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语文课堂如何实现信息化创新课堂
1.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2.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追求目标,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组织形式,更能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其教学的组织形式向彰显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形式转化。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起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势在必行。
4.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践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改革深入发展。以先进的教育技术及丰富的教学设备为基础,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文化氛围建设、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等方面展开实践研究,使其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促成优质教学策略的形成,最终形成适合我校的教
❷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数字化资源
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1、看图导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借助媒体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❸ 如何利用数字化条件来学习语言文字
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加强课文在读写听说方面的语言练习。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在教学过程中,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语言教学是它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 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教学是它的必要任务。对课文练习来说,必须体现这些方面的任务, 它的基本要求就是进行语言练习,同时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还要从练习中学习思想、文学和知识。明确了课 文练习的基本要求以及与其他方面要求的关系,整套课本的练习就应当牢牢掌握住这个基本要求,切实加强语 言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决定练习质量和效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❹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面对学生一张张脸庞,就会忍不住思考维系着他们未来的是什么。我们知道他们比其长辈拥有更多机遇,但是同时,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面对更激烈的挑战,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就要更新旧的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进入教育领域,正在成为愈来愈有效的教学手段。正因为如此,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应该说是水到渠成。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就此,我想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至多只是一幅彩色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展示出《秦兵马俑》的课件。让学生尽情地观赏着眼前各种姿态的兵马俑,并且让学生讨论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马俑?”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望庐山瀑布》这课时,可以利用课件出示瀑布壮观的景象。配上豪壮的声音,此情此景,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活跃了学生思维,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能够顺利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探索的欲望,情绪上受到感染,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二、,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使问题很难解决。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语文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大量交互性很强、更新很快的语言和语言文化信息使广大师生应接不暇。网上可共享的信息为语文的教育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文化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检索、阅读各类书籍,可以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获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资料。如,学习《有趣的发现》,从海岛上昆虫翅膀的有趣特点,引导学生上网收集有关适者生存的实例。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而来,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桥》这一课时,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因素,大多数学生对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于祖国一些着名大桥的图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课程进行学习和拓展的探讨能力。
三、有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猫》一课时,教师适时提出了两个问题:1、小猫的淘气表现在什么地方?2、大猫的古怪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播放介绍猫的影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看完影片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能容易的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整堂课处于情景交融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不同单元时,会遇到不同的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掌握重点,化解难点呢?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的“优化”,首要要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切入,着力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重点难点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根据教学所需,在学生自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使用幻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激发探求新知兴趣,增强记忆。如在学习英雄董存瑞舍时,我用剪辑的电影资料,再现了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场面: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场面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真切体会到董存瑞的英勇豪迈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难点,突出了中心。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这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展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人机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❺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在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求知是义不容辞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型为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已经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今天就必须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行阐述。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包含两层意思: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②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始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没有多大区别,但实质上二者很不相同。二者不是谁辅助谁的关系,而是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
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首先必须明确二者整合的目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我们不能为整合而整合。整合是手段,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整合,一是要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融为一体,不要生硬的使用网络技术,使其简单的混合在一起;二是要达到好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换一种展示的方式,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既然是手段,应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而不是搞成千篇一律的东西,因此在开展课程整合研究与实验的时候,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特色和风格、教师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那么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呢?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首先应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现代教育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学会思维,学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黑板”和“粉笔”二者完全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中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完美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的操作。很难想象不能熟练使用黑板和粉笔的语文教师能胜任传统的语文教学,同样,很难想象不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能够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应有不俗的修养。 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滥用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师个体形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无益于语文教学,反而有害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怎么写,怎么读,怎么领会,都要倾注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要靠教师的引导。现在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师甚至从头到尾不写一个字,不读一句书,全部让计算机代替。这样的课是不太适合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的,它过分强调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忽视了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这样的课难以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自然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照本宣科地机械回答,却没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要抓住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注重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引导积累,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的整合、与学生学习的整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教学管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后要使教师一备课,就自然想到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层次,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终极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
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1、要根据学习对象的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教学媒体,生动具体、直观形象,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通过信息技术,用多种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可以使学习过程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机。但是,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阶段,切不可因为滥用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丧失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
而阅读文本,倾听对话,感悟思想,体会情感,揣摩表达,积累语言,表达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切教学手段都是服从于此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两者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多方面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上来。
2、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3、要注意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尽可能把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多种感知材料,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与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只是多种媒体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实物、纸质的挂图和图片等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媒体应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整合使用,以充分发挥媒体促进教学的作用。
4、高度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5、努力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
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它对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同时,它也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的探索,才能尽快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只有各种教学手段并存,各自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语文教师还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对学生而言,信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的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书本文字型教材形式,多媒体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为优化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能提供了可能和捷径。
❼ 如何用大数据指导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引入大数据概念,给教师提供更多教法选择,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大数据促进教学数字化建设,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手段更为合理,辅助工具更为先进,其教学成效自然值得期待。
大数据走进语文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支持,丰富学法体系,促生学习动力。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教学创新的自觉意识,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体系展开全面升级操作。
❽ 如何语文教学中实施数字化教学
数字环境是人与空间的新界面,它集合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灯光、交互行为等,形成一个可控制的环境空间,为环境中的人带来特定的感受,能够有效地传递与收集信息.
数字化教学是指教师和学习者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 ,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 ,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1]
简单的说,数字化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室、电脑等现代化多媒体载体进行的教学.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