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课如何开展珍爱生命

语文课如何开展珍爱生命

发布时间:2022-05-25 03:56:07

①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缺乏关爱生命终极意义的教育,无疑只能让生命停留于生物的层次。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的人文性赋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完整的、人文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个体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呢?
1 挖掘教材资源,折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是民族灵魂的载体,其他学科在这此方面是无法继承。语文教材中的篇篇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佳作,有描写大自然山河之壮美,有体现人间真情的德育,有感悟人生的哲理……语文教师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以及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学会认识生命,懂得生命,珍爱生命……学会如何解决生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长的甘露,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生命即成长过程,自然会遇到诸多艰辛险阻、挫折困惑。这和幸福喜悦一样,都是伴随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语文课文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参考。教者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教材中《种子的力量》一课,课文描写了种子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地生长的事例,表现了小草不屈不挠、勇于磨练、坚韧不拔的可贵精神,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欣赏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从自然生物旺盛的生命力中获取生命力量,同时从小草的身上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从而潜移默化的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2 做好教学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要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让心灵有所感悟,在语文课上,除了有感情朗读课文外,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及教师将课文排成话剧,通过同学们表演来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如在指导课外阅读《海伦凯勒的故事》后,做好延伸,组织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做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以《珍爱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做好的手抄报和黑板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通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会”、辩论赛等让?他们散发出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
3 通过习作教学,渗透生命宝贵的教育
作文就是镜子,它不但能反映一个人的灵魂,而且通过写作展现个人的风采。在作文教学中注入生命的题材,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存在的形式,生命活着的目标以及生命的意义,从中感悟生命的伟大、生可贵、可敬。在常规教学、班集体活动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本质、规律、内秀。对人类自身及自然界的动植物生命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及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珍视生命意识,已达到“生命诚可贵”的效果。
习作教学时,教师应从身边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写作,体现文中的生命意义。譬如我班同学在学校举行冬季5项比赛失利3项后,灰心丧气,此时不仅要安慰他们,还要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比赛过程努力就行,目的重在参与,锻炼身体。其中2项胜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告诉学生这点小失利,小挫折是人生中的小历练,以后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还会遇到的,告诉学生勇于面对,自我总结。此时教者顺情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来写一篇作文,定能有所感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
4 利用课外阅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纪念馆,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来体现生命的意义,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如救人而舍去自己的生命的韩余娟、张森等(宿迁人)、罗盛教等,教者国古代的屈原、范仲淹……现代的鲁迅、巴金、张海迪……国外的铁托、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体会作品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比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让学生去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描写,体现文中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总而言之,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引导作用。教师在生活中言谈举止要身正为范,让学生受到生命诚可贵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观、生命价值,引导学生拥有积极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其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生命的意义而去珍爱生命,从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②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为小学生拥有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奠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应当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生命,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化”。阅读教学需要对话,这是文本生成的过程,也是生命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理解文本“就是当我们去解释文本时,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对话的关系”。没有对文本的对话,就没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应抓住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引导他们在无数或习以为常、或难得一见的生命动态中感受各种生命奇迹;抓住每一事件,让学生尝到生命的酸甜苦辣,切实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真诚袒露心迹、热诚拥抱人生。要更好的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师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上,那么蕴涵在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时,李白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难以为学生体会和感悟,也就会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孤、“独”等关键字眼的理解体味诗中李白的那份孤独,联系李白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同时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极情绪来告诉学生,我们面对沉重打击时,可以让自然的景致帮助自己重新获得“战斗”的勇气,回复平和的生活心态。以此来完成一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习古人的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珍爱生命,坚忍不拔的精神。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余秋雨语)。很大程度上,写作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一只小虫子被一根小棍子拦住了去路,艰难攀越着,反复失败着……我静静看着小虫子不停的挣扎着,看到它对生命的执着,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只不过被一道数学题暂时难住了,难道就裹足不前吗?小虫子终于翻过了树枝,继续前行。我为他它的胜利感到高兴,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气打倒我学习中的拦路虎。小虫,我们一起加油吧! …… 小虫子的路是那样的崎岖,它娇小的身影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我渐渐看不到它的身影,我却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它无穷的能量。 ……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一个小男孩上山割草,不幸被毒蛇将左手食指咬伤,疼痛难忍,眼看指头红肿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有生命危险。身边求助无人,自己又不知道什么草药可治。他不想死!于是他盯着自己右手中的镰刀,闭着双眼,狠下心,咬紧牙,使劲将被蛇咬伤的指头剁下……他终于活下来了。这个故事启迪我们:生命是宝贵的,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会不顾一切地保护她。可见,作文教学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三、在自主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中间环节。在教学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重点语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渗入生命教育的话题。如在设计小组讨论分析《小英雄雨来》一文时,两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把小雨来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给学生予于教育,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雨来之所以能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英雄,就是源于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起到了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目标的完成。四、在课后小结中渗透生命教育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应该有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对一节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进行的有机整合。文章的主题所涉及的某种品质和精神风貌就是文中主人公的价值体现。教师可抓住学生凝神回味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情感目标的教育,震撼学生的心灵。比如在教《花的勇气》一文时,当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板书显示:“花的勇气→失望→吃惊→遗憾→惊奇→怦然一震。”由此总结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学生从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如此,难道人不应该这样吗?其中的哲理应运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尊重与敬畏生命,帮助学生寻找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课题。以上是我从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及课后小结几方面,谈了对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如何融合的一点看法。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重视生命意识的渗透,那无数孩子的灵魂将被唤醒,生命意识将得以增强,学生将会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③ 请问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因此,在既担任着教书又肩负着育人重任的语文学科中,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珍爱生命。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生命教育,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滋养他们茁壮成长。
一、在阅读教学中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漫步园间,我们要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以馈赠亲爱的学生。
1、有意挖掘,理深意切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面对蕴涵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让栽下的这棵梧桐树,成为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一方绿意盎然的圣地。
听了学生的忠告,我又趁热打铁,让他们谈谈怎样珍爱生命。学生联系实际,有的就“骑车逞能”来说,有的从“赶时间不吃早点”来讲,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原来,我做了不好的事,父母就要责骂我。当时我真恨他们。现在想想,他们是为我好,是让我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所以,我要改掉自己的毛病,以此感谢父母对我生命的负责。”
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由衷地感到: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巧妙引导,学生一定能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能领会教育的真正内涵,个中的道理也一定会像扎根沃土的大树一样深深地扎进心田,指引他们健康成长。
2、无意生发,自然纯真
我们很多课文的意思,就如诗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因此,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常会出现令人感到意外而又惊喜的回答。面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要给予密切的关注与亲切的呵护,让“有益”的课堂生成信息开出绚烂的花朵。
在学了《俄罗斯性格》后,大家感触最深的是从德里莫夫身上看到了那种勇于承担,为他人着想,热爱祖国,热爱亲人,忠于爱情,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但有学生认为:读了此文,感受很深的是母亲勃莉卡尔波芙娜面对心爱儿子面目全非,严重毁容的巨大灾难,依靠血肉亲情,打消儿子的种种顾虑,最终实现母子相认与相聚,从母亲身上体现出深明大义,坚强与慈爱的性格。面对阅读中不同的感受,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懂得真是因为他们对祖国的爱、对亲人的爱,所以他们才坚强无畏,勇敢的面对灾难的冲击,爱,是面对灾难、战胜灾难的源泉,同时让学生懂得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可见,生命教育的资源,也能在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另类阐释中发现。只要我们能时刻关注生命存在,就一定能找到自然纯真的教育话题。
二、在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中搜寻生命教育的话题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因此,在生活化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通过对话式的交流,和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含义。
1、师生对话,奏响生命主旋律
在“我手写我口,我笔抒我心”学生习作中,学生经常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困惑与迷茫。面对学生心的呼唤,我常常以习作为信使,传递我对生命的诠释,让对话奏响生命教育的主旋律。
我班一学生在奶奶去世后,整天闷闷不乐、神思恍惚,想的、说的、写的全是奶奶。面对这种情况,我常与他交流:“不仅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以及其他的亲人,也一定非常想念她。但是,生命的结束就是死亡,有生必有死,这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看着每天忧伤的你,我想告诉你一句话:生命的高质量在于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情。如果绵绵阴雨常充溢你的心房,这将不利于你的健康成长。为了拥有高质量的生命,也为了你九泉之下的奶奶能安息,你一定要重拾快乐,让久违的阳光重现你的脸上!到那时,你就会发现:拥有了灿烂的心空,生命会变得如此美丽!”也许是精诚所至,不久之后,我蓦然发现:灿烂的微笑又浮现在他的脸上。
2、生生对话,同构生命长桥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而我说:生命教育得生而活,即更具活力。因为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中,一方面可让他们现身说教,另一方面能让他们反躬自省,双向互动,更有利于大家的成长。
我班有位学生,脾气暴躁,不肯吃亏,一遇到磕磕碰碰就用武力来解决矛盾。因此,很多同学在日记中流露出对他的厌恶。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鼓励学生借助手中的笔,与他共话生命。学生或借用名言或通过写信或联系实际阐发道理,通过多种形式来教育、影响他,以致这位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痛改前非,做个受人欢迎的人。而其他学生在实施教育之时,也重新审视了自己,让自己同样走过了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三、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教育的真谛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基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1、依托教材,实践感悟
初中生对于生命的感悟力不强,也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思考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本所学,只不过是在老师的导引下浅层次的感性理解,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触动,我就在课后布置学生写随笔,让他们通过写作实践,去拨动那根朦胧的心弦。如:学了《我不是懦夫》一文后,我布置学生写学了本文后,从王嘉鹏身上我们感悟到什么?有同学写到“我们活着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有同学写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为了亲人,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我都不能自暴自弃,否则就是太自私”等等。这样,通过写作,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去思考生命的真谛。
2、课外拓展,熏陶感染
上好“面对灾难”这一单元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主题活动。活动前,学生利用图书室、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活动时,他们通过讲述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体现自身价值的顽强意志;刘胡兰、江姐等为了神圣的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精神;伽利略为了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等等,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榜样的启迪下,学生又围绕“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他们各抒已见,认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对社会有贡献,更体现在对他人有好处上。为了巩固活动成效,学生还把活动心得写成文章进行交流总结。
教育要从实践中走出,教育要走向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
有诗云: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心系学生未来的真教育。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之贵、生命之美,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为沉积阴霾的心空唤醒阳光。“小舟撑出柳荫来”,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片片绿意,让生命的小船风正帆悬,平稳地航行在人生的大海上,去感受美丽人生!

④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时时留意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安全救护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学生答道:司马光。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称赞不已。我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而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沉默不语。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可以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地震、房屋倒塌这样的紧急事故时,在室内的人应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安全救护知识。
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抓住“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身上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这两句话,设计了一个小问题“如果你们在平时遇到别人或自己身上着火应该怎么救?学生发表了许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最后孩子们还办出了手抄报,有的学生将主题定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有的图文并茂得给大家介绍灭火器的用法,还有的学生在网上查了各种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教大家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
二、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语文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为了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的好习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就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让孩子们展开讨论,甚至不惜作为话题作文,放在作文课上进行训练。这也为我提供了很多进行安全教育的机会。
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比例占全国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据统计,每年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灾、踩踏、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大约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会有一个班的人数消失。当孩子们听到这个数字时无不瞠目结舌。我让孩子们分组调查生活中的隐患有哪些?值得高兴的是他们不仅仅找出了这些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还找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现在,班上有好多孩子会在家长要闯红灯时及时制止,每天去操场做操时他们也会乖乖的等楼梯上不拥堵时的再下。有一次,在楼梯上看到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随手捡起了一个香蕉皮,我本以为是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问了才知道,原来她更担心有人踩到香蕉皮会从楼梯上滑倒。
其实要避免这类事故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时刻把安全记心中,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即使有再急的事也要随时铭记生命安全,为自己,为他人,共防安全隐患,珍爱生命,茁壮成长。
三、寓教于乐,在小学语文综合活动中丰富安全教育文化。
语文综合性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语文老师除了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动员孩子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组织孩子们办安全知识手抄报,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还可以鼓励他们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相声、小品、快板等。这样既寓教于乐,又丰富安全教育文化。总之,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钟长鸣”,才能杜绝安全隐患,让学生平安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尽量避免隐性安全隐患。
近年来,有很多校园伤亡事件,产生的原因都是孩子存在心理阴影。像着名的“马加爵”事件,和“校园投毒”事件。身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还肩负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重大使命。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也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讲《落花生》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有用的人”几个字,展开讨论:“什么是有用的人?”、“如何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时,我设计让孩子们用一块布蒙上眼睛绕教室一周,看看能否顺顺利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结果他们没有一个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再读课文时他们无不为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能凭着自己的毅力战胜困难、刻苦学习的海伦·凯勒而叹服。他们从海伦凯勒身上学到了:要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和困难作斗争,要充满信心地去追求理想,终将会成为强者。诸如此类的教育,在此我不再一一列举。虽然,孩子们是懵懂的,这些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会有显着地外在表现,但是其在安全教育上的价值不亚于上述措施。

⑤ 如何将"珍爱生命"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之中

如何将"珍爱生命"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之中
一个十三岁女孩因发型太“潮”,老师根据校规勒令其改变发型,不听,被赶出教室三次,此女孩一气之下回家喝农药自杀,不治而亡;一个十五岁男孩,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被家长阻止、看管,绝望之中从十五楼跳下,当即身亡;三个初中生,因无钱上网,持刀抢劫并杀死祖孙二人,之后将祖孙二人掩埋,清理好现场,然后照常上网,上学,放学回家。……
在这些可怕的事实面前,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孩子精神意志如此脆弱,抗挫折能力如此低下,生命意识如此淡薄?居然把属于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作为一种“抗争的手段”。花儿一样的年龄,为什么总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什么这些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么不尊重,不珍爱?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东西能与生命相比。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生命又是何其珍贵。有了生命,才有了竞争和拼搏;有了生命,才会有理想与希望;有了生命,才会有快乐与悲伤;有了生命,才会有对于生命的珍爱。但是,很多孩子意识不到,这让人多么惋惜,多么遗憾。
作为语文教师,我想:如果把“珍爱生命”的理念贯穿到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贯穿到语文教学中,那么,上述的悲剧也许就会减少很多。
如何把“珍爱生命”的理念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呢?
一、以教材为依据,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优秀的文章,文中讲到生命的可贵。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每次读这篇文章,我自己内心都会受到极深的触动。有两个环节尤其感人:
其一,20岁时,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呆在地坛的一些角落里,“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再交给我们这件事时,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出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他刚截瘫时,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生活对他来说是绝望和黑暗,也曾脾气暴躁,也曾破罐子破摔,所幸地坛能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他描写柏树苍幽,草藤茂盛,昆虫活跃,落日灿烂,雨燕高歌,……这些无不是生命的印迹,展示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
其二,史铁生对母亲的描写与评价最为感人。“当她再次送我出门时,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祈祷,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倍的”;“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每次学习这一课,像上述这样的句段,我都会让学生一读再读,然后谈谈自己对生和死的看法,写下自己感受到的母爱,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对母爱的眷恋。
又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优秀教材。海伦·凯勒,从小因病既盲又聋,但是她身残志坚,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成为美国着名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在文中写道:假如我有三天视力的话,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有价值的人们。第二天,我要对整个世界,从古到今,做匆匆的一瞥。第三天的早上,怀着发现新的欢乐的渴望,我将再次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因为我深信,那些有眼睛能真正看到东西的人肯定会发现,每个黎明都会展现出千姿万态、变幻无穷的美。海伦·凯勒对这三天光明千倍珍惜万倍珍爱,正常人眼中再普通不过的人、景、物,都让她千分欣喜,都让她万分快乐,她的乐观坚强自信善良洋溢于字里行间。
学习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做一个假设:假如你将失去三天光明,你会如何安排这三天的生活。每位同学都要认真设想,然后写成文字,在班上交流。通过做这个作业,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更珍惜健康和光明,更珍爱这只有一次的生命。
二、以语文课堂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在口语表达或写作训练课上,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在你的周围,有哪些人在乎你、关爱你?你关爱、在意的又是哪些人?彼此相互关爱的方式是什么?如果没有他们的关爱,你的生活会受影响吗?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讨论了上述问题之后,话题自然过渡到:父母、亲人、朋友对我们的关爱如此重要,难道我们不珍惜吗?怎样去珍惜?——那就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三、多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爱好、接近大自然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去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踢踢球、上上网,与朋友去玩耍,去游泳池里游泳,去小溪边钓鱼,去看看喜剧片,去爬喜欢的山,去看看飞瀑,去听听涛声……那么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那么多的开心需要我们参与,假如没有了生命,世上万事万物的存在还有何价值呢?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刻不容缓。我希望全社会都能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希望我们学校教育的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珍爱生命”的教育。这样,那些温室中的花儿就能够走出温室,大胆接受阳光的洗礼,风儿的爱抚。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只要心中有梦,我们的孩子就会更健康地成长,我们祖国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⑥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为小学生拥有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奠基。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更有义务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那么,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应当与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生命,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化”。
阅读教学需要对话,这是文本生成的过程,也是生命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理解文本“就是当我们去解释文本时,建立起的一种类似对话的关系”。没有对文本的对话,就没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激扬自我,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师应抓住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引导他们在无数或习以为常、或难得一见的生命动态中感受各种生命奇迹;抓住每一事件,让学生尝到生命的酸甜苦辣,切实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为前提,尊重他们的情绪、意愿和来自生活的各种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真诚袒露心迹、热诚拥抱人生。
要更好的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教师就应该深挖文本,对教材中的生命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来说,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上,那么蕴涵在李白身上的那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时,李白不放弃自我,在山水间寻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难以为学生体会和感悟,也就会错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孤、“独”等关键字眼的理解体味诗中李白的那份孤独,联系李白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该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同时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极情绪来告诉学生,我们面对沉重打击时,可以让自然的景致帮助自己重新获得“战斗”的勇气,回复平和的生活心态。以此来完成一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学习古人的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珍爱生命,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余秋雨语)。很大程度上,写作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一只小虫子被一根小棍子拦住了去路,艰难攀越着,反复失败着……我静静看着小虫子不停的挣扎着,看到它对生命的执着,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只不过被一道数学题暂时难住了,难道就裹足不前吗?小虫子终于翻过了树枝,继续前行。我为他它的胜利感到高兴,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气打倒我学习中的拦路虎。小虫,我们一起加油吧!
……
小虫子的路是那样的崎岖,它娇小的身影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我渐渐看不到它的身影,我却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它无穷的能量。
……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一个小男孩上山割草,不幸被毒蛇将左手食指咬伤,疼痛难忍,眼看指头红肿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有生命危险。身边求助无人,自己又不知道什么草药可治。他不想死!于是他盯着自己右手中的镰刀,闭着双眼,狠下心,咬紧牙,使劲将被蛇咬伤的指头剁下……他终于活下来了。这个故事启迪我们:生命是宝贵的,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会不顾一切地保护她。可见,作文教学对生命教育的渗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在自主探究中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中间环节。在教学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重点语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渗入生命教育的话题。如在设计小组讨论分析《小英雄雨来》一文时,两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教师通过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把小雨来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给学生予于教育,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小雨来之所以能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英雄,就是源于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起到了对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目标的完成。
四、在课后小结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应该有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对一节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进行的有机整合。文章的主题所涉及的某种品质和精神风貌就是文中主人公的价值体现。教师可抓住学生凝神回味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情感目标的教育,震撼学生的心灵。比如在教《花的勇气》一文时,当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板书显示:“花的勇气→失望→吃惊→遗憾→惊奇→怦然一震。”由此总结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学生从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如此,难道人不应该这样吗?其中的哲理应运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尊重与敬畏生命,帮助学生寻找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课题。以上是我从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及课后小结几方面,谈了对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如何融合的一点看法。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重视生命意识的渗透,那无数孩子的灵魂将被唤醒,生命意识将得以增强,学生将会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⑦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技巧:
1、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一位哲人说,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因此,所有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善待。但是,今天的孩子却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怜悯、关爱和帮助。看到花开就去摘,看到草绿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残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搀扶,而是在背后邯郸学步;街头乞丐饥肠辘辘,不是送上一块面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远;同学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庆幸自己能独占一桌……生命是神圣的,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
2、 在各学科及德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深挖文本内涵,从认识生命的本质入手,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由物及人,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要想让学生对生命充满敬畏、珍惜,就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情感教育素材,如:音乐学科中的《在祖国的怀抱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在美妙的歌境中向学生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培养了学生理解、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的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3、 在体验和实践中开展生命教育和德育方式一样,我倡导体验、实践式的生命教育。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进而学会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我们要教育学生,生命是父母给的,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例如,让学生扮演“鸡妈妈”的角色,要随时带着鸡蛋,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放下,坚持两个小时。回家向妈妈了解妈妈生自己时有多痛苦以及妈妈是怎样把自己带大的,写一篇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父母把自己养大,真的不容易。带领学生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精彩和可贵。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努力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变化。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有早恋的现象,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老师和他们一样大时也会这样,心里也会偷偷喜欢小女生。其次,问问学生,你和她在一起,你能养活她吗?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养着,行吗?再次,给他们讲讲很多早恋却没结果的故事。
我对他们说,如果你真的爱他(她),就别害他(她),让对方没心思读书,不如把他(她)的名字写下来,好好收着,把她深藏心底,先努力学习,等到自己能养得起媳妇的时候,再拿出来看。如果长大了,你们还彼此爱着,老师一定来参加你们的婚礼。果然,学生早恋的现象慢慢消失了。如果,我们一味地指责学生,不准这样、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5 、加强安全教育近年来,各地小学校园安全堪忧,各类恶习性伤亡人事故不断,一些地方校园内出现了学生因楼道拥堵而后被挤压被彼此踩死踩伤,因玩耍打闹致伤,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重大安全事故。可见,溺水、中毒、建筑倒塌、交通事故等是小学生伤害和死亡事故的主要因素。要教育教育学生选择和鉴别食品质量的优劣,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对于不明性质的食品,不要轻易采集和购买。另外,学校附近的小摊点,不断增多,“三无”食品屡见不鲜,而学生对这样的东西格外喜欢,要严禁学生购买“三无”食品。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必须严禁小学生下河、下塘、下溪等游泳。为了防止低年级孩子溺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要教育孩子不单独到井边、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
总之,我们要成为珍爱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珍爱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使他们珍爱生命,完善人格,快乐、幸福、健康的成长!

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我国当前的教学课程中与生命意识联系紧密的非常之少,这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是很不相符合,中小学生还处于懵懂阶段,多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只能凭着自己的感官意识进行,对生命的感悟很浅薄,并不能够充分的考虑到生命的意义。语文教学赋予教书育人,教人处世的神圣职能,语文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教会学生能够更多的关注人文科学、具有生命本真的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通过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为出发点,结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希望能够将研究的议题能够与当前新课程紧密结合,为以后的小学生语文教育提供依据。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可行性
在中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中能够把生命意识强调进去,并加以解释说明,在漫长的教学中使得中小学生的生命感悟和意识达到一定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首先,语文课程内容涉及很多关于人文情怀、德育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小学语文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生命意识是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让中小学生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有初步的认识和思考。中小学生处在一个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不成熟的阶段,养成好的世界认识观对于他们今后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充当人生导师的角色,让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识有扎根的认识。
其次,中小学语文课程对生命意识具有很强的润色性。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内容与生命意识紧密相连的,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等课文,这样的内容对生命的赞歌,对生命的尊重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让人们非常的感动。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能够从生命的本质出发以及生存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更加好的身临其境的感触到生命的可贵,从此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命的价值。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是有效地利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是能够体现生命意识的阅读性的材料,让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自己的感官认识,对于这样的素材,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剖析,让中小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利用课程的内容对学生树立起珍惜生命和珍爱生活的理念,对生命意识又一种初步的认识。阅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感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身情境;处罚学生对“斑羚飞渡”的凄美画面的思考,体验生命的可歌可泣;也可以阅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有时候人生会遇到很多苦难,但都是暂时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战胜困难。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
从人类发展史看出,一直面临着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的灾难,就要求人们能够勇敢的面对和克服苦难,完成生命的使命,珍爱生命,对生命的意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需要跟学生强调生命的价值,积极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难,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命”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深入认识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也是积极的生命表现。
三是贯穿在各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还可以积极地组织类似的演讲或是培训课程。还可以利用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名人名言进行辩论等,让学生和教师充分的调动起来,通过理论和行动对生命的意识再一次的理解,能够真正做到真爱生命,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程的内容是体现前人在生命的危难时刻,体现最后对顽强生命的尊重。
四是在课外读书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
在语文课程中有很着名的文章,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是记忆深刻,并且深入人心。保尔的一生都在和病魔做抗争,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一生,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冒着两腿瘫痪的风险和用于,去园自己曾经的文学梦想,让自己在文学方面更加有造诣,于是他阅读了很多文学名着,他的眼睛失明了并且只有右手是正常的,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对生活充满自信,对生命充满期待,就算是眼镜看不见,他能够借助无限广播进行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他努力的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获得空前的成功,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样的经历难道还怕学生没有读后没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当前素质教育对关注生命和对生命的意识具有高度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审美和情趣乃至人生态度都应该进行培养,能够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个性和人格,使他们能够在德智体育等方面都很好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生命意识,对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生命都能够足够的尊重和珍惜。

⑨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

内容提要: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何为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笔者拟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命化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发现很有成效。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生命化教育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来,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既有的教学内容只是这个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

二、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 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⑩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何为生命化教育?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笔者拟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命化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发现很有成效。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生命化教育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来,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既有的教学内容只是这个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

二、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

如《掌声》这篇文章中同学们的掌声让腿有残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同时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的道理。

如在《一次成功的实验》中,课文真实地描述了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让孩子们做实验的故事,在课堂上我重点剖析了文中的小女孩先人后己、有了危险愿意自己承担的这种美好的品质,让每一个孩子为之动容。

《黄河的主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梢公却能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学完这篇课文学生不能受到心灵的震撼,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虽然令人烦恼,但与险恶的黄河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既然黄河都可以战胜,那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呢?你的生命完全可以因为不断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精彩起来。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的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的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多么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如何开展珍爱生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