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怎么进行赏析
语文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文本,从语言入手,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全面把握。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赏析,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呢?首先,要走出语言赏析的误区,摒弃语言赏析的假化、无梯度性、片面性等错误,其次,更要深入到语言内部,注重字词的推敲,不可断章取义。一、走出语言赏析的误区(一)语言赏析的假化一些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赏析被假化了。如果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教师所作的语言赏析并不是真正的语言赏析。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师讲授《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学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写出了百合花什么样的形象。学生读后纷纷举手回答:某某句子,表现了百合花某某特征;某某句子,表现了百合花某某特征。最后教师把学生的回答一综合,总结出了百合花形象的内涵。这是语言赏析吗?不是。这样做,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是浅尝辄止的,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还停留在模糊的阶段,还未进入句子、词语的内部感受语言形式是怎样表现文本内容的,学生对百合花的认识只是概念式的,只是若干词语的罗列,根本就没有真正地理解语言。(二)语言赏析的无梯度性语言赏析跟其他的知识学习一样,是有梯度(
2. 语文句子怎么赏析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 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对比的作用:通过xx与xx相比,突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2016年泰州中考19题,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 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赏析:“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说明云很低,“扯下”一词将云形象化,“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
2.从句式的特点赏析。
常见的句式有:矛盾句、点睛句、双重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反问句、设问句、对偶句等。
(1)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2)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3)散句整句
整句是指语言形式匀整,结构大致相同的一组句子,主要是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其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是指句式不同、长短参差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于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
例句5:“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3.从句子的位置赏析。
(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点题;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④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营造氛围);
内容上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⑦突出文章……的主题等。
(2)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承接上文;③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照应前文、题目、开头;④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与上文(或者下文)……形成对比等作用。
内容上⑤引出文章……的内容;⑥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增强感染力;⑦突出文章……的主题。
(3)语段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或题目或文中……;
内容上;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震撼(不一定有);④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⑤写出了人物
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⑥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注意省略号);⑦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注意问号)。
4.抓住关键词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7:泰州2013年中考 19(1)请说出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牵”的理解。
赏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牵牛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完全被牵牛花所吸引,所陶醉,抒发了“她”对牵牛花的喜爱、迷恋之情。
例句8:泰州2013年中考 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
赏析: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情绪的细微波动,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思念之深切。
(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赏析:两次使用“一……就……”,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我对家的依恋,对母亲的爱之深,依恋之深。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5.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联想、想象、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伏笔和铺垫、以小见大、前后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例句9:“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3)其他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0:“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社戏》)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使得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化静为动,写出了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表现了去看社戏时激动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3. 从描写角度赏析:运用环境描写,作者从嗅觉、触觉、视觉多个角度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烘托了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激动之情。
三、总结:
在做赏析之前,不妨先回归原位,理解分析: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之后,再组织语言,按照一般表述格式陈述:
怎么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摘录)等词语,(对偶句,倒装等)句式,理解句子含义;
写什么: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
为什么写:要有原文意识主题意识。体会表达了(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选自语文赏析句子方法
3. 语文赏析句子答题技巧
在现代文阅读中,对于句子题型的考察有很多,比如赏析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一个句子的作用等等。刘老师在“语文阅读提分公式学习群”中也强调过对于句子的理解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是关键句,第二是优美句。关键句从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等考察,优美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表现手法来考察。下面再详细给大家讲解一下句子的解题技巧。
从句式入手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概念及作用(表达效果)如下
1.疑问句,表示提问,需要回答。疑问词:是不是、吗。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2.设问句,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3.反问句,只问不答。加强语气
4 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公式:句式+作用
从修辞入手
答题公式:修辞+内容+作用+情感
③从用词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怎样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从表达方式入手
现代文阅读常用的5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使人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抒情。是作者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4)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答题公式:表达方式+作用
⑤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
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为下文作铺垫。在中间语句的一般为过渡句,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4. 语文赏析该怎么做
温庭筠的《望江南》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特别具有韵味。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翻译:
场景]女子早起梳妆后,独自豋江边小楼望远以待爱人远行归来。看了无数只船,都不是爱人所乘的,直到黄昏(从“斜晖”可知),仍只有江水相伴。望着长满白苹的水中汀洲,不禁泪下,并轻轻唱起了“哭沙”。那沙,就是往日与爱人一道在那洲上漫步时带回,怎不触物生情!
[分析]以女子一日之生活为线索,可想象日日如此,其哀怨可知。从时间上,从早到晚;从空间上,从眼前之洲到极目之远帆;从情绪上,从希望到失望;从程度上,从一帆到千帆,从每一帆之小失望到黄昏之最后之失望,气氛渲染到高潮,然后以旧游之处结束。
[结论]莫让爱你的人总是在等待、总是空等待。
斜晖(夕阳的斜光。)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悠悠(娴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苹洲(开满白色苹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苹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句的“肠断白苹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5. 语文的赏析文怎么写
赏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点,也就是你在阅读这篇诗文时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要写长篇的,就全面一些;如果字数较少,抓住一个点就行了。
一般的思路:先总体概述一下诗文的内容,说了个什么意思,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然后再分句(诗词)、分段、分章节(文章)来进行赏析。
其中注意,诗词要着重赏析动词和形容词;文章要找出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也即是能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然后再找出诗文中比较突出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对偶、象征、顶针、回环等等。说出这些修辞手法在增加文采上起了什么作用。
如果能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遭遇来分析,那就在这里结合诗文内容评述一下。
最后,如果这篇诗文具有里程碑作用,就在文末着重指出。
总之,顺序就是先概括,后具体,最后升华。内容上是先具体阐述,后抽象评价。
如果要写人物赏析,那就要先写出是出自哪篇作品,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在全文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然后再介绍人物参与的主要情节,通过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对人物做出评价。
6. 语文赏析方法
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白川会聚。 从单一到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那么同学们就问了:“《语文》到底该怎么来学比较好?”
别急,今天就从必考的“古诗词鉴赏”开始学吧,首先来看下学好语文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 ↓↓↓ ↓↓↓ ↓↓↓
1)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比如: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天背几首诗,每周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着等。
2)熟读精思。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与生活结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分之道网校《语文》课程——
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7. 语文如何赏析句子
代文阅读中句子赏析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 形式加内容 。
形式就是修辞手法之类的,例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排比的增强语势、渲染气氛,设问的启发思考,引人注意等。
内容就是文章的主旨,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联系上下文与文章主旨去理解)。
在答题的时候,必须结合具体的相关语句分析。
如果是解释词语意思之类的赏析。可以用这样的答题格式:
“××”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紫藤萝瀑布》中的这句话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赏析范例: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富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挑逗一词指招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富有表现力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类的都是形式。
紫藤萝花开得茂盛的特点 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 这一类的都是内容
这个很有用的,经过真人实验(其实就是我自己)。纯属原创。请看在我辛辛苦苦打那么多字的份上采纳,谢谢。鄙视无耻的抄袭者。
8. 语文阅读 如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5:“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6:“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7:“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8: 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中的题目(第19题):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赏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9: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10: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1.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2.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三)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1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4:“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5:“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6:“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三、句子赏析的落脚点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因此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句17: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赏析:可从修辞(拟人)的角度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内容。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例句18:“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赏析:可以选择艺术手法(直接抒情)作为切入点,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海潮激起作者的心潮,由此发出由衷的赞叹,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透过鲁彦热爱大海的感情,看出了他那积极进取、勇敢搏击的人生态度,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总之,赏析句子的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明确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方法,清晰答题角度,多练多思,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首先要看看这些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等.... 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分类别、 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另外》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9. 语文阅读理解怎么分析呢
想要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进行课外阅读。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不要局限阅读范围,要尽可能多地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或文章,比如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等等。
但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
平时进行阅读理解训练的时候,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然后浏览一下文章后面问了哪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内容,快速阅读一遍文章,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解答阅读题的关键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简单做个标记。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阅读这一内容,寻找作答思路或答案。有些时候可以直接使用原文,有些时候还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阅读理解的句子段落
1、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2、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