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高考帮语文讲的什么不同

高考帮语文讲的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22-06-01 11:45:06

‘壹’ 高考考试大纲中语文和汉语有什么区别


‘贰’ 50分……高考语文知识真心求帮助……

1、了解高考试卷考试构架 针对各个部分进行练习 量不用很大 但是要精 可以做你们那里每年的高考题
字音字形基础知识 要背 这个没法太技巧了╮(╯▽╰)╭ 相信你们老师也是针对易混淆的给你们练习了
阅读部分
文言文 只能靠自己的积累 多是所学文章的常用词或者易混淆的词 不一定要每个字都懂 懂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个别的字句 联系前后文一起猜一下
普通的阅读 看看一般都出什么文体的针对各个文体进行联系 掌握答此类题的套路 先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做 做完之后看答案 找出答题点 看看自己缺了哪个方面的 之后再练习的时候注意一下 每次都这样 熟练一类之后 再进行另一类的练习
阅读答题关键就是掌握答题点 话不一定要多写 但是一定要在点上 这个是关键啊~~!
2、作文
文体分明 议论文其实相对容易些 如果没有文体的要求的话 还是选择议论文比较好 ‘
构思方面建议你问问自己的语文老师 或者是看看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什么的 里面会有各种文体的结构分析 自己可以两三周就联系一篇本地区以往的高考作文 然后找老师帮你修改一下
关于作文的内容 可以提前背一背满分作文中 比较通用的片段 开头和结尾一定要相对精彩些 同时也要紧扣你的主题 这些部分是可以通过刚才的方法来完成的 平常闲暇时间 可以看看记叙作文 即使不背 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你的写作也是有帮助的
背几句名人名言 每次写作文的时候 都可以把这些绕到作文之中 提升你文章的质量 我们当时都是这么做的

呃呃~~(╯﹏╰)b 我写的快不行了 要是还有疑问的话 可以追问 或者网络hi我 我每天都会上线的 本人语文从小学开始都是还可以的 嗯
以上都是我自己根据自己曾经积累的经验写的 望采纳啊望采纳~~~~( ⊙ o ⊙ )~~~望采纳~~~

‘叁’ 高考问题-语文阅读(表现、修辞手法)有什么不同,具体有那些

阅读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平时就要认真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平时不注重语文知识积累的同学,想企图在考试中一鸣惊人,实属空想。如何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课内学习要认真,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认真听老师讲解,认真总结。语文教材都是专家们精选的美文,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范本,因此要认真学习;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注重掌握分析方法。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应该怎样理解,如何表达准确,都是应该仔细揣摩的;三是要善问:一问教材,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技巧。这是从大的方面问,从小的方面问,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哪个词用得好,甚至还可以问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标点有什么含义等等,都得细细推敲。二问老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分析?有什么依据等等,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性向老师请教。三问同学。要经常与同学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合作、探究,同时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人说:高考从不考课内的,中考考课内的也日趋减少,课内学习没多大必要。这实在是认识上的错误。什么叫触类旁通?课内学好了,才能在课外运用自如。

平时的课堂学习是答好阅读题的关键,那么如何答好阅读题呢?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答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考试时,尤其是中考、高考时,有的同学过份紧张,不能保持冷静,这是阅读答题的最大心理障碍。因此,答题前要迅速使自己镇定下来。可以采取这样一些办法:深呼吸,使自己放松,用双手食指轻轻按摩太阳穴、双耳后,轻轻轮刮眼眶。再就是适当地进行心理安慰。比如见到课内的阅读题,可以对自己说,课文我熟悉,有印象,没关系;见到课外阅读题可以对自己说,课外阅读比课内难度要小,在知识及能力方面不会超过平时课内的训练。这时,心里平静了,自然就能进入答题的境界。

二、阅读答题时也要注意方法。先要通读全文,把握选文的内容,理清脉络,对选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一些能及时找到答案的问题可迅速作答。然后再带着余下的问题精读选文,筛选信息寻找答案。有的试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有些试题难一点,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寻求完美答案。这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信心,同时还可节约时间。

三、阅读题的设计大都与文体有关,因此把握文体特点进行理解就不难。如科技文的阅读注重说明文的特点,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说明的方法是什么,语言有何含义等等。科技文的阅读大都侧重对内容的归纳整理,因而注重了说明文的分析特点是很容易得高分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一样,只要注意了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注重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的严密性以及结构的逻辑性分析是不会有多难的。要说难一点的就是小说和散文。但小说散文也不并不可怕,无非是语言上的赏析难一些。你可以采用入境体会法寻求答案。就是把自己当作是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去体会。如分析《范进中举》中范进把钱给胡屠户时屠户的心理。“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你可以把自己设想为胡屠户,并在心里作表演,就不难体会:“攥”字表现屠户见财心喜,贪财,但又要“舒过来”,故作推让,又可以看出他虚伪的心理。推让时又怕弄假成真,生怕自己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所以又用了“缩”与“揣”。这些动词辛辣地讽刺了胡屠户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至于换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都是常用的赏析方法,在此就不罗嗦了。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对某一个问题思考成熟,要写下时,最好还验证一下,就像数学中的验算一样,因为有时的分析不一定全面,不一定准确,不一定符合语言环境。把你分析的结果放入材料中,正确与否很容易发现。在表述时,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重复罗嗦,不得要领。

另外,对于一些表述题,如:根据对选文某个问题的理解谈谈你的认识、看法或给你的启示,或发挥联想,想象进行评价等等。如果没有特别限制,答题时应联系阅读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多答一点,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丢分。不过对于概括内容、人物性格、段意以及论点、论据,指出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写作特点、表达方式等则力求精练,言简意赅,否则不利于得分。

陆游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固然重要,但平时还得多练习,多总结,尤其是考前复习,不妨拿几道阅读分析题研究一番,探讨一下,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上一届我的学生邓飞在刚进入初三时还不知如何阅读答题,但经过指导,特别是经过他不断练习揣摩总结,阅读能力飞速提高。初三学习时间紧,作业多,尤其是理科作业,但他忙里偷闲,在中考前一个月里,每天利用晚饭后别人活动的20分钟看一个选文的阅读题(因时间紧,他没时间写),脑子里思考一番,然后再看答案,找出分析上的差距,总结经验,终于在中考中取得了102分的好成绩。

附阅读练习: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6题

①一座空旷的大厅里,一个四五岁的圆头圆脸的小男孩,一边圆睁虎目,定睛望着高高的天花板,一边蹬动胖乎乎的藕腿,用劲儿地朝上蹦跳。那天花板上什么也没有,譬如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蜻蜓……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片雪白。而且不消说,这小男孩所蹦跳的高度低得非常可怜,距离高高的天花板显得是那样遥远。但是这个小男孩毫不气馁,仍旧专注而认真地用劲儿朝上蹦跳,一下,又一下,咚咚有声。

②我在大厅的一隅看着这个小男孩。我知道在这种时候最为讨厌甚至可恶的就是所谓“好心”。我不能阻止这孩子。我不能对他说:你的努力真是白费力气,你应当停止做这种傻事。我不能。在这个小男孩的心里,一定有着一种很宏大的愿望,一种幼稚却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

③细密的汗水,从这个小男孩光滑敞亮的额头上爬了出来。但他仍旧专注而认真地用劲儿朝上蹦跳,一下,又一下……

④对于无望的追求是不是就是希望?明明难以企及,偏又锲而不舍。这种力量,尽管充满了悲剧意味,却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1、下列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 )

A、锲(qiè)而不舍 B、毫不气馁(tuǒ)

C、可恶(è) D、一隅(ǒu)

2、选文第①段中最能暗示小男孩的举动是“无望”的句子是:



3、选文①、③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在于 。

4、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好心”指的是 ( )

A、同情这个孩子。

B、帮助他跳得更高一些。

C、阻止他,告诉他这种努力是白费力气。

D、鼓励他要坚持下去。

5、“对于无望的追求是不是就是希望?”这一问句的答案已含于句中,即“对于无望的追求 。”

6、文章结尾说:“这种力量”,“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A 2、这小男孩所蹦跳的高度低得非常可怜,距离高高的天花板显得是那样遥远。3、反复 突出小男孩的专注认真、坚定不移 4、C 5、就是希望 6、明明难以达到,却毫不气馁,仍专注认真,锲而不舍,虽然是“无望”,却胸怀大志,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这种精神,这种信念和决心,正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中最重要、最可贵的东西。

‘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审清每一道题的题文表述;标清每一题答题的关键所在;写清每一处关键的答案要点。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2.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例程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例程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例程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例程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例程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例程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0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05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穣(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示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05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4.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高考)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苏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
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
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5.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
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
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实10春秋11结束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
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
(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
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2)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

‘伍’ 高考语文

语 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四)写 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陆’ 高考 语文 基础知识

我先发一下成语,感觉可以的话加点分哦!

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成语

成 语
成语辨析的几个思考角度:
一、感情色彩
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 ×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坏事不做。(贬)
1.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首,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
倾巢出动:出动全部力量。(贬)
2.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为这一振奋人心的大喜事而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一人做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
3.这些天来,由于没有完成好任务,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辜负了人民的委托。 ×
耿耿于怀:心中有事牵萦,无法排遣。一般指内心愤愤不平。(贬)
4.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
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褒)
5.为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消费者如过江之鲫,纷纷而至,从而效益大增。
×
过江之鲫:赶时髦的人很多。(贬)
6.据报道,沿用了20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将改头换面,由两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唤多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
×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贬)
7.日元不断贬值,其势如破竹的下跌势头,使已经遭受金融危机重重打击的亚洲经济雪上加霜。 ×
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褒)
8.为了写好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
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的词句,不深入研究;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贬)
9.招商引资要实事求是,不能不负责任地口若悬河,更不能说谎,否则不但难以引来项目,还会损害一个地方的政府形象。 ×
口若悬河:能言善变,滔滔不绝。(褒) 改“信口开河”(贬)
10.在全球股市波动下,为使美元坚挺,降息在所难免。 × 在所难免:指不好的事
11.大连万达战胜浦项制铁,无独有偶,鲁能泰山也战胜了现代恐龙。 ×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贬)
12.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但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如火如荼:声势浩大而热烈。(褒)
13.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上行下效:贬,指不好的事跟着做
二、部分重复
例: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一劳”与“从此”重复
1.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 ×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力量达不到。 不能“感到”
2.对方故意说得闪烁其辞,企图减轻罪责。 ×
闪烁其辞: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与“说得”部分重复
三、词义不当
例:二次大战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改“首要”
1.要想让他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请君入瓮,给他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 ×
请君入瓮: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2.本来这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
不三不四: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此处用后一个意思。
3.正当他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时候,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可谓九死一生。 √
九死一生: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4.“2010年世博会”申办尘埃落定,中国上海赢得了举办权。 √
尘埃落定:事情有了结局、结果。
5.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6.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
管中窥豹: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7.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一定的抑扬顿挫。 √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8.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
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有些同志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十个手指中的一个,无关大局。
“还没有毕业就去找工作,居然还会有人要你?”小丽不以为然地说:“这有啥希奇。”
9.这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
功亏一篑: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
10.听爷爷讲起在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我真是感同身受。 ×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也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
11.一些不法商贩,为了抬高棉花价格,故意囤积居奇,准备善价而沽。 √
善价而沽:等好价钱出卖。也指怀才不遇。
12.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
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
13.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
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14.进入高三以来,丁一同学晚上总是学习到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法则。
这点小错误不足为训,你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
15.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改“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改“不可理喻”
16.繁华的都市,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 改“衣衫褴褛”
17.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穷 改“不值一钱”
18.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19.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的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方面的消息。 ×
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20.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
洛阳纸贵:着作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21.你可以说王海打假是为了赚钱,动机不高尚,但他的作为毕竟能让制假者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
骨鲠在喉: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22.与环境风格相得益彰,去年武汉环境报道也极具特色。 √
相得益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23.贪官受贿之初,心有余悸,犹抱琵琶半遮面。 ×
心有余悸:危险过后的害怕。
24.巴以冲突逐步升级,中东局势充满了变数,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 ×
退避三舍: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25.随着十六大的日益临近,中央电视台的四百多名工作人员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对许多重要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
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26.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
首鼠两端:犹豫不决。 这里应该陈述意见不一的意思。
四、语体色彩
例:您刚刚乔迁新居,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1.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
敝帚自珍: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 不能指别人送的东西
2.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
鼎力相助:敬辞,用在别人身上。 改“全力相助”
3.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敬谢不敏: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谦辞)
五、词语的范围(陈述对象)
例: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
众望所归: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陈述对象应该是人)
2.“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3.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服。 ×
疏而不漏:法网虽宽大,决不漏过一个作恶之人。
4.素质教育的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都络绎不绝地发表了个人意见。 ×
络绎不绝:(人、车、马、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5.人们被陈道明在电视机《康熙王朝》中绘声绘色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
绘声绘色:描述、叙述生动逼真。

6.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
不绝如缕:声音细微悠长或局势危急。 可改“络绎不绝”
7.从郑州到西藏,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要骑车旅游实在不易。 ×
山高水长:人的品格节操高洁,影响深远。
8.为了观看灯火晚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家属院已是十室九空。 ×
十室九空:因灾荒、战乱或暴政使人民破产、流亡。 可改“万人空巷”
9.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
改弦更张:改革制度,变更方法
10.报纸的编辑说:为了方便人们按图索骥,不遗漏每一个精彩的瞬间,报纸特别刊登出了选手们进行比赛的时间。 ×
按图索骥:按线索寻找 ;办事机械、死板(贬)
11.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
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把糊涂的人唤醒。 改“震耳欲聋”:声音很大
12.这里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一个勤政爱民的领导班子,因而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 ×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陈述对象应该是“百姓”而非“生活”
13.参赛歌手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过“文化”关时,着实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跌眼镜。 ×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只指人的品质好坏) 素质、水平可用“参差不齐”
14.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
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
15.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天上翻云覆雨,让自然听我们使唤。 ×
翻云覆雨: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改“呼风唤雨”
16.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
17.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等)传布迅速。
改“不翼而飞”:消息言论传布迅速;东西突然不见。 此处用后一个意思。
18.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
浩如烟海: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19.王师傅去年退休后,每天把小区的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邻居接送孩子,处处显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老同志。 ×
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20.四名在交通线上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公安人员擒获。 ×
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得赃物。
21.我迷上武侠小说后,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的成绩开始退步了。 ×
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多陈述将来的状态)
22.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
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六、习惯用法
例: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
望其项背:看得见项背,指追赶得上。经常用在否定句
1.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委、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
漠不关心:冷漠不关心。不带宾语
2.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七、词语的程度
例:
1.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绝不可视同儿戏。 ×
视同儿戏:把事情看成小孩子做游戏。比喻极不严肃,极不认真。
程度太重,可改“等闲视之”:看成平常的事,不重视。
2.一旦新的竞争局面到来,国际出版业大规模进入,人才竞争成本加大,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临渊羡鱼: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程度太轻,这里用“那时再加入竞争”的意思
3.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结果) 改“走马观花”:粗略地观察事物。(过程)
容易误解的成语: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暴殄天物:任意残害各种生物。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zhì)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察言观色:观察对方语言和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罚不当罪:惩罚过轻。
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别有情趣。 犯而不校:被人触犯也不计较。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伐功矜能: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高屋建瓴: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固若金汤:工事非常坚固,不易攻破。 含垢忍辱:忍受耻辱。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毫发不爽:丝毫不差。
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旷日持久:耗费时日,拖延得很久。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可以成功。不期而遇:事先没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一个人孤独生活。
钟灵毓秀:美好的山川孕育出优秀人才。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 正襟危坐: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
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身无长物:形容贫穷。
殊途同归: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死有余辜:罪大恶极。
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先声夺人: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
相形见绌:跟同类的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很不足。 学而不厌:好学上进。(满足)
严惩不贷:严加惩处,不予宽恕。 要言不烦:文章、言论等简明扼要。
一挥而就: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 一文不名:极为贫困。(占有)
一傅众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像老朋友那样相投。
不知所云:语言空洞、紊乱 空穴来风:比喻消息、传说是有原因的
有声有色:表现得十分生动 绘声绘色: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活灵活现: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柒’ 教材帮和高考帮的区别是什么

教材帮是教材同步学习资料,主要是高一高二同步学习使用;而高考帮是高考复习备考资料,主要使用对象肯定是高三学生。图书各自定位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

‘捌’ 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有什么区别吗

我觉得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是两个东西。初中语文你只要平时多听课,老师让干嘛就干嘛,你是完全可以掌握的。高中语文,非常注重课内的知识的掌握和课外的积累。包括你平时做题的时候的积累,那这时候就跟你的做题习惯很相关。你就需要在高一的时候,就有一个素材本,把你看到过好的一些文章里的段落或者内容选段什么的,把它抄下来。真的,以后你高考的时候,写作文是真的会有帮助的,就会慢慢锻炼你自己的语言。包括你会要去做题,然后来发现你自己薄弱的点。在考试后查自己的试卷到底哪些地方扣的比较多,慢慢根据自己的弱点刷大量的题,然后慢慢积累经验,你真的发现高考的语文卷子是真的有规律可循的。九十几分的起点太正常了,你现在只是九十几,但是如果你好好把语文当回事,慢慢的积累的话,我觉得总有一天,90也会变成100,100也会变成110。所以加油吧,没到最后一刻,真的语文这个东西。他不会见效很快,但他一定会见效,你做的每一步,真的都会在以后体现,所以说你不会要觉得自己白做,这个真的是看你怎么看吧。

‘玖’ 高考阅读语文和中考语文阅读的差别

这些都是在考试范围内的,高考阅读题是有很多选择,而且难度不小,与中考相比,高考阅读考察基础知识能力能力更强。

‘拾’ 高考帮全国版和新高考版有什么区别

新高考版,就是国家重新修订了教学考试纲要后,针对新的教改纲要确定的考试内容下,编制的教学资料,称之为新高考版。
全国版,是在考纲修改前的,考察内容按照2007年的考纲编制的教学资料,对全国各地都适用的资料。

五三课程标准是基础知识,够我们用的,再多做古诗词、读写题。一般来说,高考试卷是新课程标准的专用试卷,因为高考试卷是新课程标准试卷。

五三课标版和新高考版的区别5年高考3年模拟分为A版和B版(B版有当年的高考题),大纲版和课标版。高中湖北、四川、重庆、贵州、河北、云南、内蒙古部分学生和广西、青海所有学生

阅读全文

与高考帮语文讲的什么不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