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聋生学习动机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聋生学习动机

发布时间:2022-05-01 08:07:21

㈠ 如何培养聋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培养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语文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要促进聋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说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聋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聋生的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聋生全员发动、全方位参与;使聋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1、交给聋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聋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尽量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我执教的《三棵银杏树》中有这样一段话:银杏树的花太小了,很容易被人忽略。去年秋天,我一边拾银杏果,一边问父亲:“银杏树为什么不开花?父亲说等来春留心看吧。”今年春天,我看见银杏树的花了,那是很可爱的白里带点黄的小花。这时我让学生充分讨论:“爸爸为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他银杏树是开花的?爸爸是不是爸爸不知道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我继续引导:“既然爸爸知道,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说,他爸爸让他自己去观察事物。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爸爸教育孩子要热爱大自然,要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这种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疑,才有思,才有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如何才能发现问题?首先学生必须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只有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才能拨开人云亦云的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问题。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让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溅创新的火花。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做到“三思”:(1)课前思考: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阅读《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竺可桢在本文中给我们指明了征服沙漠的具体方法,为什么直到现在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现象等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都显得这样无能为力?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破坏自然环境呢?今天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有效遏制并逐步战胜土地的荒漠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探索,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去解决。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的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之处的我在启发、点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2)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教学作文时我问:“雪融化后是什么?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情景呢?”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果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肯定了学生的答案,绝不轻易的去否定他们的见解,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动力。(3)课后思考:课后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这样以“自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这是他自主学习的开始,这是我们再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去,如有学生提出独到有新意的问题,我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筛选,组织讨论,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将大大锻炼学生动脑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创作合作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让学生进入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就会自主去探究。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的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我让全班同学每四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在问题的讨论前,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主持者,记录着,发言者。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学生有了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学习的兴趣就来了,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这样学生就能慢慢的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新课程里所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就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合作精神。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还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使之受益终生。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的学习,积极地探究。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于是我让同学们采用表演的形式去学习。五个同学分别饰演文中六个主要“人物”,鸭妈妈、金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一个青蛙妈妈,再选一名同学饰演小蝌蚪。小蝌蚪一路找妈妈的经过,以及和每个“人物”的对话。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根据他们的饰演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培养他们自主开发的意识,能提高他们自主开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 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出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的去实践运用。

总之,聋童教育过程一旦注重以聋生为本,以聋生的发展为本,这必将有助于聋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思想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教学发展的主线,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者。

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聋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特涅斯曾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把语文教学放在大的背景下,还原到生活中去,还原社会实践,课内外联系,注重在教学中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善于品味生活。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聋生阅读能力。
1、淡化文章分析,强化语文训练。
在教学中应该克服脱离聋童实际水平的语法、句法、修辞、深挖重点语句的内涵、分析作者的遣词用句的手法、文章写作特色、写作意图等华而不实的教学活动,应多创设情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体会。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课文主要写的是成功来自母亲的鼓励,父亲的批评。在教学时注重对话,让学生体验到父母的关爱,这是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来补充课文中省略的部分。再如在学习《变了,故乡》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身边的事物,相关的学校、社会、家了、马路等等的变化。
2、把握教材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注意课文语言的前后联系。
例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教师抓住对“观潮”、“天下奇观”中的两个“观”字的理解。观潮—观天下奇观—观钱塘江大潮。奇景:潮来前人山人海;潮时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退后平静。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掌握了课文的先后顺序,再理解课文就很容易了。
3、加强聋生的语文积累。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文化、生活三个方面的积累。语言积累首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记忆和理解,使其感悟在鉴赏中。从学习句子到学习篇章,要求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反复的记忆中再感悟再理解。其次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学生单凭从课本中学习知识还远远不够,从小就要培养其自主学习,学会积累。在低年级时教师要给学生多准备一些他们喜欢的小故事书,儿歌、美词佳句等课外读物要求他们多读、多背、多默写,到了高年级就可以凭他们的喜好自己选择书籍,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积累,有了这个积累的过程他们的语言才能得以丰富。重视文化积累,就是在课文中或是课外读物中有关写景的、写生活事件的那部分,帮学生整理好,积累起来。为以后写文章积累素材。生活的积累就要求学生认识生活、改造生活、观察生活,进而通过观察表述出来。
4、扩大阅读量,选择适合聋生阅读的补充教材,丰富阅读内容。
现在的聋校语文教材,内容旧,远离学生,脱离实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给了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就要多读、多找、多去挖掘符合聋生阅读的材料。把其补充到教材中去,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二、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因素,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
1、挖掘教材中发散思维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捞铁牛》、《蜜蜂引路》、《田忌赛马》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再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办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
2、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的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如《登山》这一课,重点写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小路的“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因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陷境,让学生尝试、体验感受小路的险峻后揭示矛盾:列宁明知路险,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为什么两次坚持走险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中悟出:革命者决不会轻易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使学生对伟大的革命导师“压倒害怕”的大无畏精神及敬佩之情就会进一步深化。再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中,把自己当作是列宁,如果自己做了错事,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当姑妈问到是谁打破的花瓶时,你会不会承认?让学生体会列宁当时的心理状况。了解列宁在姑妈家为什么没有承认错误。而后列宁回到家后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承认完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心理。通过这种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聋生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性体现在字词句篇,看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与《认识和利用太空》、《大自然警号长鸣》(理科)一课整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说是有限的?让学生回忆《大自然警号长鸣》说说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不好。再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讲出生活中、身边的不良现象。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通过网络,再联系《认识和利用太空》一课,说说宇宙有没有外星人?人类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我们要精心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还要去探索宇宙,征服宇宙。再如学习《蛇与庄稼》一课时,可以与理科中的食物网整合。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有关蛇的资料。还可以跟学生实地调查,去饭店看有关蛇的菜肴,记下菜价。利用食物网、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出数学题让学生算一算,让学生体会,谈谈感受。
四、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聋生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主题的选择和对活动的探究,它体现了主观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语文实践可采用多样的活动组织方式,如:参观、访问、宣传、郊游、公益活动、调查等。教师在其中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结合起来。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自流。
如在教学《自选商场》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自选商场里去参观,让学生了解自选商场里都有什么东西,再让学生体验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付款的过程,最后再领学生到一般的商场去逛一逛,让学生观察、体验,回到教室说一说自选商场与一般商场有什么差别。有了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后,能把课文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锻炼了自己,增强了实践能力。再如在学习《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时,与《生命的意义》横向联系,教师可以提出名人名言,让学生把自己查找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完后教师再给学生讲一个离他们很近的有关残疾人自强的事迹,给他们一个生活中的榜样。利用课余时间领学生参观,走向社会的残疾人创办的工厂,让他们了解自己发展的前途。最后再回到课堂,让学生谈谈自己美好的未来,让他们去想象,教师给予鼓励,告诉他们美好的未来就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拼搏,生命就会放射光芒。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㈢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发挥图示、教具的作用,课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使学生迷恋,还要把当今的信息输入课堂,使课堂上常有时代的活水流淌,使学生感到新鲜、亲切、有味、直观、生动,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让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和信息载体。
1、激发求知欲 培养学生兴趣
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都非常希望学到很多知识。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则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例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前先有目的地简要介绍作家老舍的创作生涯、文学成就,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同时把大泉晶莹活泼,不知疲倦;小泉多姿多彩,有如珍珠摇曳凸现出来,知识点具体而鲜明,制造了悬念,激发了求知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当然,激发求知兴趣,决不等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用知识点燃的兴趣之火,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去获得知识,那样的兴趣才是深沉的、持久的。
2、巧设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设提问关键是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上,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教师要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处提问,如教学《草船借箭》的难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时,巧问当时如果不是大雾弥江,而是天空晴朗,诸葛亮敢轻兵逼寨吗?诸葛亮是神仙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非常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便于学生思考。又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巧问: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呢?为什么又耐心呢?让学生对这矛盾着的词语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要学生“跳一跳”才能真正理解的目的,这样也就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能探究课文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执教《林海》、《草原》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及歌曲等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及时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自能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也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如:教学《赵州桥》一课,课始教师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教师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又坚固的石拱桥。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毅力不倒。”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创设情境有很多的方式,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还有教师或学生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表演。教师要使学生大脑高级精神活动的兴奋,固然与学习内容的刺激有关,同时也是与环境条件的刺激有关。新颖生动富于变化的刺激,才能收到理想的兴奋效果,才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
4、运用直观形象 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从家庭、幼儿园到学校,学习成了他们主要的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兴趣转变为学习兴趣,就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集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便将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成多媒体教具,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学习: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豆荚在太阳下裂开以后种子是怎样传播的;蒲公英的种子怎样利用风来进行传播。直观形象的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且能使许多教学上的难题迎刃而解。又如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儿童读了课文后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生活中见过的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形象加上教师准备的教具,这样他们对课文内容就容易理解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同课文上描写的小公鸡、小鸭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了。同时借助语言文字的描绘,儿童对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小鱼,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样互相帮助的,理解得更深入了,从而对小鸡和小鸭的特征认识得更清楚了。在阅读教学中,儿童理解语言文字和认识具体事物就这样相互结合,不断由已知到新知,由感性到理性,使认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新课程的开发,还教育以它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紧紧抓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核心来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乐学”,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做到减负而不减质。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

㈣ 怎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结了以下6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家长希望孩子爱学习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一定不要逼迫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家长一定不要逼着他去看书,可以尝试每天晚上为孩子讲书上的一个小故事,用侧面引导的方式慢慢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

2、将寓教于乐落到实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给孩子买一些可以激发思维的玩具,帮助孩子锻炼大脑。比如给孩子买七巧板,让孩子排列出数字、字母、建筑等各式图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一般是用于玩游戏和看电视,对于学习的帮助并不大。家长应加强引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而不爱学习。

4、为孩子报几个兴趣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课余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趁着孩子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然后为孩子报几个兴趣班,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到孩子。

5、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孩子们一般都会根据自己所在的环境去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人或物,特别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家长经常在家里读书,孩子一定也会更爱读书。

6、引导孩子适当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能让孩子的身体变得更强壮,让孩子的精神状态更佳。都说身体是自己的本钱,良好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变化,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也可以报名叫叫阅读,从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开始,让孩子在综合素养上也同步提高。

㈤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是开放的、生动的,如果不转变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因为多媒体是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为一体,能够给学生们呈现出直观、生动、具体的教学画面,同时还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为课堂教学营造出和谐、浓郁的学习气氛。
二、通过给学生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利用一切有效教学资源来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和文章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常常是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在学习知识之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角色中。
三、通过增加课堂师生之间互动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生互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在课上教师必须能够将学生学习主动性挖掘出来,并让他们能够自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扮演一个引导者、指导者的身份,多给学生创造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2.通过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使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愉悦。
四、通过师生之间互换角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通过从笔者的教学实践经历出发,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开朗、好动的,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不喜欢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正是抓住小学生这个性格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和学生互换角色。比如说,在讲新课之前,我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学习和准备的时间,课上我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而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课,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起来,而且整节课学生都会感觉到这种教学方式很幽默,有的学生说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当教师的感觉。师生之间互换角色,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使师生之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同时这种轻松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眼球,触动学生感官神经,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五、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阅读方式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说,对于对话类的课文,我常常是让学生扮演,学生你一句我一句地将对话演绎出来,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真实的教学情境,
同时通过学生在语言上进行润色,将内容更生动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让他们不断地想象
。在教学中,对于有些内容该用什么语调,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学生抓住了感情的变化,就能够很自然地将所有学生情感带到文章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内涵。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课上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就能够不断地挖掘出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以灵活的角度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并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才能发挥学习主动性,使整个教学的实效性提高。

㈥ 浅谈如何调动聋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昊苏
[摘要] 本文从聋生对语言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会主动自觉的学习,这一学习特点出发,强调了学习语文,重视发展聋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聋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游戏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把拼音当做学词识字和朗读说话的工具,为聋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并在生活中学语言激发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聋生 语言学习 积极性
语言学习的现状
聋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耳聋,影响了他们言语活动器官功能的正常发展,阻碍了他们对外界语言信号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顺利地通过自然地途径学习掌握语言和利用语言进行言语活动,他们只能依靠视觉、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感知事物。由于他们身体上的缺陷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发展不完善,再加上中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不是很好,对于聋生学习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也没有升学上的压力。大多数聋生来自于农村,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大多是放任型,这些家长让自己的聋孩子入学,只是让他们识几个字,学一点知识或者只想让学校管教几年,从不指望他们出人头地、光耀门庭。有的家长认为花点钱让学校管教,省得在家里招惹是非,毕业后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回家能给父母当个帮手也就够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很少。这部分聋生对事物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具有主观片面性。他们喜欢模仿,而模仿的常常是一些错误的东西。如看一些恐怖、打斗蒙骗的场面的电影或跟坏同伴学者吸烟、喝酒。对于学习文化积极性不高,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上无心上进,无学习目的。
聋生在语言理解上以目代耳,语言表达上以手代口的特点给他们的语言血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聋生对于概念的形成比较困难。例如对水果一词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影响了聋生对外界信息的完整获得,并直接影响到聋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2)通过视觉符号获得的语言信息不完整、不清晰。聋生凭视觉难以识别。另外视觉器官无法同时清晰地注视两个以上的目标,再加上视觉器官易疲劳,一旦疲劳,大脑的自我保护机能就自动转入抑制状态使聋生的语言学习受到影响。(3)听力障碍也给聋生的口语表达带来了困难,造成口语表达不畅通。因此聋生表现出了以手代口的表达特点,手势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手势语进行表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手势语有许多是不合逻辑的。久而久之,聋生在表达时就会产生大量的语病,例如语序颠倒、成分不全、添加词语等。(2)一个手势能表达多个意思,造成语义混乱。(3)有许多词语无法用一个手势语来表达清楚。入聋生对名词、动词更易掌握,但对于形容词他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手势去表达,只能通过涵义的讲解让聋生去理解、记忆。
学习语言,重视发展聋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工具外,也是提高思想认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工具。聋生与他人交流只能用手势比划,这给他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使他们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弱者。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于聋人交流,将自己封闭于聋人群体之中而脱离主流社会。虽然聋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聋人事实上是再主流社会中生活和发展的,他们不能不受主流社会文化的影响和脱离主流社会而生活。聋生若想充分利用和享受生活所给予的一切,就应该学习并很好的掌握主流社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所以要使聋生真正能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帮助他们从语言障碍中解脱出来,掌握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文字。随着科技的发展,聋生与外界的交流部单单依靠手语,他们也可以用手机、电脑与人们交流,然而这就要求聋生更应该掌握好拼音或五笔。这也体现了语言这一基础学科的工具性与实用性。
聋生由于听觉感受器官的障碍使他们感觉不到声响和音调,接收不到声音的符号,因此无法获得这种声音的摄影,他们的语言的生态只好用文字的形态代替和补充,否则环境和语言将永远是分离的,这就造成聋生在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他们不知道该用哪些词语组成表达意义所需要的语言,更难按照与法规范写通顺,因此聋生在使用有声语言时往往表达中出现词语搭配不当、句式混乱、称谓混淆、词不达意等特有的现象。发展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日后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中都有一定的帮助,提高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他们培养成全面发展、具有健全心理与性格特征的儿童,能够主动学习,具有良好口语交往能力,能在正确的场所,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语句,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听力损失给聋生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及人际交往中的不利因素。
调动聋生学习语言积极性的措施
(一)在学习、生活、游戏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把拼音当做学词识字和朗读说话的工具来掌握
汉语拼音教学时强化语言教育基础,将拼音当做学词识字和朗读说话的工具来掌握。只有这个基础打好了,其他词汇、句子的教学才有依托。因为语音是语言内容的物质外壳,没有这个外壳,就无法传递语言的内容。然而对于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并无学习动力。计算机的普及,为聋生学好汉语拼音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大多数聋生喜欢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有的聋生还有了自己博客,这一形势的发展迫使聋生不得不学好汉语拼音,这增加了聋生学好拼音的动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无规则的汉语拼音重新排列组合,将音近相似的声母、韵母编排在一起,易混淆的音节比较起来学或在一些音节上配图示义,同时写上汉字加深其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性记忆,而不是盲目的死记硬背。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小的调整,我们还可以改变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室的一角办一个拼音角,墙上贴着许多活动的拼音字母,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挑出自己喜欢的字母排列组合成一个字、一个词语或是一句话,让其他的同学来猜,猜对的给与奖励。也可在教室的每个物品上都标上名称并在名称上注好拼音,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记忆。鼓励学生多看些注有汉语拼音的课外书,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也达到了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聋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
聋生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没有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为他们努力去营造语言环境。心里学家认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刺激,其活动过程收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条件。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激发聋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聋生感到处处有语言可学,有感而发,有话要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通过以下措施:
利用直观教学来增强聋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直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直观教学能使学习的内容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去表达的必要性,唤起学习语言的主动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1)使用直观的教具。如实物、模型、图片等,在提供感性形象的同时要与课文的语言文字紧紧联系起来时语言信息和视觉信息相互感应。例如在上《画杨桃》这一课,我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而引申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上课时我用事物杨桃演示,将两个杨桃摆放在讲台中央,其中一个正对着中间一排的学生,另一个侧对着中间一排的学生。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杨桃,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又分别请坐在中间一排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和你平常看到的杨桃一样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名同学看到的杨桃有的和平时看到的一样有的却像是五角星呢,从而引出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也就不一样,再让学生互换位置体验角度的不同,加深对角度的理解,也便于他们理解本课的中心。(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来创设情境,也可以采用幻灯、影视片、挂图来加深对词及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到所设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已达到教学和训练的目的。例如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我会放教学短片,里面详细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人文地理环境。西沙群岛离聋生的生活很远,单凭书中的文字和一两幅插图学生很难体会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运用教学短片,可以将学生带进这个情境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聋生提供大量的视觉信息作为课文的补充内容可是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本文的中心。又如在讲解休这个字时,可制作一个小动画,在课件中先出现一棵树,再让一个人慢慢靠在树上。聋生看到这个动画马上就能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由难变易,帮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
2.采用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
利用游戏向聋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能促使聋生身体的发育,使其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器官、组织得到活动与锻炼,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表演时聋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用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检验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学生表演兴趣高涨会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3.在生活中学语言,激发口语表达能力与自信心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造成学习过程中接受环节残缺,语言发生障碍,所以他们在生人面前总是闭口不语,显得自卑、胆怯。为了帮助聋生树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信心,教师应从培养他们的意志力、毅力和胆量着手,用符合聋生认知特点的方法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让生活成为聋生学习语言的教科书。充分利用聋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从聋生平时生活中摸得着、看的见得事物出发,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设有利于聋生认识活动的问题来支撑着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经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商店、公园、医院等公共场所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学语言,见到什么教什么。广告语、路名、店名等都是语训教材,既让聋生认识了世界,又使他们学到了语言。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街上去认识各种车辆,认识交通标志及交通规则。带他们去商场,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食品及所需的日用品,教他们开口向营业员买东西。每次外出都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增长了聋生的见识又增加了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机会,同时还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用口说话的积极性,要多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开口说话。又如教《雾》这课,教师可选一个大雾的早晨,把学生带到大雾中,在学生观察时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把雾景与词句联系起来。在课文中难讲清的笼罩、薄纱、模模糊糊、轮廓等词通过学生的观察便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对课文描写的雾景理会的更深刻了。[参考文献][1]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银春铭,于素红,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季佩玉,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4]聋生语言学习特点及其教育对策,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23期

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困难:教师的情绪感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学习辛苦、紧张、竞争激烈,再加上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常常会出现对立消极的情绪;学生已有的内敛、闭塞、依赖、只求稳准不求冒险的性格;有些学生只会按照老师、家长的命令、指示行动,要让他(她)自己开展活动,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 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好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低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弱;当问题的难度系数适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五、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应注意到高涨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它会因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后还要强化学习动机。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反馈,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仅知道该从哪方面努力,还能激发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着作用。

阅读全文

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聋生学习动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