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中从哪个角度

语文中从哪个角度

发布时间:2022-05-09 17:40:05

A. 语文中有哪几种角度

还有视觉角度分别是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由上而下

B. 语文中的角度有哪些

你好,语文中的角度分为好多种,比如说是你人角度或者是比喻角度还有一些其他的角度。

C. 语文角度有哪些

语文的角度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
还有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
例如: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

D. 请问语文中“从哪些角度描写”和“从那些方面描写”有什么区别

角度一般说的是立场,比如说读者,作者,作者的亲友
方面一般说的是事物的每个方面,比如说价格,性能,优点,缺点等等

E. 语文中角度 怎么分别懂不懂都进来看看啊

把这个看懂什么都解决了:
答题技巧 甘老师

文章线索

①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②物品;③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的发展变化;⑤时间。

2. 寻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3. 表达方式的分类

①记叙;②议论;③说明;④抒情;⑤描写。

4. 描写的种类

①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③正面/侧面描写; ④细节描写。

5. 外貌(肖像)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性格等;

②表现了文中的“我”(作者)的心理感受。

6. 神态描写的作用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思想性格等。

7.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②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 心理描写的作用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9.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的时间和地点; 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情感;

④预示人物的××命运;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0.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

11. 其它常用的描写方法

①从视、听、味、嗅、触觉来描写;

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12. 说明的顺序

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由表及里,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

③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由特点到用途等)。

13. 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使人们更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令读者更信服;

③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分类别;⑤打比方;⑥下定义;⑦引资料;

⑧画图表。(只考前三种。)

14. 议论句或议论段的作用

①引发读者思考;②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

③突出中心;④升华主题;⑤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5. 论证的方法

①摆事实;②讲道理;③正反论证;④比喻论证。

16. 论据的作用

①道理论据:通过XX的话,证明(强调)了……的观点;

②事实论据:通过……的具体事例,说明了……的观点;

③反面论据:通过……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的观点,是论证更严密,更全面;

④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17.寻找论点的方法

①察看文章标题是否本文论点。标题要注意,是文章讨论的话题还是论点;如果是论点,表述是否完整;

②划分层次,区别引论、本论、结论部分;

③在文章标题、本论和结论部分找出有可能的句子;

④本论和结论中有可能的语句,排除作为论点分析、提出倡议和补充论点的语句;

⑤在最有可能的语句中,选出表述内容作完整,语言最简捷的作为论点;

⑥原文句子内容都不完整的,将有关语句重新组织完整。

附:议论文一般结构: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论点;为什么)+结论(总结论点;怎么办)。

引论的结构:①直接提出论点;②通过具体事例、生动比喻或引用名言引出论点;③通过反面引出论点。

本论的结构:①“事例+分析”或“分析+事例”;②正反论证;③并列式的分论点。

结论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补充论点,使论证更严密;③提出倡议。

18.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9. 语段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衬托、象征、悬念、铺垫、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等。

20. 衬托(侧面烘托)的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1. 欲扬先抑的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2.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3. 悬念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24. 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5. 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的作用

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26.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 在内容上:通过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在结构上:

⑴ 文章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⑵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

(过渡);②为下文埋下伏笔;③照应上文某个句子或细节。

⑶ 文章结尾——①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②升华/深化文章中心(主题);③首尾呼应。

27. 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①先看句子本身:有无修辞手法(什么修辞,修辞的作用);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没有关键性的

词语。

②看这句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讨论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③联系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④联系自己,谈谈对这句句子的理解。

28. 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29. 概括层意的方法

①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② 概括法:记叙段落:记叙××人××时××地何种情况下做××。(注意原文强调的什么);描

写段落:描写+××景物+××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怎么样的感情。

③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30.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概括。

31. 概括文章主旨

强调:①文章内容;②主题思想;③作者感情。

文章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附:概括一件事:时间+地点+(怎样的)主人公+事件。(如果有特殊重要的细节/情节需要强调,则必须在概括中有所反映。)

32. XX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对词语意思进行解释;

②判断该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③说明去掉该词后可能引发的歧义;

④小结(该词语使语言更准确)。

形容词或副词类的词语在句中一般作用有:表修饰;表限制;表强调。

动词的作用:该词准确的写出(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关键词的作用:为中心服务。

33. 选择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来分析

①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②分析句式之美;

③分析句子包含的哲理;

④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为表现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服务)。

34. 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

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35. 整句(对偶句)的作用

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充满美感,形象地写出了……

36. 疑问句的作用

造成悬念。

37. 分析具有哲理的句子

①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

②具有……的言外之意;

③富有哲理;

④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38. 给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

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39. 以……为标题的好处

①标题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兴趣;

②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标题是凝结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对象,具有象征意义。

40. 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文言文中,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可能就是选择文中恰当的句子翻译。

41. 标点符号的作用

破折号:①补充/解释说明;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

③表示意思的转折;

④表示声音的延长。

省略号:①表示内容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垂死或者不忍心说下去);

③表示思维的跳跃(或心情激动);

句号、逗号:表示一般陈述的语气。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

引号:①表示引用;

②表示强调;

③表示特殊含义(反语或讽刺)。

冒号:①提示下文;

②总结上文。

42. 分析XX所包含的几层含义

对于要分层分析的问题,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话,每一层次回答的对象应该是不同的;

如果该词语(句子)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词(中心句),在分析它的几层含义时,应考虑将全文分段以后再回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

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F. 语文的不同角度指的是什么啊

语文中是视角是以第几人称来写东西、描述事情的。角度是指从不同的地方分析课文和文章,使课文和文章有多个意义和理解程度。视角:视线与显示器等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

什么是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简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

2叙述视角是什么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G. 语文:诗词鉴赏一共有哪些角度

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的形式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近几年高考诗歌的鉴赏在设题上,往往要求从一个角度来鉴赏诗歌。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即诗歌的形式)呢?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
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示例: 过香积寺 王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第17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及答题思路:诗眼分别是“咽”和“冷”(第一个层面:明确答出第一问)。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个层面:具体分析文本,回答“为什么”),“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第三个层面,诗眼在表现景物特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
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示例一: 鹧鸪天 晏几道(2004年广西、海南等省高考题)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步骤一:解释“杜鹃”这一传统意象的寓意以及它与主题的关系。步骤二:解释句意,在把握全诗主旨的前提下来理解句意。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的愁绪”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 “怎么样”的感情或感慨。三个问题按顺序答题。
答案:“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人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来表达游子思乡这一主题。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解答分析:诗人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写作上或触景伤情(烟雨、残月、江水、片云),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这一类题型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的寓意并把握意象与作者主旨、情感的关系为突破口,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定要答具体“哪些”、“怎样的”、“什么样的”。
答案:后两句描绘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横;这些意角的组合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示例: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问:两首词都是悼念亡妻。请比较分析苏词和贺词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并能区辨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步骤一:准确指出苏词、贺词各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步骤二:结合诗句分别阐释苏词和贺词怎么样用这种表达方式;步骤三:表述不同的抒情方式如何有效传达出诗人的感情。语言尽量简明。
答案:苏词直抒胸臆,满纸哀情与泪水;贺词融情于景于事,悲情委婉深沉。苏词起句为全篇定下伤悼的感情基调。因为“无处话凄凉”,所以“泪千行”和“年年肠断”,把对亡妻的思念和伤感表达得直白酣畅。贺词 “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喻自己形单影只,用写景“原上草,露初晞”比喻夫人新殁带来的孤苦悲情,笔法委婉,悲情凄恻。
附诗歌常用表达方式: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描写角度有:(1)动、静(2)点、面(3)远、近、高、低 (4)听觉、视觉、嗅觉等
描写方式有两类:正面和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有两类:(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2)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示例: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问: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准确区辨。根据题干提示,前四句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忌只答出概念,应要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并答出它们对于表达主旨起到“怎么样”的作用。注意结合作者的背景,知人论世地分析,对诗歌的把握会更全面。
答案:前四句的修辞手法有:夸张和比喻。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后两句用夸张极写阁楼之高、用比喻形容宫廷之繁华,足见国力殷实,财物丰饶。这样写与最后“仓皇辞庙”的亡国破家形成强烈的反差,更有力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
附:诗歌中常见修辞格及表达作用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描绘事物更生动、形象、鲜明,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并能引起丰富的联想,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5、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可分为二类: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作用: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7、对比: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并举出来,相对比较。作用: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8、设问:即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作用:开篇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是无疑而问,问而不答。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10、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作用: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1、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作用:突出强调,综合前后文,沟通语脉,化长句为短语。
12、通感:又称移觉。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作用的沟通和转移,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感应与沟通。作用:通过人们惯常的生活经验来体验诗中意境,能收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示例一: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问:这两首咏梅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同咏梅花,表现的主旨有何不同?
解答分析:首先要掌握咏物诗常用的托物言志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找出两首词艺术手法上的共性。然后分析诗人所言之志有何不同,分析时应知人论世,把握才更全面、准确。提醒一句:不能忽略注解和小序。
答案:在表现手法上都是托物言志,托梅寄意,借以自我写照。写梅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情寄于物,物我相融。同咏梅花,表现了不同的美学观和思想境界,陆词刻划的是任群芳妒恨的寂寞之花, 表现了壮志未酬古代诗人的气质;毛词描绘的是迎冰雪而报春的烂漫山花,抒发革命领袖的气概和豪情。
示例二: 山中 王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比较赏析“山山黄叶飞”和“山青花欲燃”两句在表达情感上艺术手法的异同。
解答分析:答题思路要清楚,先答相同点,再分别答不同点。掌握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区辨正衬和反衬的描写方式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答案:两句词都将思归之情融入景物描写当中。不同点是,“山山黄叶飞”借黄叶“叶落归根”这一特征性意象来衬托自己深秋思归念归的愁绪,哀景写哀情;“山青花欲燃”却是描写美好的春景来反衬伤感的怀乡之情,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
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示例一:虞美人·听雨 蒋捷(2003年高考上海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问: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解答分析:分三个层面答题:先明确答题角度;再依据文本做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一角度的特征;这种手法在表现主旨和情感上的作用。
答案: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是并列结构。全词以“听雨”为中心线索贯穿全篇,依次并列写了温软香艳的歌楼听雨、凄风苦雨的客舟听雨、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三种不同色彩和气氛的场景,这种运用时空跨度的并列结构,显得线索清晰,不枝不蔓,三幅图卷展示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老年孤冷的人生长卷。
示例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问:请赏析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这首诗用的是回环结构。题作是“独酌”,却偏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全诗就在“我”、“月”、“影”三者交互回环的描写中,波澜迭起,生机盎然,有力地展示了诗人不以孤独为苦的旷达情怀。

希望对你有用

H. 从语文来讲,什么是角度

那视觉,听觉,俯视,仰视这些都是角度吗?着是感官,角度是指以什么为参照物展开描写的方向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从哪个角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1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2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29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4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6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5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4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4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