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转型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转型

发布时间:2022-05-05 00:11:21

⑴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怎么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三、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 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课。
四、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哪怕是校长来了,局长来了,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⑵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主要是靠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完成学段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每课时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下县听课、调研中,发现现实中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⑶ 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

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实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兴趣,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有计划地制定适合学生的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 发展性
为了促进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发展性教学为宗旨。重视整个语文课堂的创新,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思维素质,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 主体性
实践活动中需要通过主体发展实现主体能动力,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让学生自主思考养成创新思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制定不同的创新活动。
3. 动态性
动态性教学指的是创新教育。动态性教学是从简单性思维到复杂问题的思考,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提升到整体不同程度的递增。让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了解语文的各个知识点。
二、创新教育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创新教学已经在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观察与参与,学习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农村教学条件的落后,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实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1. 教师方面
根据新课标的需求,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了解学生的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潜能,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但是由于教师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中讲解太多,分析太少; 交流少于问答与提问,记忆性太多; 创新点太少,照本宣科太多,没有培养学生智力发展。
2. 学生方面
目前,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多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自己主动提问的现象很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在学习,而没有主动思考问题。这与创新教育的本质差得太远,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的几点建议
创新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是语文课堂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创新教育是为了提高教学的高效性,让小学教师享受教学过程,学生享受语文学习。创新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性思维。针对在农村这种比较特殊的教学课堂上该如何解决创新教育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课堂需要多样化,培养小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与合作互助的能力
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语文课程,需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知识点的学习不能过于死板。小学语文是母语的启蒙学,简单却又重要,所以应该让学生主动接触语文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准备各样的语文教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掌握小学语文的知识点,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掌握并且能够自主地运用语文规律。语文课程具有语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在识字、写作、阅读、交际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2. 在课后作业中体现创新性与趣味性
小学生天生爱动,每个学生脑袋里面都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但是因为年纪小他们的想法都是缺乏定性的。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出现碰到问题就退后的想法,这对学习语文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布置平时作业的时候,需要减少学生反复练习的次数,鼓励小学生一题用多种方式解答,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去理解知识点。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不仅抽象而且具有严谨性。其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点,能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研究课堂的知识点,用最简单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要提高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转变之前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占学习的主导,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创新教育上,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都能让创新教育体现到位,全面提高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若能给你带来帮助,请采纳或点赞,谢谢

⑷ 浅谈怎样打造快乐而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快乐课堂不一定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也不一定是快乐课堂,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才能促使学生在快乐而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将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语文课堂当中。

例如,在教学《燕子》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走进语文课堂当中,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小燕子”,让学生在熟悉、活泼的旋律中进入正文的学习中,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想象平台,活跃课堂的气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充分发挥想象的平台,使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地遨游。

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这是一篇童话作品,为了让学生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也为了让学生感知童话的想象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水罐神奇在哪里?”“生活中真的有这种水罐吗?”引导学生认识“想象”。最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一个故事。但是,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会受到限制,所以,我允许学生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三、实施角色扮演,提高学习的兴趣

角色扮演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利用小学生喜欢参与、表演欲强的特点,让学生扮演各种文本中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理解的过程中明确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所以,为了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快乐的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陶罐与铁罐各自的说话语气、动作神态等。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片段如下: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不卑不亢)

……

待小组表演完之后,由学生选择出表演最为形象的一组,教师给予奖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童话中蕴含的道理,及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又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做了铺垫。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最终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愉快而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

⑸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转变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做出浅显的思考。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本文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地位、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加以转型:教师由“控制者”转变为“促进者”;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评价由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转变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整体上来看,部分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引来众多学校的观摩和效仿,从而形成了全国大范围的课程改革热潮。但在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由于没有新的突破使得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而部分教师在组织和引导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于形式也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远远不如新课改初期,师生表面上对话频繁,气氛热闹,细究之下许多对话是徒具形式,并未达到有效的交流目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杜郎口中学曾以导学案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以学促教模式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典范,虽然杜郎口中学在2012年宣布取消导学案制,但是随着课改热潮的不断推进,这种模式依旧存在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呈现出开放学习、主动学习的假象,但实际上是学生不得不延时学习来达到所谓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理想课堂。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现状,我们自编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小学、永顺石堤镇中心二完小进行了问卷调查。

⑹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新课改

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李利林 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巴阳小学,重庆 404508 摘要:我国推行新课改的初衷就是逐步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打破了过去“一言堂”的教育僵局,关注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关注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以新课改的根本要求为切入点,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期望能引起更多教育同仁对新课改的重视,并提供切实有效的教改参考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1 以生为本,增添课堂乐趣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还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想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顺应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发展需求,只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刻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才能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全神贯注地学习与思考;而在有效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调动思维能力,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因此在新课改下打造全新的语文课堂模式,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与成长空间,要从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着手,营造自由、民主、轻松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释放自我、开拓思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热闹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养成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课文《向大树道歉》时,首先指导学生提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针对不懂的地方做好批注,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向大树道歉?文中怎样向大树道歉的?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丹尼尔向大树道歉的话,感受丹尼尔表达的情感。最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又设计了拓展学习部分:建设“绿色地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学完这篇文章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吗?请你设计一句爱护树木的广告语。通过打造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将课堂学习自觉关联生活实际,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塑造了人文精神。 2 倡导合作,发挥主体作用 现代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细分工作非常必要。同样在新课改的推进作用下,也要倡导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划分小组的方式强化成员之间的配合,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显着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方案,合理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再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全面地沟通、交流与讨论,鼓励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碰撞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感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学习《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时,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并提出问题:①爱德华的助手和律师都认为第三个电话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系,他们为什么这样说?②猜一猜爱德华在电话里可能和母亲说了什么?③文中有两处省略号,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涵义?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打开了思路,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解决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体验了“亲情是最可贵”的真实情感,并且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情感被推向高潮,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借助合作学习的机会实现了有效教学。 3 拓展思维,尊重个性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开放式的、个性化的,摆脱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化模式束缚,而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海阔天空地想象、自由地表达观点,只有让孩子们释放天性,将语文课堂交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快乐的学习、有效的学习。 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层层递进地启发思路,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过程以及结局。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并且对最终的结局产生一些疑惑,由此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此时再切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大年夜的寒风、雨雪以及小姑娘点燃火柴时看到的事物,当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时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如果当时你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同时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大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拓展故事情节,有的学生扮演小女孩,有的学生扮演老奶奶,有的学生扮演路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揣摩人物的情感与内心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具感染力,所以他们能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融进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强烈的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立意新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解放,进一步拓展思维,形成丰富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自然也就提高效率。 4 注重体验,渗透情感要素 在传统形式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往往都是简单的一带而过,或出示呆板的图片、或只言片语的文字渲染,这种形式不利于小学生构建审美能力,也不利于小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态度。在新时代,各种各样的教育工具应运而生,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强化语文课堂的体验学习策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更多共享的教育资源,将丰富的素材引入语文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⑺ 小学语文新课改应该怎么教

经常观摩语文公开课的影像资料,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语文课不像“语文”了。比如说,教《〈物种起源〉导言》,老师却花了近一个教时来展示通过网络搜集到的许多跟“物种起源”相关的素材,如“达尔文学说与新达尔文涵义”、“达尔文的考察经历”等。给人的感觉,这是一堂用现代媒体介绍生物进化知识的生物课,并不是语文课,由于教学内容的移位,使“概括观点”、“筛选信息”、“理解难句”、“体会作者科学精神”等这些真正的语文目标反而旁落了。其实,这种现象,在许多文体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如《神奇的极光》变成了“极光图片”的展示,《时间和空间的旅行》变成了异想天开的幻想……

这样的课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不由地总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呢?毋庸置疑,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在逐渐理解、消化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于是,有人感慨语文教学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教师冥思苦想所“成就”的“教什么”的内容,有人惊呼语文课教给学生的大多是“伪知识”,也有人感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越教越不知道该教些什么。

是的,我们瞩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而我们也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心新课改的实践。面对着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诸多困惑与尴尬,诚如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荣生博士所言:“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建设达成新目标的新内容,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当前最为重要也最为迫切的任务。”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那么“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呢?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尚文、李海林等人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而王荣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显而易见,后者是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来衡量语文教学内容的。

作为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近年来,王荣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指出,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大致包括“语文知识”的重构和“语文教学内容”的反思两个方面。而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对具体的教案与教例加以分析和研究,无疑更有利于促使教师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反思中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而推动实践中的语文课程改革。从这个角度而言,新近由广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语文系列丛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该丛书的“语文系列”正是由王荣生博士主编,共有8个分册,包括《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这部理论着作和中小学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领域的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详细论述了在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内容建设,旨在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和研究框架,可谓是整套丛书的“理论统帅”。在扼要介绍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时代转型的背景后,着者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等基本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从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认识、语文课程内容的教材呈现、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成等角度展开论述。他指出学校语文知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概念,事实上已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诗歌,在感知、背诵之外,只有体裁(如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几种词牌名称)、押韵等屈指可数而且极为表面的知识;散文,也只有“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似知识又似套话的几句说法,以不变应万变;戏剧,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样的知识等等。

而讨论语文教学内容问题,又必须与语文教材联系在一起。王荣生博士认为,由于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师习惯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造成了“选文”顶替着课程的现实状况。这样一来,“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能力,其致命的软肋就是对语文教师个体的完全依赖。如果教师的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那么也就不可能产生适当的教学内容;而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也就不同,演变成“随便有什么内容”也就不奇怪了。事实上,既然“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应该蕴涵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当然,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的同时,着者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他将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功能,指出按选文的四种功能有区别地组织教学可能是改善语文教学的一种可靠选择。

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搭建了理论平台的基础上,《小学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等七个分册紧紧围绕教师投入新课程教学的切身需求,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领域具体呈现以教学内容为抓手的语文教学分析的研究框架。丰富的教案、教例的呈现,以及独特角度的分析无疑会为广大一线教师有效地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提供切实的门径。如由褚树荣编着的《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主要解决高中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问题,兼顾教学形式(即“怎么教”)问题,是一本关于阅读教学行为研究的着作。在对当前的高中阅读教学现状的描述中,着者指出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求新奇倾向、多媒体倾向、课题化倾向、无目标倾向、非语文倾向等一系列新问题。在本书的“实践示范”部分,着者精心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古代散文、诗歌、戏剧、小说教例和现代散文、戏剧、小说、诗歌、实用文教例,而且还以同题多人教的形式对比鉴赏、点评这些优秀教例的精彩处。又如朱水根编着的《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在上编“展示与借鉴”中,援引着名教师张万化、贾志敏、窦桂梅、叶存玲、支玉恒等人的成功教例,详细论述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来教”的问题。

作为我国第一套从教学内容建设的角度来研究教案、教例的系列着作,《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语文系列》的出版无疑会引发更多关心语文课程改革的人们积极思考、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这一重要问题。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反思与实践中,我们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必然会越来越明晰。

【相关链接】广西教育出版社与这套《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语文系列》同时推出的,还有王荣生、徐斌艳主编的《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数学系列》。该系列包括《新课标与“数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初中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高中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4种。与“语文教学内容”长期以来遭遇的“不确定”的尴尬不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越来越关心具体课程内容的变革以及为何发生这些变革、在实践中如何实施这些内容等问题。而这套“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数学系列”恰恰是以“数学教学内容”为抓手,紧紧围绕教师投入新课程的切身需求,以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理论依据,并且以实例分析如何设计新内容的教学活动。在清晰的理论架构下,呈现丰富的教案、教例,以此搭建起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困惑、自评与互评教学实践、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互动的平台。 2005年6月9日第8版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转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