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农村教师如何用初中语文部编教材

农村教师如何用初中语文部编教材

发布时间:2022-05-26 09:06:54

Ⅰ 新课标下怎样使用初中语文新教材

1、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利用初中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在教学中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教《月球上的足迹》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月亮和月球的一些资料,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况,吟诵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有的写了有关月球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40分钟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快”向课堂要效益,融快速听、说、读、写、思于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们相信,当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之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从而达到学习主体对学习载体的有效控制。
2、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和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的阵地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我校开展的“五体验,五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机会。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我们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创设高效课堂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信息文化的培养,实现了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当我们侃侃而谈践行有效教学,创设高效课堂时,不由得问自己:我离有效教学有多远呢?我们的语文同行又有多少在追求有效教师的境界呢?也许有效教学更需要我们具备一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践行有效教学,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Ⅱ 如何用好统编初中语文

从2017年秋季学期起,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现行的“人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京版”等版本教材将逐步被取代,德育、历史和语文3个科目最终将实现统编版。新版语文教材格外重视引导读书,“专治”目前教学中少读书不读书的问题。“语文”新在哪?1.选文的变化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32篇,占所有课文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124,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不是对既有同类教材的颠覆,而是“守正创新”,吸收既有各种版本的优点,更加强调遵循教学规律,也更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他还特别否认了鲁迅在中小学课文中“大撤退”的说法,小学我们选择了2篇,如《少年闰土》,初中选择了6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2.小学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为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你我他”,温儒敏教授特别提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同时,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3.采用全新的双线单元结构体例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4.新教材专治“不读书”的通病“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着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着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着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5.增加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部编本”语文教材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扣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是增加了一些分量的。和以前的课本的确不一样了。

Ⅲ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怎么教,温儒敏这样说

现在统一换成部编教材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教材!而如此规定,首先受影响的便是学校教学——不仅要面临40%的全新教学内容,教材中更有一项近乎专为教学设定,那便是:要在教学中落实名着导读。 “这是考虑到目前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负责编写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如解释道。应对新教材,学校和教师无需过分担忧,把握好落实的五大策略,才是关键。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 “部编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

Ⅳ 如何专业的使用语文教科书

一、对教材进行有效的重组

有效的重组教材,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联系的文本组织起来有效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开展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加强记忆和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教师教学的有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突破现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局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学实效。(1)以主旨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从思想文化内涵上的交叉点和联系点出发,在语文教材中为课文文本找出其他的类似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按主题整合,并进行有价值的分类。这样的整合使原本散乱的单篇教学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在一个较小的平台上解决了语文教学零敲碎打的弊病,为初中语文学习呈现的崭新格局。(2)以题材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整合同册书“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王维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3)以体裁相似作为重组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已经将《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满井游记》编为第六单元,还可与《桃花源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核舟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等文章进行比较,进一步了解“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可写景可记事,还可说明和议论。(4)以作者作为重组依据。一个作家的风格自有其稳定的一面,但作家在成长及作品产生过程中都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打上时代的烙印。因而对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会使学生领悟到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教材是指在有效的使用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机的联系,使语文课程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首先,要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因势利导,那么语文课堂将会充满活力和魅力。正如陈钟梁先生所说:“语文教学需要‘杂交’,教学也是一种生态,远亲繁殖有利于培育良种。”只要教师用心而且有一定能力,学科间的沟通融合就会变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其次,语文学科要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教材与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才能激活学生记忆仓库中的素材,才能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对语文学习的推动作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与校园生活联系;而《背影》《我与地坛》等就可与家庭生活对接;而《唐睢不辱使命》等则可以与社会生活呼应。在进行教材与生活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突破狭义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三、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

(一)利用背景资料丰富教材资源

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创造,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去查找、搜集相关材料的机会。利用背景资料可以激发学习情绪,渲染课堂情绪,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克隆”,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在课上让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加深对克隆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无形中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根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资源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拓展延伸教材必须立足于教材本身的开放性,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一切围绕目标教学。以教材为活动框架,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例如:八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都借助“美味”传递出了丰厚的饮食文化,而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到民间采风去”。因此,可以通过这些教材带领学生去探究本民族、本地区的精神内涵,搞一次《舌尖上的重庆》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语文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参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挖掘潜能,培养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Ⅳ 如何教好语文统编教材

1

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

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Ⅵ 怎样提高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要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明确,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要明确教学目标,就要加强对教材及学生的研究,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课程标准》,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学生。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紧紧扣住这一点。我认为语文综合素质应该包括: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我们常说厚积而薄发,没有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根本无从谈所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灵活处理教材,达到“减负增效”
语文教师,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懂得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呢?
(一)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
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在浦口作者与父亲惜别时父亲的背影的刻画来表现父爱这个主题的。处理教材时应突出本文的重点:文章为什么以“背影”做标题,文中哪几处写到背影,最让作者感动的背影是什么地方的背影?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这样一来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有效地处理了教材。
(二)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
如抓住过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突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突现文章的主旨,学生更易理解,感悟。
(三)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
如《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是通过珍珠鸟开始“怕人”到后来的“不怕人”来表现动物对人的信赖,关键在于人对动物的友善,从而揭示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根据这个构思,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处理教材:①珍珠鸟怕人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词语表现珍珠鸟渐渐不怕人,尤其是小珍珠鸟越来越不怕人的?为什么不怕人?②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呢?③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想不想知道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吗?这样整篇文章的教学思路非常地清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四)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
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更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童趣》时,完全可以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从朗读中把握读音,读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童趣。在朗朗读书声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能否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学习方法得当,提高学习效果
学科不同,其学习方法有别,把握其语文学科的性质,给以引导,掌握其规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切实可行的。关于语文的学习常见的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整体的感知了。
(二)学会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文章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会使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主要是字词的音形义问题,这就要借助于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都不要轻易放过。教学如“丧”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如何记着并理解它。《新华字典》注明:①与死人相关。因此,奔丧、丧事、丧葬等词皆应该读“sānɡ”。②丢掉,失去。因此,丧失、丧胆、丧权辱国、丧尽天良等词皆读“sàng”。这样学生就在今后的多音字学习中做到音形义三者结合记忆理解。又如“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如果追问一下,什么是“墨守”呢?我们查阅《汉语成语词典》我们就会明白,原来这个词义和战国时的墨翟有关系,因为他以善于守城着名,所以后来称善守者为“墨守”。学生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并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词典,将会受益不浅。
(四)学会独立思考
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
(五)学会在文章中批注
就是在文中做上标记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问号(?)标注,重点之处用着重号标注(…),深刻含义的句子用双横线标注等,形成一套独特的约定。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注的可用红色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做好批注,以便课后随时查阅,课后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六)学会质疑
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节选的某些片段,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七)学会记录
就是做好读书笔记。有的可以记在书本上,有的可记在语文学习笔记本上,课后随时能够查阅,巩固,加深理解。
四、教学朴实无华,教学方式有效
语文老师在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时要重视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义。
(一)要提高启发式的效率
启发式不能只是老师问,学生答,缺少学生学习后生成问题的环节,要有预设和生成结合的准备,让学生有生成问题提出讨论的空间;同时教师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要关注讨论过程的监控和调整。
小组讨论不能只追求热闹场面,这样只能增加课堂教学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小组的组长要轮换,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脚戏;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的。
(三)要适时中恳的评价
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要尊重学生有距离,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五、使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但教师在使用现代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只是为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如果整堂课充斥着图片,声音,影视片段,甚至把整篇文章都制作在课件上,抛开课本,忽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只追求热热闹闹,则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二)把握教学内容呈现时机
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为了让学生对石拱桥的知识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识,这时候呈现有关石拱桥的图片、效果图,会很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文中石拱桥的效果图,相信学生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有更清晰明了的理解。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突出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可以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另外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明确要求和适时监督之下通过网络进行与本课学习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从而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
同时,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技术,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者。教师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平时收录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下载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制作出优秀的课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六、提高教师素质,引领学生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从课堂语言、体态、板书及个人的特长、爱好、品格、修养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课堂语言抑扬顿挫,体态大方,板书思路清晰,爱好广泛,品格高尚,为人正派,内涵丰富,善于亲近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就为课前、课堂、课后的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充分挖掘出普通学生的学习潜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最有效的。当然要实现有效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教师个体不断的提高专业化水平,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
我相信国家通过对教师有计划的专业化培训,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学习,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Ⅶ 如何用好初中统编教材的写作体系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让自己幸福地教,学生充实快乐地学
1、在使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穿新鞋走老路”。或因应对考试无暇顾及,或因评价无要求疏于更新,或因职业倦怠固步自封,或因没读懂新教材无从下手,我们大多情况下手捧新教材,教着老内容。这是当前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普遍现象。
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新闻单元,我们一看到第一课《消息二则》就想当然的把这一单元的四课兢兢业业的一课一课去讲,又是新闻要素,又是结构的讲,完全忽略了统编本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编写意图,仅仅带着孩子们去死扣任务一:新闻阅读,而将新闻采访活动以及延伸出来的新闻写作,完全忽略,导致我们的学生写新闻,找不到题材,提不起兴趣。我上的两个班中在一个普通班我将任务二:新闻采访简单的用了一节课,先是简单的指导了一下如何编写采访提纲,然后当堂让学生去采访,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写出来的新闻也非常有意思。而相反,我带的实验班因为一些原因,仅仅完成了任务一,新闻采访这一节没上,写出来的新闻很一般,学生兴趣不大,甚至觉得很枯燥。 2.具体某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争论大,无法统一 3.对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 有改变的理念,但对单元能力训练点的分步骤、逐层落实把握不到位,没有引导学生把教读中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用到自读和课外阅读中。
同样,我们继续拿八年级上新闻单元说事。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那么,学习了第一课,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后,在二三四课中相关的电头呀、导语呀、结构呀这些内容则就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们需要做的则是补充进去一些,除了消息这些特点以外的特写、通讯所特有内容,最后指导学生梳理归纳几者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考试中遇到新闻阅读才会得心应手。 4.同一单元内的教读、自读课型没区分
比如说我们会教教读课文,精讲、精练、精读、精品,但我们困惑的是自读课文怎么上。在这举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或许会对我们自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启示

Ⅷ 谈语文教师如何使用好教材

及教材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上饶市二中 毛凤美 【摘 要】教材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如何使好教材对于每位语文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做到如下几点: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本,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语文教师应科学规划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加强作文的科学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学规划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些已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材呢? 一,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本,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见《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21页)。我们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会学习,对文章不理解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在自学中可以理解文章内容、艺术技巧时,教师的教就是没必要的。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 让学生在有一定压力和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手段。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择一些好的语文课文放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三,语文教师应科学规划教材内容。 对学习的程序安排有个科学规划,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规划不当,教学的最后效果是要大打折扣,我们老师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同样的一堂课,同一本教案,如果你的授课顺序不一样的话,最后的情形会很不一样。如在鲁迅的《药》中,可以先把康大叔的有些动作描写的语言先去掉,然后叫学生填写,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就会感受到鲁迅语言的精彩了,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四、语文教师应加强作文的科学训练。 如果作文能走科学化的道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有了可能。近年来,很多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有序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描写技能训练中的描写训练,我们可以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一个主题或事物,然后让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描写训练,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我们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做到有序可循,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加快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最后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少评、学生多议 语文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人文性特征最突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标准答案的获取,怕学生得不到高分所以就拼命的灌输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语文失去本应该有的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语文课时有限、而语文学习任务很重,只有改变教学理念,谋求新的思路,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具体化,不能漫无边际,空洞乏味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提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做到少评,学生多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的地位降低,我们只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起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那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清晰,立场要鲜明,主题要明确,否则知识过于繁杂,学生觉得不知所以然,老师教得不知所以然,切忌漫无边际,又大又空。 三、教材与教辅读本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利用的资源肯定是手中的教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需要,所以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能力结构当中,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注意搜索与教材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和资料,这样在讲课的时候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使得自己的实际教学尽可能翔实,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掌握课本所要传的思想内容。如曹禺的《雷雨》读本中节选了全文的另外几个部分,如果布置学生预先将课内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一遍,则对课内节选部分的学习一定有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语文教与传统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搜索相关主题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进行现代化手段教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难教的问题直观化。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大量时间阅读,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科学进行写作训练,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教材的补充和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阅读全文

与农村教师如何用初中语文部编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