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1:48

㈠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着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㈡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2.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适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难易要适中,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目标过高,通过教学难以达到,学生觉得高不可攀;目标过低,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索然无味。
4.分层: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扎实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至少要抓住“读、思、练”这三个环节,通过“读、思、练”的携手合作,学生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地运用语言、创造语言。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会跟着节节拔高!
1、注重朗读,自主感悟。
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是启迪思维、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门。语文课堂应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多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领悟、体验。
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学生应该是文本阅读的主人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事实上,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却只顾着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环节,常常成为束缚老师手脚的绳索。上课时,不等学生仔仔细细地将文本读深读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进入条分缕析。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老师的催促,或者有时象征性的读书,也只是一个走过场,学生的读书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中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惜,由于没有阅读,这些内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
2.启思导疑,放飞思想。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话:“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当是只看这节课多热闹,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始终紧紧地维系着。”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发展的根本方法是学生的自主构建。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体验性、研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这一理念说明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还是个体素质的养成,只能靠个体主动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取。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当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没有空间,学生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与深思,何来个性与创新?并且还要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在优势互补中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从而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主张:“少上课,多读书。”朱先生这句话的实质也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有效训练,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的“训练”,很快遭到了口诛笔伐,似乎以前语文所有的问题都是“训练”惹的祸。现在,人们谈及“训练”一词,往往是讳莫如深,几乎是避而不谈。我们要看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机械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的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这其实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犹如游泳,如果不把学生抛入水中去呛几口水,去实际训练,只在岸上指手画脚,任你如何比划,恐怕几年下来,学生还是一个旱鸭子。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们在反对高消耗的应试训练的时候,把语文学习应有的训练也当作一盆脏水一样泼掉了。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学生字写得七歪八扭,书读得支离破碎,说话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词不达意、别字连篇、语句不通……这些都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加以训练。否则,语文素养的达成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就拿“小组讨论”来说,它可谓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要做到扎实有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程序:(1)出示教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或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的贯穿全文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2)学生根据问题各自安静阅读文本,思考。(3)小组展开低声讨论,先由组员轮流阐述自己观点,组长记录,再由组长组织讨论修订代表本组的观点写好发言提纲。(每一次教师只选择其中一组全程参与和指导)(4)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5)教师点评、总结。这当中的论题,应该是有讨论价值的。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养成的。 其次“说”要“说”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形成个人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听明白了他人的观点之长才得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听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据理力争。再者是“写”,将小组观点有机结合简练概括下来,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词句。这一过程要落实到位,至少要用上半节课的时间,而绝非花个几分钟流于形式热烈吵闹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学习效果的。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细心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那么,教学状态才能达到更优化,学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长征〉节选》,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到警卫员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怀杀马时,由于扮演的同学读得有些生硬变调,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样的朗读给课堂带来了负面影响。课后思考,如果课堂上多补充搜集到的资料,多引导学生去体会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险惨烈,学生就会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怀为了挽救战士的生命欲忍痛枪杀爱马的悲壮气氛。朗读时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总之,追求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如何做好这个神圣空间的守望者、引领者,当好这人生课堂的首席,我觉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学准备,扎扎实实备好每节课,使备课发挥实效。课堂应是一泓活水,学生应是快乐游鱼,课堂应成为学生成功的重要阵地。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是否关注学生求知进一步升华的身心特点,取决于是否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取决于是否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特点,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语文课堂教学不可能会一蹴而就的,我们既要为之进行持续不断地努力,又要时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头脑。

㈢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人们提出教师教学应更多地联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近年来,初中语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教师更多的会采用开放式形式,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自身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做好课堂教学组织中的重要性,它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将学生从枯燥、乏味、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要想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步:首先,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整理和收集资料;其次,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速度;再次,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最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不断地去讨论,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
二、要及时放开学生的思路
在我国,很多教师会倾向于将自己的主观因素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理解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问题,这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前提,具体培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要积极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把学生带到活跃的思维氛围中去;(2)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3)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条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语文课堂组织教学势在必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措施,着重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表现自我;其次,教师要及时放开学生的思路,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情趣性以及启发性。

㈣ 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老师不妨让自己的语言变得风趣幽默一些

㈤ 潜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心得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其次是研究学生,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数量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一)积累的类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块: 正确读准字音,辨析正确读音等。
②汉字板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形近字与音近字归类积累等。
③词语板块:成语,分类描写的词语,反义词与近义词,关联词等。
④句子板块: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对联,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
⑤段篇板块:古诗,名段,名家名篇等。
这样做便于学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积累从哪些类型入手,教师引导之后,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的归类积累了。
B.课外阅读方面:
把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字、词、优美的句段以及有关的知识或者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有哪些类型。如人物类:①英雄人物;②体育名星;③爱国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将在生活中运用的语言以及需要我们运用好语言解决好的事例进行分类,便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恰当的运用和学习,真正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如:文明礼貌用语这一类型。
(二)每个类型根据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
A.教材的分类整理:
各个板块根据相应的类型进行分类积累,这是积累的主要阵地,是学生积累量能否达到的一个主要来源。可以根据上面板块中的提示进行广泛积累,将第一至十二册教材综合运用,真正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累,把相应的知识都收录于相应的类型之中。
例如: ①成语的分类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等)。再如写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开头的成语;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速度快”的成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词语数量量的积累与分类积累结合。
②句子的分类整理:
可以把对联、谚语、歇后语、古诗名句、文言文中的重点句等全部融入其中,并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一些小点来积累更好,如谚语的积累可分为:农业、天气、珍惜时间、激励自己等。
③古诗的分类整理:
从你学过的古诗中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诗各一句。
④各种句式的综合训练: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比喻句;拟人句;修改病句; 关联词合成句子等。
B.课外阅读的分类整理:
⑴课文中相关知识的拓展:
①你对北京2008奥运会还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条写下来:
②安徒生是丹麦着名的童话大师,你还知道他写下了哪些作品,把它们的题目推荐给大家:
③红军长征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题目写几个下来:
⑵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
①从小雨描写到大雨,你能写多少词语:
②填动物名称,成为成语:如(_死_悲;_头_尾。)
③说明谦虚的名言:(满招损,谦受益。谦让是身体的良心。)
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你知道多少写几个:
⑤写出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类整理:
例如声音方面的整理:
回忆生活中的声音,把它写出来:
①下小雨的声音;②下大雨的声音;③小猫的声音;④小狗的声音;⑤小鸡的声音;⑥母鸡的声音;⑦公鸡的声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类整理中极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分类,主动地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性的大综合。这里积累本身就是一种训练过程。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 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

㈥ 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明确认识。语文学习,说到底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前,我们强调语文“工具性”,现在我们又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语文的“人文性”,我想,这都没有错。语言,首先是交流的产物。离开交流,语言就没有发展的依托。但如果仅仅强化交流这一传输媒介的作用,而忽视其内在的本质内容,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随着人类思想、情感的发展,作为载体的语言,承载了更多的作用。语文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作为工具的语言文字,更要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因此,“工具性”强调“用”;“人文性”,讲究情感、思想、文化的承继。两者正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语文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两者又都忽视了极为重要的因素——参与者。教师在教学中语言操作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目的的认知则一直处于模糊之中,致使教学始终处于盲目状态。
2001年实施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标准》正是从育人的高度来看待语文课程的功用的,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时期的熏染、引导、训练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品味、联想和创造性地运用的能力;还包括对教材中的文化、思想、情感因素的体察、领悟、辨别和生发,以及由此获得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
要提高语文素养,

必须强化“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始终是基础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教师永远明确自己的定位:特殊的服务。说其特殊,一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迪、引导作用,二则,你培养的是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第二,提高语文素养与教材处理的关系。
提高语文素养是目的,讲解教材是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这句话成为语文教师的至理名言。例子与例子,环环相扣,教师就是要借助这些“例子”将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一步步落实,一级级提升。提高素养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有所凭借。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质兼美的精品,讲授文章的过程是借助对内容、语言的指导,培养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唤起学生心中的欲望。与传授知识相比,引发兴趣、调动积累更接近对真理的探求,更易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渴求承认、探索的欲望,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这种蛰伏已久的欲望,这种欲望必须借助语文这个媒介进行。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也都要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来设计语文教学,引导他们感受所能感受的,身临其境,去捕捉作家在创作时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努力地与作家对话,体会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只是用望远镜做距离的观察作家,拾得片言只语,或者隔靴搔痒地评论两句。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走创造路。浸入字里行间,借助语言培养他们思维和情感,思维要严密,认识问题要有深度,有对社会、生活认识,有情感去感受新鲜地生活。冷漠永远是教育的大敌。以人为本,强化过程,注重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提高。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轨迹、情感的轨迹,强调的是感情的共鸣。只有这样,语文特有的文化内涵才会成为学生身体的一部分,才会激励他们主动地学习、生发。同时也包括对语言文字的主动运用和文化的积累。
作文教学则必须建立在学生正常的思想基础上。作文突出真情实感,强化思维品质,借助课文这一媒介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人文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把对课文理解、分析与社会,特别是他们自身的思想关联起来,时刻注意:我们分析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除此以外,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也应当把“写生”作为语文课堂的标准。“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初学做议论文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朱光潜《谈作文》)“写生”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导,做好“写生”作文,写好激扬文字。

㈦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传统课堂的教学语言是线性的,是对知识形态的再现,教师是是权威,是传话者,学生是听话者,没有说话的机会和必要。而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是互动的,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的碰撞的主阵地。碰撞必然产生智慧的火花引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冲动,达到在对话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涵养个性的目标。
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告诉我们,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为主体并不等同于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运用熟练、精炼的语言,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所选的对话中来,在对话中予以必要的指导、点拨、激励使思维的碰撞朝着可控、有效的方向前进。
2、注重由置身物外到披文入情
据说鲁迅讲课,他的言辞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悦耳动听,但他的声音里充满感情的魅力,让每个听他课的学生都觉得意味深长,觉得有股信念的力量渗透在自己的心里。
因此,语文老师运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推动师生对话的展开,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情操。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语文教师要在内心真正深刻理解贝多芬,在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中,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沉郁痛苦及抗争,感受他的孤僻、暴躁、甚至粗鲁,从而在内心塑造一个丰满的贝多芬。教师只有自己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文章的情感,才能唤起自己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把文本情感与自己内在情感水乳交融为艺术化的课堂语言,才能指导学生披情入文,使课堂的氛围与文本的情境趋于一致,吸引学生沉浸其中,感悟出文章的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内心深处得到沐浴和熏陶。我想,没有教师的情感渗透,就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由单纯灌输到引导激思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填鸭式”“喂”学生,结果不但引起消化不良,而且也丧失了觅食的本领。而事实是,课堂应是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含蓄委婉的烘托、激情洋溢的阐发、引人深思的发问等多种多样的语言艺术,使学生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引发自由地联想和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积极独立地去获取知识。
富有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运用得适时适度,能引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着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在教《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提出了鲁迅先生若健在,会对杭州人民建议重建雷峰塔持什么态度这个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把视野投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巧设问题,是教师常用的启发手段。问题要在重点和难点上做文章,在问题的精巧上下功夫,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问题的实质,得到提升。如一位教师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明确了这篇文章写了童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两部分后,提出了“那么,童年时代的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很快得出了“前者是快乐而自由,后者是枯燥而乏味的”的结论,引导学生快捷地把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主旨。4、注重由单一化到多样审美性
教师教学用语单一、风格单调,必然导致课堂氛围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审美的语言,因为教学内容中所寄托的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智慧,只有通过多样的、具有审美的语言才能作用于学生。
要做到语言的多样审美性,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书面语与口语甚至适当的方言相结合,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相结合,但是要讲究词语的运用,做到规范而又生动活泼。
(2)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语气,突出强调不同的主题,长短交错,抑扬顿挫,不但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自有一种音韵美。
(3)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语言或生动形象,或意味深长,或对仗工整,或气贯长虹……
语文教师要调整好教学语言的声调、速度和节奏,使教学语言铿锵悦耳,产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5、注重由批评到赏识的激励性
中学语文教师提升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中恰当表扬学生。注意表扬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激发兴趣。上海中学语文教师马骉在讲授《风筝》时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抓的那句确实更有说服力……你的眼界开阔”,“果然高,你的细致分析让我佩服”,“这个词语抓的好,能说明问题……请详细说。”[25]这种表扬方式,既不会使学生“飘飘然”,又能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要注重由庄重到诙谐的幽默性。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欢迎的。要使自身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提高,就得学会一些幽默的小技巧。有位老师在学宋词前问学生:“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学生回答:“喜欢。”老师说:“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宋代的流行歌曲一一宋词。”这种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轻松入题,兴味盎然。如果在课堂上答试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乱用箭头提示答题内容,你会怎么批评他呢?我们不妨说,有的同学自以为是将军,用几个箭头,就命令老师东征西讨。同学们会在笑声中,明白答题应注意卷面整洁,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㈧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40分钟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怎样的课才是“有效的”的课呢?
一、有效的课是一堂不累的课
用累与不累来区别课的好坏和有效程度,主要是考虑到我们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一堂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二、有效的课是一堂朴实的课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就一堂课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确实给我们听课者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他们为这一堂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却几倍于平时的课前准备,是平时的教学中无法效仿的。也有的公开课,是对设计的一种重演,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
三、有效的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我们经常说语文要教出语文味来,要能体现语文的价值,语文味该怎样教出来?语文的教学价值该怎样体现?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弄明白了,语文该教什么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
如何做才能使课堂更有效呢?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我理解的语文更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一开始我在走进课堂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些要点,可是在经过近十多年的课堂实践和与老教师拜师结对的学习中,如今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老教师给我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重视朗读品评课文,感悟中心思想,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新课标指出: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不以老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不仅让学生阅读课文,还要让学生阅读课外书,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采用多种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语文素养能力。
四、精选练习题
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离不开充分的课前备课,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重点研究教材的内容,以便能更好的设置题型,精选练习题外,仔细研究所教班级学生的各自特点,知识水平的差异,也同等重要。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准备课堂讲授方式和准备练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
1、对于基础知识根本不需讲解就完全能掌握的学生,在备课练习题的准备上,多以能力拓展,知识的延伸为主,以满足这部分学生对更高知识学习的需求,有效的锻炼他们大脑的思维是主要目标。
2、学习一丝不苟,勤奋、努力,在辛苦的付出中,也能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学生,课堂的内容设置,要力求全面,以尽量满足他们能通过反复的各类练习,直至达到对知识有效的掌握。
3、可以独立完成相对较容易的知识,但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播,对于这类学生,课堂讲授知识的技巧就是教师备课的关键,既不能全面灌输,又要点播的到位,这可以理解为,教师的点播用时虽不多,但却能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4、课堂中总会有一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很慢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是自己无从下手,对这部分学生,作为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论对知识的讲解还是对学生做题的速度、质量,要耐得住性子,鼓励学生慢慢来,而对于练习题目的设置,更要与本节基础知识,例题形式完全一致较好,目的是让这部分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慢慢的领悟,慢慢的消化。我们俗语说:“照着葫芦画个瓢。”也许,他们能“照着葫芦画出个葫芦”,也是不小的进步。也值得我们教师去肯定和鼓励。
5、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那部分“差生”了,他们的基础特别差,几乎没有能力继续接受新知识了。那么,怎样兼顾他们呢?我认为,在课堂上给他们设置一些便于记忆性的或很容易理解的题目,还是可以的,甚至可以参照着名教育家魏书生说的“课堂布置其练字”,说不定还会练出一个了不起的书法家呢!
只要我们每天细心观察,注意、关注每个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多姿多彩,我们的课堂就会更有效,40分钟就会得到充分利用。

㈨ 如何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现在的语文和过去不一样,现在语文自习提倡环境下取灵活运用去体会感情和过去的死记硬背是不一样的。抓住课堂主这一句让学生先爱上语文乐于阅读阅读之后再去进行其他的一些训练活动让学生乐于积累乐于表达。

阅读全文

与如何搞好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