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是哪个朝代

语文是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2022-04-26 01:37:17

A. 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发音是哪个朝代开始有的,现在比较接近的

清中期,随着对汉臣的倚重,且为提高办公效率,清宫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话,满语仍是国语,但不再充当官话。 在南方,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的方言也逐渐流行开来,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比较流行的时明代全国通用语南京话和地方通用语吴语。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吴音最流行的时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吴语文读为基础。除了江南地区以外,岭南地区的粤语也因为当地经济发展逐渐流行。有人指出,粤语实际上是唐宋北方徙民影响当地更早期北方徙民的汉语而形成的,也是公认比较接近宋朝标准音《广韵》的方言之一。 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在清末,北京话的地位从官话提升到了国语,作为了全民通用语。

B. 高中语文和历史,汉字的发展,以及对应的朝代

商朝甲骨文
---西周铭文,金文
---东周大篆
---秦始皇时规定为小篆----汉隶
----魏晋楷
----唐宋朝代是行书
-----元明清三个朝代是行楷,行草,草书

C. 为什么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时期被称为语文学时期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以后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而创建起来的,而语言研究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甚至更早。人们习惯于把19世纪以前的那段语言研究史称为“语文学”时期,因为那时候研究语言学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读懂前代经典。

在传统语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被称为语言学三大发源地。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贡献主要有:

(1)语法方面:把词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干部分是不变部分,词尾是变化部分;把词分为四类:静词、动词、介词、小品词(表示实体意义的词叫静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介词的功能是限制静词和动词的意义;小品词包括比较小品词、连接小品词以及诗歌中作形式成分的小品词。代词和副词不算独立的门类,分别归入静词和动词中)。

(2)语音方面:提出了发音器官、发音部位、塞音、擦音、元音、半元音等语音学上的概念。他们还观察到音位变体的问题,指出对由于语境不同而造成的发音差异,应该给予描写。

(3)语义方面:词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任意性;语境造成的词义的多变性;词义与所构成的句子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D. 为什么语文在民国时期叫国语

国文改成语文应该是在建国后,这个问题涉及到 对国语的界定,中华民国,孙中山时期就讨论过这个问题,粤语一票之差没成为官方语言,在对选定语言定名的时候,就有人提过,称为国语,但遭到了南方,尤以江浙大佬的反对,后来的普通话的叫法就比较讨巧,意为只是为了大家沟通方便,而选择的最普遍和通行的工具,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需要平衡。

E. 魏晋南北朝时期语文考试对当今高考有什么借鉴意义

汉朝是“举孝廉”,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语文考试???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时期的高考是九品中正制,魏晋以前是推荐考察制,隋唐至清代是科举制,民国时期是新考试制度。
汉代,以考察推荐为主,主要从德、孝两个方面考察,如曹操就是举孝廉入仕途。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从家世、道德、才能三者综合考评,优于考察推荐制。
隋唐至清末科举制,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选拔,广泛深入和最大限度去选拔人才。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完善在唐朝,鼎盛在明朝,辛亥革命后废除。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为广大有才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很好机会,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繁荣做出伟大的贡献。
洋务运动时期主张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新式学校,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甘肃法政学堂(兰州大学),引进数学、化学、自然学科,外语成为主要课程。
同时,派遣留学生赴海外学习,如詹天佑赴美留学。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教育,对中国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
民国时期成立诸多大学,如燕京大学,全国统一考试和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
1936年,中国有100多所大学。
新中国成立继续完善高考制度,文革时期曾经一度中断,到1977年才恢复高考。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高考科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
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2000年后,全国扩招,部分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实行3+X,分文理科,再到不分文理科等等。
高考是个人命运转折的重要途径,但高考最大的意义在于,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富强提供了后备人才力量,中国能有今日之强盛,有赖于高考,有赖于中国最伟大的竞争--中国式高考!

F. 语文觉是哪个朝代的黄帝

宇文觉?
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一位君主、

G. 七年级上下册语文所有文言文作者及其朝代!急用!

《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木兰诗》:
作者:郭茂倩
朝代:宋代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朝代:北宋
《口技》
作者:林嗣环
朝代:清代
《夸父逐日》(神话)
作者:无
朝代:无
《两小儿辩日》
作者:列子
朝代: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
《狼》
作者:蒲松龄
朝代:清朝

H. 1到6年级语文书中的古诗最多属于哪个朝代的哪个诗人

从1年级到6年级语文书中的古诗最多的属于唐朝的诗,尤其是李白,王维,孟浩然,至于杜甫的诗,有深度。小学生理解不了。

I. 语文书是在哪个朝代诞生

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
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丏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2]
旧中国,语文是古今书面语言作品——语体文和文言文——的简式统称。现今,语文是学科名。语文,还是一个人文素质衡量术语,指人的内部言语机制品质和外部言语技术能力综合水平。(陈金海《释“语文”》)
1932年,上海大江书铺刊印了复旦大学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名着《修辞学发凡》,书中大量使用了“语文”一词!有“汉语文”、“语文分离”、“语文合一”、“语文正常关系”、“语文改进”、“语文的体式”、“完美的语文”等。大教授这些“语文”是指什么呢?细读《修辞学发凡》全书,清楚得很,“语”是来源于口语的书面语,“文”是来源于文言(文饰之言)的书面语,未形成文字的口语叫“话”,形成了文字的是“文”。陈望道先生花费笔墨篇幅要说的是“‘语辞’和‘文辞’都是需修之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与上层建筑关系密切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需要。恰逢此时,时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的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语文”这个新概念。
1949年8月,叶老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国语”、在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
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语文”,并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大意”里作了如下说明(小学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陈述):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简称为:“听说读写'。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1950年8月1日,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及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令》的公布,一个崭新的学科名——语文,庄严诞生。除1956年3月19日至1958年3月8日语文被分设为汉语和文学两科间隔两年,一直沿用,已经60多年了。然而,由于60多年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空前迅猛,加上“文革”的遭折,语文学科还没有完整的“科学定义”。
1964年2月1日,叶老在给友人的信中进一步回忆了“语文”的由来:“语文”一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原意如是,兹承询及,特以奉告。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详见《少为人知:“语文”一词从何而来?》作者王本华,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注:江西真语文陈老师指出,王本华该文存在严重错误,是经不 [2] 起推敲的。“叶圣陶是‘语文’一词的创始人”之说法,在汉语语言学上,在语文课程论上,都无真理性可言。
2013年6期《教育学报》上的《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从语文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梳理了“语文”一词的流变,从学理上辨析了关于“语文”的各种阐释的源头,还原了“语文”的本义,即“语言(口语)文字(书面语)”,这篇论文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研究“语文”课程命名的学术文章,是对王本华博士的2012 年《少为人知:“语文”一词从何而来?》一文的学理纠错。
因此,60多年来语文教育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应试教育的白热化浪潮现将语文教育推倒了业内外人士公认公愤的“少慢差费”困境之中。如何使语文教育走出“少慢差费”笔者认为应实事求是理性思维,抽薪止沸,对“语文”这个概念作出科学的辨证,并取得共识,尽快解决语文学科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语文科学概念问题已60多年了,也有必要总结成功的最根本经验,上升到理论。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不至于徘徊不前。所以“语文”必须解释。(引用自《陈金海:释“语文”》)

J. 汉语的历史时期怎样划分

你应该清楚一点:汉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据,是现有的可资查询的历史文献(是文本,而不是语音材料,尤其是古代汉语)。汉语研究,又分为“语音(音韵)研究”、“语法研究”、“修辞研究”、“文字研究”。由于每个学者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看法不同,特别是对古代汉语,因此,并有一个完全统一一致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标准。因此,在大体一致的状况下,存在小的差别。但有一点,大家是一致的,即:大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一致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点主要存在于对“古代汉语”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上——你只需看成是“大同小异”,有一个大体上的一致即可。不必强求所有教科书或着作上对“汉语历史分期”的表述完全一致。你只消掌握:“关于汉语历史分期主要有几家观点(分法)”即可。

语音(音韵)史研究,即按语音特点来划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语法(句读)史研究,即按语法特点来划分;
修辞学史研究,即按不同的修辞特点来划分;
汉语整体上的历史划分,其界限就不拿了清晰了,是综合性的,但一般主要是从语法表现特点的角度来划分的。

比如,
1、语音史研究: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2、语法(句读)研究
有的学者这样划分:“汉语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马氏文通>问世前的萌芽期、<文通>问世后的模仿期以及后来的革新期与大发展时期.”
句读研究则分为:“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我的观点,上古汉语 主要应指“先秦”,应包括秦,而不包括汉代。因为“秦”,世祚仅15年,而15年很短,在语言上表现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来。

阅读全文

与语文是哪个朝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