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2-04-24 18:33:36

‘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大有市场的今天,在目前素质教育还难以攻破应试教育这块“坚冰”的情况下,如何在这场较量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下,教育界给自己提出“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课题,在我看来实在是极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举。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这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

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有一些这样的思考: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

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实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这样去做: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更应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

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

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

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

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
,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

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学生的真诚的赞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体。

其三,我们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语文评价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搜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积极性评价的过程中,还要有全人观念,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应重视对学生进步性指导,给予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

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贰’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公开课的现场观摩不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校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做课的过程,是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提出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当前形成了这样一来一种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因此,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有人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要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叁’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高中语文

一、师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的教与学才会更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对教师来说就是备课,对学生来说就是预习。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各自做好“预”的工作,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更高效。
(一)教师做好充分、科学的备课,课堂上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心中有数。
1、备教学目标,要求精准简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每一篇课文相当于一个完整的语文世界。每册书中不少篇目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容量,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能将之讲深、讲透当然好,但每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牢牢把握有助于形成能力支点。科学的、有创造的设计尤为重要。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简单明了,学生重点学习的知识点、训练点明确,一点一滴的能力也容易形成,这更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纷繁的现象中提纲挈领,把握智慧的钥匙。
2、备教学教法,要求精致有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面对教材,心系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审美观点、个性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这样,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得到综合训练。总之,教师每节课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认真研究教法,打破题解、释词、朗读、分段、分析,归纳的模式,设计有新意、有实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不断地感染、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备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实用。
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要在每节课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学习,并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课堂最成功、最有价值的地方,就体现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富有创造地进行学习。
4、备学生学情,要求真实准确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原来知识,调查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适当的长远打算,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二)学生做好全面、有效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相统一。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练习、课后巩固提高,还应在课前预习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并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低年级更是如此。就拿现在我所教的一年级来说,有些课文篇幅长,要求认识的字又多,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老师就很难按课时安排结束教学。
那如何提高一年级教学预习的有效性呢?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教师要进行预习指导,启发学生预习行为。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教育启发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刚开学的一个月主要学习拼音,课堂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预习作业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但进入识字课的学习后,识字量加大,学生如果没有预习,课堂上教学两方都十分费力。因此在发现这样的现象后,就及时开展预习动员会,请预习好的的学生通过实例谈谈自己在预习后尝到的甜头,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去预习。
其次要交给预习方法。进入识字课后我给学生总结出了“预习三部曲”,即:读熟课文,圈出生字,认读字注音。读熟课文的最基本要求是读书三遍,然后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要求家长用三个层次评价:“读得很好”、“读得一般”、“读得不好”。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在签字时还写出了哪些地方读的不熟。这样学生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圈出生字是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认读字,目的一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认读字,在圈字时有初步印象,二是在读课文时看到所圈的字能加深印象。认读字注音是最后一步,要求学生先不看文中的注音自己尽量加,看能注对多少音,然后再看课文中的注音进行检查。一方面练习了注音,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自我检验看看前两步的学习效果。
开始学习课文后,由于教学内容增加了课文分析,课时安排总感觉不够。但我发现学生学习写字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我在预习中又增加了一部曲,即:预学会写生字。因为通过识字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对我总结出的写字四部曲已经很熟练了,即:书空笔顺笔画,观察占格找关键笔,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写字三部曲:书空笔顺笔画,观察占格找关键笔,学生练写。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在学法指导上由扶到放,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最后要强化预习行为。为了鼓励学生做好预习作业,并使它制度化,不仅家长在家里重视,老师也学校也应该重视这项学习的检查。刚开始我是在学生早读时逐一亲自检查并按照完成的多少来盖印章,之后改为由小组长检查盖印章。刚上学的小学生对小印章有特殊的情感,他们之间会进行比较竞争,为了得到最多的印章,自然就会更加认真的完成预习。此外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质量,在每节课的开始设置检查预习的环节,并给预习质量高的学生盖印章。这样强化预习行为的结果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预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阅读习惯。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家长要积极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一年级学生与其它学段的学生不同,他们直呼音节的能力较差,朗读时容易读错字,也常添字、漏字,也还不能自如地给长句断句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影响一年级学生预习的效果,使学生预习起来感到吃力,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对预习失去兴趣,产生逃避。因此在给一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尽量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作业,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对预习作业引起重视,产生兴趣,提高实效性。当然让家长参与完成这项作业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家长给学生签个名就行了,老师应给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家长尽量全程参与。例如认认真真地听孩子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完,为孩子纠正读错的字,指出漏的字、添的字。以及给长句断句,直至帮助孩子尽量把课文读流利。之后还应听孩子拼读课后要求认识的字,读完后试着把音节遮住,看看孩子会读了没有,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一起讨论孩子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等,如果真能这样,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相当高了,在课前就已扫清很多障碍,上课时,自然能教学两轻松,因此一年级刚开始培养学生习惯时一定要邀请家长大力配合。
二、教师要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一)从爱好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要害就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有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于爱好。”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风筝》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把握,假如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爱好难以产生,因 此,我就从激发爱好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层次,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小时候我追放风筝的一段趣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等我说完,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也想告诉大家自己放风筝的趣事。就这样,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故事中,师生一起进入了课文,共同感受课文中“我”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
(二)营造竞争氛围,鼓励展示自我
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假如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组织开火车读、抢答、PK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殊强烈。”《标准》中也要求我们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充分“表现”。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质疑解惑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三)去除无效劳动,解决需求问题
40分钟的一堂课,如果为师者不好好疏理,把多余的东西去除,让无效劳动占领整个课堂,将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
在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反思。我学习到以下两个方面去除无效劳动。
一是弃丢繁琐的理性说教,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感觉。这是刚刚走上讲台时自己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经过老教师的分析才知道这是自己心里对学生不放心,缺乏信心的表现。其实这种举动却让学生反过来对教师不信任而导致厌学、恶学,使教师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之所以不信任学生还是没有在备课时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了解的不清楚,所以课堂上不敢让学生自由发挥,担心学生耽误课堂的进程。如果是对学情非常了解,课堂上就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很好的组织教学,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课堂的时机。
二是整合问题设计,删掉无价值或学生已懂的问题。在我教三年级的时候,经常把一篇课文大卸八块,设计的问题很细小,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刚开始觉得这样做不会遗留任何知识点,但慢慢的发现这样做不仅提问者烦。回答者更烦,而且一节课讲完,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感。仔细反思后认为教师应该依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学会问题整合,把学生已懂或早无价值的问题删掉,所留下的必定是本课中的重中之重,这样在问题设计上做了“减法”实质在解决问题上是做了“加法”,且省时高效。
所谓需求问题实际上就是本课时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时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成效就能显现。
学生需求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一是解决预设的需求问题。教师依据课标教材要求和生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必须体现下面特点:(1)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与学生生活经历越是密切,学生就会感到贴近和密切,问题与生活越贴近,就越能拉近思维与问题的距离。学生就感到学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之大。同时也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实践活动的系列过程去解决,才能有理性的挑战。当这种理性挑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相碰撞时,复杂的问题就会因学生的兴致而变简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问题减法”如果设计问题缺乏理性又过于简单,学生的兴趣就很低,所收到的功效也更低。
二是解决生成需求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学生在走进文本中探究而发现的新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教师预设中所忽视,也往往是学生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问题,而有价值的问题又是学生最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面对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提出时,教师应认识到这是创新的萌芽。要好好呵护,绝不能不屑一顾,更不能泯灭。
(四)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师语言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苏霍姆林斯基则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听一些特级教师所上的观摩课,也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只有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才能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优化教学语言能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课后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节课并不是在40分钟的课堂结束之后就立即结束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后总结,才能算是完整的完成了一节课。这个环节完成得是否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之前教学环节的有效程度,也影响到下一节课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要在课后的反思中思考在备课预设与上课实效之间的吻合度,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其中不吻合的原因。对于一些课堂生成的问题要更加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为之后的备课提供思路和线索。总之,反思是对当堂课的一项总结,对下一节课的提醒。
学生在课后不仅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当堂作业,还要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总结。这方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明白学习的完整过程,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合作,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都实现高效,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肆’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要厚积博古,厚积博外。怎么看课,怎么看别人的课,怎么看名师的教学。
1.看名师上的课是不是语文的阅读课。只要有教材的课程都要阅读。语文的阅读课和其他课程的阅读课有什么不同。其他课程关注得意,关注理解内容。而语文的于都课不仅关注得意,而且关注得言。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受到文学的、人文的美得熏陶。也就是既学习语文,又进行人文教育。
2.看课要看是不是小学语文的阅读课。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重在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目的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要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都要适合孩子。要削弱基础,拔高要求。吴天石写过一篇《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小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要求是:能看懂新华日报(农村版),会写普通的应用文,没有错别字,句子通顺,还要加强听写能力的培养,毕业的时候能够记一些扼要的提纲。加强基础主要是多识字、写好字、多诵读、多练习作文。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1962年,江苏老教育厅厅长。
课标要求:听课要能抓住要点。
3.看在他们的课上谁是主角?是不是学生是主角,是不是学生在课堂真的“听说读写”?看到学生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落实到学的效果上。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全国来看,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创造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历了三个过程:课改理念的阐释期,实践摸索期,反思调整期。广大老师的投入和我们取得的效果相比,我们广大的学生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他们现有的语文实际水平相比还不成正比。也就是我们的投入和产出还不成正比。我们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忧心以来,师生的负担,老师的工作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而且加重了。这是与课改的初衷相悖的。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我国阅读教学的弊端。
(一)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当然我们受汉字的制约,孩子阅读起点比发达国家晚。发达国家孩子的阅读从幼儿开始,2、3岁开始,读绘本,厅爸爸妈妈讲的故事。葡萄牙学前班的孩子每天课上阅读一个小时。美国克林顿在职的时候就提出8岁孩子要能读会写。
(二)阅读量太少了。六年小学生只读12本薄薄的语文书,六年30多万字。145万字新课标的要求。并没有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身上。
美国一人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孩子缺少大量阅读。一年级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不到美国同龄孩子的六分之一。中国孩子做作业、背书、写片子,做试卷,机械训练太多了。哈达转。世界名着小学生没有读过,甚至缩写本也没有读过。
(三)阅读能力不强。五年级《请种一棵爬山虎》。“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只需利用墙的一角,便能利用墙的一角,攀墙生角。……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座墙的墙面爬满。我的这种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概括段意,学生能力差。课文点到但是没有落实,分析概括的能力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小学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读懂一篇文章。在这个基础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三个指标:1.提取信息的能力;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3.利用文本信息作出判断和解释的能力。而我们的现实是:过多关注课文内容的分析,繁琐的分析,训练缺乏思维训练的价值,缺乏对上述三种能力的培养。国外很少就一篇课文进行繁琐的提问。这是中国的大陆的阅读教学非常难改的非常致命的一个弊端。
(四)距离建设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语文教学没有更多地关注课外阅读,课内外贯通,引进课堂,使阅读教学成为一泓活水。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和汉语言教学的特点有关。
1.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识汉字和儿童阅读的矛盾问题。斯霞分散识字的探索。黑龙江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识写的研究。局部上有改善,但是全国来看没有很好地解决。课标低年级“认写分开……”提早进入汉字阅读的阶段。字数退下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能大量识字,从而能及早地利用汉字阅读。其实我们古人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里,读下“三百千千”。很大的问题,就是要求认的字,逼着老师被迫提高要求,怕出题,让认的字写出来。这是极大地浪费。如果要求认的字,都会写,那负担又重了。要求认的字只要换个语言环境认识,就可以了。低年级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阅读。
2.提供的给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太少。同步教材,学生读了吗?很多情况下,孩子们读得少。没有量的积累,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3.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有序的阅读教学的序列。
科学性还存在问题。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里的知识很重要的是策略式的知识。很重要的是科学性的序列训练。(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话中找重点词。(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对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分析、推理判断的能。(3)对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的能力。比如能抓住文章的主旨,要能够品味欣赏文本的语言。比如要能了解领悟文章的写法。(4)阅读的技能。朗读、默读的技能。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过精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积累语言。浏览,在高年级培养孩子跳读,加工和运用信息。阅读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翻查字词典的习惯,查阅资料的自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还不高。面面俱到,名师的教学中存在着形式的教师的霸权,教师过于强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发言权少。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知识是教不完的。我们没有脱离教课文的套路,我们不应该教课文,我们应该用课文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利用例子找准语言的训练点、能力的培养点、方法的习得点。哪怕是一课一得,怕的是一节课得得甚少。
三、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办法
(一)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阅读。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语文老师要非常喜欢我们祖国的语文,要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不把工作当饭碗,当事业。名师们投入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而且是不断地进取。他们对语文教学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非常的痴迷。如果我们把这种痴迷传达给孩子,那孩子也会因此喜欢。教学中药千方百计地保持学生对语文虚席的兴趣。2.我们要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山东潍坊的一个老师,他能做到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让他喜欢语文。第一天语文课开始,孩子就进入到阅读,第一天放学回家就会高高兴兴地告诉家长,我学到了什么。成功的愉悦是孩子学习持久的动力。让每一个后进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来二去,孩子的自信就有了。有的自信就好办了,久而久之就跟上队伍了,变得优秀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二)我们一定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总目标、年段目标、这册书的目标,不能“盲人骑瞎马……”。各个年段的老师要十分明确年段目标,既不要越位,也不要不到位。现在的问题是,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我以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而且这次课标的修改稿强调:不仅低年级,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
低年级:
要坚决地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要求认的字无论放在哪儿,学生都能正确认读。能够借字阅读。要求写的字要写对像,而且要理解字词。还要重视由已经认识的字组成的新词。比如:前面的教学中分别认识了“色”“风”“景”,就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字组成词来认识。要求会写的字,除了单个字会写,还要组成词来写。会写了“火”“车”,就要会写“火车”。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写3000个,认2500,还有掌握7500词语。如果一个小学生到毕业能掌握7500个常用词语的话,他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都会丰富许多。
1.要保证识字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有走过场的问题。要求认的字,不仅认识,还要巩固。特别是在游戏中、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及时地复习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游戏活动,特别是放在语言环境中。可以变成诗歌、儿歌、一段话。强调整体识字,不要左边、右边拆分。要引导孩子抓住字的特点,要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整体识字,要求写得好的字,要指导到位。比如说独体字的主笔在什么位置?一个合体字它的结构占位,让学生搞清楚,指导要到位。抓住字的特点,哪些容易写错,要辨析,便于复习巩固。
建立自主识字激励机制。拿出时间交流学生课外识字的情况。
2.加强朗读的指导。第一位:正确地读,这方面花的时间少,有感情地读占时间长,读正确有助于培养语感,不能有方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轻音、多音字等等。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指导学生理解少量的词和句。
中年级
1.继续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加强词和句的教学。比如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中重点的词和句。比如说用得准确生动的字。
(1) 引导孩子找出重点字词句。
(2) 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指导。
(3) 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且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忽视段的教学。读懂一段话后,了解段与段的联系,了解句和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的方式。
高年级
1.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一般先自学,后师生共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学生自学的时候,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以自学提纲进行自学。(1)引导孩子在初读课文之后有自己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再作一些交流。孩子理解懂得的老师就不要再讲再问。(2)让孩子提出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语言的、写法的问题。要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自读自悟的能力。
2.让孩子在阅读不同问题的文章中,来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A写景的文章。引导孩子了解怎样抓住特点,有顺序地写。作者在编写景物的过程中,一边抒发自己的感情。
B写事的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的内容,理清诗的顺序,抓住重点的句段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C写人的文章。比如:小说,要能帮助学生感受任务的形象,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任务描写的基本方法。比如《少年闰土》,《穷人》。说明文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抓住年段目标、
突出训练重点。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
识书读写动天军,(进行语文实践)
惜教丰学谱新篇。

‘伍’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1、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课堂兴趣,首先得明白课堂任务是什么,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然后寻找出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把这堂课的知识和教学目标结合在这有趣的事例中去。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等于任务完成了一半。当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抓兴趣中去,哪怕是发现星星般的亮点,我们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当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 教育改革的方向、目的,就是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而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满堂贯,可能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 作为“导演”的教师,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其主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得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在下列情况时容易达到此项目标,它们分别是: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能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对自己有更高期待时、对教师充满热爱时。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关注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行动指南,以提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目标,通过有效的行为养成,充分重视感情交流,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计划和教材的内容,制定不同阶段的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把它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这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问题的核心在于: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些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目标的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很难想象,一个人会乐意去做自己不明不白的事情,所以学生参与的第一要素就在于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认同性上。这种认同,就是教师把预想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并通过启发、说明等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统一和感情上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参与的基础和动力,师生才具有了一起活动的可能。 其次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倍至。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解决一般问题,更能够引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名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境界。可是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舞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肤浅,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因为学生活动仅流于表面,解决一些须动脑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讲作者及主要人物、词语的注音、解释,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记,不敢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深入性,没有展现参与的实质意义,只是被动地应付。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就必须剥离表层的虚幻,去刻意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与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 最后是结果评价上的接受性。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教学的质量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评定,以利于下一步调整改进。评价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明晰优劣、正误和得失;二是能够激励鼓舞学生,使之再接再厉。学生只有从内心认可和接受这种评价,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各种活动的失败,评价才会成为下一步活动的动力和标尺,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出现异议或反感,就会消弱其参与的积极性,给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包括其他没有发言的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赞可夫说过,“喜欢那些漂亮的学生是容易的,我们的教师的能干是喜欢上那些不太漂亮的学生(这里的漂亮并非专指相貌)”。我们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但要积极评价优秀学生,还要从那些没有回答好的学生身上找到积极的“评价点”,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让他们逐步学会,(当然,对不足也要客观的指出,关键在于要把握住学生现有的水平,不要将教师的预想结果强加给每一学生)。总之,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功夫。因此,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要备课充分,适合学生的认真能力和需求;要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有恰当、适度的检测和评价。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钱梦龙先生“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陆’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0分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
在课开始前创设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因。在新课教学之前,要重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学《牧场之国》时,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展示了很多荷兰优美的景色画面,并富有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如“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不想知道哪里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便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为动因,良好的开端已成功了一半。
在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中,教师除了使用激情的语言外,应积极采用电教、插图、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较为枯燥的说明文时,可用简笔画。这样便会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关知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课后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未知。下课前,留下故事的悬念,设计让人寻味的问题,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年人况且常会被“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提法所吸引,更何妨好奇心极强的少年儿童,不“打破沙锅问到底”才怪呢?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既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先谈谈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等,来激发情感,培养兴趣。如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后,我向学生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并配乐朗读给他们听,这样便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深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总理就是这样为人民奉献一生,这样“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说的训练。可根据实际,设计“主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然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或是全班性汇报,或是让学生质疑、释疑解难,使学生积极地多动脑筋多动口。这样,一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二则通过教学信息互通交流与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导”,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说的训练形式多样,可采用看课题,说题旨,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看插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词语,说句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语句,说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说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说体会,培养学生语言传情能力。
接着是读的训练。《新课标》非常重视读,总目标,阶段目标都着重指出读的重要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导读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略讲、精讲的需要等,选择读的时机和形式,而不能为读而读,流于形式。
最后谈谈写的训练。只要我们随手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发现课后有许多练习都与写有关。如读读写写,听写、默写,造句、小练笔等。教师切不可简单地以讲来代替,应让“写”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感,包括画画、写写、批批改改。加强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写”这一练习来巩固记忆。

‘柒’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新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 (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
三、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控学生的动态,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备书本备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
其次,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问艺术,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这就能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以《丰碑》为例,如果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则可以军需处长的外貌描写为范例,对学生进行肖像描写训练;如以学习对比手法为教学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如:学习《燕子》一课,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

‘捌’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钻教材,换位思考 课前准备要充分。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要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然后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 课中绘声绘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活跃思维、交流进步的智慧场。“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后反思长短。俗话说“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和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反思不足,使我们改进,突破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学,它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因此,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在随机提问时,也可以适当宽限时间,否则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了。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解。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分享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乐趣。 创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留出当堂练习时间。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学困生,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此外,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而言,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玖’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强学习,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育是对人的提升,也是对生命的提升。学校教育是否有效,将

对在校的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深远的影响。学

校教育活动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每一

个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对学生有帮助、有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



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情感的激励

者。课上教师要不断地适时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

价,激发“学”的情感,发挥评价的正导向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激

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

获得成功。

学生在获得成功

喜悦的同时,

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

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改

进教法,

更要具有敬业爱岗、

无私奉献精神和负责、

踏实的工作态度,

切实把教学常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孩子良好的学习方法。

就拿合作学习来说吧,

参与合作是合作学习

的前提,

而合作的实效性才是合作学习的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

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除了人员的搭配要合理、

活动的操作要规范、



作的时机要把好以外,

合作学习是否更具实效,

教师的因素不可忽视。

事实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除了

在活动之前充当鼓励者外,

在介绍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组讨论或调查的

问题或任务时,

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

流的时候,

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指导全班学生

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

提炼与应用时,

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

指导者。要取得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甚至可以将课堂要合作的问题提前告诉学生,

让学生充分做好交流的

准备,将个别学习在家中提前完成,课上很快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合作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我们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指导,

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让学

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让他们敢于

说,乐于说,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达到自主、合作、探究三

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变换课堂传授方式,适时采用变序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在完全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组织

教学时,

我们把一些教材进行了变序传授,

发现对提高质量很有实效。

1

、逆序式:把末段前置,移尾为首地阅读方法。

《我的战友邱

少云》是以时间结尾的,强调了邱少云牺牲的日期,实际上它是文章

开头交代的内容,捕捉主题后,我问: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学生

很快就能从文章的末尾找到答案,这样,各段的时间就一目了然,学

生很快顺利地按时间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在教《师恩难忘》一文

时,解题后,我问: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

40

年前的一件事。

这件事都过去

40

年了,可作者对田老师仍然记忆犹新。这沉淀了他

多少深沉的思念,多少厚重的情谊!这

40

年来,我最想对田老师说

的是什么话?



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也能很快地在末段找到答案:





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



这样既直奔中

心,又突出师恩,由于符合认知规律,学生讨论热烈,教与学的效果

非常好。

2

、切入式:通过突破重点,继而瞻前顾后地阅读。学习《金蝉

脱壳》这篇课文时,我直接让学生默读第

3



6

自然段,想想:作者

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



脱壳中



脱壳后)

在整个金蝉脱

壳的过程中,

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

一读,

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教学

《嫦娥奔月》

神话故事时,

我考虑到人物是这篇故事的要素,

体会人物形象是故事意蕴的关键所

在,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重要抓手,

我从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切入:

嫦娥、逢蒙分别是怎样的人?学习《飞夺卢定桥》,我指导学生直接

研讨



抢时间







攻天险



两个重点段。

3

、跳跃式:调整顺序,跳跃式地阅读。讲《詹天佑》一文,我

是按



一段

——

四段

——

二段

——

三段



这样的阅读顺序指导学生

学习的,

所以这样安排,

一是因为我要求学生按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

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伟大功绩是什么?为什么京张铁路

的竣工是詹天佑爱国思想体现?这些问题解决了,

詹天佑的形象就树

立起来了,同时,一、四、二段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二是将三段

置于最后学习,这一部分是全文的

重点段,利用充分的时间对学生

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

理解内容、

分析层次、

画图示意、

朗读、

背诵、复述等。在教学《瀑布》一文时,我采取直接跳跃式:文中哪

儿描写了瀑布的形态很宽(第

3



4

自然段),刚才我们用眼睛欣赏

了黄果树形态,

现在我们再来用耳朵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谁愿意

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的语句?(第

2

自然段)这样,使学生

加深对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理解。

当然,变序地教学方法远远不止以上三种,就一篇课文而言,

为了尽快地揭示文章的中心,给学生开辟认识生活的捷径,同时,也

出于思维训练的需要,

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调整课文教与学的顺序,



利于活跃气氛,提高课堂实效性。

四、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采用各种直观教学



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传授知识的实效性,进行语文基

本功的训练,

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1

、利用投影片,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文,可以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认识贝壳、小甲虫、纺织娘等一些昆

虫,

这样既使学生对法布尔小时候喜欢的昆虫有一表象,

又激发学生

的兴趣。

2

、利用录音激起共鸣,指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教学《我是中国

人》



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录音设备,

创造情景,

首先,

老师说:



今天,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到北京去



,孩子们的情绪一

下子高涨起来,心理上也做好



准备







起程



,紧接着,响起昂

扬的汽笛声,

隆隆的车轮声,

这使孩子们感到自己仿佛真的坐在北上

的列车中了,窗外的景物飞逝而去,正离北京越来越近,这种感觉会

使学生兴奋无比,

思维也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展开双翅,

语言使学生

进入



愤悱



状态,

当音乐声嘎然而止的时候,

学生们会



情动而辞





,争着把积蕴在心中的话说出来。

3

、利用录象拓展信息,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桂林山水》一

文时,我们可以在课上播放《桂林山水》的录象,使学生从感官上认

识桂林的水和山。本来文字的叙述就会很容易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地课堂教学氛

围十分重要,

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索。

要形成

一种教学情景,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

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

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

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

以及由此

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课堂实效,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的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不断

去学习新的理论,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这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就

不会再是一句空话,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一个目标,我们的课堂教

学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拾’ 如何提高语文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阅读的情境,让学生掌握阅读主动权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直接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勇于对阅读内容发表个人看法,以期形成对阅读内容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理解。

2. 提倡个性化阅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则可以引导其先掌握好文章中的基本字词及句子;有的学生的基础较扎实,则可以引导其抓住文章的主题,然后从中提取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意;有的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则可以引导其将阅读内容直接引入自己的写作中,形成对文章进行赏析的自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文而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内驱力,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其实现有效阅读。所谓阅读方法或技巧,主要包括朗读、略读、精读、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等。

1. 朗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和欣赏课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美,同时要抓住形象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此外,正确、流利的朗读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发音要正确、清楚;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速度的快慢要合适;语气、语调要恰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着重把握以上几点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总体阅读能力。

2. 略读

略读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或迅速浏览文章,略观大意;或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3. 精读

精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地阅读,甚至是反复地阅读。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和深究疑点是精读的主要目的。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多思,反复琢磨,以便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也可以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对一词一句进行细致咀嚼,追究其中的“微言精义”,因为,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提升语文学习的境界。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8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5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9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9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3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5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4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5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2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7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06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3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4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7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9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8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8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7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3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