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老师怎样备课
1、仔细揣摩教材,在理解中使用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教学的理解,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编写而成的。所以,教材的编写、选择和使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教师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想要对教材进行创新,这是好事,但是“求异”并不等于“创新”,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尊重教材的本意,不能偏离了原来应该教学的内容。
2、认真研读教材,在使用中超越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也就是说教材是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教师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条思路,当教师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想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说来,就是要先“入教材”,研究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3、消化钻透教材,在超越中回归
消化钻透教材,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是教师在心灵的整体关照和融汇下,获得的一种心智,是用心灵、情感去开启教材潜在生命的智慧,是凝聚教师心灵世界、精神品质、生命律动的一种情感。在这样的智慧与情感促动下,教师对教材的意义获得了一种超越,并契合成一种简单的纯粹的回归。
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意义的劳动,获得成就的前提是教师要把教材弄懂、弄熟、研究透。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谈到优秀教师的成功条件时,非常推崇备课上的功夫,他认为,教师备课,要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他说,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作为教师,要想教有成就,必须在教材研究上花大力气,只有把教材参透析透,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2.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一、 备课须“三知”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必须要 “三知” 。 1、 知教材 这里所说的“知”,既是对全册乃至全套教材内容的通盘了解,也指对具体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对语文教材,既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区别和写法,又通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选入中学课本古今中外的写“梦”的文章,如果我们把它割裂开来孤立的理解,教学效果就不那么好;如果通盘考虑,深知其意,又能结合实际进行类比教学,效果定然及佳。如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是对名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但梦惊醒后即感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发出伤感的慨叹。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将月”是由古人的显赫功绩,想到自己沦落失意,功不成,也不就,而寄情酒月,寻求解脱。杨朔的“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既是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也是作者自身意愿和高尚理想的表白。而莫泊桑笔下的路瓦栽夫人发的一连串“梦想”,正是由虚荣心酿成的散发铜臭气的梦;正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悲剧的必然结果。把这些写梦想的文章向学生作深入的比较,而后让学生写篇作文,正题为“梦的启迪”,副题让学生自拟。这样读写结合,比较教学,学生学习、思想双丰收,一举两得。当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进行比较。 2、 知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要求、基础和爱好,才能更好的选用和确定教学方法,决定讲授内容的详略取舍,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强,否则,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反感生怨,这就是脱离学生的基础、心理、要求的实际所知;相反,有些内容,教师较熟悉,胸有成竹,只写简案,把时间花在了解学生,倾听意见,改进方法上,由于讲授的内容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的选用也适合他们的口味,结果讲得轻松自如,学生听得有趣有味,教学效果就好。可见,了解学生的重要。 知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导入新科、讲授新课、课时小结、单元复习都各有方法。导入新课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讲授新课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序幕演得好,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注目,激发兴致,出奇制胜的作用,如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是用母亲导入的。这样的导入不仅不落俗套,而且能起紧扣主线,点明题旨,激发兴趣的作用。在讲授新课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课就讲的较活。实践证明,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兴趣不减,而且精力旺盛,思维更积极。此外,课时小结、单元复习常用归纳法、比较法,运用得好,能收到以少带多,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法则是讲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知三者方能因材施教,教学得法。 二、 备课应“三寻” 1、寻思路 作者写文章得有思路,教师教学就得有教路,学生学习也得有学路。所以,备课时就要寻找作者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联系的思路规律,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时空位置的转换;或按事物不同特点的不同方面,如此等等。依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思路特点,备课就能顺藤摸瓜,干支分明,既能保证“三路”
3.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备课
一、认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这是必备的内容。在每讲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标准反复阅读课文,深入领会,弄清字、词、句、段、篇,指导学生识生字,弄清汉字的基本要素。
语文有效备课方法
比如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掌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写作技巧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紧接着,要更进一步分析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将内在的联系的段落归为一类。在搞清文中的字、词、句、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恰当预设情境,引领精彩生成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课前的斟酌推敲的做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有的甚至认为翻翻教参就可以上课,教案留在课后再写,无须把课堂思路圈起来,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充分的预设,弄巧成拙,甚至迷失方向。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如字词复习课,三四节课(三四天内)要完成搜集整理工作,必要讲分工合作,经分析。
课本八个单元,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可安排指定一人归纳整理一个单元的生难字词、词语,然后拿到班上来合作交流,进而形成每个学生的语文生难字词库。活动安排要有层次,传统课堂也有师生交流,课堂上教师也提问了大约五、七个或八、九个学生,参与交流的学生太少了,活动层次少,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满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交流需求,因,新课程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应运而生。
四、加强文本的解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解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
4. 如何在语文书上备课
如何在语文书上做好备课工作?
一、备课标,把握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读的资料。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和参考书,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让人有种照本宣科的感觉。这种备课是很肤浅的,也是极不专业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阶段教学的目标,然后要整体地、系统地梳理教学内容,明确本次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把握教学节奏。例如:在备课时,我会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确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际情况,寻求教学突破口,全面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优化教学效果。
二、备教材,梳理教学内容
教材是语文教学专家花费无数精力和心血编写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如果不能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正确把握教学方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拿到教材后,应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特点及内容有所认识,理清教材的基本结构、编写意图、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等内容,进而能够明确教学任务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我首先钻研文字,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及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钻石、焦渴、干涸、匆匆忙忙、忍不住咽唾沫等,在教学时我会重点讲解这些词汇的读音和用法。然后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三遍以上,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渲染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我会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水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感受到爱心的神奇力量,让学生能够懂得关心别人、理解别人,懂得珍惜生活。
三、备学生,做好因材施教
“备学生”是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据调查,现在很多小学生不情愿在双休日的时候写家庭作业,很多教师也都能够察觉问题的存在,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教师该如何“备学生”呢?例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语文思维的培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因此,在临近考试时,我没有用题海战术搞得学生筋疲力尽,而是带着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且通过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握学生不愿意写作的原因,最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备过程,完善教学设计
首先,备课的目的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规划课堂教学,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严格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注重整合这个三维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素养。第二,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重点突出以下特点:要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第三,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核心,教师只有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有效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第四,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作业的作用定位于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经常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中,作业的形式呆板枯燥,内容单一,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5. 小学语文如何备课更高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有许多青年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很多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
二、备教材
备教材是备课中的重要的一环。如何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钻研文字。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备学生
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
四、备教案
1.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不能少
2.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
(1)说好第一句话
着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提好一个问题
“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
(3)用好一块黑板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
3.教态语言设计——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个气质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教师必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备课时,我们虽不可能把每句课堂语言都预设好,但比较重要的过渡语言和总结性语言还是可以预设的,这部分能预设的语言,一定要仔细推敲。要考虑到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识点?怎样呈现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动性”,更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怎样做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从而一程一程地推进课堂教学甚至形成课堂的高潮。
6. 新手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备课
一、备教材
我们常说:熟悉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有掌握教材给定的知识点才能更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但是对于考生而言,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师范毕业,更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没有相关的教学经历,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想要走上三尺讲台,对教材内容和设置完全不熟悉,这就要求大家学会分析教材。随着教材的几次改版,现行的教材都非常的人性化,往往是图文结合,文字阐述知识点,图片则形象的予以解释,还有一些注释、活动等,这些素材就给考生提供了很多的思路,我们要从中提取课堂的核心信息,比如哪些能用来导入,而哪些又是需要讲清说清的重点。这样在不熟悉教材内容时只要把书中给定知识点梳理清楚即可,也不需要再拓展课外的内容了。
二、备学生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均需有所不同,比如小学生认知能力弱,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不足,对事物好奇心强而注意力易分散,这就要求考生在面试时注意试讲的亲和力及说课环节设置的紧密性,当然初中、高中均需要考生以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授课。
三、备课改理念
如今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应试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说是组织者是因为能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和讨论出的结果教师不直接讲授,而又说是引导者是因为毕竟遇到新授知识时需要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指明一个探究的方向,在试讲和说课时要尽可能的多设置互动和引导。新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只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7. 如何备好语文课 谢英新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的,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备课相当于一场战斗的作战计划,语文教师就像一个指挥官,只有充分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对事情的发展有较为准确的预见,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方案,进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前就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研究学生心理。根据儿童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要求,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去,增强其兴趣,调动起积极性,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备课标:备课标指的是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了解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指导思想。如果课程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只有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熟记于心,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收到预期效果。
二、备教材:备教材主要是指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只有凭借教材才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老师在写教案之前,应先静下心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勾词句、作批注。接下来,再认真钻研教学参考书,了解本课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弄清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为了备课更充分,还需上网或用其它方式查相关的补充资料,这样对课文的了解更全面,更透彻。然后,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要教育学生对语文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就必须先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就不可能打动别人。什么都比不上自己想出来的方案来得好。
三、备学生:备学生即要摸清学生底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新知识将从这里产生,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起草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同样的教材也许会因为学生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所以了解自己学生所处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备过程:备过程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它是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对一节语文课的程序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是新知识的获得;第二个是转换,使所得的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适合新任务;第三个是评价,即检核与估计知识的正确性。三个过程,它们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文知识。根据这个原则,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特点。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有序,合乎逻辑,合乎学生的实际。具体步骤如下:①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这一节课的上好做下一个良好的铺垫,并且会给这节课增色不少。那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导入呢?一张图片、一段乐曲、一段精彩的语句,乃至教师刻意安排的一个动作,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变,就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法。我们教师都知道“教无定法”,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照搬模式,要因材施教。要灵活,能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这主要讲求一个“活”字。有时我们教学实践中会出现特殊的状况,教参上也没有而始料未及的答案。所以“活”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3)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学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是不能有什么效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舍得花时间保证学生的参与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探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他们自学、讨论、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真正地融入文本,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体会语文的魅力。(4)板书。精心设计板书,要求简明扼要。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桥梁。它能以直观的形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突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是简便、有效、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极有效地辅助教学。因此,板书应着重体现一个“精”字。(5)教具准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6)练习。练习要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明确训练重点。设计要适宜合理,练习量要适中,能够促进思考、拓展思维,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备教案: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安排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理清教学思路,重视结构安排,优化教学过程。教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的内容和步骤”为主。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
课堂教学总要围绕着一定的目的,达到一定的目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目的,那么,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会是杂乱无序的,课堂教学过程也一定会是散逸无章的。因此,目的的正确性和明确性应是上好语文课的最基本的前提。目的性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方法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性主要是指老师“怎样教”和“怎样指导学生学”的问题。“怎样教”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其焦点就是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是“用教材去教”。“用教材去教”,主要是立足于学习方法的习得,着眼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关于怎样教的问题,就涉及方法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这三个关键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向性和研究性,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与开放性。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靠教师教出来讲出来的,靠标准化试题练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读出来写出来的,靠学生实践体悟出来的。只有在读写和实践体悟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积累语文知识,积累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习惯。
3.过程性。
课堂教学的优劣,还在于教学过程的安排。新课程,强调的是过程,其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呢?
首先要民主。民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其次要商量。商量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调动学生主动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学生商量,就要尽量让问题从学生中来;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问题的讨论才具有针对性,问题的解决才具有实效性。三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就是要把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问题与学生的现存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新知识来激活旧知识,通过用新的知识和思想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筑就学生坚实的知识长城。
4.主动性。
课堂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才具有活力,才具有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把握好三点:首先,课要上得精彩。上得有特色,有风格。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要靠外在的激发,更要靠内在的影响,即教师人格魅力和精神魅力的影响。其三,要有激情的投入。我们的情感应当融进文本,融进课堂。老师与学生一起去欢乐,一起来悲伤。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爱,真诚地爱语文,真诚地爱学生。面对文本和学生,要能真情地去笑,真情地去哭。
5.生成性。
生成性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自然产物。有生成性,课堂教学才会自然地碰撞,才会有情趣的迸发。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成性呢?首先,教师要有精彩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课文吃透,把学生吃透。吃透了教材和学生,课堂教学才能随机应变,游刃有余。第二,要熟记教材内容。熟记教材内容,甚至把教材内容背诵下来,上课才能让眼睛走出课本,把身心交给学生。第三,要善于捕捉课堂偶发事件。课堂偶发事件,是对教师课堂预设的创新,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个性的迸发。语文的理解是多元的,是充满想象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注意挖掘偶发事件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
8. 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备课
语文老师该如何备课
备课,是老师的常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应该是老师下大功夫的,各级教育部门为了落实常规管理,也加大了教案检查的力度,但是事与愿违,老师们大多沦为了各类优秀教案选的“抄手”,占用了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不说,根本没有实效性,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罢了,稍微认真一些的老师还需在上课前进行“二次备课”,备课的内容或装在心里,或批注在书上,甚至是随意地写在一些手稿上,这才是实质性的备课。而不太认真的老师,上课时就是把写好的教案放在一边,临场发挥,讲到哪里算哪里。终究来说,这种形式上的备课是高耗低效的,老师苦不堪言。还有一类是急于成长的年轻教师,下苦功夫拷贝各位名师的优秀教案,认为用名师的教案难道还上不好课吗?没有十成也有七分吧,所以备课成了“背”课,甚至上课照着教案念,导入不可以说不精彩,过渡不可以说不巧妙,重点不可以说不突出,但是听这样的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为老师只关注着自己的教案,心中只想着要怎样教,而没有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过为什么要这样教,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课堂上哪里能够以学定教?哪里能够抓住不断生成的精彩?哪里能够与学生真诚地沟通与对话?这样的课堂表面再热闹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语文老师到底该怎么备课才能提高实效性,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我认为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语文课怎么上,其根本指导方针全在新课程标准里面。所以认真地解读课标,领会课标的思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前提。就以阅读为例,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看似差不多的目标,其实仔细比较,各有侧重。一二年级强调的是“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范读、领读甚至教读的方法使学生达到目标。三四年级强调“用”,此时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应该把读的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教学时可多采用自由读,小组合作读、评价读等教学方法。五六年级强调“能”
,此时学生由简单的模仿读、会读上升到掌握了一种朗读的能力,此时我们在课堂上则可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侧重于引导学生“你想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总之,我们只有这样认真地研读了课标,才能让我们的心中亮起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二、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拿到一篇教材,不是立即去找教参,而是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大声地朗读,反复地朗读,读出语文味,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只有这样,对于教材我们才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而不是人云亦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次是把自己当成作者,掌握这篇教材的“文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脉”(文章的走向与线索)、“文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文言”(文章的语言)、“文法”(文章的表达方法)、“文体”(文章的体裁)。再次是把自己当成编者,认真学习教参,领会本学期、本单元、本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这样才不会造成面面俱到而造成的教学的高耗低效。
三、了解学生
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如果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必须考虑确定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沟通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具体应了解学生哪些情况呢?
(1)备课时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哪些内容已经学过,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好,是否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环节,重点帮助哪些学生复习。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家庭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哪些学习能力、习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如何区别对待,这也是备课时应考虑的情况。
(3)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对任课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怎样联系学生地思想实际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怎样调动上 、中、下三类学习水平学生 的 学习积极主动性;怎样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自信心,等等,所有这些也是备课时应该考虑到的 。
只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备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教师所确定地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准确,才能符合学生地实际水平;教师所设计地教学步骤和方法才能比较好地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选择教法
教师应熟悉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多种上课的类型和各种教学模式,知道他们的功能,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程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步骤。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前苏联一位资深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太精彩了,大家听得着了迷,连记录也忘了做。课后,一位同行迷惑不解地问这位历史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所以一个力争上进的老师,还应该有终身备课的意识,不断地读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积淀起丰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技能,让老师们的备课更加有效!
9. 怎样教好语文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最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课,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老师来说,教好语文也是其长期积累经验,摸索教学方法的结果。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了解学生
老师在接手一个新班时,都应该仔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看看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点,可以进行摸底考试,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
二、认真备课
老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因为只有备好课,才能为下一步的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等,深入地钻研教材。组织好每个教学环节的语言,对教学过程安排有序。
三、上课
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喜欢学,老师上好课是个关键。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一定还要调动好课堂气氛,切忌平淡无奇。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切忌填鸭式灌输,学习效果才能明显。
四、辅导
老师做好语文课的辅导,也是教好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还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及时归纳总结,巩固训练,以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五、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一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多读经典诗文,多写读书笔记、日记、周记、读后感等,并做到督促检查学生。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落后的同学,加以鼓励促进。同时,老师要抽出一些时间,定时在班级内举行小型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