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4:41

1.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论文

语文学科是网络之基础,而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想尽一切办让学生享受语文的魅力,大力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触摸语文,感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这样才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的综合素质呢?
一、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工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的话阐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②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并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搞好说话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以课堂说话训练为中心,注意摆正师生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运用适当的说的训练方法,创造“人人参与”的局面,使学生思维活跃,有话想说、敢说、乐说、说好,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由于“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口语表达与思维密不可分,因此我感到重视说话训练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能,促使学生的说话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以良好优质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语文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社会生活需要小学生从小就强化自己的知识、智力与精神素质,这就是外部的驱动力;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刺激他的阅读兴趣,刺激阅读学习,但这还是一种短期的、易受影响的阅读动机。教师更重要的是抓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小学生初步形成理想、求知欲、审美趣味等深层的长远的阅读动机,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阅读教学是以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为目的。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作文要体现“三性”。力求体现趣味性。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这也是学生爱学习,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愿望的基础。如低年级学习生字比较多,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巩固。我们老师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做猜字游戏,课间跟小朋友开展猜字比赛等。
力求体现自主性。学生作业一味的按老师的设计去做,一方面学生对此会失去新意,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性的体现。作业设计还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喜欢探究才会有创新。如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查资料研究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情况,看谁查到的资料最有说服力。这样设计作业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一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对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提出较高的要求,以便锦上添花;对于写作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则要给予具体帮助。二是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的每一篇文章,只要是表达了真情实感,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于班上宣读。久而久之,学生在不经意中就把这种动力转化为个体需要,并会自觉地向高质量努力,在潜移默化间促进了自己的个性发展。
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育人的艺术,是欣赏美的艺术,是一种爱的艺术。欣赏孩子们的天真顽皮,就会理解他们的活泼好动;欣赏孩子们的纯真无邪,就能感受那份美好纯净的童心;欣赏孩子们课堂上的独到的“狡辩”,就能发现创新的智慧火花;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就能培养出许多文笔优美的“小作家”。学会欣赏学生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让我们的教育在欣赏中闪现爱的光华,享受爱的温馨,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个教育的“奇迹”。所以要实现语文教学中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清楚地知道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培养怎样的综合素质,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拟订科学的训练目标系统和训练计划,努力克服综合素质培养的随意盲目和无序低效,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作出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2. 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论文

一、倡导综合学习,丰富人文内涵
三年级下册分别在第二组“环境保护”和第五组“人间真情”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对家乡环境的调查和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两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课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密切相关,把学生从课内学习有条不紊地引向课外,实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环境保护”和“人间真情”两项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两项活动的内容看起来似乎相差甚远,但基本精神却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两项活动可以培育学生保护环境、关爱人类和奉献爱心、关心他人的朴素情感。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周边环境,对环境污染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爱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不断认识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同时懂得伸出援手,给予别人真诚的帮助,献出一份爱心。这样的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小学生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就要积极地去走访群众,在与老百姓的沟通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定西。讲话的语气、交流的方式,都是学生成功进行社会调查的保障。学生在社会调查中,可以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活动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么做,那么“自主”和“积极的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活动思路是开展好两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文本,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铺路搭桥学习文本第二组的“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读导语开始,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接着概括提示全组课文的内容,并初步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对周围环境注意观察,对保护环境注意思考。《一个村庄的故事》触目惊心,小村庄的悲剧发人深思──人类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至此,时机成熟了,文本布置了综合性学习──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文本一连串提出四个问题,分别针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然后提出活动的内容,并对活动形式提出建议。这样,我们就能引导小学生把握要点,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活动中有条不紊。第五组教材“人间真情”的学习套路也是如此。
2.精心谋划,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学习的情境我们在布置“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除了利用文本提供的导语外,还可以自己精心设计导语,饱含深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可是近年来,地球母亲已不像当年那样生机勃发,青春无限,而是百病缠身,伤痕累累了。你看,森林不断减少,水土大量流失,土壤严重沙化,海洋污染加剧,物种濒临灭绝……让我们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来保护地球母亲吧!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知道哪些鸟是益鸟吗?你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么?针对“人间真情”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提问,父母过生日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呢?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曾经给予过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么?如此等等,都有利于综合性学习情景的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三、拓宽活动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教师的启发引导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前提。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领会文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和展示方式,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应当以学习伙伴的身份、以和同学生商量的口吻,作一些必要的提示,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例如:
(1)活动内容:阅读环保书报、收集环保资料,收集废旧电池,检拾废旧塑料袋,清理学校附近的草坪,清理河湖池塘中的垃圾,收藏保护鸟类等环保邮票,宣传爱鸟知识,举办环保知识竞赛。
(2)活动形式:查阅书报,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讨论、采访。
(3)呈现方式:倡议书、建议信、环保手抄报、壁报、实物展览等。可以举办环保主题班会或少先队队会,还可以模拟环保展览会讲解员、无公害蔬菜推销员、编演环保小品、编写绿色产品广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活动,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践活动应当同文本的阅读紧密结合,在学生进行活动情况交流、口语交际和习作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语文的实践性,是文本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我们要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要义所在。

3.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要点
高中语文培训资料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说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说它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可能有人觉得不好理解。
如何提高:
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4.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

5. 怎样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阅读培养兴趣教给方法获取引导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教师如何引领孩子摆脱野性,走进知识的海洋,进入文明的殿堂?唯一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学习,去品读大量的书籍。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儒雅,读书使人卓越。因此,当新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因此,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自身的强烈愿望。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推荐学生有兴趣的文章。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兴趣”是他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因此我们可推荐《童话大王》、《上下五千年》、《故事会》、《科学家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当然也可推荐一些有关音、体、美之类的书籍,总之要合学生的胃口。
2、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花”去喂饱我们的孩子。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花”;诸如《上下五千年》、《一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必看的“精神之花”。
3、引导广泛的阅读。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

6. 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明确认识。语文学习,说到底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前,我们强调语文“工具性”,现在我们又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语文的“人文性”,我想,这都没有错。语言,首先是交流的产物。离开交流,语言就没有发展的依托。但如果仅仅强化交流这一传输媒介的作用,而忽视其内在的本质内容,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随着人类思想、情感的发展,作为载体的语言,承载了更多的作用。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作为工具的语言文字,更要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因此,“工具性”强调“用”;“人文性”,讲究情感、思想、文化的承继。两者正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语文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两者又都忽视了极为重要的因素——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操作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目的的认知则一直处于模糊之中,致使教学始终处于盲目状态。
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标准》正是从育人的高度来看待语文课程的功用的,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时期的熏染、引导、训练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品味、联想和创造性地运用的能力;还包括对教材中的文化、思想、情感因素的体察、领悟、辨别和生发,以及由此获得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
要提高语文素养,

必须强化“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始终是基础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教师永远明确自己的定位:特殊的服务。说其特殊,一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迪、引导作用,二则,你培养的是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第二,提高语文素养与教材处理的关系。
提高语文素养是目的,讲解教材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这句话成为语文教师的至理名言。例子与例子,环环相扣,教师就是要借助这些“例子”将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一步步落实,一级级提升。提高素养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所凭借。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质兼美的精品,讲授文章的过程是借助对内容、语言的指导,培养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唤起学生心中的欲望。与传授知识相比,引发兴趣、调动积累更接近对真理的探求,更易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渴求承认、探索的欲望,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这种蛰伏已久的欲望,这种欲望必须借助语文这个媒介进行。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也都要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来设计语文教学,引导他们感受所能感受的,身临其境,去捕捉作家在创作时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努力地与作家对话,体会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只是用望远镜做距离的观察作家,拾得片言只语,或者隔靴搔痒地评论两句。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走创造路。浸入字里行间,借助语言培养他们思维和情感,思维要严密,认识问题要有深度,有对社会、生活认识,有情感去感受新鲜地生活。冷漠永远是教育的大敌。以人为本,强化过程,注重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提高。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轨迹、情感的轨迹,强调的是感情的共鸣。只有这样,语文特有的文化内涵才会成为学生身体的一部分,才会激励他们主动地学习、生发。同时也包括对语言文字的主动运用和文化的积累。
作文教学则必须建立在学生正常的思想基础上。作文突出真情实感,强化思维品质,借助课文这一媒介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人文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把对课文理解、分析与社会,特别是他们自身的思想关联起来,时刻注意:我们分析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除此以外,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也应当把“写生”作为语文课堂的标准。“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初学做议论文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朱光潜《谈作文》)“写生”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导,做好“写生”作文,写好激扬文字。

7. 小学论文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
作用,
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必须掌握
的语文知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个方面做了非常具体的说明;
汉字音形义的知识

1-2
年级识字
1600-1800

写字
800-1000

3-4
年级识字
2500

写字
2000

5-6
年级识字
3000
,写字
2500
)、基本阅读(理解词语:低段
-
结合
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积累,乐于与人交流;中段
-
联系上下文,借助工
具书理解词语,抓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高段
-
积累词语,领悟表达方法,
了解说明方法等)和写作方法(低段
-
有兴趣,写想象的事物,写自己的认识与
感想,运用学到的词语;中段
-
乐于书面表达,写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分享,
积累语言材料;高段
-
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学会修
改等),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常
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总分总)等。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
是一定要教的,
但教什么知识,
如何教知识,
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例如,
《歌声》教学生怎样概括主要内容
:
谁怎么样?指导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概
括,收效非常好。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
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
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
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厚积才能薄
发。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
3000
个左右常用字和
2500
多个汉语常用书面词汇,
背诵
160

(

)
古诗文(低
-50
,中
-50
,高
-60
),课外阅读量达到
150
万字以
上(低
-5
万,中
-40
万,高
-100
万)。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素养。
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
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
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
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
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
最终形成良
好的语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
每个学段目标中专门有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
目标,
就是要求老师们不仅要关注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
利用课文来培养学
生来那个好的语文素养,更要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技能。
例如:
从低段开始,
训练学生说话要完整,
别人发言要认真倾听;
在合作学习中,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等等。

第四,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教学中要让学
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
预习的
习惯(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每个老师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读书
3
遍,勾画生字
新词,生字表里的生字组词
1-2
个,数自然段,简要回答课后的问题,在不懂的
地方打上问号等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各种形式的读:默
读、自由读、快速浏览、有感情朗读等等),读书批注的习惯(中段开始培养,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
可以是勾画好词佳句,
简单的批
注自己的体会等等),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让
学生学会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
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
尊重多元文
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
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也要耐心
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
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因此,
语文素养的内涵,
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是“以
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二、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

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语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

首先语文课程应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文章知识、文化常识和科普常识、社会常识等。其次,语文课程
应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和综合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均适合学生实际的需要。同时,
还要发展思维
能力,
语文课程尤其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任,
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
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2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习惯,
要注重语感、要用心感悟。新课程把“培养语
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内涵,
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独特性。至于方法,新课
程指出语文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真正会学、
主动地学。
语文学习方法比较多,
如识写字的方法,
朗读、
默读、
精读、
略读、
浏览的方法,
理解文题、句子、分段、概括段意、抓住主要内容、归纳主旨中心的方法,鉴赏
文章词语句子和写作特色的方法,
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方法,
各种写作方法等。
“过程和方法”是一个隐性的维度,
支撑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也是语文素养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内涵要素。

3.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首先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这是爱国主义情感在语文
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其次,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关于正确的态度,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包含: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元文
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
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逐步
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
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
(包括口头和书面
)
负责的态度。最后,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
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
展。这里的个性包括良好的品质气质和良好的语文品质,以及个人的语言习惯、
语言风格和语言品位等。

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事物已经有一个大致简单的判断力,同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规范化的课本。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加以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一、注重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

调查显示,提升语文素养应该建立在学生平时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生只有平时注意不断地积累和进行大量的语言汇总,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平时的积累可以使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流畅地表达。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那么,平时的积累应该是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只有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内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内积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课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积累大量优美的句段。教师可以将这些安排在课本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猫小刷学汉字APP中,在讲到《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这个故事的同时掌握这个成语,并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个成语。

2.课外积累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应该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课外的积累来说,语文作为语言的基础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用到,它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一些适合学生积累、易于学生掌握的优美词段。教师要想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接轨。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发之后,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积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一些时事。其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文章或古诗句,对一些优美的有用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进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9.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几乎没有提及,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有的老师在教《西湖的绿》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讨论西湖有哪些美景;接着交流西湖在哪里,你们去过没有,游玩后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画西湖的画,唱关于西湖的歌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为着边际。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也要有合作性的学习;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阅读,也要有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上述内容的学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节是可以适当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课堂的“面目一新”,就忽视了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通过和发展。
我以为,语文素养与文学鉴赏相比,语文素养是主要的。语文这工具掌握得不好,人文性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人文性对工具性又有导引作用,如果说工具性是雪中送炭,那么,人文性就是锦上添花了.就培养读写听说能力来说,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学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增强语感,再学一点古代汉语。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长处,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那么,人文精神就在其中了,它会自然而然地提升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如在学习《长城》时,学到那一句“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老师感慨地说:“多么感人的情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令人佩服的古代劳动人们啊!”于是,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声音中充满

阅读全文

与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