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3:13

1.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高中语文

一、师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的教与学才会更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对教师来说就是备课,对学生来说就是预习。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各自做好“预”的工作,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更高效。
(一)教师做好充分、科学的备课,课堂上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心中有数。
1、备教学目标,要求精准简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把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每一篇课文相当于一个完整的语文世界。每册书中不少篇目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容量,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能将之讲深、讲透当然好,但每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牢牢把握有助于形成能力支点。科学的、有创造的设计尤为重要。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简单明了,学生重点学习的知识点、训练点明确,一点一滴的能力也容易形成,这更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纷繁的现象中提纲挈领,把握智慧的钥匙。
2、备教学教法,要求精致有趣。
教师在备课时要面对教材,心系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审美观点、个性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这样,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得到综合训练。总之,教师每节课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认真研究教法,打破题解、释词、朗读、分段、分析,归纳的模式,设计有新意、有实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不断地感染、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备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实用。
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要在每节课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学习,并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课堂最成功、最有价值的地方,就体现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富有创造地进行学习。
4、备学生学情,要求真实准确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的起点,只有心中有人的教育、贴近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才会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原来知识,调查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适当的长远打算,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和教学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比较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二)学生做好全面、有效的预习,课堂上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相统一。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练习、课后巩固提高,还应在课前预习时进行。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并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低年级更是如此。就拿现在我所教的一年级来说,有些课文篇幅长,要求认识的字又多,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老师就很难按课时安排结束教学。
那如何提高一年级教学预习的有效性呢?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教师要进行预习指导,启发学生预习行为。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预习动机。教育启发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刚开学的一个月主要学习拼音,课堂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预习作业也就比较容易完成。但进入识字课的学习后,识字量加大,学生如果没有预习,课堂上教学两方都十分费力。因此在发现这样的现象后,就及时开展预习动员会,请预习好的的学生通过实例谈谈自己在预习后尝到的甜头,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去预习。
其次要交给预习方法。进入识字课后我给学生总结出了“预习三部曲”,即:读熟课文,圈出生字,认读字注音。读熟课文的最基本要求是读书三遍,然后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要求家长用三个层次评价:“读得很好”、“读得一般”、“读得不好”。在检查时发现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在签字时还写出了哪些地方读的不熟。这样学生上课就能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圈出生字是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认读字,目的一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认读字,在圈字时有初步印象,二是在读课文时看到所圈的字能加深印象。认读字注音是最后一步,要求学生先不看文中的注音自己尽量加,看能注对多少音,然后再看课文中的注音进行检查。一方面练习了注音,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自我检验看看前两步的学习效果。
开始学习课文后,由于教学内容增加了课文分析,课时安排总感觉不够。但我发现学生学习写字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我在预习中又增加了一部曲,即:预学会写生字。因为通过识字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对我总结出的写字四部曲已经很熟练了,即:书空笔顺笔画,观察占格找关键笔,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所以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写字三部曲:书空笔顺笔画,观察占格找关键笔,学生练写。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在学法指导上由扶到放,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最后要强化预习行为。为了鼓励学生做好预习作业,并使它制度化,不仅家长在家里重视,老师也学校也应该重视这项学习的检查。刚开始我是在学生早读时逐一亲自检查并按照完成的多少来盖印章,之后改为由小组长检查盖印章。刚上学的小学生对小印章有特殊的情感,他们之间会进行比较竞争,为了得到最多的印章,自然就会更加认真的完成预习。此外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质量,在每节课的开始设置检查预习的环节,并给预习质量高的学生盖印章。这样强化预习行为的结果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预习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阅读习惯。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家长要积极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一年级学生与其它学段的学生不同,他们直呼音节的能力较差,朗读时容易读错字,也常添字、漏字,也还不能自如地给长句断句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影响一年级学生预习的效果,使学生预习起来感到吃力,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对预习失去兴趣,产生逃避。因此在给一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尽量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这项作业,让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对预习作业引起重视,产生兴趣,提高实效性。当然让家长参与完成这项作业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家长给学生签个名就行了,老师应给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家长尽量全程参与。例如认认真真地听孩子把课文一遍一遍地读完,为孩子纠正读错的字,指出漏的字、添的字。以及给长句断句,直至帮助孩子尽量把课文读流利。之后还应听孩子拼读课后要求认识的字,读完后试着把音节遮住,看看孩子会读了没有,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一起讨论孩子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等,如果真能这样,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相当高了,在课前就已扫清很多障碍,上课时,自然能教学两轻松,因此一年级刚开始培养学生习惯时一定要邀请家长大力配合。
二、教师要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一)从爱好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位伟人说过:“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一个安静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要害就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有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于爱好。”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风筝》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把握,假如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爱好难以产生,因 此,我就从激发爱好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层次,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小时候我追放风筝的一段趣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等我说完,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也想告诉大家自己放风筝的趣事。就这样,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故事中,师生一起进入了课文,共同感受课文中“我”和伙伴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
(二)营造竞争氛围,鼓励展示自我
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假如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秀品格。比如,认读生字时,组织开火车读、抢答、PK等形式;识记生字时,可以组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字谜等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殊强烈。”《标准》中也要求我们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充分“表现”。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质疑解惑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三)去除无效劳动,解决需求问题
40分钟的一堂课,如果为师者不好好疏理,把多余的东西去除,让无效劳动占领整个课堂,将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
在经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反思。我学习到以下两个方面去除无效劳动。
一是弃丢繁琐的理性说教,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不顾学生的感觉。这是刚刚走上讲台时自己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经过老教师的分析才知道这是自己心里对学生不放心,缺乏信心的表现。其实这种举动却让学生反过来对教师不信任而导致厌学、恶学,使教师的劳动成为无效劳动。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之所以不信任学生还是没有在备课时备好学生,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了解的不清楚,所以课堂上不敢让学生自由发挥,担心学生耽误课堂的进程。如果是对学情非常了解,课堂上就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很好的组织教学,让学生有充分参与课堂的时机。
二是整合问题设计,删掉无价值或学生已懂的问题。在我教三年级的时候,经常把一篇课文大卸八块,设计的问题很细小,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刚开始觉得这样做不会遗留任何知识点,但慢慢的发现这样做不仅提问者烦。回答者更烦,而且一节课讲完,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感。仔细反思后认为教师应该依据课程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学会问题整合,把学生已懂或早无价值的问题删掉,所留下的必定是本课中的重中之重,这样在问题设计上做了“减法”实质在解决问题上是做了“加法”,且省时高效。
所谓需求问题实际上就是本课时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时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成效就能显现。
学生需求问题如何解决?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一是解决预设的需求问题。教师依据课标教材要求和生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必须体现下面特点:(1)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与学生生活经历越是密切,学生就会感到贴近和密切,问题与生活越贴近,就越能拉近思维与问题的距离。学生就感到学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之大。同时也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让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实践活动的系列过程去解决,才能有理性的挑战。当这种理性挑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相碰撞时,复杂的问题就会因学生的兴致而变简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问题减法”如果设计问题缺乏理性又过于简单,学生的兴趣就很低,所收到的功效也更低。
二是解决生成需求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学生在走进文本中探究而发现的新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是教师预设中所忽视,也往往是学生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问题,而有价值的问题又是学生最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将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面对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提出时,教师应认识到这是创新的萌芽。要好好呵护,绝不能不屑一顾,更不能泯灭。
(四)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告诉我们,良好的教师语言是使人“继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标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苏霍姆林斯基则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听一些特级教师所上的观摩课,也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只有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用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才能让它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粘住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优化教学语言能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课后认真总结,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节课并不是在40分钟的课堂结束之后就立即结束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后总结,才能算是完整的完成了一节课。这个环节完成得是否好坏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和之前教学环节的有效程度,也影响到下一节课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要在课后的反思中思考在备课预设与上课实效之间的吻合度,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其中不吻合的原因。对于一些课堂生成的问题要更加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为之后的备课提供思路和线索。总之,反思是对当堂课的一项总结,对下一节课的提醒。
学生在课后不仅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当堂作业,还要针对自己的学情进行总结。这方面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点难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明白学习的完整过程,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合作,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中都实现高效,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小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美和生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紧紧抓住这短暂的40分钟,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一、做好协调,抓住时机适时进行规范教育。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保证。语文课堂上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小学生在交流阅读体会时,有话要说,不吐不快,或意见与他人达不成共识时,情绪无法自控,会争的面红耳赤,甚至大闹情绪,至于别人讲什么,他是一概不知,内心只想着自己表达的意思。这时,教师往往感到比较棘手,倍感压力,对孩子们的常规习惯不佳感到焦虑。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发挥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可以这样提醒学生:“大家都在积极思维,这是好的。可大家都在讲,我都听不清你们说什么了,不如一个个说,让大家都能了解你的想法,好吗?”“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好习惯。”
教师抓住时机适时进行规范教育,让孩子了解规范内在的意义,才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选择方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些教师在教学初始时,常常从零开始讲授新课。如在教学《放飞蜻蜓》这课时,有教师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陶行知吗?陶行知为什么要放飞风筝?蜻蜓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导入忽视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的事实,忽略了校园中、教室墙壁上陶行知的名言,是假定学生什么也不知道来组织教学的。
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求。”事实上,导入作为教学起始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习导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课,架设生活和语文的桥梁。
1、牵手生活,激发课堂情趣。
一次班级读书活动,笔者是这样组织的:读书会前播放流行歌曲《龙拳》,听着音乐学生兴奋地交头接耳,个别学生还跟着音乐哼唱。音乐播放完时,我问:“听出来是谁唱的什么歌吗?大声地说出来。”学生显得异常兴奋,立即回答:“周杰伦的《龙拳》。”我说:“看,我们人人都知道,难怪叫流行歌曲呢?只是,流行的东西,要想成为一种经典,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手上拿的两本书(我举起《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在刚刚问世时也刮起了一股流行的旋风,很多年后的今天,当你们捧起这本书时仍然是如此的喜爱。因此,我就在想,这本书最打动你们、最吸引你们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我想听听你们心中的想法……”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丝丝入扣,将学生的兴奋点与交流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学生在学习交流和日常生活中,学会了许多歌曲,接触到了许多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时,恰当地运用影视片段、流行歌曲等,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协调的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注重积累,关注语言素养。
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句段、名言警句、对联长诗等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必修内容。导入新课时,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积累为基础,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的发展。如在教《牛郎织女》一文时,先让学生说说描写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词语,学生说出了“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相敬如宾”等词语后,用语言导入:“可见好景不长,这样温馨平静的日子,不久就如过眼云烟般消失了……”
事实证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容易是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常新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尤其是导语、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应该具有多样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关注细节,凸显细微差别准确品评鉴赏。
目前仍有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在频繁地分析课文,直接肢解文本内容,引用的资料泛滥成灾,把语文讲“肿”了,效果却很不佳。着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阅读,要紧的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师不光要重视引领学生品读赏析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优美语句,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关注一些不太引起学生注意的,看似平常的词语或是简单的语句,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品读。
《荷花》中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般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孩子解读为:一个“冒”字体现了白荷花的动态之美即可。细细掂量这个“冒”字,你仿佛感受到了一个争先恐后、一种亭亭玉立、一种挣脱拘谨后的自由、一种蕴蓄能量后的喷薄。白荷花们是那样的充满活力,那样惹人喜爱,她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身段、自己的容颜、自己的精神和气质。读着“冒”,嚼着“冒”,你自己也仿佛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白荷花。
有人以读到“饱经风霜”一词,便在脑海中浮现出深深的皱纹,深陷的眼眶,充血的眼睛,黝黑的皮肤,瘦削的下巴,无助的神情,甚至枯黄凌乱的须发……语言总是以表象或概念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之中的,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表象积累,语言也就没办法经受同化或顺化,进而在大脑中安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以丰富大脑中的表象材料。教学中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换词练习、词义比较、不同语句表达效果的品评与鉴赏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可以加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凸显细微差别,准确理解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当。
四、熟读成诵,强化记忆复述巩固阅读成果。
复述,看似枯燥实质丰富多彩,看似机械实质提高能力。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会说话”,而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狼和鹿》一课时,根据教参的提示把复述课文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理清脉络,精读课文后,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尽管出示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给足了练习时间。学生上台复述时,课文重点部分——“狼被捕杀后,森林和鹿的变化”,学生基本不能具体、生动的复述出来。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语言结巴,对成语和生动的比喻句往往不能复述出来,更别谈什么创造性复述了。这样的复述有用吗?进行了反思后,在当天的家庭作业中增加一项:背诵全文,明天检查。第二天,复述效果出人预料的好。
周恩来总理说:“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身。”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儿童在记忆力最佳时期积累一些规范的语言,必将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注重练笔,生成主动愿望拓展延伸课外。
有专家言:“要把写挤进课堂。”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那宝贵的课堂时间写出成效,让学生真正用“笔”来思考,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我们最常见的套路就是结束本课时对学生说,课文学到这儿,你最想对谁说写什么?拿起笔来把你想说的话写出来。学生埋头写话,然后请几位学生读一读。听多了,细细揣摩学生发出的感慨,要么套话连篇,如“孙中山,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要么错误百出。而教师对这些无关痛痒的感慨只是一味地附和,使人感到有些生硬、茫然。
要提高练笔的有效性,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不能尽是发感慨、补空白,更多的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是否想写,学生会如何写。在设计练笔话题时,需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渴望情感的宣泄。如此一来,学生练笔就从教师的命题作文下的被动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愿望。就上面的“孙中山,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当学生发出大而空的感叹时,可适时追问:“你想向孙中山学习什么呢?请说具体一点好吗?”
2、学生练笔往往需要一个消化思考、组织语言的过程,而课内短暂几分钟就要学生完成一篇像样的练笔不太现实,甚至导致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因此,在不加重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将练笔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认真完成。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批改,调高练笔的实效。
六、有效体验,交叉渗透整合设置三思后行。
笔者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前,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缠足这一陋习,布置每位学生回家后用嫌小的鞋子挤穿半小时。课上交流时,学生纷纷倾吐心声:哎呦,我的脚疼的一步都走不了了,脱下鞋是脚上勒出一道道印痕,气得我一把把小鞋摔出老远……一开始,还为这一设想沾沾自喜,可课后经过反思,认为这样的体验和交流是无效的。且不说学生都是在抱怨穿的那双小鞋而不是裹小脚其事,单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其次,裹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体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心灵上的蹂躏、人格上的践踏。这些在穿小鞋这一短时体验就能感悟到吗?这显然是考虑不周。在以后的教学中,设置体验情境时,总是要三思而后行。
因此,追求有效个性的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完善。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抱着“问题就是课题”的研究理念,在实践研究中解决实践问题,那么这样一个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也就成了实现自己有效教学,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就能较好地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3.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方法: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二、精心设置问题主动探索;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质素等。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快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巩固。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创建一切条件,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学习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置问题主动探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可能会提出“西沙群岛在哪里?‘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会发现以上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就是主动探索者,课堂问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帮助学生进步。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练习的习题,帮助学生强化和学习知识,一些拓展题还能使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探究和积累。除此之外,在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还要精心设置、巧妙编排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有效的作业和练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感觉枯燥无味,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多运用教具如挂图、录音机、多媒体等。用声音、图片、视频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例如在教学《日月潭》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月潭美景,使学生充分直观地感知日月潭的美。课文也就在看、说、读中植入脑海。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质素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还在于老师,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要想教好一门课,教师只具备该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对待某一学科知识。教学中既给学生以必要的基础知识,又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使各种知识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适时而教育,应势而教育,因材施教,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能力提高课堂效果,才能担当起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

4.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生要厚积博古,厚积博外。怎么看课,怎么看别人的课,怎么看名师的教学。
1.看名师上的课是不是语文的阅读课。只要有教材的课程都要阅读。语文的阅读课和其他课程的阅读课有什么不同。其他课程关注得意,关注理解内容。而语文的于都课不仅关注得意,而且关注得言。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受到文学的、人文的美得熏陶。也就是既学习语文,又进行人文教育。
2.看课要看是不是小学语文的阅读课。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重在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目的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要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都要适合孩子。要削弱基础,拔高要求。吴天石写过一篇《要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小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应该达到的要求是:能看懂新华日报(农村版),会写普通的应用文,没有错别字,句子通顺,还要加强听写能力的培养,毕业的时候能够记一些扼要的提纲。加强基础主要是多识字、写好字、多诵读、多练习作文。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1962年,江苏老教育厅厅长。
课标要求:听课要能抓住要点。
3.看在他们的课上谁是主角?是不是学生是主角,是不是学生在课堂真的“听说读写”?看到学生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落实到学的效果上。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全国来看,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创造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经历了三个过程:课改理念的阐释期,实践摸索期,反思调整期。广大老师的投入和我们取得的效果相比,我们广大的学生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他们现有的语文实际水平相比还不成正比。也就是我们的投入和产出还不成正比。我们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忧心以来,师生的负担,老师的工作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而且加重了。这是与课改的初衷相悖的。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我国阅读教学的弊端。
(一)中国的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当然我们受汉字的制约,孩子阅读起点比发达国家晚。发达国家孩子的阅读从幼儿开始,2、3岁开始,读绘本,厅爸爸妈妈讲的故事。葡萄牙学前班的孩子每天课上阅读一个小时。美国克林顿在职的时候就提出8岁孩子要能读会写。
(二)阅读量太少了。六年小学生只读12本薄薄的语文书,六年30多万字。145万字新课标的要求。并没有落实到每个孩子的身上。
美国一人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孩子缺少大量阅读。一年级中国孩子的阅读量不到美国同龄孩子的六分之一。中国孩子做作业、背书、写片子,做试卷,机械训练太多了。哈达转。世界名着小学生没有读过,甚至缩写本也没有读过。
(三)阅读能力不强。五年级《请种一棵爬山虎》。“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只需利用墙的一角,便能利用墙的一角,攀墙生角。……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座墙的墙面爬满。我的这种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概括段意,学生能力差。课文点到但是没有落实,分析概括的能力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小学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会读懂一篇文章。在这个基础上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三个指标:1.提取信息的能力;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3.利用文本信息作出判断和解释的能力。而我们的现实是:过多关注课文内容的分析,繁琐的分析,训练缺乏思维训练的价值,缺乏对上述三种能力的培养。国外很少就一篇课文进行繁琐的提问。这是中国的大陆的阅读教学非常难改的非常致命的一个弊端。
(四)距离建设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语文教学没有更多地关注课外阅读,课内外贯通,引进课堂,使阅读教学成为一泓活水。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和汉语言教学的特点有关。
1.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识汉字和儿童阅读的矛盾问题。斯霞分散识字的探索。黑龙江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识写的研究。局部上有改善,但是全国来看没有很好地解决。课标低年级“认写分开……”提早进入汉字阅读的阶段。字数退下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能大量识字,从而能及早地利用汉字阅读。其实我们古人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里,读下“三百千千”。很大的问题,就是要求认的字,逼着老师被迫提高要求,怕出题,让认的字写出来。这是极大地浪费。如果要求认的字,都会写,那负担又重了。要求认的字只要换个语言环境认识,就可以了。低年级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阅读。
2.提供的给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太少。同步教材,学生读了吗?很多情况下,孩子们读得少。没有量的积累,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3.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有序的阅读教学的序列。
科学性还存在问题。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里的知识很重要的是策略式的知识。很重要的是科学性的序列训练。(1)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话中找重点词。(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对语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分析、推理判断的能。(3)对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的能力。比如能抓住文章的主旨,要能够品味欣赏文本的语言。比如要能了解领悟文章的写法。(4)阅读的技能。朗读、默读的技能。阅读的方法、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过精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积累语言。浏览,在高年级培养孩子跳读,加工和运用信息。阅读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翻查字词典的习惯,查阅资料的自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还不高。面面俱到,名师的教学中存在着形式的教师的霸权,教师过于强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发言权少。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知识是教不完的。我们没有脱离教课文的套路,我们不应该教课文,我们应该用课文教,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利用例子找准语言的训练点、能力的培养点、方法的习得点。哪怕是一课一得,怕的是一节课得得甚少。
三、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办法
(一)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阅读。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语文老师要非常喜欢我们祖国的语文,要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不把工作当饭碗,当事业。名师们投入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而且是不断地进取。他们对语文教学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非常的痴迷。如果我们把这种痴迷传达给孩子,那孩子也会因此喜欢。教学中药千方百计地保持学生对语文虚席的兴趣。2.我们要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山东潍坊的一个老师,他能做到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让他喜欢语文。第一天语文课开始,孩子就进入到阅读,第一天放学回家就会高高兴兴地告诉家长,我学到了什么。成功的愉悦是孩子学习持久的动力。让每一个后进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来二去,孩子的自信就有了。有的自信就好办了,久而久之就跟上队伍了,变得优秀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二)我们一定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
总目标、年段目标、这册书的目标,不能“盲人骑瞎马……”。各个年段的老师要十分明确年段目标,既不要越位,也不要不到位。现在的问题是,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我以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而且这次课标的修改稿强调:不仅低年级,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
低年级:
要坚决地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要求认的字无论放在哪儿,学生都能正确认读。能够借字阅读。要求写的字要写对像,而且要理解字词。还要重视由已经认识的字组成的新词。比如:前面的教学中分别认识了“色”“风”“景”,就有意识地让孩子把字组成词来认识。要求会写的字,除了单个字会写,还要组成词来写。会写了“火”“车”,就要会写“火车”。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写3000个,认2500,还有掌握7500词语。如果一个小学生到毕业能掌握7500个常用词语的话,他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都会丰富许多。
1.要保证识字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有走过场的问题。要求认的字,不仅认识,还要巩固。特别是在游戏中、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及时地复习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游戏活动,特别是放在语言环境中。可以变成诗歌、儿歌、一段话。强调整体识字,不要左边、右边拆分。要引导孩子抓住字的特点,要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整体识字,要求写得好的字,要指导到位。比如说独体字的主笔在什么位置?一个合体字它的结构占位,让学生搞清楚,指导要到位。抓住字的特点,哪些容易写错,要辨析,便于复习巩固。
建立自主识字激励机制。拿出时间交流学生课外识字的情况。
2.加强朗读的指导。第一位:正确地读,这方面花的时间少,有感情地读占时间长,读正确有助于培养语感,不能有方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轻音、多音字等等。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指导学生理解少量的词和句。
中年级
1.继续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加强词和句的教学。比如要引导学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知课文中重点的词和句。比如说用得准确生动的字。
(1) 引导孩子找出重点字词句。
(2) 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教给孩子点石成金的指导。
(3) 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且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
忽视段的教学。读懂一段话后,了解段与段的联系,了解句和句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的方式。
高年级
1.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一般先自学,后师生共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学生自学的时候,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以自学提纲进行自学。(1)引导孩子在初读课文之后有自己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再作一些交流。孩子理解懂得的老师就不要再讲再问。(2)让孩子提出不懂的、感兴趣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语言的、写法的问题。要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自读自悟的能力。
2.让孩子在阅读不同问题的文章中,来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
A写景的文章。引导孩子了解怎样抓住特点,有顺序地写。作者在编写景物的过程中,一边抒发自己的感情。
B写事的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的内容,理清诗的顺序,抓住重点的句段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C写人的文章。比如:小说,要能帮助学生感受任务的形象,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任务描写的基本方法。比如《少年闰土》,《穷人》。说明文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抓住年段目标、
突出训练重点。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
识书读写动天军,(进行语文实践)
惜教丰学谱新篇。

5.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市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教研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6.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新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 (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
三、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控学生的动态,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备书本备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
其次,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问艺术,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这就能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以《丰碑》为例,如果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则可以军需处长的外貌描写为范例,对学生进行肖像描写训练;如以学习对比手法为教学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如:学习《燕子》一课,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

7.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1 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即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与指导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敏捷的教学机智、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
2 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反复多次,就会产生学习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设法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

3 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要上得精简,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去粗取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率。要在每堂课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资源,创设恰当的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结合恰当的引导,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4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5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果每节课在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应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利用直观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来引导学生在巩固中拓展,拓展中延伸,延伸中发展。

8.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钻教材,换位思考 课前准备要充分。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要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然后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 课中绘声绘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活跃思维、交流进步的智慧场。“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后反思长短。俗话说“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和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反思不足,使我们改进,突破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学,它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因此,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在随机提问时,也可以适当宽限时间,否则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了。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解。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分享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乐趣。 创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留出当堂练习时间。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学困生,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此外,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而言,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9. 如何提高语文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1.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阅读的情境,让学生掌握阅读主动权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直接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并积极参与小组探究,勇于对阅读内容发表个人看法,以期形成对阅读内容的全方位、多元化的理解。

2. 提倡个性化阅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则可以引导其先掌握好文章中的基本字词及句子;有的学生的基础较扎实,则可以引导其抓住文章的主题,然后从中提取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意;有的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则可以引导其将阅读内容直接引入自己的写作中,形成对文章进行赏析的自觉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为学生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文而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阅读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内驱力,也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其实现有效阅读。所谓阅读方法或技巧,主要包括朗读、略读、精读、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等。

1. 朗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和欣赏课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美,同时要抓住形象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此外,正确、流利的朗读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发音要正确、清楚;轻重、停顿要准确、合理;速度的快慢要合适;语气、语调要恰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着重把握以上几点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总体阅读能力。

2. 略读

略读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或迅速浏览文章,略观大意;或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3. 精读

精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要仔细地阅读,甚至是反复地阅读。掌握重点、攻克难点和深究疑点是精读的主要目的。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多思,反复琢磨,以便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教师也可以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对一词一句进行细致咀嚼,追究其中的“微言精义”,因为,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提升语文学习的境界。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