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诗歌如何导入

小学语文诗歌如何导入

发布时间:2022-05-24 20:39:51

小学语文名师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哪些

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1、看图导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借助媒体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导入 也称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孙双金老师在教《春望》一诗时的导入:“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课件出示《春望》全诗)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城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都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接着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孙老师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
(二) 质疑型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达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质疑的同时,适当运用悬念,还能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
1、提问导入 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如邱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邱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当学生说也想知道时,邱老师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师一进课堂便向学生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2、悬念导入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好奇心更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吊起学生的胃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师设置的“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海底究竟什么样呢?”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设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吸引到悬念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激趣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护学生学习动机,达成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进课文中,才能转化成巨大的动力.在教学中,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故事、寓言、谜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1、讲故事导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人们沉醉其中、乐在其中.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太阳》一课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探寻自然奥秘的愿望.《将相和》一文用“和氏璧”的故事导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独具慧眼,善于发现课文中的相关故事题材,或与课文题目相关、或与作品的主人公有关、或与课文中介绍的某一山川景物有关的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导入”先行讲述,讲述时,在语言上应注意做到形象生动,做到声情并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持久性差,因此,所讲故事要短小精悍,人物事件要高度集中,而且还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于一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魅力.
2、谜语(游戏)导入 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游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知识点编成谜语而导入新课.如袁晓君老师上《青蛙》一课,先让学生猜青蛙的谜语,当学生猜对时,老师在黑板上画青蛙简笔画并板书课题“26 青蛙”.这样的导入自然有趣,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知识型
1、启动原有认知导入(复习导入) 即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导入新课的方式.例如学习《新型玻璃》这一课可以这样导入:玻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同学们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以及各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自由回答后揭示课题.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新课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而且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新知.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复习、联系旧课或已有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课的开始, 以旧启新、以故引新、温故知新,有时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地去学习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简介背景、作者导入 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类课文,可先直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者或背景,然后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中国历来有“知人论世”的传统,并且课文中的许多作者无论是文章还是人品都堪称学生学习的典范,导语以此为切入点,必使学生对作者肃然起敬,从而愿意走进作者,渴望读他的文章.如《春望》的导入,孙老师通过诗人、背景的简介,即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学诗的热情,又为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做了铺垫.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材料互相渗透,有时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精髓,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 释题型 释题,就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揭示文章的主旨,有的能引起联想,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如《只有一个地球》《草船借箭》等课文的课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具有广博的含义.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从探讨题意入手,通过抓住课文题目的关键词语,进行“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从而导入新课.从课题导入课文,一般能让学生迅速地抓住重点,把握中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六) 直观型 即运用实物实景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如《蓝树叶》《荔枝》等课文以实物导入,能吸引学生的视线,可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实物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
(七) 直入型 也称开门见山导入,就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如教师进入课堂后就板书课题,告诉学生今天上哪篇课文,请打开教材多少页.这类直白式的导语多用在所上新课与前面的课文联系不紧或受时间限制不宜过多讲解时采用.这种导入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但启发性、趣味性不强.

⑵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古诗词单元,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下文将在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和诗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在两个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诗歌教学是“美育教学”的一部分
开展诗歌教学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从小建立起审美情趣方面有着显着作用。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诗歌学习是实现美育的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作为人文科学,更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审美和思维的发展,诗歌教学通过文字,传达出的美感,是属于审美的角度的。而在审美实践中又实现了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实现了对小学生心灵的美化。同时这也是丰富小学生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的良好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诗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诗词教学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般人的阅读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其二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在小学生本身来说,自身没有大量的实践,而诗歌教学可以使小学生体会到没有实践过的生活,历史事件,是获得感性知识的很好途径。同时在学习诗歌后,小学生在对诗歌学习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主观积极地使用工具书和独立回忆,扩展学习,这就在复习预习诗歌时不自觉的加深了自我阅读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结果。
二、诗歌教学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诗歌教学才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扎实指导小学生学好,读好教材中的古诗的基础上,还掌握读诗赏诗的方法,能够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还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读教材以外的古诗词。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 探索诗中意境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在文学作品中,尤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表达的感情也最为丰富 。也这是这一点,体现出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探索意境,创设情景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首先,基于诗歌偏重于抒情言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可以从阅读欣赏诗歌的感情着眼,从分析诗歌的语言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含义,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切感情。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养成在阅读诗歌时将自己作为“意中人”的习惯,小学生这个年龄正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年龄段,这种代入式教学有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体会到美好和愉悦。
其次,教师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将诗歌的内容通过分析,判断来教述给学生。小学生本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这就要求教师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同时达到学生领悟到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 获得美的享受。
2.启发学生探求诗歌的深层意蕴,在教学中着重于朗读、背诵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帮助小学生在初感诗歌的情境后,深化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对一首诗歌的学习扩展至这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来读更多有关与这个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诗歌,这也就很好的做到了课堂教学的扩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与表达能力,积极有效地将学生领进了更为广阔的诗歌天地。
另一方面,因为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反复吟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也应该要求学生在品赏诗句,体味诗情后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以加深记忆力和理解程度。而小学生这个年龄是记忆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年龄,因此背诵诗歌也有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育。
3.注意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将发现、拓展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作为研究的目标。当学生对事物感到兴趣,进而再转化为乐趣和志趣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互相启发等学习过程,使这种兴趣加深,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也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今后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就辨别真伪美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
三、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挑战。因为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诗歌学习的程度好坏影响着小学生今后对语文一科的兴趣程度。也正是如此,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使学生由爱学到善学诗歌是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⑶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⑷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式的选择和实践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环节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认为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就非常理所当然地忽略了这一环节,甚至直接省去了这一环节。还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名义上是进行课堂导入了,但却毫不用心,因为没有从心理上把课堂导入重视起来,所以做的课堂导入也是迷迷糊糊、模棱两可的,是不成功的,很多都偏离了课堂内容,没有针对性,如果是这样毫不用心的课堂导入,还不如不做,因为这样不仅不会将小学生带入到课堂中,还会把小学生带得越来越远离课堂,并让小学生没有太多的收获。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做课堂导入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小学语文教师所做的课堂导入内容上还有形式上都不能脱离这一堂课的内容,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对于课堂导入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是由于时间的紧迫,而把课堂导入准备得非常的潦草,导致课堂导入与这堂课所讲的内容没有联系,把小学生与主题的距离越拉越远。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但又因为学校要求或者碍于形式等原因又不得不做课堂导入,就长期使用一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每节课都用这一种方法进行导入。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一种导入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课,小学语文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的新颖,要根据课堂的性质来选择导入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要不断创新,不断挖掘出新的导入方法来吸引小学生。最主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可以通过与别的教师多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充分的了解“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二、课堂导入要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顺利地学习和探索。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呢?
1.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诗歌导入法来进行课堂导入。小学生的思维都很简单,太复杂的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一节课的最开始小学语文教师就去讲重点难点的话,那小学生就会听得云里雾里,渐渐地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难点都简单化,打个比方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教材上需要小学生记住的生字词都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这样就能帮助小学生掌握了,也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问题一简单了、轻松了,小学生就能学会,只要小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就会愿意去学习。
2.小学语文教师要准备新颖的、丰富的、多样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总是用一种方式来进行导入,因为每一节课讲的内容都不一样,所以这一种导入方式并不是适合每一节课,总用一种方式进行导入,小学生也会厌烦,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观察,多思考,要勇于创新,要把课堂导入新颖化、丰富化、多样化,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进行导入,可以利用一些民谣来进行导入,可以利用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联歌曲来进行导入,还可以利用一些身边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具有关注性的事件来进行课堂导入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学会创新,才能让课堂导入起到相应的作用。
3.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学会随机应变,学会运用随机导入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状态都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就要仔细观察小学生的状态,然后要学会随机应变,快速地找到适合小学生现在这种状态的课堂导入的方法,就算在备课时都准备好了课堂导入,在发现与小学生状态不符的时候,也要及时更正,否则就达不到效果,做了也等于没做。
4.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趣味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趣味导入法就是给小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处于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没有太多的顾虑,也没有太大的压力,非常轻松、愉悦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趣味导入法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并非想象中那么 枯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只有小学生放松了心理,消除了畏惧心理,才能激发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去。
5.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无疑是新鲜有趣的东西,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是特别重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运用图片、影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课堂导入,把复杂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简单且清晰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
以上内容,是我关于“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⑸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⑹ 小学古诗词怎么教学

中小学古诗词怎么学习和背诵

不少人人有这样的感叹:小学语文难教,尤其是古诗文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不得不说现在的语文教材加强了对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学习,在中考、高考的考试中课外古诗词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而古诗词的学习,又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的水平,只会读读背背,只能得一些基础性的得分,如名句默写。而一旦考查课外诗词,就不知所措了。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理解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进而达到能够将古诗背诵下来,这样是最好的学习状态。

而也有不少的人强调先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它的意思了——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多记”“强记”这样能起到一些效果,而长此以往也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误认为学习语文不过是无休止地读和背。如果真是这样,得不偿失。

课本上的古诗词全要背诵、课外拓展的诗词熟读即可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更能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从而使人终身受益。

学习诗词的好处先不说,我们怎么快速背诵一首古诗呢?邓老师的回答是:意思简单明了的诗词直接背,而诗意较为“晦涩难懂”的诗词,先理解它的意思,再去背诵。理解故事的意思,有时可以通过《古汉语词典》来查询字词的意思,毕竟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意思上有少许的不同,有工具书就方便得多。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为什么是“万仞山”而不是“万重山”?原来“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在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则形容山极高。弄清了字词的意思再去理解诗句就不难了。“澎湃的黄河之水远远望去好像从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上。”

这样,知其意,再背诵,难度自然会降低不少。反之,即便唐诗朗朗上口,强背不难,但确实是会走一些弯路。

《凉州词》王之涣

知其意,再背诵,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也有,那就是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想象其画面,有了画面记忆起来就更形象了。

还是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我们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一条黄河从远远的天边流来,好像就是从天边的云间流下来;“一片孤城万仞山”又可以想象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城堡;“羌笛何须怨杨柳”就简单直接地想一支笛子和一棵柳树;“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想象一下“玉门关”。记忆诗词难,但是记忆画面却很简单。有了画面,在动动手指,将画面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绘”下来。

同学们,有了图画的加持,背诵起来是不是又简单了一些呢?

中小学古诗词怎么学习和背诵?

⑺ 小学现代诗歌怎么教

小学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一般遵循这样的一个流程:
导入——导读——诗歌赏析——结束。
举个例子:
题目:《如何学现代诗歌》
一.导入:
还是那句话“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我想我们很有必要来谈一谈如何学习现代诗歌的问题。
二.诗作导读。
1.读题识金。
举例:顾城<一代人>,北岛<生活>。
2.知人论事,了解背景。
举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再别康桥>中的寻梦
3.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三.诗作赏析。
着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qian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
这其实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相应的,我们读诗,也将围绕对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而诗歌的思想内容又是融合在艺术表现之中。文艺理论指出“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比如<康桥>的段落句式,给人以美感和诗的意境是相同的。所以无形中它传达出了诗的主旨。因此我们学习的重点应该是从艺术表现的鉴赏中领会诗的妙处。
关于诗歌的艺术表现又可分为诗作表现和诗作技巧两个方面。
(一)诗作表现。
1.意象,意境。
1)。意象。
含义:“意“就是情,“象”就是景,物。或寓情于景,或触景生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客观印象的事物我,透过主观的美感,经验,予以剪裁,融合,去芜存菁的创造后,成为可感的具象就是意象。简单说,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例:<再别康桥>中,西天的云彩。“离别”本是痛苦的。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小犹寒。可是<康桥>没有这种悲凉,“轻轻的,我走了….”。
西天的云彩是个典型的意象,云彩飘浮不定。自由自在。加上“轻轻的”是一种动作,“我”和“云”。我也像云一浮来又浮走。即来即去。
2)。意象系统。
如果意象只有一个,称为“单一意象”,如果有好几个,称为意象群。如果意象群中个别意象间,互有关联,形成有意的共同指涉。那就是“意象系统”。一首好的诗,其中的意象多能有所共同指涉。
比如:<长沙>中一段,
看:……
其中物象有:漫山红叶,碧清的湘江水,争流的百舸,搏击的雄鹰,自在的游鱼。
这些物象在每一个脑海中各自有自己的意象。但它们有共同的指涉,即自由!积极向上的一种生命状态,因此才有下句带有哲理性的概括-万类霜天竟自由。
3)。意境。简单说即是画境,诗中有画,即是指意境而言。
4)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多个意象,意境是画,属于全诗。而意象的画是全部画的一个部分,同时,意境又不只是意象的简单相加。用镜头和蒙太奇说明这一点。
2.节奏――音乐性表现。
音乐美并非是必须的,但音乐美却能增强听觉美感的享受。
音乐性是指文字本身所形成的节奏,节奏表达情绪之变化,传达给人以听觉美感的享受。
形式上:
音韵上:隔行押韵,韵脚为:ai 来,彩。这是较明显的一点。
音节结构上:音节:能够表意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顿的作用。隔行节奏相似。音断气不断。
1)。音韵。<康桥>

⑻ 小学语文试讲古诗步骤

古诗教学,在情境导入之后,要重点把握五个字“读、知、说、想、悟”。
一、读字当先(读诗)
首先,明确诗歌节奏,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配乐朗读、男女生对读、学生齐读等方式。
其次,读准字音、节奏、重音、声调、感情等。
二、代文为白(知诗)
第一, 理解诗歌,要求学生从字到词再到句子要有基本理解;
第二, 把握诗词,设计一定的思考题、讨论题,启发学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探究诗意(说诗)
相互交流,探讨诗意。可采用详说、概说、直说、泛说、个人说、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
四、体会诗境(想诗)
展开想象,体会诗境。学生在知诗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诗词的诗情画意,教师带领学生,用心体会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五、感悟情感(悟诗)
结合诗作的背景,感悟诗歌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对诗的理解达到较高的精神层次。
读诗、知诗、说诗、想诗、悟诗,五个环节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在日常教学中,缺一不可。
如果你在面试环节抽到了古诗题目,可以参照这五个步骤,根据试讲要求,把诗歌内容套进去。若是时间紧张,可以适当调整,学会取舍。

⑼ 小学语文课导入方式有哪些及举例

1、由精彩的描述导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

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们喜欢春天。喜欢春风轻吻脸颊的轻柔,春雨淅淅沥沥的清爽,春花争奇斗艳的烂漫,小草鲜嫩逼眼的新绿……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景图更是美不胜收,让我们来欣赏《春》,来体会春天的美好吧。

2、由轶闻趣事来导入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轶闻趣事兴趣浓厚。要投其所好,根据文本,选好与课文相关的轶闻趣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引起了对文本的兴趣。

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我讲了文章的来历。唐代,刘禹锡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权贵,被贬为和州通判。按规定,应住衙门里三间屋子。知县是势利小人,见刘禹锡被贬,便多方刁难。先安排刘禹锡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很高兴,特撰写一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他的举动气坏了知县,又把刘禹锡的住房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房子在河边,附近还有柳树。刘禹锡因景生情,又写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调到城中,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那么《陋室铭》一文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3、从欣赏歌曲导入

歌曲以其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自然导入。

如在讲《小巷深处》时,让学生欣赏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儿,有人给你擦……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妈。”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诉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们。这时,我满含深情地说:“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巷深处》去感受那真挚的爱。”

4、由观察插图导入

新编语文教材有很多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常被忽略。要善于利用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巧用插图导入。这些插图形神兼备能帮助我们感知、理解文本。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形象描绘、合理想象,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学习《周庄水韵》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彩图,要求学生描绘画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动着斑斓的光点,纯朴的船娘摇着弯曲的木橹,小小的蓬船从圆拱石桥划出,悠然滑进方形石桥……

通过插图学生对周庄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自然导入:着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的美让中外游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周庄去感受她独特的美。

5、由温习相关诗词导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还可以通过温习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诗词来导入,这样,既巩固了古诗词,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导入内容。

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与乡愁有关的名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踊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词的联想积累,唤起了学生们的情感。我因势利导,满含深情地说:“离乡在外的游子,日夜思乡念亲。乡愁像一弯月,钩起一串串回忆;像一条蚕,咬噬着那颗孤独的心,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感受《乡愁》。”

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具体而言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型 指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简言之,通过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设并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无疑对优化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1、看图导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借助媒体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性,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
3、意境导入 也称激情导入,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孙双金老师在教《春望》一诗时的导入:“同学们,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课件出示《春望》全诗)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城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都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接着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孙老师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
(二) 质疑型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达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质疑的同时,适当运用悬念,还能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
1、提问导入 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进入课堂.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如邱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一走进教室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邱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大海是那样的辽阔美丽,望着这美丽的大海,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呢?当学生说也想知道时,邱老师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向我们介绍海底深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心读课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师一进课堂便向学生提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诱导着学生由疑而思.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2、悬念导入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好奇心更强,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吊起学生的胃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师设置的“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海底究竟什么样呢?”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设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吸引到悬念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激趣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诗歌如何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5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1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