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老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语文老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4-24 19:20:02

Ⅰ 浅谈怎样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语文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 2 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我们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老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前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 3 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它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能是一种手段。

Ⅱ 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在我们例年的真题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每年的考试固定都是三道题。而第一题的问法无非就这么几种: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那么针对于第一题总结了这么几点。整体都可以从这么四方面作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结构特点+表现手法。
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根据文章的展现方式来推断属于哪类)
1、记叙类2、描写类3、说明类4、议论类
二、语言上的特点(指的是修辞方法的运用)
三、结构上的特点(比如:首位照应(呼应)
四、表达手法(比如:对比、衬托、铺垫)
(但是有一点要强调的,在我所例举的几方面并不是在每一道题中都要所有的方面一一体现。而是要针对于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题是针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来提问的。那么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小学当中,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设计语言。但整体上我们都要从三维目标上进行论述。

一、知识与技能:突出你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生字和阅读内容);技能是如何用手段展示这两个方面(会写、诵读)
二、过程与方法:注意用一些词语的意思(通常学习就是过程,通过用就是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学习作者的中心思想。
其中小学低年级关于识字和写字应注意: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
3、学会汉语拼音。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小学阅读则要注意1、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年级的识字和写字:1、能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有一定的速度。
3、在书写中能够体会到美感。而高年级的阅读则是这个年级段应重点讲解的。
所以大家建议因该注意1、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针对于题的解法我就产生了这么一点点的个人观点。其次还建议大家多积累以下常用的词语。让我们的作答更加赋有专业性。
附:一个教学目标的书写模板。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了解本篇课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能运用朗读的方法学习诗歌,养成在朗读中学习诗歌的习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b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c提高学生人文涵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Ⅲ 怎样做好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师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可现在却不知道了。经过了许多次的培训,听了许多次的讲座,隐隐约约中似乎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理解。可这时代变化太快,还没等教师们反应过来,有些专家又开始否定这个,肯定那个,在教师面前又出现了那么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条是真正通往新课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我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可感觉又是那么难,路是那么遥远,但我是不能放弃的。自从听了辽宁省数学教研室李晓梅主任的报告,我深深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教学。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也未免有些可笑,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一、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 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

Ⅳ 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增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其年龄比较小,不容易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兴趣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执着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名言也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积极的探求提高小学生们兴趣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一种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阅读的效率。比如说,在上课之前,就可以根据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情境的创设,这种情境可以是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可以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同时也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学习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也可以在上课之前,由教师讲述一个故事,由故事引进课文,学生在一种好奇心与期待中联想着故事中的任务来学习课文,这就增加了阅读的效率,更好的理解阅读的内容。(二)加强阅读指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种导读法。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读作为前提与中心,教师的主导作为一种条件,然后师生之间形成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由之前的学习客体变为主体,发挥出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自己去学习未知的知识,实现一种学习的迁移,教会学生怎么样去阅读,进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个“导”的作用发挥出来,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一些阅读中的重难点还不能够很清楚的把握好,这就需要教师要帮助他们把握好这个方向,要突出关键与重点,要不但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及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对于他们的阅读思路要及时的进行疏导,进一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介绍一些资料、设置一些问题与疑问等等,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来说,如果小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阅读的习惯,那么在阅读中就会提高效率。而这种习惯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应该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教会学生默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些材料,规定好一定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内进行默读,把握主旨。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质量。第二,对比并分析的习惯。在阅读新的材料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以前有没有读过与这篇相类似的文章呢,有什么样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行阅读,相信阅读的质量与效率肯定也会提高。第三,求异论辩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文章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中心是什么,意图又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经验,看有没有新的立意,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及见解。第四,设疑自答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实质就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情节以及对一些物的描写的一种思索,要让学生提出在文中的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再去深入的阅读课文,边读边问,在问的过程中又通过深入阅读,自己解答,这样不断的循环,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文章的主旨,也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四)切忌忽视语文知识新课标就要求不能仅仅是重视语文知识,要更加的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在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就过于注重能力的现象,而对于语文知识认为是讲也可不讲也可,严重忽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妨碍了阅读教学,因为语文知识的欠缺就会造成学生在阅读相关的文章时,有可能对于一些知识的不了解而读不懂。最平常的比如说,解字、释词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对学生讲解造字法的相关知识以及词法的构成情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一些有用的知识进行提取,然后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积极的探求相关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技巧,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Ⅳ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备好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全身心地去备课,你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课,才能自如地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反之,你的课会上得一沓糊涂,学生所获无几,久而久之,又从何谈起教学质量呢?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语言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绵延无穷的事物,也能微妙地表达人的丰富的心灵。语文教师则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怎样用心培育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怎样用语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打动学生,使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为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课题。新课程形势下的备课,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师备课中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语文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语文内含的知识即:字、词、句、段、篇、文体、修辞等。课外延伸的知识即:社会的、自然的、伦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从大语文观来讲的,即:教材中所渗透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等,即对科学、民主、平等以及对生命的关爱等价值观的追求。

一、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拿到新书以后,教师要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训练的序列及训练的重点、人文教育及课外实践的相关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就是对单元内的一组课文进行集中备课,寻找共性与个性。因为每组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因此。我们在单元备课时就要认真阅读,发现这一共性,合理安排这一单元的教学、学习、训练,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尽其用。善于发现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源,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补,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具体进入对一篇文章的备课。首先要考虑每篇文章在本单元所承载的任务,它处在什么位置,然后才是进入对一篇文章的备课。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因此教师要想教好学生,研读教材是关键。我们可以遵循下面的步骤:第一,读懂文本;第二,细品课后思考题;第三,确立授课思路;第四,确定教学重点;第五,对照教参、学生实际定夺讲课思路;第六,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施。

目前对于学生的学习常规也要特别给予关注,基本的规律要让学生了解。譬如:答题的基本形式,训练学生说完整话等,教师要加以引导,特别是教师要率先垂范,说标准话,写规范字,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反思:备课确实是一个技术活,好的备课,上课时用的时间少,收到的效果却很大。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单元备课时就要认真阅读,发现这一共性,合理安排这一单元的教学、学习、训练,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尽其用。善于发现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源,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补,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Ⅵ 语文新课程如何写好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围绕单元专题组织教学,体现整合意识

现在新编的教科书,均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比如:有时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均是描写多彩的春天的;有时单元中的课文全是讲各类家庭生活的;有时这一类单元课文又是写环境保护的……课文内容不同,写作角度不同,但主题却是一样的,或呼吁和平,制止战争;或介绍科学,鼓励创新……为什么专家们要如此编排教科书呢?笔者觉得这样安排,很能够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收集、积累资料,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从不同的视角感受主题,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那么,教师如何把编者的教学意图传递给学生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有对单元中所学课文回顾的环节,小结出课文中与主题相呼应的部分;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或学习方式来学习本课,既巩固了所学又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更可以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这四个栏目,整合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突出单元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整体认识和感悟,为写作积累素材。
2.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低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插图编排得很有讲究,充满了儿童趣味。比如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中"j q x"与"ü"相拼,插图中就出现了象形的"j q x"高兴地与戴着帽子上画有两点图案的"ü"相拥抱,就好似四个小伙伴很久没有见面了,一见面就高兴得不得了,小"ü"高兴得连头上的帽子都掉了。如果引导学生看懂了这幅图,比教给他一个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遇见j q x就脱帽。"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课中有两幅插图,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进行对比:小女孩与珍珍有什么不同?尤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月亮的脸的变化,引发思考:为什么月亮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文章中"孝敬父母"的主题思想。课文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你看,专家编者是多么细心呀!这么好的资源,教师怎能浪费呢?

3.教学设计要注意语言积累

现在的语文教学,除了旧有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外,更注重了语言积累。不光是积累类似于"日积月累"的词语,更要是好词好句,如拟人句、比喻句、叠词、成语……在积累感悟中并由此生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语言积累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什么是最美的语言?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能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质朴词句。要写出这种句子必须经过学习、感受、锤炼、升华的过程。这一训练过程很长,其中一部分训练就包含在平时课堂的语言积累中。还有一点,有的老师在讲析课文时,过多地注重了人文性,不断地渲染主题思想。在语文教学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抓住一些字眼、文眼,进行"精雕细琢"地细节剖析,更能让人体会深刻,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

Ⅶ 语文:怎样搞好教学设计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倪焕之》十七:“她做这些事绝不随便,都运用无可加胜的心思写成精密的教案,先送与级任教师看过,得到了完全的赞许,还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后拿来实施。

Ⅷ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备课

一、认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这是必备的内容。在每讲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标准反复阅读课文,深入领会,弄清字、词、句、段、篇,指导学生识生字,弄清汉字的基本要素。

语文有效备课方法

比如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掌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写作技巧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紧接着,要更进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将内在的联系的段落归为一类。在搞清文中的字、词、句、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当预设情境,引领精彩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课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的甚至认为翻翻教参就可以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再写,无须把课堂思路圈起来,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充分的预设,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如字词复习课,三四节课(三四天内)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讲分工合作,经分析。

课本八个单元,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可安排指定一人归纳整理一个单元的生难字词、词语,然后拿到班上来合作交流,进而形成每个学生的语文生难字词库。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

四、加强文本的解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

Ⅸ 浅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如同三套马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即备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设计能力是众多技能的组合,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从激发认知兴趣、提高阅读分析技能、加强情感互动等方面去思考,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

二、整体把握教学框架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能够整体把握教学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而且要考虑所授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学习基础情况,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是否有效,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是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让学生与课本人物、课本知识产生共鸣,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构建有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情境,才是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想要在教学设计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师可以了解下继教网举办的教学设计指导师培训班,网络教学设计指导师,第一页第一条信息

Ⅹ 浅谈如何高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首要的是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有“三个维度”模型,第一是知识与能力,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第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至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从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3、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的重要环节,它是动态教学活动,在时间连续性上展示所需要经历的基本程序。常见环节是“预习→自学→交流→展示→反馈”。互动交流,不断的在教与学中督促、改进,打造出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

(10)语文老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1、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宜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待业的工作语言。

2、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其中导语是指常用于一节谭的起始和一个问题开头的教学语言。一节课的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在上课的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

3、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导语的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0)语文老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阅读全文

与语文老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5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2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