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谈读论语文特点是什么

谈读论语文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3 02:42:40

‘壹’ 论语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成书于什么时期,有那些特点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

特点:《论语》多为语录,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本书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

(1)谈读论语文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论语》记载了孔子内在的心性修养深厚,表现在外的气象自然中正和平。本章即记孔子的学问修养,展现出的容色神态。

《论语》中孔子温和中带有几分严肃,使人感到亲切、可敬,但不敢放肆、轻慢。威严而不刚猛,使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但绝无凶猛暴戾之色。

对人恭敬而又安详,不做作也不呆滞,活泼而自然。这与前章“申申如”、“夭夭如”意思相近,都是说明孔子表现的仪容、态度与神色,总是那么刚柔适中、温和舒泰。

‘贰’ 《论语》的文风特点是

摘要 您好~《论语》的文风特点是语录体裁,辞约义丰,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能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

‘叁’ 论语的内容和特点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尔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肆’ 《论语》这本书的特点是怎样的,以及“四书五经”的内容是什么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特点文字俭约,言简意赅,用语平实,通俗晓畅,迂徐含蓄,精警凝练,大量运用对比、排比修辞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伍’ 《论语》的主要特点

语录体是它的主要特点。对话是主要形式。 儒家经典论语 英文: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者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6�1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陆’ 论语的文学特征是什么

从《论语》本身刻画的人物形象、《论语》的文体特征、以及《论语》的语言艺术等三方面入手,对《论语》的文学性作一个探视和简要的分析。

一:《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刻画《论语》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二、《论语》的语言艺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记述其所见所闻几近“直录”,用语忠实,少有铺张。三、《论语》的文体特征《论语》是记录孔子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语录体着作,具有明显的政论色彩,其文学价值与普通的文学作品毕竟存在区别,不能用现代的观念评价其文学性。针对《论语》的文体实际,实事求是地揭示其特征与风貌,是《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的应有之义。《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用独特的说理方式记录思想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首创

‘柒’ 论语的主要特点

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论语》以记言为主,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原文选段: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白话译文:

孔子在家乡时,非常恭顺,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他在宗庙和朝廷里,说话明白而流畅,只是说得很谨慎。上朝的时候,(孔子)跟下大夫谈话,显得温和而快乐;跟上大夫谈话时,显得正直而恭敬。君主临朝时,他显得恭敬而不安,走起路来却又安祥适度。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庾臣宾客,他的面色庄重矜持,步伐轻快。向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向右拱手,衣裳之前宕动,却显得整齐。快步向前时,好像鸟儿舒展开了翎膀。宾客告退了,他一定向君王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孔子走进朝堂的大门,显出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没有容身之地“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进门时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睑色变得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说话的声音低微得像气力不足似的。他提起衣服的下摆走上堂去,显得小心谨慎,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

走出来,下了一级台阶,面色舒展,怡然和乐“走完了台阶,快步向前,姿态好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恭敬而谨慎的样子。

(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恭敬而谨慎,好像拿不动一般。向上举圭时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乡党篇》

(7)谈读论语文特点是什么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着作。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捌’ 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散文的典范,就这十则孔子论语,说说论语的艺术特点

论语>是诸子散文的早期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它能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语言含意丰富,概括性强;浅近易懂,接近口语;运用排句立说.这一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始注意人物描写,增强了叙事文的形象性,其语言对后世文学语言和论说、应用体语言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论语》主要有以下两大艺术特色。最大的特色便是它采用的语录体文体,这种文体的最大特点便是语言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
另外一大艺术特色便是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刻画孔子及其门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

‘玖’ 简述《论语》的语言特点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儒学经典中,最尊者经也,经之最高者,《论语》也。虽然《论语》仅万字有余,却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文本。《论语》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为后来的诸子散文开辟了道路。《论语》不同于过去的官方文告,它语气活泼传神,又简朴精炼,并开始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论语》采用了多样化的记述方式,善于从人物思想的冲突中表现性格,使孔子本人以及子路等重要弟子都展现出鲜明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论语》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虚词和叠词、叠句,扩大了文章的表现力;“一字评”式的高度概括,则使文字极为精炼和耐人寻味。虽然《论语》以语录体为主,但已有个别篇章开始讲求结构,最经典的代表便是《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富于层次,结构完整,成功地勾勒出不同人物的形象,显示出孔子的师长风范。《论语》的这些写作手法,为《孟子》等先秦名着所继承和发展。
1.2研究意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论语》虽然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但在其整个说理的过程中,时常点缀着生动有趣、富有情理的文学语言,因而具有文学因素。而挖掘《论语》中的文学成就,主要当从语言艺术着手。

2相关概念理论
2.1作品简介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2先秦语言特色
先秦诸子百家的语言风格各有千秋,我们可以从孟子(儒家)、庄子(道家)、韩非子(法家),三人的语言风格中窥得一斑。
(1)孟子的语言风格。《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作为散文,《孟子》长于论辩,更具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如《梁惠王下》。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2)庄子的语言风格。庄子语言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怪诞的艺术意境。第二,辛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第三,善于比喻,生动活泼。第四,善于利用典型事件,虚构故事,反映主题思想。第五,笔法多种多样,行文千变万化。第六,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很高的美学价值。
(3)韩非子的语言风格。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比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等。
3《论语》中孔子的语言艺术特色
3.1大量运用了雅而俗的口头语言
《论语》是把当时流行的“雅言”、群众的口语和前人的书面语三者结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新风格的语言。这种语言的一大特色就是通俗化、口语化。程颐曾指出:“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所谓“自然”,指的就是通俗化和口语化。有的文句简直就是日常口语的直接记录。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李贽评之日:“何有于我哉.都是说家里话”。这“家里话”就是日常用的口头语言。又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言酣畅﹐似行云流水,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有些口语还带着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如“……季路问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既有日常的生活情趣,又富有启发性,使人感觉亲切,也表现了孔子的鬼神观、生死观。其中虽然口语化、通俗化.但又不损其文字之典雅、凝炼。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可谓俯拾即是。因此,这种雅而俗的口语,使《论语》的语言既象“阳春白雪”,又似“下里巴人”,既增强了通俗酣畅﹐又无损其雍容华贵,雅俗自成一体,相得益彰。
3.2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
《论语》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相当广泛的,可以说﹐现在我们所有的修辞手法在《论语》中差不多都用了。象比喻.对比、衬托、借代、比拟、夸张、引用、双关、反复、对偶、摹状等等,在《论语》中都可找到相应的例子来说明。因篇幅原因,本文选择四种修辞手法进行举例。

(1)提问、设问、反诘
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②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半后素。”子夏问:“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宫《诗》已矣。”《八份》
③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④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而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
例①在孔子和曾子对话以后,有的门人不理解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的含义,向曾子提出询问:“何谓也?”这是什么意思〉,然后曾子再加以阐述。例②子夏问孔子《诗经》中的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只原则性地做了回答。通过孔子.的启发,子夏进-步明白了礼乐与仁义的关系;仁义是基础,礼乐应伴随仁义而产生。后一问是根据前--问的回答而提出的。孔子说“起予者商也”,这是孔子的谦虚和对子夏的鼓励,真正受到启发的应该是卜商。①②这两个提问,都富有启发性。例③先设问“海汝知之乎”,然后再正面述说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例④孔子自己提出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蛩于仁德的设问,然后说明只要决心致力于仁德,不会有力量不够的。③④这两个设问,都是自问自答,设问之后,正面诸定地加以论述。
(2)对偶、排比、反复
①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②子曰。“赤之英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
③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④子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例①通过对偶法把君子的胸襟开阔和小人的忧虑重重。阴白地加以区别,两个迭词“荡荡”、“戚戚”,更把君子小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例②通过“乘肥马,衣轻裘”的对偶句,摹状出公西华出使齐国时车驾衣着的华美,暗示公西华经济并不匮乏,不主张锦上添花过分地救济他。例③通过由短到长的排比,说出孔子的勤奋专一、安贫乐道、至老不衰,孜孜不倦地学而不厌的精神。例④通过两两对称的四个排比句,写出孔子一生所经常忧虑的事,是唯恐自己德不修、学不讲、不能从善如流、不能及时改正缺点的美好品德。例⑤“贤哉,回也!”隔离反复,首尾呼应,竭力夸赞颜回的有修养。
(3)并举、对比、映衬
①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②子张同明。'子曰:浸润之潜,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旦矣。漫润之潜,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运也已矣。
(《颜渊》)
③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皆好之,其不善者皆恶之。” 《子路》
例①孔子门弟子中,各有所长:德行美好的,善于讲话的,长于处理政事的,熟悉古代文献的,分为四科,一一列举,整齐之中而又有变化。例②孔子解释怎样才能算作明白事理,并列而又反复地举出,只有点点滴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亲身遭受、切肤攸关的诬陷,在你哪里行不通,这才是真正明白事理:接着又反复地并举出这些,接着说,这样才算目光运大。通过反复并列举出什么是“明”、什么是“运”。凯切周详。例③通过“皆好之”、“皆恶之”的正反对举,说明这还不能断定这个人的好坏,然后进一步说明只有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正反对比,突出地得出结论,令人信服。
(4)明喻、暗喻、借喻
①为政以德,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②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③天将以夫子为木锋。《八份》
④子贡曰:“有美玉于斯,耀箧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孑李》
⑤子曰:“朽木不可雕也,乘土之墙不可枵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论语》中用得很多,全书共有50多处。章学诚说《论语》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文史通义·易教下》。通过比喻﹐抽象的哲理、无形的意念都变成触手可得的形象﹐且语义也显得含蓄委婉。由于《论语》中的比喻是“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云于貌,或拟于声,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篇》,所以运用得非常自如。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表面赞扬耐寒的树木,实际上是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信手拈来,不着痕迹。
同时,《论语》中的比喻又是多样化的,有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诸种。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税,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此即明喻。旨说明为人要讲信誉的重要性。用大车无祝.小车无杌而寸步难行来比喻﹐说服力极强。

表隐喻的,“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中就隐含着上行下效的道理。借喻相对来说还要用得多些,又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借感慨时光流逝,来勉励自强不息。“只是点染咏叹,不多着言语﹐……而道理自存。”(方存之《论语评点》)。又“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往,吾往也。”借“止”和“往”,说明了“吾止也”与“吾往也”的道理,从而得出结论:无论做什么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取决于当事人自己,这些比喻﹐着实用的贴切、自然、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说话者的理论。这样一来﹒说话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没有板着脸孔说教之疑,这不能不说是语言艺术的功劳。
再是对比。对比也是《论语》中用得很多的一种修辞手法。且对比也多种多样。从时间上看﹐有古今社会的人事时比;从具体事情上看﹐则有“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道德行为观念的种种对比。如“古之民有之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通过对古今狂人,矜持人和愚人各加以对比.从而对“古人”的三种美德加以了肯定﹒则对“今人”的丑恶行为进行了否定。
真是“剖析分明”(李贽《四书详》)。而“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个说也﹔人共八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通过对在君子和小人手下工作的难易、取悦的不同方式及用人的不同标准进行了对比,使得君子那种宽以待人、刚正.廉洁和用人各尽其能的高尚行为跃然纸上;小人那种吹毛求疵、一味追求阿谀奉迎和用人求全责备的不义行为暴露无遗。真是“曲尽君子、小人性情”。(李贽《四书详》)从而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渠﹐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之类﹐则都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行为进行的对比·遂使笔者的主张昭然可辨。
此外是顶真和摹状。通过顶真﹐使语言变得连贯而有气势。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说的是用词的重要性,显得气势宏大,理由充足,无可辩驳,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直趋,终焉万里﹔势此外是顶真和摹状。通过顶真,使语言变得连贯而有气势。如“名不正则言不顺,吉个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说的是用词的重要性,显得气势宏大,理由充足,无可辩驳,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直趋,终焉万里;势之所触,裂山转石﹐襄陵汤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烟云,登之如太空﹐攒之如绮,回旋曲折﹐抑扬喷伏﹐而不见艰难辛苦之态,必至于极而后止。”
通过摹状,则使人物的言行活灵活现。象“孔子之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还,便便言,唯谨尔。朝与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圄圄如也。君在,跋躇如也,与与如也。”通过对不同场合中孔子不同言行和态度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非常讲究礼仪制度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这种摹状描写、加强了人物的生动性、形象性﹐使人物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这段文字确实把孔子的形象写活了,不愧为描人状物的范本。
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运用还使得《论语》在句式上呈现出灵活多交的特色。《论语》的句式重章叠句、对偶排比、骈散结合、长短不一、参差多变等,应有尽有。从而不仅使得语气舒徐迂缓,读来朗朗上口,而且也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句可改用直阵式,但采取反诘式后,雍容和顺的风度更明显了。程颐谓之“情趣洋溢”,于光华说:“三‘不亦乎’,令人自思.有指点活泼之妙﹐宜深味。”而“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通过叠句和诘问﹐表现得含蓄而委婉,仿佛没有答案﹐而意义在不言之中,“暗诘微讽,使人深思自得,有无穷意味。”

总 结
《论语》虽然属于记载实际言行的记载,却简约雅美,精练而朴素,言简而意赅,语言形象,又富有哲理,虚词和长短句式的灵活自如运用,言行中更不乏警句,为后人传颂。这些都论证了《论语》在语言方面的文学性。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为后来的散文及其语言的运用树立了典范,也为其后两千余年汉文学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管对《论语》思想内涵的现代阐发,对现代文学理论的丰富,对现代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都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语言、修辞等蕴含着一定的民族文化风情。《论语》在文学史上已经给予并且会持续给予后代以宏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谈读论语文特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5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