上哑笑;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反手徒手画圆和等边三角形;然后宣布姓名和绰号;然后叫我们上黑板画圆和三角形;最后下课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于是,我围绕学会归纳事件这个能力点,设计了让学生归纳事件时仔细审题,学会关注题干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这个目标的时候,我还特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事件,其实如果问法不同,归纳出来的事件就不同。如《我的老师》一课,问“写到了我和老师之间的哪些事?”和“写了老师的哪些事”就应该得出不同的答案。
这样,就一个“如何归纳事件”这个阅读能力训练点,通过这一个单元的集中深入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研究归纳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真正搞懂了如何归纳。我想,这应该就是深度教学吧。
2.课堂实施环节:心中有学生
“要优化深度教学,必须‘专注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构建,而不是简单的‘告诉”。的确,对于这一点,笔者深以为然。以前,课堂教学时,要教学的内容多,什么都想教给学生,总觉得多多益善,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只好加快速度。加快速度的最好方式,只好是:告诉。这样,学生只是一味听见,一味接受,没有思考时间,没有思维空间,更没有思维碰撞,也就没有机会去自己发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不仅仅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还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知识,如何去构建知识体系。

G. 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心得

(一)备课中的“高瞻远瞩”与“脚踏实地”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
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然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目标。有了单元目标,设计就能把握一定高度,做到“高瞻远瞩”,课堂交流时也便有了心中的航标。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备课时教师还要“脚踏实地”,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单元语言训练的内容及教学重难点,以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
(二)精心设计预习单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是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如果预习成了学生的一种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那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而言,预习单是实现高效预习的一个重要载体。
1.预习单要富有趣味性和人文性
郭沫若说:“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学生亦是如此。所以预习单的设计务必要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热情。教师可从问题设计的趣味、形式的多样、图画的插入等方面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另外,预习单的表述要凸显人文色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出现,比如,“我用喜欢的符号标出了不懂的问题”“我想画一画”等。这样可以赋予学生主人翁的身份,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预习单。

H. 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否,也对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的知识,使教师对整个单元或整章知识的结构都有着很清楚的认识,会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讲到什么程度,会让你更好的把握教材,解读教材,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会让学生对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知道本单元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前边学过的章节和后续章节的联系,就会有目的、理解性的去学习了。 目前新课程对数学教学设计有如下要求:
1.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教学设计要突出对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参与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3.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数学方法的应用,数学思想的吸收和数学情感的投入。提高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质。
4.教学素材要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就会产生亲和力。
5.教学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
6.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要丰富多彩,要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如故事、场景、动画、游戏、实验等。
7.教学内容设计要有弹性,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8.教学媒体设计要有针对性,要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要在激发兴趣、突破难点上做文章,要避免形式主义。
所以说单元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也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都应提倡单元教学设计。
那么单元教学设计究竟需要设计什么?
一、首先是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就是确定要教什么。把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单元内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的结构、体现的思想方法,以及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等进行分析。这其中包括:1.单元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2.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含课标要求理解分析):教材中的单元知识走向和逻辑链,特别是每一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教材编写的意图等方面;3.单元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
二、其次是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起点的能力与学习特点等。包括:1.学习该单元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包括知识技能和方法);2.学习该单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3.学生学习该单元内容可能的困难;4.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学习习惯和学法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分析应该有“前测”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前测”往往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学生分析应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教学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学目标在学生分析之前和之后往往存在差异。如果对教材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教学目标应该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不能只写不做,特别是设计意图中应该逐步阐释活动是如何通过组织与实施在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就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包括:1.活动内容;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3.活动的设计意图;4.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除了以上几点外还应注意教法与学法的设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还是建立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还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独立学习等方式。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方式。活动材料的准备,如学具(写明具体材料、数量等)、教具、课件等。而活动的设计意图是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式的“普遍真理”。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课堂教学形成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的设计。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前者重在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后者重在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原因。过去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实际上,要想学生在最后的总结性评价中获得好的成绩,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要将总结性评价转化为形成性评价,其标志就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基于评价设计教学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颇有感触,以前写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要学哪了才写哪,最多就是超前几小节再写写教案,可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每小节的内容以及题型都是和前后几小节内容和题型相互联系着演变,内容联系还容易理解和掌握,但题型之间联系和演变确实只有通过整章或者整个单元的连贯掌握,才会真实体会它们之间内容以及题型演变的过程。在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后,教师对整个单元或整章知识的结构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就自然的使学生明白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以及发展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就是将教师工作重心前移,也就是要将主要精力从做题复习移到教学设计上,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精心准备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促进思维的发展,实现课程的新理念。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