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2-05-23 03:48:52

① 怎样培养孩子的朗读的习惯

当一个孩子坚持朗读,成为一名朗读者,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变化。

一、成为朗读者,孩子会深深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北大教授、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曹文轩曾无数次被人追问:“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曹文轩每次都会告诉他们:“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一个孩子不愿意阅读,你对他讲阅读的意义,有用吗?可是当一个具有出色朗读能力的老师或主持人、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部小说里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深深吸引住了,朗读结束之后,一定会一直惦记着那部小说,甚至急切地想看到那部小说,后来他终于看到了它,而一旦他进入了文字世界之后,就再也不想放弃了。于是,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孩子的阅读乃至成长抱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淘汰那些损伤精神和心智的末流作品。因为,能被朗读的文本,一定是美文,是抒情的或智慧的文字,不然是无法朗读的。通过朗读,我们很容易地就把那些末流的作品杜绝在大门之外。

二、成为朗读者,是学好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很多家长抱怨越是到高年级孩子成绩越是难提高,四处上补习,却依然收效甚微。也许,你忽略了影响语文学习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大声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朗读还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的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三、成为朗读者,孩子还会发生下面这些神奇变化

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改变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能坚持大声读优质作品、书籍,很容易使变得开朗。

孩子在朗读时,感受到语言的音律美,透过音律感受作者的情感,从情感中升华出对大千世界的美好憧憬,在成长的路上带着憧憬去体验百味人生,再在人生的历练中回味在脑海中留下印记的那些文字。

这样的他,思想是深邃的,胸襟是宽广的,志趣是高远的。

如何为孩子朗读

记住这13条

关于如何朗读,美国着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百万畅销书《朗读手册》,非常权威。

他用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总结成这本书。书于1979年初版,经过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并迅速在全球被翻译出版。

书里面有非常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提醒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当然更给出朗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我们将精华总结如下:

1、朗读越早开始越好,并尽量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2、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朗读时间,尽量使之成为习惯。

3、不妨从由韵律感的童谣、儿歌和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朗读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故事及小说。

4、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为孩子朗读。但开始时一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孩子对朗读的热情。随着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时间。

5、聆听习惯是后天养成的,需要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瞬间学会。

6、要注意变换读物的长度和主题。鼓励孩子自行挑书。

7、在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和图画作者。

8、朗读要有始有终。但是发现选错了书,一定及时停止。

9、如果朗读有图画的书,尽量让孩子能够看到图画。

10、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11、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每个家长都要积极练习。大量运用自己的表情,甚至改变声调,扮演人物。

12、千万不要读得太快。建议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表情很容易泄露出你的想法。

13、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一下孩子的大脑。多启发孩子思考,尝试跟孩子讨论书中内容。

②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的朗读训练,朗读必须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记忆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涵的意味深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的充分发展。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比较朗读、看图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想象朗读、表演朗读等。
二、教学中讲求朗读实效
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等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形式,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在初步理解内容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
要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慢读、快读等等,根据文本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多样化、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读指导,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力措施。
三、在朗读后注重评价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也是训练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由此看来,评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是学生找出自己与训练目标的差距信息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过程。
朗读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对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师生都给予肯定,然后师生共同指出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说明原因给予示范。对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词和句子,加以纠正并多读几遍。如果是朗读比赛,则每次评出优胜者和进步者,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集体的还可以评出等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朗读教学的开展。
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用评价来激励学生,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喜爱文学,对帮助教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还需注意,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要能激励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进步,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
朗读能力的高低体现语文能力的高低,高质量的朗读,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大有作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要求学生正确清楚地读、连贯流利地读、声情并茂地读、因文而异地读,注意训练学生的语气、停顿、重音、节奏等基本功,使学生受益终身。
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是朗读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朗诵者要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需要透过字里行间,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朗读时抑扬顿挫地出声阅读,有助于更快理解文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助于记忆。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总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语文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精妙之处。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③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

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4.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7.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文朗读能力\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都能够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定会大大提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在一些表演欲较强的孩子心中,他们十分渴望有个天地能让他们发挥。我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还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如:朗读竞赛、读书演讲活动、故事会等,建立朗读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参与朗读,比一比,赛一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和鉴赏水平。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可布置学生提前准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的文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完毕,评委根据朗读要求打分。
二、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也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三、注重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绪能够感染学生。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要想使小学生语感与语言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就要对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正确。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朗读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复述,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受教师感染的成分最高。我把每堂新授课当做舞台,充满激情地表演,特别是范读时,声情并茂,有时加上自创的动作,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感染学生,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要有感情地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正确掌握语速,不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学习的,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掌握好语感。
四、培养学生个性的朗读习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朗读水平等因素千差万别,因此,有感情朗读的处理形式各具特色,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同学们一起朗读,既起到示范作用,又提高他们朗读的积极性。另外,背诵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背诵能起到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文字情感和内蕴的作用,还能贮存语言。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先让学生诵读,并配以音乐朗诵。这样既便于抒情、感染,又便于让学生在“诵”的过程中感知桂林山水的秀丽。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自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小学生记忆力强,教材里有许多质兼美的课文均出自名家之笔,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背诵,多积累好词佳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
五、评价形式多样化
作为老师,其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予学生新鲜感,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就赞叹语而言,不能一成不变。当学生朗读得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评价:“你读得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让大家都跟你学。”有时,还可以用体态语言给予评价:跷跷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或开展评比活动,评“小小播音员”,奖给他们一颗红五星、一朵小红花等。成就感会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当学生的朗读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可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就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朗读要以事实为依据,调动学生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恰如其分的评价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有极强的分析判断力,有敏捷的思维力,才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映。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教学素质,丰富对学生的评价语,还要努力培养学生朗读习惯,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通过反复的朗诵训练做到熟能生巧,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跨上一个新台阶。

⑤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的点滴感想。
一、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小播音员。每每看到优秀学生那神气的样子,我班的学生就又羡慕又忌妒,恨不得站在台上的就是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们好好练,朗读水平高了,到三年级时就可以去竞聘小播音员了,那时出现在台上的就可能是你们中的一员了。现在,我们先来评选咱们班的小播音员,让他每天早上领大家读古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另外,学生有无朗读兴趣,不只在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还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例如,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拼”“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
1.示范导读
语文教材中有韵文、诗歌、童话、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那么多句式,对小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有些困难。“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
例如,受日常口语的影响,学生朗读时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还采用范读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减少错误的发生。又如,有些学生朗读时拉腔拉调,有些学生将轻声字读出声调……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教学中我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
总之,教师的范读极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情境诱读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他们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读中锻炼能力。
有些课文文笔优美,感人至深,但由于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朗读时自然不到位。这时,教师创设情境,借助精美的图画和生动的课件演示,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画风》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强悍的北风的形象。在呼啸的北风声中,学生边看动画边朗读边做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青草、梧桐树、小鸟等一个个弱小的形象。无需我多讲,学生已深刻体会到了风的凶悍和风带给人们的好处及困难。
3.评价促读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简单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定会像润物的春雨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和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并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教学《争吵》时,我要求学生用朗读表现安利柯嫉妒克莱谛的心理。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生硬地批评,而是委婉地说:“你读得很认真,可我只看到了你一点点的羡慕,我感觉不到你嫉妒的心理。”第二个学生有点进步,我这样鼓励:“哦,你让我看到了你的内心,我有点看到嫉妒了。”第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我表扬道:“哇,你真厉害,老师仿佛走进了你的内心世界。不过,你的成功有前两位同学的一份功劳啊!”这位学生乐滋滋地笑了。然后,我又请前两位学生再读这句话,他们的朗读一下就到位了,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可见,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一把认识自我的梯子,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总之,对小学生来讲,如果纯理论地对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小学)

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发兴趣,体味真情实感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课文的语言琅琅上口,适于朗读,其中的古诗、散文等,更是培养学生朗读的好文本。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以优美的语言、逼真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例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教师先以有感情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之后,在这种意境中进行全文的以读串讲。如在读描写“荷花”的句子“落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时,要学生理解“挨挨挤挤”是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而密;“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这句话点出了荷叶长得十分茂盛。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读出荷叶的这一特点呢?在个别读、评议、自由练读中,学生就会发现“挨挨挤挤”要重音轻吐读,才能突出荷叶多而密,而“碧绿”和“大圆盘”要读得重些。接着在理解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所见所闻,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感受荷花开放时的不同美姿。
二、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真情实感
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如读不出真情实感,听者会觉得乏味。学生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体会不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读不出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表现的情感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停顿、重音、速度、语调、节奏等进行朗读,才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才会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如《丰碑》一文,其中一段文字是描写将军感情变化的,当将军看到冻死的战士衣服是那样单薄时大发雷霆,甚至骂人。要使学生读好这一段,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将军向谁发脾气,为什么发脾气。一是将军因埋怨军需处长失职而生气;二是突出将军对战士深深的爱,正因为将军“爱兵如子”,才会发这样大的脾气。学生只有体会出这些复杂的感情,才能把握感情。将军发脾气的几句话,不仅声音要读得响亮,还要读出愤怒指责的语气。当将军得知被冻死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怔怔伫立了足有一分钟”。将军怎能相信这掌握衣物的人会冻死呢?可这是事实。他被这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精神震撼了。这里“怔怔”“足”要读出重音,而且“足”声音要拉长。将军向丰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要读出庄严的气氛,声音要逐渐提高。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来的文章才会感人至深。
三、激情朗读,还原真情实感
《大纲》对小学中高年级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逐步地读出抑扬顿挫和作品的风格,达到能够恰当表现作品意境的目的。在训练学生朗读时,可凭借教材中生动的语言、挂图以及某种手势(据教材需要、教材内容教师所做的手势),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清晰、具体、鲜明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读出真情实感。
四、指导欣赏,运用真情实感
无论是教材中还是课外读物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名句,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佳作名句指导欣赏和朗读。如本学期笔者让学生建立了优美片断集锦。每周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优美片段摘录下来,并在班上朗读。
五、形式多变,掌握朗读技巧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既能不断刺激大脑神经的兴奋,又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需要。
1.引读传情,把握语感
笔者除了设计指名读、齐读、散读以外,还设计了设问引读和以读引读的形式。如《船过三峡》一文的教学,在采用设问引读时,教师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以读代替。
2.赛读激趣,主动感悟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后,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竞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对朗读的兴趣。如《燕子》一文,笔者先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是集体朗读。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朗读的行列中来,采用“淘汰读”比赛方法,即按座次顺序自动就读,前一人若有错读、漏字、加字、停顿不当等失误,即被淘汰。后一人接着读,谁失误少、读得多即获胜。这种竞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促使个别思想不集中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使腼腆胆小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使全班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逐渐提高朗读能力。
3.表演朗读,领会内涵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表演固然也有教师的指导,但主要还是靠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进行设计:怎样表演才符合课文内容?怎样表演才能更好地表现所表演的角色?
总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相应提高。

⑦ 语文课改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而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实质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这些大山里的孩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与家长、与社会甚至与老师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机会使用普通话,导致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较低。加之,目前农村学校教师老龄化十分严重,担任小学语文教学的多为老教师,他们只要求学生朗读,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学生朗读课文不流利、加字、掉字、错字、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已经迫在眉睫。结合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狠抓拼音,巩固朗读基础。
农村学校学生受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中很少说普通话,在朗读课文时口语较重,并且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先把字音读准。比如:n、l不分;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不分;脑袋读成laodai、欢迎读成huanyin。低年级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做成卡片,帮助学生区分并加强记忆,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要及时纠正、强化练习。并且老师们要做到持之以恒,堂堂必教,时时必纠。朗读文章只有先读正确,才能读流利,然后才能读出感情。因此,在低年级狠抓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范读课文,熏陶感染学生。
尽管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很多教师仍然还没有转变自己的观念,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当教师的朗读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在课堂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理解。
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离农村孩子的生活较远,这些课文学生比较难理解。对于此类课文老师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可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无法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优美景观,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这些美景以及珍贵文物的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充分理解后,这时学生就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表达了出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无形中就得到了提高。因此,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个重要手段。
四、加深理解,激发朗读情感。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又在理解后的朗读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回顾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一直非常重视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在训练学生的朗读时,我一直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一句话时,我先问学生同学们,在这样的园里漫步,你想出来吗?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第一个同学起来读的语速较快,我又问谁比他更喜欢欣赏这些优美的景色,都不想出来了?学生就明白了读这一句话语速要慢一点儿。我又问:谁完全被这些优美的景色陶醉了,都忘了出来了?这时,同学们朗读的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了,都争着要来读并且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读出来了。在语文课上,我坚持用这个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也正是用这个方法来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想互促进的。
五、开展活动,创造展示平台。
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而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经常开展一些诗朗诵、讲故事、演讲比赛等一些小型的班内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的对一些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提出表扬。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轻松。
朗读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只要我们教师能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朗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有耐心、有恒心,科学地进行朗读训练,我相信农村小学生朗读差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善。

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
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文录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欲望,都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个性和动人情节。
4.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就得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
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朗读中的示范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读是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应该教会学生总结朗读的经验,把握朗读的技巧。
三、巧用多种朗读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比如:采用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同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以竞赛、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
1.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陷,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3.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4.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
5.比较读。每位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会更加努力。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6.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7.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读评价,取长补短。
1.教师评价。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自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评纠正。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⑨ 如何有效的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

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朱苏林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读”的重要意义。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每篇课文都少不了。但当前的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唱读,破词破句等。在指导朗读时,应坚持以学生“读”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以训练学生读为主线。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指导、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 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这是对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不准的生字、词查字典,注拼音,尤其对个别字的读音加强练习,力求把每个生字都读准确;最后,在读准生字的基础上做到朗读课文时发音准确。2. 流利的读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停顿适当,语气连贯,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经常会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朗读时不是以词或短语为单位停顿,而是把双音节或多词语都割裂开来,一字一顿的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会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读破句子的现象也就减少了。但流利的读并不是一口气把文章读完,还要做到停顿适当。3.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有感情的读是朗读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是指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传神的朗读,熟练的运用读音和表情,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使读者感到“心领神会读者要设身处地的,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然后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或是憎恨的,是喜悦或是悲伤的,是同情还是厌恶的,只有这样朗读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要求学生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也是关键,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位,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2008 ,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我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在读最后一句“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008 ,北京!”时要读的有力,有气势,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得到升华,极大的提高了朗读教学质量。2)溶朗读与感悟于一体,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体验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感悟,感受美的体验。 二、针对课文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科学合理的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使朗读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1. 教师范读在教学中,教师范读十分重要,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作范读,课上认真给学生范读,通过范读,学生不仅掌握了许多字正确的读音,教师的朗读激情往往会感染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这也正是范读的关键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注重示范朗读。2. 分角色扮演朗读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情趣较浓,故事性、人物性感染力很强的课文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是把学生按书中人物分成角色,扮演朗读,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角色扮演朗读中进入情境,兴趣浓厚,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3. 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美的享受。配上音乐来朗读,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4. 借助图象看图朗读 在语文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关联的插图,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插图配合朗读,这样图文结合会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评价的多样化1. 学生自我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自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认识、完善自我,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个学生在读完《虎门硝烟》一课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认为我读出了硝烟前的热闹壮观场面,但最后一段没有读出那种骄傲自豪的感情。”我说:“那你在把这一部分读一遍好吗?这次你一定能读的更好。”他又认真的读了一遍,这次读的非常成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2. 学生间相互评价 朗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而且可以使朗读的同学得到来自同学的赞美和认同。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使朗读能力有较提高。3. 教师评价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的天性是喜欢赞美,课堂上老师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朗读评价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当学生朗读的不尽人意时,教师应尽量发觉其闪光的地方,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朗读。如:“你读的很认真,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你读的很流利,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真是个自觉的好孩子。”只要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和期待,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学生受到表扬,有了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乐于读书,朗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朗读是一种口语训练,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讲好普通话,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⑩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链接: https://pan..com/s/18Ibr5V0aFtXYOU-h_jM9Kg

提取码: 8ux7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5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