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三大语文活动是指什么

三大语文活动是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26 02:55:50

㈠ 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1)三大语文活动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历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时间主题宣传口号:

1、第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无。时间: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时间: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迈向新世纪”。时间: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时间:2001年9月9日-15日。

5、第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时间:2002年9月15日-21日。

6、第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时间:2003年9月14日-20日。

7、第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时间:2004年9月12日-18日。

8、第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时间:2005年9月11日-17日。

9、第九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时间:2006年9月10日-16日。

10、第十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时间:2007年9月9日-15日。

11、第十一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时间:2008年9月14日-20日。

12、第十二届全国推普周主题:“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

13、第十三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时间:2010年9月12日-18日。

14、第十四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时间:2011年9月11日-17日。

15、第十五届全国推普周主题:“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间:2012年9月14日-20日。

16、第十六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时间:2013年9月11日-17日。

17、第十七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时间:2014年9月15日-21日。

18、第十八届全国推普周主题:“说好普通话,提高国家软实力”。

㈡ 开放式语文活动课有哪些基本类型的

1、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全班同学共同参加,是目前普遍实施的组织形式,主要完成必修的语文活动课程。这种组织形式,适于同一位教师身兼学科课和活动课两职,有利于学科和活动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统一的活动时间内,以学生的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是小学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组织形式,适用于主要完成选修的语文活动课程内容。有综合性的语文兴趣活动小组,也有专门学习某些内容的小组,如文学社团、业余电台、小主持人、小记者团、视听欣赏等。学生参加活动小组可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有专门的辅导教师,固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2)三大语文活动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常见的语文文艺活动主要有语文文艺会和语文故事会,文艺会演出用有关语文知识编排的文艺节目,如语文故事、语文童话剧、语文灯谜、语文相声等。

例如,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情节生动的故事,结合一年一度的“桂花节”,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举行桂花节新闻发布会,或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语文故事主要介绍国内外文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

㈢ 你认为在活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

演讲比赛。
诗文背诵。
错别字纠正。朗诵比赛,语文常识问答,出一期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手抄报~

㈣ 语文活动有哪些

搜集成语、谚语、名言等;生活文字小医生;观察自热、生活、社会等;故事会;口语交际;朗诵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生活化作文等.

㈤ 语文学科活动有哪些内容

1、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活动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最大限度的结合教材,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自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以后,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这一形式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人进行交流。然而这一活动要如何组织呢?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如结合生活学习的校园,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举办“小小故事会”等等。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表现自我的欲望空前强烈,效果十分显着;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景物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换。观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为举止等,从观察中获取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观察能力得于全面提高。

2、结合课内外阅读开展活动

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储量。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博览众书,在看的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学生们不光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素材。如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查到了有关于大树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读感悟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课后又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现状,对课文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3、将实践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今天的小学生对于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他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堂所要教学的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如举行古诗文诵读赛、书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考试和分数,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学校与生活间的联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打破老的教学模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教育信息,从而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如根据鸦滩镇公路严重破损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好倡议书,根据开学初学生将自已的压岁钱乱花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㈥ 语文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活动,比如搞个成语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历史名人总结、上街找商铺错别字、专题人物探究、对对联等等吧,都算语文实践活动。然后把活动过程记下来就是作文了

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对培养听说能力益处多多。好多语文教师不愿意搞语文实践活动,认为既麻烦又浪费时间,殊不知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听”只局限于听讲,“说”只局限于回答问题,有人甚至认为听说能力无需专门训练,如此这般,学生听说能力极差,好多学生不敢上讲台说话,仪态不大方,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所以说搞语文实践活动不但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辩论会”上学生一方面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要听清对方发言者的观点是什么,根据的事实和道理是什么,从而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只有这样在论辩时才能抓住要害,使自己发言有较强说服力。这样看来“做会议记录”“演讲”等实践活动都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使学生听能抓住要点,说能达到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2.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靠口头语言,读写凭借有形文字,听说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语文活动加大了习作练习,使作文不在局限于固定时间,而是能达到学生都愿意写、有话可写,写作能力会无形中提高。另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很多直接的、间接的语言材料,写文章时语言丰富,表情达意时挥洒自如,有效的解决了学生作文中没有生命、缺乏生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知写什么”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再有,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过去语文教学的要求,如果单凭教师讲各种应用文的格式和要求,学生不亲自实践,考试时就会漏洞百出,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为学生创设实践背景,让学生写申请、写启事、写倡议书等各种应用文,学生无需死记硬背便可顺利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例如在“云南大旱调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组织材料,写作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难免要与人交流,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与活动过程中的相关人员的交流,难免要面对纷繁而庞杂的社会。这样,参与活动的学生势必会想方设法的处理好各种关系。而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另外,新课程中的《口语交际》,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良好契机。《口语交际》除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更好地交流,我们首先应该注重课前的实践。如《夸夸咱家乡》,课前学生们就向长辈们了解了一些家乡的情况,去一些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家乡的美。这样在课堂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另外,课堂中我们还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和大家交流,有介绍,有咨询,有解答,有称赞。这样的课堂是和谐的,学生们是投入的,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了很好的言语实践,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4.提高了查找、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标中明确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确立探究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分工合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分类等方法整合多方信息。在合作解决问题、总结汇报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目的。为完成一个课题,同学们一起去搜集、查找各类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应用于自己的课堂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各项信息的查找、处理能力逐渐有所提高。例如在“塑料袋的‘大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要一起合作查阅资料找到“塑料袋的历史;塑料袋的成分;塑料袋的特点及危害(包括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危害)”等几个问题的答案,而在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查找、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知识广,方面宽,因而对于学生综合知识的全面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往往一个课题,孩子们能够将它辐射到更宽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孩子们无疑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有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事加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善知识的结构,激发了探求事物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如今的考试题目往往是开放性的,如科学的考试亦不再仅仅拘限于课本,答案也不总是唯一性,有时它考查的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将学生很好地引入生活这部网络全书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研讨、演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例如,通过“说古论今话对联”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对联。通过“趣说歇后语”主题活动感受歇后语的诙谐,享受它所带来的乐趣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自然而然得以丰富和拓展。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人文修养,在交往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生活中激活学习语文的情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例如,诵读古诗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再如,《春节对联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

㈧ 语文活动是什么

在现在的课堂上,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孩子是怎样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体验。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并非每次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

一、小组讨论活动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冷场

有时小组讨论开始时,常常有小组成员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或怎么说,造成“冷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

(1)教师方面 教师往往在没有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就让学生进行一些多数情况下不太真实的活动,学生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开口;在大班教学的现状下,学生大面积地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师多以抽查性的发言为主;等等。

(2)学生方面 学生习惯于“认真听讲”,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淡薄;有畏惧心理,怕出错被别人耻笑和丢面子;另外,有的同学虽然想表达,但由于基础不好或词汇句型不熟悉,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只好保持沉默。

2、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表现不一,个别学生占主动

小组活动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搜索和处理信息,利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小组中一、两个同学成为主角,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他同学只是被动地听。长此以往,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学英语会产生厌烦情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成绩较好且外向、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想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同时,他们对活动的话题有较好的了解,所以能够有出色的表现。而其他同学或许有自卑心理,觉得不如别人说得好,干脆只当听众,即使自己有问题也不愿提出,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发言者没有听众,影响了活动效果。

3、小组成员有时只是在“说话”而非“讨论”

由于目前多是大班教学, 班级人数多,分的小组也多,教师有时无法监控到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也无法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有些同学就趁机谈一些与讨论话题无关的话题,造成每个小组都在积极的讨论、气氛活跃的假象。

4、小组活动的效果不同

由于小组成员的程度不同,对活动的目的理解不同,对讨论的态度不同,采用的方法、策略不同,等等,讨论的结果大不相同。

5、讨论活动有时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有些活动的内容不够真实,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活动者无话可说,手头也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源可以利用,尽管有很高的积极性,也只好作罢。

(2)由于小组讨论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每节课时间有限,教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也只好在学生开始讨论后不久就让他们停止了,使学生想表达的观点无法完全表达,甚至连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的时间都没有,教师作简要地总结归纳后草草结束任务,使得小组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3)小组活动准备不充分,学生没做充分的准备,或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不够。

二、解决办法

从以上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包括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和监控、活动后的评价等。因此课堂活动要搞得好,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要充分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活动的主题,即是操作某一语言现象,还是要解决某种交际问题,还是就某一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等。活动还要考虑这一活动对于学生的适应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活动的方式及活动所需的时间,以便控制活动过程。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应根据要讨论的主题,要求学生收集和准备相关的资料,使学生的语言输出有一定的基础,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提供信息,介绍资料,对观点、信息或解释或分析论证,小组组长管理、控制活动过程,使成员密切配合,保证活动卓有成效。

3、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控

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调控活动的方向和进程,并参与到一些小组中去,适时“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尤其是要关注“沉默”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活跃起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语言的正确性、流利性;讨论的时间控制等。

4、对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和合理的评价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对各小组进行对比,对有进步和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不吝惜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弥补教学中只注重书面考试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之不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创造性精神、实践能力等都得到评价。这样,学生会很重视平时上课的表现,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㈨ 三大语文运动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什么是清末民初的三大语文运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1、切音字运动是提倡文字改革、创制拼音字母的运动;
2、国语运动是统一语言,推广汉民族共同语口语的运动,它是从切音字运动,即汉语拼音运动中引发出来的;
3、白话文运动是提倡用能够表达公共口语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正式的书面语言的运动,它是在国语运动之后发生的。
这三个语文运动是密切相关,相辅而行的,其红线就是当时的教育救国。

二、民族共同语标准音的确立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道路?
1892年卢戆(2hudng)章的《一目了然初阶》(用拉丁文字切厦门音),被称为“从事切音运动第一人”。
1900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拼写“京音官话”,字母形式采用汉字的偏旁。
1911年清政府学部规定拼切汉字宇音的“音标”,由此达到统一语言的目标。
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切音”为“注音”,以“国语”取代“官话”,并审定国音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记音字母”(“注音符号”)为古体篆文。
1918年国语注音字母正式公布。(老国音)
1920年“京国之争”,1924年决定以北京音为标准音。(新国音)

阅读全文

与三大语文活动是指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