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进行语文科组建设

如何进行语文科组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21 16:52:37

⑴ 如何加强语文学科建设

在充分思考之后,我们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学科课程建设作为我工作室的研究方向。这也就是我今天要汇报的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及实施。
任何一种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一书就是对我们的研究最好的帮助。这是一本不一字一字读就读不懂的书,也是读懂后还想再读第二遍的书。当我们在教学上有了好的想法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好时,这本书就是我们的理论支持。他提到了: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这就是内涵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可以说,内涵发展的政策指向就在于每一个学生学力提升与人格陶冶,这就引出了“核心素养”的话题:如何描述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如何解读新时代期许的学力与学习。
“核心素养”一词相信对我们每个老师来说都不陌生,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语文教学之间就如同是“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就是核心素养,“酒一杯”就是我们一直苦心经营的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要明确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两者的关系。核心素养是作为新时代期许的新人形象所勾勒的一幅“蓝图”,那么学科就是支持这幅蓝图的“构件”,各学科拥有自己固有的基本概念与技能,并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核心素养具有唯一性、渗透性、整合性,学科素养个体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局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明确了两者关系,我们还有了解一根链条,就是课程发展链: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任何课程开发或一线教师都要在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链环中聚焦核心素养,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做好“单元设计”。 教学中的“单元设计”师基于一定的目标与主题所构成的教材与经营的模块与单元。课程开发的基础在于单元设计。
作为语文教师,语文学科的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一个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到目前语文有四大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生语文”课程建设
我们“三生语文”就是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三生语文”学科课程建设。三生指生活、生成、生长。“三生语文”是指以尊重学生元认知的学习水平为基础,借助学习内容的整合,师生间的协调学习,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活跃思维,靠自己的主观力量实现内在的自我价值提升的语文综合性课程。这一概念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从生活出发,并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就学习内容而言做到了横向丰富、纵向关联;从学生的学习全来看,实现了学生的自由生长与合作发展。
我们依据学校培养目标——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学校的课程体系——德鑫智润课程,提出了“三生语文”课程目标:能读写、善语用、勤思辨、塑品格。依据目标,我们的课程体系包括两大分支——多维度阅读课程、多元化表达课程。
多维度阅读课程
所谓多维度阅读课程,就教学对象来说,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的三位一体;就教学内容来说,实现了从单篇精读到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教学研究;就教学评价来说,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的结合,并通过系列成果展示来检验阅读课程效果。
如何开展多维度阅读课程的教学研究?1.做好教材文本“单元设计”,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2.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3.借助观课量表课例打磨,打造生本高校课堂。4.借助层级推进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材文本“单元设计”
每个备课组都对现行教材的教学单元进行了重新梳理,设计了更加适合我校师生所需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就是一个课程,按照课程四要素,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对“教学单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例如六年级(略)
重新设计“教学单元”,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体学习、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师生间协调发展,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单元设计就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堂教学,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教育追求。多维度阅读课程,我们做好了教材文本“单元设计”,每个年级都有足够的课堂时间做整本书阅读规划。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整本书阅读规划也各有不同。低年级我们采用每周三节阅读课的方法,将绘本、诗歌、童话引入课堂阅读;中年级我们采用分段集中阅读法,把学期中和学期末两个时间段各拿出一到两周进行故事书阅读;高年级我们则采用集中先教材后整书的阅读法,集中完成教学内容,然后开启小说阅读之旅。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利于同备课组的教学研究,也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
(三)观课量表课例打磨
“观他人课堂,成就自我教学”是我们在每月两次的课堂打磨中感受最真切的内容。用科学量表来观课,最大的好处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参与听评课。五个纬度,五种观课点,听课教师带着任务参与听课,不再是随意而为,而是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中,借助观课视角来走进课堂,聆听课堂的声音。
一个学年我们供磨课10次,这些课有精读教学课、有群文阅读课、有整本书阅读课、有习作表达课。一次次的磨课,让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学生课堂表现等方面都有了系统的研究,也为我们生本高校课堂打下了基础。
(四)层级推进校本研修
我们语文学科的校本研修采用层级推进的方式开展。最上位的就是每周一次的备课组织会。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语文组的高端会议,很多的智慧、决策、思想都是在这个6人组会议上诞生的。这是一种思想的统一和引领,更是展开行动的核心力量。我们还有每月两次的校本教研,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每天一次的备课组交流。一个团队的发展一定是大家共同前进,而不是某几个人的鹤立鸡群。
多维度阅读课程,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式学习,是佐藤学计划性课程的具体实践,打造了了主动、合作、高效的课堂,帮助学生建构整合阅读视角,渗透多维阅读理念,让教育生活化、学生有所得、教师有所长。
多元化表达课程
多元化表达课程是我们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要求记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的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的多元表达实践课程。该课程共分为三部分:文本主题表达课程、项目研究表达课程、戏剧教育表达课程。前者属于“教材课程”范畴,后两者属于“活动课程”范畴。
(一)文本主题表达课程
本学期,我们对一至六年级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与表达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按照体裁排序我们有了几个重要发现:整个小学阶段应用文和想象文的训练星星点点的铺撒在六个年级;写人、写事、写物、写景的表达训练是穿插进行,有断层现象;说明文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有教学,但是只有一次相关表达训练。这样的教学编排,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很难在一种无序的、杂乱的、断层的学习中提升的。
我们按照“文本主题”的思路将一直六年级的表达训练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规划。八个主题多种训练点按照年级梯度开展表达教学。如:“小小观察家” 表达主题,每个年级都根据儿童认知特点和课标要求进行了内容的划分和目标的落实。(略)五年级的观察发面,我们从好玩的发面喜乐汇入手,让孩子在家体验一次发面过程,动手、观察两不误,亲子体验乐趣多,让孩子们的发面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发面。来到学生,我们让学生分项发面乐趣,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对发面过程进行细致描写,并完成了我的发面故事。
(二)项目研究表达课程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家的文化”项目研究。其研究目的是:借助对“家”多角度、多样化的研究活动,进行不能年龄段的学生寻根之旅,通过阅读、访谈、调查、演讲等多种研究形式,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思维创作能力的提升、文化思想意识的提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求学生学习境脉的真实性;努力把探究过程还给儿童;努力创造课堂中的思维文化;努力实现“从教师中心”到“学习者中心”的转变;最终实现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教学。
“家的文化”项目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共同研究内容
我讲祖孙三代的故事
分段研究内容
低年级
在童话、童谣中发现家的美好
中年级
用日记记录我的家庭故事
高年级
五年级:我的姓氏与名字的研究
六年级:用历史眼光研究“家国”文化
作为共同研究内容“我讲祖孙三代的故事”,我们让每个孩子都和父辈、祖辈对话,通过听爷爷、爸爸讲那过去的故事,对三代人的生活进行了解,并用手绘画,记录三代人的故事。孩子们对这项研究喜欢至极,他们的生活视野被打开,观察视角、理解维度也拓宽了。手绘的故事我们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他们投入的样子把同学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年代。很多孩子忙碌的在黑板上记录不同年代的代名词。
当然,不同年级我们还有分段的研究内容。从低年级的童话、童谣的阅读中发现家的美好,到中年级的用日记记录生活中的家庭故事,再到高年级的用历史眼光来研究“家国文化”,实现了从童话阅读到生活体验,再到历史文化的层次性、思维性、深度性的研究。
例如:五年级“家的文化”研究,我们共有四个板块:祖孙三代的故事、一封家书、名字研究、姓氏研究。“一封家书”开启了亲子的情感互动之旅,在当下信息飞速传递的今天,写信作为最好的情感沟通纽带,几乎被人遗忘。于是,当孩子们收到父母的来信时,激动、惊喜、泪水一股脑都出现了。一封家书抵万金,一封回信叙千言。我们利用课堂让孩子们为父母写回信,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是怎样把一件事中让自己感动的瞬间写清楚,能从自己的小秘密,以及对父母的建议希望等方面写出心里话。这样细致的指导,孩子们更明确了写信的内容。很多孩子都把自己写哭了。我们还利用几何图形原理,和孩子们把信叠起来。当家长在枕头底下发现孩子的来信时,同样激动的无以言表。当然,在姓名研究方面,我们也用心指导,孩子们通过网络图展示祖孙三代的名字,我的名字的来历、我的名字我做主,每个孩子都在奇妙的研究中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家的文化”作为项目性课程,其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的方式来设计的。这样的设计,让学习者共同地探究课题,展开协协同性、活动性学习,保障了每一个学习者表现并反思学习成果的经验。“教师是作为前辈研究者同他们一道从侧面支持他们展开对话的促进者。”(钟启泉语)因此,师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是相互鼓励、帮助与支持的。
“家的文化”项目研究作为多元化表达课程的“活动课程”,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活动模块优先的“经验单元”,是借助师生的合作或者学习者滋生的双手,打破学科的框架,作为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活动的模块来设计与组织的。这种真正的学习,不仅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是适应丹霞学习者的需求的。也将成为世界课程发展的主流。(钟启泉语)
(三)戏剧教育表达课程
戏剧教育绝不是让学生在表演技巧、技能上下功夫,而是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进行阅读创造,将阅读感受同文本人物发生关联,借助表情、肢体、语言、舞蹈等形式呈现阅读收获。这是一种综合学习活动,更是学生最感兴趣、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实现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
让戏剧照亮每个孩子,是我们本届戏剧节的主题。如何更好的进行戏剧教育研究,我们进行了这样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1.做规划是一切教学研究的起点。
首届戏剧节展演绝不是我们教学中半路杀的程咬金,而是在学期初同备课组长、全体语文教师协商后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校“三生语文”课程,始终坚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借助多纬度阅读与多元化表达两大研究项目,实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戏剧教学研究将阅读与表达完美结合,借助学生阅读的文本、书籍,通过创编剧本、参与演出等形式,让学习动静结合、个体与群体关联、阅读与表达融合,让学习不再枯燥、单一。
每个年级在规划戏剧演出剧目时也是煞费苦心。低年级重童趣,教材中大量的文本内容都与动物有关,都是童话,于是教师在规划戏剧剧目时,就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借助教材来开发戏剧内容;中年级重故事,阅读教学开始由教材阅读延伸到整本书阅读,适合儿童阅读的世界经典儿童文学,教师都积极为孩子们推荐,让课外阅读课内化,孩子在经典儿童文学的滋养下爱上阅读、爱上经典;高年级重文化,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都是孩子们用来修身养性的至宝,文化理解与传承,让孩子们的阅读有思维、有温度、有力量。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戏剧剧目规划自然水到渠成。一年级“森林里的动物”主题,各个班级自主选择文本中出现的小动物进行戏剧创作;二年级“快乐的童话王国”主题,各个班级将不同的经典童话搬上舞台;三年级《爱丽丝梦游仙境》、四年级《夏洛的网》则是整本书的阅读呈现,年级共读一本书,各班自选其中几章创编剧本,一本书的内容由一个年级进行演绎;五年级《哈利波特》、六年级《三国演义》将名着阅读引入课堂,在长线阅读中,“哈迷”和“三国迷”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群体创作剧本,选取最适合班级演出的剧目进行戏剧展示。
这些阅读内容都是我们在学期初进行的教学研讨,有规划的教学才会有条不紊。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心中有数的人,认定目标,一路学习、相互帮助,这应该是和谐而温暖的教学工程。
2.长线阅读与表达让教学研究全面化、立体化。
戏剧教育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长线参与。这里的长线参与绝不是为了表演而拉长战线长期排练,而是通过广泛的、一段时间的阅读学习,让学生将阅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通过朗读、对话、评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实现参与式阅读、深度化阅读。
例如:五年级阅读《哈利波特》,这是一套风靡全球的魔法书,全世界的孩子都会在适合的年龄为成为“哈迷”而自豪,于是我们将这套书引入五年级的语文课程。从开学初,每个班级就发动孩子们阅读《哈利波特》,这套书的魅力是不需要任何阅读导读的,我们只告诉孩子们,因为你的阅读我们的教室就会变成魔法教室(事实的确是这样)。孩子们在开学初就有了这样的阅读期盼,所有的导读都是故弄玄虚。我们用“百日诵读”微信晒书的方式,家长每天给孩子们晒阅读书目和阅读时间,从最开始的阅读30分钟,都后来的120分钟,可见孩子们的阅读痴迷度。在家长的反馈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阅读情境: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像读《哈利波特》这样痴迷的读过一本书;孩子现在走哪儿都带着《哈利波特》,连朋友聚会也不例外;我的孩子读《哈利波特》读疯了,现在什么书也不看了,怎么办;孩子读我也读,难怪孩子喜欢,我也喜欢的不得了;我的孩子问老师借了本英文班《哈利波特》,因为不认识,居然选择一页一页的抄……这样的评价足见《哈利波特》“世界风靡”绝不是浮夸。
我们选择的阅读方式就是让孩子们彻底的自由读。因为这本书的魔力就是能让孩子因为自由而痴迷。如果五年级的孩子能痴迷阅读,那么在以后的阅读遇见中,他们一定也会全力以赴,毕竟这是一部能让孩子体验持续阅读的最好的开端。
有了这样的阅读兴趣,长线阅读在保障了学生的阅读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在阅读思维品质上下功夫。
我们会利用课堂时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有时是选择文本的精彩片段来阅读赏析,有时是选择几个主要角色来进行评析,有时是全班进行串联故事的游戏,让学生理清小说情节,毕竟这部小说共7本,时不时的梳理故事情节是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的。有时我们还会开展学生加入魔法学院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分析,做选择。而我们很少做的却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纵然“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极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这里我却想为孩子们辩护一下,如果读书就要做笔记,就像旅游就要写文章一样,我想没几个孩子愿意阅读。该小说本身就需要大量时间长期阅读,再加上阅读应该是个体行为,是自由的,不带任何约束的,如果一味的用老师让写笔记来制约孩子的阅读,又有多少孩子的阅读会由内而生呢?因此,变机械的写为灵活的说,变单调的摘抄为多样的赏析,变枯燥的评论为愉快的活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会更全面、更立体。
3.戏剧创作让教育回归本真,每个人都是教育中的主角。
教育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我成长。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学生,还指教师。教学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每时每刻的人与人的对话中努力成为最能成为的自己。因此,当大家还在议论主体或主导地位的话题时,不妨想想这样的讨论有没有把相互尊重信任、彼此需要作为前提。其实,教育的主角是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教师和学生。成就他人也是在点亮自己。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得力于这次全员参与的戏剧创作。
36位语文老师协2000多名学生全程参与戏剧创作,共同经历了一场奇妙的生活体验。确定演出内容、创编剧本、角色选择与pk、道具课件制作、全程摄影、服装确定等等,每一项都是协商完成的。这个过程已经没有谁说了算之说,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更好。例如:五六年级在学生群体创作剧本时,很多有创作欲望的孩子就自由组合,反复修改,形成了20多个极好的剧本。这个过程学生就是主角,他们几乎把老师丢到一边,而是和同学在一起商量,他们是真正的实干家,兴趣爱好已经让他们不去想什么是困难,什么是不可能了。当剧本构思好后,他们会很诚恳的听老师的意见,并根据需要再做修改。尊重和信任在这里自然流淌。
再来说说角色的选择与pk。戏剧教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可以扮演角色,在孩子们的眼中,角色无大小,即使做个不说话的蘑菇,孩子们也会引以为傲。每个班级在戏剧创作中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孩子都要选择一个角色,如果角色重复就要pk。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越是这样孩子的兴趣点越高,好像最后能否登台不再重要,几个人同时扮演一个角色好像更有意思。于是,我们的很多准备时间都用来角色pk了。如果本场失败,他们会再选一个角色参与明天的pk,如此反复,乐此不彼。如果都败下阵来,他们就参与道具组、课件组、摄影组、服装组等。所以,全员参与绝不是什么全体都登台,而是全员参与戏剧的创作过程。现在想来,这些屡战屡败的孩子应该是最受益的。
说完孩子,再来说说老师。戏剧创作过程中,教师是什么主角呢?1.阅读第一人应该是教师,如果老师不阅读,不知道整本书的内容,就会因为没有底气而感动沮丧。因此,无论是读过多次的《爱丽丝梦游仙境》,还是大布头《三国演义》,都必须读。2.教师要动员和协调全员参与,随时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情况,保障戏剧创作过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例如:《哈利波特》纵使让很多孩子着迷,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不爱看的孩子会出现。怎么办?了解情况后,教师鼓励孩子可以看其它书籍,但是戏剧创作过程中他可以根据同学们的需要做后勤服务,比如摄影、做道具、等群众演员等等,只有和同学们在一起,他们就不孤单。3.纪律、安全、合作、选择、礼仪等方面,教师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次演出万事俱备,教师更多的要从德育入手来关注戏剧创作。难怪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组织一次活动累掉半条小命,辛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这次戏剧展演中,我们却看到了老师的另一面——心甘情愿。“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活动,给更多的孩子机会,孩子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和课本中。”这是一位老师在戏剧展演结束后,写下的感动。可见,彼此的帮助、相互的全力以赴,所有人都是满足而幸福的。
全新的教育形式换来了我们对教育的全新认识,戏剧教育我们够胆量搞这样的研究,没有专业指导、没有现成经验,没有上级指示,只有一群热爱语文教学的老师同所有小学的孩子们创造了这样的美好和奇迹。在其它学科的老师看过之后,都纷纷留言:多年以后,也许小学所学孩子们不在记得,但是这样一次大型的戏剧展演会永远纪念。是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我们正是用戏剧教育来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
戏剧课程我们要保留下来,每年都要潜心研究,用心来做。
总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课程建设及实施,每位教师都是开发者与实践者。教育需要有理想,而理想就是一种情怀。语文老师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并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研究之路。我们在课程建设、课堂实施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品格,努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⑵ 怎样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方法:

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

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

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

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

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

三,个性修改制度化

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

教研工作的意义:

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另一种的教学形式,也是学习、交流经验的方式,“他山之石可攻玉”。教研活动可以相互学习并借鉴别人的经验、理念、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有时候对某一问题,通过交流会使我们仿佛有豁然开朗的清爽之感觉,这样在学习、交流、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树立“崇本尚德,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依据“科研引路,教学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原则,确立“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校本研究为载体,以教学创新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工作思路,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团结本组全体教师,共同学习、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构建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语文教科研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
二、工作目标
以本学期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工作计划精神为导向,紧扣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在深化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加强语文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坚持“阅读”与“习作”两条腿走路,构建“本真•灵动”的语文课堂文化;立足学科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精神与学习习惯。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贯彻落实教导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尤其是“六认真”教学常规的要求,试行层层负责制,积极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
1、改革备课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凸显实用,彰显个性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以往高耗低效,教师孤军奋战的弱点,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由教研组统一安排,每周星期二第六节课为低段集体备课时间,星期三第六节为中段集体备课时间,星期四第六节为高段集体备课时间。实行电子教案,提高备课质量,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实效。从“文本解读”入手,以读者、学生、教师三种身份解读文本,科学定好教学目标。潜心阅读文本,捕捉“语言文字训练点”,确定“一课一得”,进行“重点突破”,精心进行“板书设计”。但要避免不加选择的盲目下载和同组内教案的雷同,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重点突破,备出精品,实现智慧共享的同时彰显个性,并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开学前提前一周备课,平日提前两课时。但每次检查教案为了使大家的教案做到完整,两周查一个整单元,实际上是延后检查了。一课时一反思。
2、善用课本,讲求教学实效。语文教学,是对话教学,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沟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是文本,即狭义地指课本。
(1)教师用课本做到“五要”、“四看”和“三记”五要:要自主先行朗读,以对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定位主流解读;要以编者的要求看课本,找准“训练点”;要以教师的身份看课本,寻求有效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眼光看课本,圈出“兴趣点”。四看:看单元导读知整体;看园地内容懂要求;看文本“泡泡”知学法;看课后练习明训练。三记:电子备课教案不用手写了,教材课本就要充分地利用起来。备课时记录教学目标、标记重点难点,巧记教学方法。
(2)学生用课本做到“七字要求”:读、标、圈、点、划、记、写。七字要求随年级螺旋上升。
3、聚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力求有趣,追求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实施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构建开放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吃透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大胆创新”,内容要简,方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丰、辅导要细、作业要精、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潜能开发落到实处。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具,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一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好分数、高素质,有个性发展、提高幸福指数。尤其要关注薄弱班级学习。学科教研,立足课堂研究,立足学生的学习。学科建设中,关注学习语文薄弱的班级学习的状况。从备课中定“味”(语文味),从观课中察“行”(教师言行),在议课上明“策”(改进策略),从学业反馈中探“源”(问题的归因)。使薄弱班级的学习有明显的提升。争取各班的两率均达学科的一级目标,实现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4、规范作业与考试,实施质量监控。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语文教学质量及时评价,坚持“重平时”、“看一分三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率)的原则,注重教师平时的教学效果,探讨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布置课堂作业、周末作业,如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和课余抓“两头生”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布置课内外作业,作业要求明确,紧扣教学目标,习题要精选,做到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自查考试内容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难易适度,题量适中,形式多样,力求将听所读写、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均有所反映。(详见《作业布置与评改规范》)教研组内定期开展作业本的自查和互查活动,期初进行作业设计研讨,期中开展学生作业展览,期末进行作业评改考评,旨在鼓励老师们在相互查阅中互相学习与借鉴,从而设计出更为科学、高效的作业布置方案与体系。(以备课组为单位,作业每周检查,每次可检查期中的一-两项,保证每个月全部作业检查一遍;教研组和教导处做不定期抽查。)每月进行一次内部的质量分析与阶段性教育教学总结,及时发现不足,切实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
(二)加强特色学科研究,推进课改进程
1、继续做好语文学科特色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师资团队作用的优势,有效推进学科特色建设,全面推进我校的学科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六年级开设国学特色课程,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自主开发“国学”校本教材,选择使用,使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中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2、强化学生写字的指导,着力提高书写质量。规范学生的写字指导,提高书写质量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师应在教学中明确对学生写字的要求,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各科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认真、端正,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潜心书写,静心练字,坚持不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内容是学校下发的《小学生铅笔写字》和《小学生钢笔写字》,刚开始每节课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循序渐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数量和质量要齐头并进,期中、期末考试卷要严格按照书写标准给分。每周一节书法课重在指导,不得私自挪用(一二年级由语文老师任教,至少保证二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三年级由张立江老师任教,指导钢笔书法的入门学习。四五六年级的书法课是软笔,钢笔写字由语文老师自行承担指导工作。)每位教师都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作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3、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汉字书写、手抄报制作比赛、经典诵读表演等活动。各项比赛要精心备战、及早训练。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和新功能,全面提升全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只有以校本教研为根本,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研品味。
1、继续深入实效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本着 “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教科研精神,继续做好“草根式”课题研究工作。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策略,形成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一系列的教研专题研讨活动。开学初确立小课题研究主题(继续深入上课学期的课题研究);根据课题专题进行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人人上课,重点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期末课题成果汇报课:汇报成果,总结分析,形成阶段性总结材料。
2、执行习作教学指导意见,提高习作教学水平。深入开展“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与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结合市习作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校情,制定我校的操作方案。科组长备课组长在习作教学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实践者,课例+讲座式引领科组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改革。
(2)以优秀习作论文和教学设计的评选为平台,加强对习作教学的研究。学生以优秀习作评选和班级网站为平台,鼓励学生勤练笔、爱作文,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每人每学期至少两次)。
3、开展即时性教研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疑难问题,及时与同组、同室、同班教师讨论商量解决)
(四)、教师发展工作
1、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要鼓励(奖励)教师多写论文、总结、反思、案例分析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争取发表、参评,为我校的校本教研增加分数、增添亮色。要鼓励(奖励)老师带动学生多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多出成果,为学校品牌形成品质提升做贡献。
2、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学视频、参加镇、区级教学观摩。
3、教研组和备课组及时收集最新教学资料、教育教改信息,供教师学习研究,及时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动向和教育方法。
4、开展语文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学研讨活动。根据市、省关于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组计划开展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与测试。着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开展青年教师说课竞赛(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聘请老教师做评委指导)
二月下旬(第二周):新入职教师展示课活动
三月中上旬(四周-五周):经验教师示范课活动,(请每个备课组有经验的中年教师上示范观摩课8节,35岁岁以上教师参加)。8人
三月中下旬(六、七周):青年教师创新课活动,(请每个备课组部分青年教师上创新研讨课8节,30——35岁青年教师参加)8人
四月份(八—十一周):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请每个备课组部分青年教师上课题研讨交流课16节,3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16人
五月份(十三-十五周):草根式课题研究研讨课(作为校级教研课每组选派优秀教师上课。同时举办草根式课题研究阶段经验交流活动)(6节课)
六月份:教师基本功验收活动 国学汇报验收 期末复习研讨活动
(五)加大自查、互查力度,监控教学质量。
1、四课巡查(一日一查),即早课、晚课、正课、兴趣班、活动课。(教导处安排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执行巡查)
2、作业检查(每周一查),项目有:人数齐否、次数够否、种类够否、是否整洁、批改是否规范、是否有错批错改、错了是否有订正、有无二次批改。作业种类:必查作业和特色作业。(备课组长负责检查并在组内通报结果,及时调整监控)
3、教案检查(隔周一查),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是否提前一周撰写、有无教学反思、详略得当、是否有个性有特色。(备课组长负责检查并在组内通报结果,及时调整监控)
4、教研记录、听课记录(一月一查)。教研活动每次要有记录,听课节数教师不低于16节,组长不低于20节。(听课记录要详细,项目要填全,听课记录既要有教学过程、课堂观察记录,还要有简要的评价与分析,发现亮点,指出不足,客观评价,有利提高;教研记录也要详细,条目清楚,重点内容具体,尽量公整规范,学期不少于16次。)

⑷ 语文组进行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在参与课改实验的一年多来,我校以校本教研工作为关键,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理应为教师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而服务。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点做法 1.学习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五晚上为全体教师的雷打不动的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如仅数学学科就包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学习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科研、数学课堂教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案例研究与写作、数学教育展望等专题,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三为语文学科教研日,周二为数学与其他学科教研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14个学科教研组,其中包括10个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体育组、艺术组、英语组、综合课程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3)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 (4)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美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观点展示(头脑风暴)、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5)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3.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 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试行集体备课制,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教案一般采用电脑输入,提倡备多板块、移动式、个性化的教案。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4.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6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成立校学科指导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书记与分管校长助理任副组长,下设语文·思想品德、数学、艺术、体育、常识·劳技·外语、信息技术1个学科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学科指导组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0节,每学期不少于20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则让其出去参加几个月的脱产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学校邀请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老师、教研员进行指导。邀请省内外的各级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作讲座。 (3)学校承办各类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空课时间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 5.资源整合——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1)整合资源 教研、科研、培训三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整合。要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2)突出“校本”二字 即校本教研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开展工作。 6.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1)组织到位 将学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助理负责抓、教导处具体抓、教科室协同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 学校要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候课制)、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星级评定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 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4)经费到位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5)激励到位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通过实施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学会成长。

⑸ 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着不懈地探索。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从观念、内容到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课堂中以传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中外理论和实践证明具有高效性和优越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一条重要的理念提出来,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并在一些地区的试点学校进行尝试性探索;进入21世纪,合作学习在我国得以较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合作学习作为一整套理论和技术如何与各地各校的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如何使其在各科教学实践中方便、熟练、高效地操作,以及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疑虑的问题。本人在大量阅读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研讨、共同学习、不断进步。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势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全班分成若干小组,4-6名学生为一组,围坐在一起,老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点评反馈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合作互助,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对小学语文课堂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向来十分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完美地将这几种训练在交际这样一种平台上结合了起来,让师生、生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和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和生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专注度,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再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真正归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解放了语文教师被禁锢的思维,使教师的教变得轻松、灵活,学生的学亦轻松、主动,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展示自我的可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充分认识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髙效性和优越性。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形像而神离”、低效甚至无效等诸多问题。
比如,从教师层面上看,不少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衷,只是为了迎合听课教师与评课标准的需要,使之成为课堂氛围活跃的一个工具;也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不放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仍处于犹豫排斥状态;还有一些教师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和偏差,导致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根据实践观察、了解和分析,笔者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组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小组建设的优劣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是否高效的前提和关键,但大多数情况下,小组的划分或由学生自由组合,或就近组合,或由班主任按成绩好坏强制分配。成员确定后,小组后续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小组缺乏凝聚力,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力量不能最优发挥,小组与小组之间力量悬殊,课堂学习沦为少数人的舞台,大多数学生处于依赖、观望的状态,合作学习意义全无。
二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但离不开教师适时地、正确积极地指导。缺乏对小组长、学科组长以及组员的分类培训,导致小组运行不畅、职责不明、合作不力等问题。另外学生在合作探究某个问题时,教师通常只是在学生间随意走动,等待成果展示,教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而不是过程性教学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三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缺乏认知和掌控。目前课堂中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大都以课堂讨论为主,形式单一,许多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讨论越多越好。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欠缺思考和筛选,认为只要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即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讨论的,不适合讨论的,都在讨论,导致小组合作成为了走过场,走形式,让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中,对于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并且评价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学习结果的直接表态,同意或是疑惑,赞许或反对,评价语言单一、笼统、抽象、趋于片面化,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也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效果堪忧。
四、对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问题,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定目标。
合作学习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取决于师生之间联动配合机制的优劣。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观念认知要统一、角色定位要明确,目标要坚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深入地、系统地学习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因而要大胆舍弃传统教学中一言堂、一人扛的弊病,还主体于学生,换课堂于学生,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的同时,不放任、不随意,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摆脱传统课堂中懒、等、靠的消极状态,正真作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摆正姿态,不再作高高在上的教书先生,而是深入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在了解与信任上的合作才更坚固,也更高效。
2.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后续建设。
小组组建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能力、习惯等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切忌随意性。要遵循相对均衡、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相对固定化的基本原则,并要对小组成员角色进行合理分工。组与组之间成员数量、男女性别比例、学习能力要相对平衡,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以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及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因出现“优优组合”和“后进组合”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自愿与调整原则和相对固定原则,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调整和解决,因为相互了解、相互团结是合作的前提,但要避免“赶鸭子上架”和频繁调整组员。小组组建后,教师要指导小组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评论员、观察员等角色,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小组顺利高效运行。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核心文化,如组名、组歌、组规、奖惩机制、口号、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具有核心文化的小组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运行也更规范高效。
3.注意对小组成员培训的及时性与长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和高能高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而,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首先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其充分发挥特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教师还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培训,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对少数懒、等、靠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比如,任务下达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并适时介入,在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时、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小组合作出现矛盾冲突时等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指导,反复确认,以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性和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4.科学设计探究问题,精心筛选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价值的探究任务。当一个问题多数成员可独立完成时,问题的结论、思考角度具有相对唯一性时,或者探究问题太易或太难时,那么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另外,学习内容要多元化,听、说、读、写、演各项训练要相互穿插渗透,除小组讨论外,还可采取辩论、竞赛、演出、朗诵、展览等多种方式,让合作多样化地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5.评价要及时、精准,评价方式要丰富多样。
只要有学习,就要有评价,无评价就没有标准和方向,也就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多样性,奖惩有度,奖惩分明。对于学生的展示和成果,做得好的,要及时鼓励,好在哪里,要点评到位,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发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片面笼统和“一竿子打死”。评价方式要摆脱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要精准、真诚,注意说话方式。评价的结果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奖惩机制上,科学合理的奖惩,能在小组内部以及小组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今的课改中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对于很多地区的很多教师而言,合作学习还属于新生事物,因而在实际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笔者旨在通过自身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调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期望与致力于合作学习教学的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⑹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研组长

教研组是教师集体进行培训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也是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教研组整体研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学科乃至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文化品位的高底。而教研组工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研组长的能力和态度。因为教研组长处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最前沿,担负着提高全组教学教研质量的重大责任,除了负责设计周教学整体安排,还要负责引领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和研讨,负责整个组的教学工作督导落实。特别是从本学期开始,教研组长更是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尖刀连”,承担着示范、组织、督促、检查、指导高效课堂建设的重任。所以说教研组长在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项改革中,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研组长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努力成为学科教学的骨干。教研组长是组内的“灵魂”和“权威”。在学科领域内是学校的领军人物之一。教研组长必须带头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达到业务精湛、头脑灵活、具有创新意识。不但是学生的好老师,更是教师的“教师”。因为你要和其他教师共同成长,还要负责听课、评课、督导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教研组长必须成为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的教育进学理论功底,还要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开拓性人才,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率先垂范。只有这样,教研组长这个没有权利的“官”,才能“以能服人”,也才能点燃教研组的研究之火。
二是要努力成为潜心教研的先锋。教研组长首先必须做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带动全组教师的参与学习、研究和反思,引领大家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自己一定要带头参加立项课题和小课题的研究,平时要带着思想进行教学,要多尝试,多反思,多总结,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同时,要制定好本组教师的学习、研究和专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和研究的内容,组织好本组的小课题和高效课堂以及导学案编写使用的研究。
三是要努力成为善于学习的楷模。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应把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可以向同伴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学习一些优秀课例。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生活。只有先丰富了自己,才能影响其他的教师参与读书学习之中。这样,让每位教师远离浮躁,静下心来教书育人,潜下心来研究。
四是要努力成为协调合作的典范。教研组长上有教务处、教科室和年级主任的管理,下要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和研究,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和全体教师共同合作学习研讨。做到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提醒教师完成好教学和教研常规工作,组织好人人参与集体备课讨论导学案活动,开展好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组织好校内小课题研究和参加上级立项课题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四优”竞赛活动,组织好对学生的评价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参赛活动。
除此之外,一名优秀的教研组长还应该是一个以关注组内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己任,用心创建先进和品牌教研组为目标,关注学校发展创名牌为宗旨的人。

⑺ 如何构建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构建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的,早在19世纪早期,合作学习已被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并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便已在美国被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合作学习已被广大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要谈一谈。
一、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策略
1、科学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语文合作学习的组织前提。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必须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存在差异,“组内异质”正是奠定了学生为着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进行交往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而“组间同质”则又可以为全班各合作小组间开展平等、公开的竞争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各小组的竞争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发展提高的目的。
我们在学期初阶段,根据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平均分配,将全班45人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综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组织能力、同学中的威信等情况挑选了7个学生,征求其意见在自愿的前提下委派这7人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然后又依据其余学生的成绩、表现等情况,将他们分成不同情况的6个候选小队(每个小队成员间情况大致相同),让7个小组长分别从6个小队中挑选一位相互都愿意共同学习、发展的成员。这样就构建成7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2、指导、帮助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必要的组织分工是进行语文合作学习的保障。
组建好了学习小组,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合作学习了。要使各小组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展开良性竞争,还必须指导、帮助每个小组通过思考、交流、协商形成本组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出较为可行而有共同愿景的发展目标,使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产生发展、合作的强烈动机。
为了便于合作学习的科学有序开展,还可以在组内进行必要的分工和角色定位。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他们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的如学习成果记录员、合作学习监督员、学习顾问、作业收交员等。并且明确在以后的具体合作学习中,会依据学习内容由组长负责,组内讨论确定临时的分工安排。如谁负责在班内汇报学习成果,谁负责整理汇总资料,谁担任某一活动的主持人等等。实行角色轮换制度,以便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还可以发动每个小组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而有特色的名称。甚至可以搞一个成立仪式和小组宣言等。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
3、明确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和考核标准是促进小组密切合作发展和个人积极成长的关键。(转第33页)(接第55页)合作学习要以小组目标达成和具体学习任务的实现为评价标准,以小组的总体成绩的进步尺度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同时还要辅助个人成长的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组评的形式,以促进成员间的团结合作、人人争先,促使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可以每月总结评价一次,每半学期评比一次。可以设立不同类型的奖励和荣誉,如“优秀组员”、“语文作文之星”、“小小口才家”、“优秀策划人”、“阅读大王”等。期末可以向班主任推荐评比“语文学习标兵”以及三好生等年级内设立的奖励和荣誉。
二、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策略
语文学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语文学习的资源也相当丰富,有许多学习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语文老师要抓住语文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组织和引导合作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我们以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时机。
1、在单元学习之初,制定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计划时。引导各合作学习小组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目标和具体的学习步骤、方式等,并在班内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参与、引导和组织下制定出全班的单元学习目标、步骤等。这样由于是学生自己拿出的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学习热情、自觉性和达成目标的意识就会相当强烈,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2、在解答“开放型”问题和重难点问题时。语文教学中会遇到许多“开放性”问题及重难点问题,老师可以选择相对易急论、答案灵活,有一定思维力度和表达需要的问题,引导各合作学习小组开展组内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在进行“专题学习”、名着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和写作时。语文课本中的“专题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资料收集、调查采访、讨论交流、整理汇总、成果展示等;“名着阅读”需要相互督促阅读进程,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可以开展名着赏析、问题探讨、片段表演等,故上述三类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合作时机”。老师应该精心组织、悉心引导、积极参与,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表演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会发现语文学习原来如此充满魅力,可以如此精彩丰富!
三、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转第43页)(接第33页)
我们认为,构建合作学习小组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使之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资料,进行网络及专家咨询,去图书馆、社区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4、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师生间的关系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竞争意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

⑻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新课标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形成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笔者认为想要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坚守语文教学的本位,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如若不然,又何谈构建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呢?
1.掌握知识点。即指导学生学一篇文章,应从识记、理解这篇课文的基础知识入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一文,要让学生掌握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反问句、倒装句等。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通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旨。
2.训练能力点。每一篇新课文,要从文中寻求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最佳点,并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一文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从而学会如何抓住特征写人,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这样设计练习,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思想。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正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在师生的面前,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教学的重难点浅易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课文,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朱自清的《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作者借助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情达意,抒发内心感受。如果能置身于作家所描写的或清新淡雅或激昂飞越的景色中,也就进入作家的感情世界,所以在教学时,我就选用《春》的散文TV和平时拍摄的录像及图片,在课堂上放给学生们看。此时,学生自己从画面、音乐中得到视听的双重享受,并从中领悟到作家的情感,学生在理解作家情感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地挤压着。要实施新课程标准,首先必须打破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我认为让学生充分的读是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语文课堂上就应该书声朗朗,让学生充分地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这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要少析多导,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语文教育要回到人的起点上来,即回到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文学性、创造性上来,这无疑是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濡染人,在于其鲜明的文学形象的感染力和丰富的思想营养,但这主要是靠学生自己去领悟。老师析多了,发挥多了,反而会削弱其作用。其实,有些文章也许要用一生去读,才可真正领悟其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逐步成长!

⑼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语文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⑽ 怎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语文备课组

  1. 汇聚语文教师精英,让大家提出自己对备课组创建的想法和建议。

  2. 提取出大家认同的观点,并罗列计划和团队分工,让擅长写作的老师专攻写作文的技巧方法,让擅长讲解的老师专攻阅读理解和语句改错的方法。

  3. 将这些技巧和方法整理出来,汇总到一起,再让各个老师把它们吸收和消化,并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把它传递给学生。

  4.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每进行一个阶段都要寻求和查证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5. 备课组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备课的方法,让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得到提高,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进行语文科组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5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