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生活化语文是什么

生活化语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6 21:09:55

Ⅰ 如何在生活化语文教学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采取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颖有趣的导语,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成功的导入更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使之精神饱满。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景。如:1、.情境导入,教师在讲课前,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如讲《看月食》一课,上课之前,可先播放音乐《月亮船》,配乐朗诵儿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晴朗的夜空,有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在夜空中飘荡。我想生出翅膀,飞到你的身旁,坐上月亮船,飘到遥远的地方。音乐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听完这首儿歌你想到了什么?停了一会儿又说:的确,明朗的月夜是美好的,诱人的,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洁白的月亮会变成一个黑影,这种奇妙的现象就是月食。通过这一番情境设计,同学们就能情绪饱满,好奇心十足,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课文之中。2、猜谜语导入,《曼谷的小象》是这样导入的: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身子像堵墙。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动物?对,是大象,大象是一种聪明的动物,在泰国首都曼谷,人们驯养的大象,能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呢?我们快来读课文,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3、谈话导入,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和学生进行谈话,师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生答:帮妈妈干活、玩耍。师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有没有别的爱好呢?生答:打乒乓球、跳绳、看动画片。师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看吗?学生齐说:想看。师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4、悬念导入,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有位老师这样导入: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众说纷纭的基础上,教师眉头一皱说:是啊,蛇是一种动物,它和庄稼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你就会知道。5、直观导入,就是以实物、图片、影像等直观景象,把学生带入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有位老师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先发给学生每人几粒葡萄干品尝,让学生说一说味道及自己想到了什么,然后老师总结:这葡萄干酸甜可口,产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里的葡萄又多又好,你想去看看吗?总之,上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语,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地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想、多问,让学生敢提问,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对与错,均应 给予肯定和称赞;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和句,抓住关键处提问,不能浅问辄至,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经历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局面,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如一位教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学生读完课文后很茫然的望着老师,没有一个人举手发问。这时,老师就笑着对学生们说: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谁有不理解的地方就提出来,看谁第一个举手。一个男生非常小心地举起了手说:老师,‘茅亭’是什么意思?老师表扬说: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你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真了不起,请大家鼓励。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在老师的鼓励和循循诱导下,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争强好胜,有很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做游戏、爱玩、爱动手制作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引入比赛、表演、游戏、争论、辩论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例如,老师用猜谜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其效果远远好于常规方法。分组教学、小组竞赛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造就了学生竞争意识,在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学习中,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成了学生的快乐享受。争论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有争论的课堂就有求知的高潮,学生们在争论问题中各抒己见,摆事实、找根据,与对方开展争辩,从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辩论可以让学生尽展才智、锻炼口才,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精神需要,从而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借助录音、电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学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 互动的新天地。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所塑造的形象、所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使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和理解融为一体,创设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的空间和环境,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言优美的散文,可选用配乐录音朗读,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如在教《苏州园林.》时,按课文顺序播放苏州园林录像的精彩剪辑,再配上音乐朗读,学生欣赏了 幕幕优美的园林景致之后,在看、听、想中仔细体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是一幅画的优美境界,从而激起一股热爱之情、自豪之情、赞美之情,学生在趣味盎然情绪兴奋的状态下,何愁不能把握文章呢?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在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搬上荧屏,使教学生动、直观,便于理解。这样,在课堂上合理、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喜闻乐见,学习兴趣大增。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Ⅱ 关于高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阐释

一切的文学创作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首先就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文章”。习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

Ⅲ 什么叫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Ⅳ 什么是“生活化作文”

生活化作文就是选题要选贴近生活的 最好是记录文那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3.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

Ⅵ 200分喷血悬赏!高考外语,语文有见解的就请进来!

语文

关于各科的学习方法,按照高考的顺序来说,先做语文,我的语文老师就有一个说法,如果把语文区分一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应试的语文,第二种是生活化的语文,也就是语文的语文。先说第二种语文,这种语文就是生活中的语文,每天每时都在学习语文,可以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学习语文,它覆盖的范围很广,包括平时的阅读,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提高,甚至很日常化的,或者记日记,或者是写一些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语文是更重要的,它能够起到根基的作用,起到提高自己语文素养,也有利于我们更好提高应试语文的水平。另外一种是应试语文,学习应试语文的恐怕是高三最后一年,或者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事情,每个老师都会进行怎么样应对试卷,怎么样全面地、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非常系统地学习,所以前面基础题的语音、焦点形成等等入手,虽然这是一个繁琐得不能再繁琐的工作,但是由于这个阶段对最终提高语文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回头我们一定要不厌其烦地把握好,另外要在老师的帮助下,非常系统地把各个知识点切实落实好,比方说复习语音的时候,最好再适当地做一些课外练习,可以做一个归纳整理的工作,比如说可以按照偏旁相同的字,比较容易错的可以整理在一起的,或者用C开头的,或者D开头的整理在下来也可以,毕竟除了大家在语文的练习上一定要把握好量,而且我们的知识点,比如说复习语音非常容易忘记,所以要经常复习,建议大家在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就要回顾一次,把之前做好的、整理好的笔记翻出来看一遍,在之后的练习中如果做到你不会读或者不会读的字,你可以加上你的笔记里面,没事翻一翻会加强你的学习效率。

再说说作文,作文的分值是60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语文高考的胜败。这一点尽管老师在考题的时候一再强调,可是我是直到进入高考语文考场之后才深刻的体会,当然活生生的例子就坐在你的现象,就因为一篇高考作文花8个月时间有点长,所以我差点放弃这次高考,之后的语文考试,我就抱着考不好就复读的心情去考的,而且因为作文的失误,我想名牌高校我的同学之中也不少,所以大家一定要非常重视作文,不光高考语文的成绩,而且在高考考试顺序上,语文是首科,所以会影响各科成绩的发挥,也会影响到整个高考的成绩,说得严重点就会影响到同学们前途命运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作文抓好。

关于怎样写好作文,首先刚才说到生活化语文,就是在平时多做积累,到高三并不是什么事情做不了,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我建议可以看一些开头结尾,在高考考场上要照搬照套套上去,有些东西你积累了,你到考试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起来。

数学

关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从宏观上看我认为有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问题,我说的是文科数学。对于文科同学来说,由于高三前期文科综合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而且在高三第二学期后期,它的记忆需要非常繁琐而且需要占据大部分学习时间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数学学科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区别对待。在高三的前期,就是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必须给数学分配比较大的学习时间,因为在高考,不管是文科或者理科,数学都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分配学习时间的时候,必须有所倾斜,而在高三学期的后半学期,由于文综花在上面的时间比较合算,比较能最终提高高考分数,所以复习时间以每半个小时为宜,让自己不至于手生,做题的时候,有非常大的敏感度,能够保持一个反应非常快的状态,花半个小时差不多了,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会挤占复习文综的时间了。由于文科数学相对理科数学来说难度不是非常大,还是以基础题为主,所以我建议大家重视基础题,注意老师在上课经常讲的题目,可以用一些通法来解答一些题目,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老师讲的例题,最好在记课堂笔记的时候能够把例题也记下来,课后可以总结一下解题思路,第一步实质上做什么工作,第二步做什么工作,概括起来,以后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套路来做。既可以节省时间,而且正确率也比较高,实践证明,这也是积极提倡的一个方法,对文科同学来说掌握这种普通解法高考中取得一个高等偏上比较好的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一些数学可能会涉及比较技巧性的写法,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好的话,那当然好,能够节省考场时间,但是如果基础不是很好同学,我建议大家不要钻得太深,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本身就比较紧张,如果你花在难题上太长的时间,导致一些基础的解法不能顺利地解答的话,那就非常不明智了,在做数学的时候,有一个题目取舍的问题,一般来说压轴题——最后一题的第三小题,会是比较难的,但是第一小题、第二小题以及后面的题目都比较简单,如果你真正解不出这些题的时候,你在写题的时候,何以真正挖掘你的思路,我建议你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基础题,看有没有措辞的地方,需要检查检查,因为你即使把所有的题做出来了,也就4、5分,如果你把后面的题做出来,一下可能就5分了,所以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些基础题。

文综

接下来是文综。高二同学已经看过文综试卷了,它并不一定没有意识上的综合题,并没有历史要高,政治要高,而是各个科目的结合,一道大题可能会有七个小题,可能前三个小题是地理的,后两个小题是政治的,接下来可能是历史的,大家不用担心看不出这个题目是历史或者地理的,没有这样的顾虑,它会比方说36题或者37题是固定,37题是历史,38题是政治,39题是单科的综合,单科的综合也是小题,把它分开了,大家不要顾虑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综合的题。

我先说说政治学科,政治学科重点是时效性,考察的范围都是和时政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我们关注课本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关注到一些实事热点,关注实事热点可能有很多途径,比方说看新闻,看报纸、网络等一些杂志,比如说《半月谈》等等。

光知道一些时事背景还不够,因为高考现在题目是给你一个实事背景,要你用一些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原理来分析它,所以我觉得在看新闻的时候,需要非常自觉地在脑子里面存下来,这个问题用政治学原理来怎么分析它,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如何来分析它,在生活中非常自觉地把时事讲话转化为自己的脑子里面的东西,非常自觉的按照考试的模式来看新闻,不断操练,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的敏捷度,当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就可以非常快速地反应出应该用什么知识点来解答它。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有(一个)半小时,所以提高速度是非常重要当然这些分析都是建立在扎实课本的基础上,课本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后复习阶段大家都要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必须在头脑里面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睡觉前回想一下,第一课课题什么,第一方面讲了哪些问题,形成自己的答案是什么,你就可以慢慢按照课本的知识分析它,去回答它,在考试的时候考到哪个知识点你就可以非常迅速地把那个知识点拿出来,形成一个双向思维,提高答题的效率。

再说说历史,历史给我的感觉其实是知识点非常多的课,需要非常准确和细腻,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难的一门学科。最后的复习阶段必须要抓住课本的文章,考前老师一般都会提醒回去把课本看一看,我想大部分的同学都会把课本看上一两遍,但是课本怎么看法也是非常有文章可做。

大家可能把课本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这样按顺序看也是未尝不可,但是这么做,往往看完了还是感觉非常没有条理,而且感觉非常累,非常厌倦,我的方法就是通读课本一遍,然后按照不同的类别把书本原来没有的顺序打乱开,比方说看中国古代史,你就把中国古代史那本书涉及中国农业发展史、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史,商业发展史还有一些货币发展史,打乱顺序一下,这样就会把知识串成一个一个链条,记忆比较清晰,而且通过把顺序打乱后也有一种新鲜感,也有利于解除复习过程中的疲劳。

地理学科据我同学反应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但是我觉得其实也不难,或许大家会觉得它比较像理科科目,据我了解地理在大学里面放到理科的,但是它并不难,只要掌握了一些解题的原理或者思路,地理是最好学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科里面有自然原理,我们学习理科不仅要掌握它理科里面的内容,而且要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最好能够记住它原理的一个推论,有一些比较难的题目可能需要多个原理来使用,特别需要灵活运用原理,通过灵活运用原理我认为可以做一些习题来达到。人文地理答题套路,比方说水文特点的有几个方面,引起水灾的几个方面,1—8条一直把它列下来,在拿到题目之后再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条件和具体要求有选择性地去答,这样它会比较不容易遗漏试点,也就是考试答题的准确点。

关于文综的复习,根据目前高考题型的设计,题型应该按区域来执行,比方说北美、东南亚区域,中国东部崛起也是一个热点,西部、西南部等等,特别是文综的39题最后一大题有60分之多,一般都是采用区域的形式来考,你在看的时候,就要把区域、哪些重要的城市地形、河流、山脉以及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它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正确的时事热点结合起来看,一个一个落实,那么最后60分的大题目应该是胸有成竹的。

英语

最后是英语。英语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比较多。记起来比较麻烦,而且比较容易记错,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细致、耐心。有一些同学(不清楚),特别是词组的记忆特别难,我认为可以采取后期整理的方法把错误题目抄下来,进行分析,正确答案应该是怎样的,可能高三时期的学习本身就是比较紧张的,不能占有大量的时间,其实做题的目前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有哪些漏点和缺少,如果错误的东西没有把握,那么就失去复习的意义。实在没有时间,可以采用一个方式,就是在题目的边上写一些自己的体会,错误的原因等等,在题号旁边写一个明显的记号,在考试之前把这个例题拿出来看一看,重点看打了记号的错误题,也是可以达到效果的,也可以节省抄题目的时间。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口头的操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学可能在上课的时候不考听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考点说的稍微少一些。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提高英语实用技术是重要的,不仅仅学习哑巴英语是从高考这个角度看,上班时考研、找工作,口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另一方面,多说英语也可以培养一种语感,在考试的时候可能经常碰到没有学过的词汇,如果有很好的语感,就可以凭着很好的语感来做。

第三,在做语法的过程中,能够把一些语法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语言习惯,就不要很死记硬背一些语法了,再说英语的单词,再增加单词理解之后,单词的关注度又提高了不少。可能大家觉得单词非常得难背,拿了单词表怎么记也记不住,我觉得拿着单词表不是硬记下来的,我的方法是把单词放在文章中去记,可以背一些课文,背一些课本比较经典的句子、段落,也可以看课外的杂志、英语报刊,把单词放在文章中去,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单词的意思就很容易掌握了,而且这样会提高自己鉴别陌生单词的次数,好像有学者进行过研究,说背单词不是说你看这个单词多长时间你就可以记得住,而是在你见到这个单词几次之后,我听说七次后就可以记住了,所以我认为大家要进行阅读,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把单词记住了。

预习、复习和听课

说完了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各个学科都可以把它分为预习、复习、听课三个过程,说到复习和预习,有的同学不甚重视的,认为老师在上面讲,看了也白看,其实这个同学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预习的目的是什么。预习的目的不是只是把自己所接触的知识点学会了上课就不用听,而是预先知道一下今天要学习一些什么东西,听课会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时间我认为可以选在课间十分钟,因为在那个时候看下一课的内容会占晚上的时间,而且这个时候看印象也比较深刻一些。

在预习和复习之中,无疑复习是最重要的,最好是不遗漏老师说的任何一个字,要做到这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具体说说我的作息时间,我们学校的放学上学时间比较早,6点20多就要去练晨跑,5点半多一点就要起床,我晚上从来不开夜车,放学回家,10点多就睡了,中午特别是夏天最好能趴在桌上睡个10、20分钟的,因为大家可能觉得学习任务非常重,非常紧张,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是你好好想一想,你中午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睡,再加上晚上比别人多睡半个多小时,加起来也就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如果这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你要看书其实也看不了多少。如果你因为中午没有休息好,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的,眯眼睡个十分钟,这个损失就会无法估量,所以大家还是要休息好。

记课堂笔记,记课堂笔记非常重要,记哪些内容,不仅仅是记老师的板书,更重要的是记老师口头讲的东西,可能你还不是非常清楚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例子,能够加深你对原理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原理的推论,能够减少你在解题时花费的时间。

复习指的课后所有的工作,包括做作业、看书本、做课外练习等等,我认为在复习的时候不要急着先做作业,因为你课本的知识还没有充分消化好,就急着做效果不好,而且这样会产生一种完全任务的想法,好像把老师的作业做完了就可以自己看书。我的做法是先按照课程表的顺序把今天上课老师说的怎么领悟的,他(她)举了一个例子,提出什么原理等等方面在脑子里面过一遍,然后再把书看一遍,最后才开始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最好能够把书本合上做,做完了之后再对答案,看看有哪些错误或者有哪些做不出的,翻开书本把这些重点记忆一下,这样做就可以真正起到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的途径。课外教辅书的使用我本人主张“求精而不求多”,因为学校里面练习量是比较可观的,如果你还想通过做一些课外练习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话,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慎重选择,我在这里可以推荐你一两种难度,题目特点比较适合你的练习,你可以问问同学和学长的意见,我在复习阶段用的教辅书是《老子三十二套》(音),是看往届的学长比较多,老师也比较极力推荐,就买了几本看了看,因为它采取的是模拟题的形成,所以它的难度和高考的难度比较相当,采用模拟卷的形成对于我们适应高考的模式是有帮助的。

我刚才看到同学的身边放了一叠的《三十八套》我觉得可能现在《三十八套》已经成为了高三的代名词了。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考完了之后就把一叠的教辅书放在宿舍底下给烧了,大家在选用教辅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有的同学一定有这样的想法,拿一叠书肯定做不完,这本书做一点,那本书做一点,把书放在书桌前就特别有安全感,我全做过了,我做的题目比别人多多了,我肯定能过这样想法。我认为还是要精益求精,不要求多,有一两套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大家认认真真地每一题切实去落实就真的可以了。

最后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我也想把这两句话送给大家:从古到今看今天,花开花落去也无语。高中这三年的生活会是生活,但是保持一个平常心是制胜的法宝,相信自己,抱着一颗平常心向前迈进,相信你一定会梦想成真

Ⅶ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既然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和谐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严肃而沉闷,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首先,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充满生活情趣。如在教室里建立阅览角、生物角、科技角等,让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盆花、种子成为孩子们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航模、车模、电子作品成为他们的实验标本……此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模拟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如教跟四季景色相关的课文,就让学生把教室打扮成绿色的大自然。教室里有时“春色满园”,有时“硕果累累”,有时“雪花飞舞”……教跟社会实践相关的课文时,则将教室设计成“一家商场”、“一辆火车”、“一条公路”等,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置身于这种生活的乐园中,孩子们怎能不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其次,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使小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多媒体教学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一缺陷。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段用四个“有的”描写了四种不同种类鱼的特征。学生单凭想象,很难理解这段内容。我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了这四种鱼,教学时让这些鱼先后在屏幕中“游”来,让学生观察对照课文,由于直观形象,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并马上指出:“这是‘飞答鱼’。”“这是‘气鼓鱼’。”教师再也无须多费口舌了。
二、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1、访一访,认知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爬山虎的脚》一文,爬山虎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并不罕见,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利用它的脚一步步往上爬的,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有的课文内容跟历史、传说、名胜古迹等密切相关,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邓小平爷爷植树》等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去采访一些了解历史的老同志,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旅游,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历史背景,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往等能力。
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酸的和甜的》《称赞》等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课上让学生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不但使学生获得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若借助于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教学《嫦娥奔月》,让学生想象嫦娥飞上月宫后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学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有些教师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说,学生自己也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部分学生甚至养成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学习实践中,对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实践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帮助和肯定,使他们在体验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例如《回声》这一课,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可能还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学完这么有趣的物理现象之后,让孩子们在空旷的房子了,车库里去喊一喊,体验体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悟定会回味无穷。
三、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日常生活“语文化”
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或运用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着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2、班级生活“语文化”
首先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学校里开展的各项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感人的故事以及学校建筑、环境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者可结合语文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举行游戏、比赛、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进行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以及写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社会生活“语文化”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施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Ⅷ 如何让语文课堂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
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抓住“联系点”。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补充“空白点”。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
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着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
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四、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生活化”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也要防止走进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1、要基于生活而不囿于生活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家》时,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在教室里摆放了很多家用物品,还让学生带了很多玩具和食品,教室里变得琳琅满目,俨然成了一个“家”。还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口袋》时,布置学生每人带一种昆虫,教师还在教室里挂了很多装饰精美的昆虫标本。教室成了一个“昆虫园”。
[反思]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呢?当然不是。上述案例中的教师片面理解“生活化”的含义,为了追求“生活化”的教学而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语文课堂布置得和现实生活十分相似。《中国教育报》就有一位专家针对上述现象提出要计算教学成本的观点。我们认为,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不能等同于语文,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语文化”的处理,一个故事、一段影像资料、一些教具或者是一些图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素材。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操作比较简易的话,我们不妨将学生带到现实中去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去体验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儿童化的生活而不是成人化的生活
[案例]有位教师在《陶校长的演讲》(五上)中教学“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把健康的身体放在第一位?如何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时,教师首先补充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即“身体是1,学习、工作、财富等都是0。有了身体健康这个‘1’, 学习、工作、财富等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身体健康这个‘1’, 学习、工作、财富等就都没有意义。”然后举了许多名人和长寿老人锻炼身体的体会。其实,在教师阐述了观点以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怎样做才可以更健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还有一节一年级教学“出”和“入”的识字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出入口,简直就像走迷宫,弄得座位上的农村小孩子不知如何“出”“入”,本来可以上得很清楚的一堂课,结果反而让学生云里雾里。
[反思] 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上述案例中,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语文练习确实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但更多的是从教师这个成人的视角设计的。这种从成人的视角设计的“生活化”,往往脱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化”,而不能自以为是,自作多情地把成人的“生活化”理解为学生的“生活化”。
3、要引领生活而不是迎合生活
[案例]这是在校级公开课《云房子》(二上)的一个小片断。在学习第二节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座云房子,并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有说喜欢大楼房、大礼堂一样的云房子的,有说喜欢大冬瓜那样的云房子的,还有说喜欢像花儿样的云房子的。这时,有一位学生说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因为没有人来和他抢,也没有人来和他挤,很舒服。教师很高兴地重复了一遍学生的答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反思]在以上的案例中,学生们的思维应该说非常活跃,学得也比较主动,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教师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偏差时,却没能做好引领。我们猜想,那位喜欢一点点小的云房子的学生,可能是平时比较胆小,不大喜欢和同学交往,经常担心有同学会“欺负”他;也可能是他具有独生子女通常有的自私心理,不大愿意和大家分享快乐。学生的见解大多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作为教师,要树立“教学即教育”的大教育观,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和生成教育资源,适时地进行引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可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教师迎合学生,重复学生的答案,而不作引领和提升。像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一个人住在云房子里多寂寞呀,云房子尽管小,但找个好朋友一块儿在里面玩还是可以的,那该多有意思呀;或者引导学生从一点点小的云房子的可爱处着手,谈谈自己对云房子的喜爱之情。
4、要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空洞的生活
[案例]学了《真情的回报》(六下),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体会。学生谈了王顺友、李春燕热情为大家服务,得到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谈到了护士护理病人付出了真情,得到了“白衣天使”的称号;还有老师辛勤哺育下一代,付出了真情,得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这些都是“真情的回报”。应该说,学生对“真情的回报”是有了认识了,但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荣誉称号上,而对身边实实在在付出真情和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一人提及。
[反思]“联系生活谈体会”是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学习思想性比较强的课文常做的一项练习。正因为“常做”,所以学生们也渐渐地摸到了一些“门道”,懂得了一些答题的“套路”。但这些“门道”和“套路”往往会使学生步入“假、大、空”的境地,而起不到真正的“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悟情”、“导行”作用。其实,生活中最能感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一个充满真情的眼神,往往要比一句响亮的口号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感悟真情,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5、要生活化的语文而不是生活化的生活
[案例]在某次评优课上,一位选手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云房子》。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快乐心情,教师让学生当小鸟,在假想的云房子里自由地作客、玩耍。这下,学生们可开心啦!一个个离开座位,满教室乱跑。几百名听课的教师看着几十名学生在“表演区”疯跑,整整跑了近十分钟还不肯停下来,一个个目瞪口呆。
[反思]课堂教学,是静悄悄的革命。它既需要温度,更需要深度,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温度,才有价值;没有深度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往往寓示着肤浅与浅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化”,过分突出生活情境的创设,将语文知识的学习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语文的本味。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体应当是“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扎实有效。

语文教学“生活化”永远是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的主题之一。美国教育家华特说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它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我们只有基于这条“地平线”,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方能托起语文教学这轮“红太阳”,迎来语文教学的“艳阳天”。

Ⅸ 语文生活化学习对学生有何帮助

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智慧的灵光——例谈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黄翠

【摘要】: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加深这种交往,提升"对话"效果;有利于"共享式"对话的实现;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生活化的话题导入课文;借生活化的场景释疑解惑;拟生活味的交往架构环节;举生活中的体验深化主旨。

【作者单位】: 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关键词】:
师生对话 生活化 共享 教学活动
【分类号】:G623.2
【正文快照】:
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提出交往教学理论思想,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通过课程中介而结成的一种交往关系。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也指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的交往性征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而这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阅读全文

与生活化语文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