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案例反思
课程的实施主要在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是以教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学生会事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独立品格丧失了,学生的心灵自由被禁锢,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也渐渐消失殆尽。最终,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淹没在应试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一架学习的机器和证明学校教学成绩、教育“成功”的一个符号、一个载体!基于以上原因,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而以新思维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为此,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进步。我把让学生学会反思贯彻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一、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会反思。我根据文章的时代不同、体裁不同,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比如对于古文、古诗的学习,我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上网、去图书馆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在课文学习之前,先请同学们介绍他们查阅到资料,然后教师补充。对于文本内容的学习,先请同学们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借助字典自己学习,做到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在课堂上,再以小组的形式把各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使上课内容更加充实,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外,还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对于资料搜集不准确、不全面的同学和预习中有较多问题不能解决的同学,也请他们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便在将来有更好的预习效果。这样的几堂课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并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现代文中如小说、散文的预习,我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散文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这样的作业通过他们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在开放型的作业中学会反思。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于说与写的培养。对于写作,一直是学生最头疼的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从培养他们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起。我要求学生每天都做摘抄作业,而摘抄的内容不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都可摘抄,但是每页纸要留三分之一写点评,写自己读书的感受、心得体会,写出真情实感,敢于说真心话。让学生把这本摘抄本看作自己的作品集,在摘抄本的封面上写上自己的笔名,并且给这本作品集命名,写上序言,并制订新学期的读书计划。正因为他们读的都是自己想读的书,感兴趣的书,所以不须老师督促,他们都能自觉完成。一学期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讨论读书的心得体会。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知识面扩大了。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进步。
三、在默写、测验中学会反思。语文的学习最基本的一点默写、背诵,如字词要做到正确书写,古诗文要做到会背诵并且会默写。但是同学们往往是会读、会背但不会正确书写。在默写过几次之后仍然要出错。在测验中,扣分较多的也是默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反思本,把默写错误情况记录下来。记录时分为反思对象、反思内容、改正方法等几项。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几次反思记录之后,默写的成绩有所好转。对此,我又让学生把成绩好转的原因写下来在班级中交流。
B.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要“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一、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的习惯。
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古诗《望天门山》时,我采用了如下做法。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按“画、问、析、答、提”的要求预习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试画一幅图画体现诗的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的画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这样画”,并就此与学生广泛交流,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温习习惯,只有及时复习当天学过的东西,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养成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
“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因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观点或立场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充分表扬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心专才能事成。”学习也是如此。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学到知识的。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引导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从而把良好的习惯带到课堂来。平时还要开展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特定的任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养成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
三、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就能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教育就充满了勃勃生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素质的主要阵地。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上,应该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熟悉这篇课文的人都知道,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一致都是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来写的,完全可以精读第一节,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第二、三小节。于是我在教这一课时,我设计第一自然段为范例进行教学。我概括出“三步”学习法:“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然后要求学生按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个个皆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个人所得,争先恐后发表所感、所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四、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尤其重要,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必须常抓不懈而且严格要求。例如: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独立完成作业。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老师要通过严格要求使其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评价,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如,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先检查,发现问题再看书,查字典,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教师和家长能长期这样要求,他们就能形成这样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重视课外阅读的习惯的培养。
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于是我给学生们推荐了《1001个宇宙之谜》这本书,并指导他们阅读;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学生很可能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在教学中,我有计划地介绍《植物网络》课外读物和提供一些有关于其它植物的脚的图片给学生看,指导学生阅读,实现“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六、培养学生变通思维的习惯。
教师要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其他良好习惯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贯穿教学始终,使之形成创新习惯。良好的创新习惯将会成为其他习惯的有益补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各种素养的全面发展。一、利用教材典范优势,培养变通思维。凭借教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课文中的小神童、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轨迹,从而领略变通技巧。如《称象》一文介绍了才七岁的曹冲敢于冲破大人的思维束缚,创造性地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称象的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曹冲的这种方法用替代物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加以论证,使学生领悟到曹冲运用的是等值交换法,即把重量相等的石头和大象互换。这一变通使本来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对曹冲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再变通,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创新。二、寻找教材可想象空白。如《树叶落了》一文教学,教师可以从文中的言语空白处入手,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对课文中未知的事物进行预测。文中写了小虫把落叶当作屋子,蚂蚁把落叶当作小船,小鱼把落叶当作小伞,而这三种小动物在屋子里、小船中、伞下干些什么文中没写,这些地方可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平时多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方方面面去换角度思考、想象,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C. 如何培养学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 写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我们平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书写。教师示范书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适当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二是重视书写指导。教师示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一笔一画认真描,且笔笔到位,及时纠正学生不好的书写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想要纠正过来就不容易了。我想我们最为头疼的就是写字姿势,论你怎么纠正,屡教不改者仍然众多。近日,在书上觅得一个良方,我还没有尝试过,大家可以参考使用:就是在一年级新入学时,告诉家长给孩子的铅笔距笔尖一寸处绑个皮筋,尾端贴上,写有孩子姓名的及时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 孩子每削一次铅笔都要求他们把橡皮筋向上移一点,始终保持一寸的间距。孩子写字时,手指始终握在皮筋的上部,久而久之,他们对一寸有了一个感觉上的认识,慢慢就养成了正确的握笔姿势。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奠定基础。第二铅笔的尾端有了贴有姓名的及时贴,即使铅笔悄悄地从桌上滑落到地上,老师和同学们也能根据上面的姓名把笔及时地交到主人的手中,这对培养孩子的节俭的意识,路不拾遗的品质很有益,我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希望能行之有效。
二、改错的习惯
可以说,我们的很多学生没有改错的习惯,特别是教大班,混水摸鱼的有的是,挨个去钉着我们也耗不起,让小组长检查,老师心里又没底,现在孩子成熟早,有的大孩子就会弄虚作假,所以每年每学期总是少不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拿改错不当回事。我平时是这样做的,时间长了效果还不错,每次默完字也好,作业也好,全对的给加3分,错的加1分,谁改给老师看的,再加1分,这样没改的同学就是一个分。一天不管有几次改错,一定利用时间让组长下来查一查,把得分记下来,老师经常抽查,一个也不放过。一旦查出没改的,适当地予以惩罚,总之,不管怎样,在开始就要让他形成一种思想,我不改不行,一定逃不过去,天长日久,习惯就有了。有个词叫“欲擒故纵”,或者叫“故弄玄虚”。我以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钢笔字,都是个人自觉拿给我批的,其实到底有谁没完成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觉有人没交,我就先把自已能肯定没交的同学记下来,上班上说:“今天有的同学钢笔字没交,我先点其中的两个同学,大家看老师猜得对不对?”这两个同学的名一点,一问确实没写,其他同学往往会形成一种观点,我们的字老师能认出来,不交老师也知道。我查出没交的就加写一组,给小组扣分,个人扣分,加写一组二三十个字他一会儿就写完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组同学不甘心落后,全组成员都批评他,他受不了,就努力去做了。我清楚地记得,我班小铭同学有一次为他们组扣了6分,下课以后,他们组的组长小义就跑到他的桌边,一边哭一边痛诉他的不是,而小铭是如坐针毡,这样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远比老师的几句训斥有力度。当然,我们的惩罚应该有限度,不能让学生觉得罚的太多了,没有完成的希望,也不能太少,“隔靴搔痒,没击中要害”,应该把握好度。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对于语文来说,阅读的作用是勿用置疑的。我教过的这个毕业班,有两个同学读书面很广,他们提出的观点就是不一样。有一次,我在班上布置了“给xx的一封信”,大多数同学写的是“给爸爸”“给妈妈”等身边一些亲近的人的。这两个同学写的是“给陈水扁的一封信”,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对“台独问题的看法,真是慷慨陈词,激情澎湃,我不太关心实事,看了以后,真是自愧不如。阅读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说这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有的学生他就是不爱读书,你能把他怎么着?我的原则是一面捧一面逼。在三年级我刚接班的时候,布置学生回家读书。请家长签字,能反馈回来的只有二十来个人,抓了很长时间也不见起色。 我只好另寻他法,不愿意读就只有写了,凡是没有家长签字读书的,每天来抄写一篇课文,这是个损招,我想矫枉必须过正。我坚持天天来检查,天天督促,时间长了班上基本杜绝了不读书的现象。
这时, 我就在班上开展评选读书大王的活动 ,鼓励读书多的同学,并且适当地予以奖励。同时经常与家长联系,让家长谈谈对孩子在家读书的看法,对写得好的家长,我专门开班会,把家长的信读给孩子们听,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在班上树立典型,经常表扬谁上书店读书了,谁坚持天天早起阅读了,谁中午休息完后在教室认真读书啦等等。被表扬的同学更有劲了,其他同学也不甘落后,就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觉得还可以开开“读书交流会”,时常让学生交流一下读书心得。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师》在看的,他提出了一种观点,只有爱读书的家长,才会带出爱读书的孩子。应该去实践一下,对于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可以开个家长会,让家长回家跟孩子一起读书,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四 、基础知识方面
基础知识一定要抓牢。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有章可循。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多东西不是你讲了他就会的,必须进及时有效的复习。我通常是把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生字,好词,多音字,好句等在书上每一课的固定位置记下来,当天学完的第二天一定巩固,第三天再默一遍,隔几天再默一遍。当一个单元学完以后抽时间再巩固一下。但这三四遍不是每一遍都面面俱到,我常把学生错得最多的记下来可以有意识地经常来个小测试,经常这样,到了最后复习,就省事多了。并且因为重点的书上都有记录,所以复习时你只要领着学生找就行了,布置他们自行抄题做,师检查就行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他们把重点词句标号写,个数是固定的。这样老师检查起来就容易多了,一些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也就不敢少了。
曾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是现在的识字是高耗低效,提出了一种根据再现率来识字的方法,也就是说把“人、 我、的、上、了”等在课文中出现机率高的字,也就是再现率高的字,可以略教。对“”等再现率略低一点的字,可以用一点力。对“”等再现率很低的字,要下大气力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觉得可以试试这种方法,时间常了,学生就会主动分辨哪些字不好认,而去主动识字。
五、写作方面的习惯
作文方面我也是个门外汉。我在三年级的时候奉行的是背作文的原则,不过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把作文背上去,而是为了让他们慢慢领会作文的构篇布局。到了四年级就不再背了,而是让学生说,范围就不局限于作文了,而是多方面的,侧重于说内容和感悟。给他们划分成小组,规定组长,定时检查,多数是利用早自习,这样就把阅读和作文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了。对于班上一些特别差的学生,我就亲自把关,让他天天来说给我听。
其实,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了要讲究方法,使学生乐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余,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勤,对于学生的作业等各方面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不能以有事为理由,不批作业,老师懒散,就会助长学生的惰性,让他产生可以逃避任务的念头。我们天天检查,没有做完的一定要补上,学生养成了习惯,我们就不必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而烦恼了。
D.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更应从低年级抓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从教语文三十余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预习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熟读课文。每篇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并要求家长监督检查,是否熟练请家长签字。
2、预习中要求标好自然段。一年级学生标自然段的能力还不够强,在课堂上标,很费时间。因此这一环节要求在预习中做好。
3、预习时,圈出本课生字,并预习生字。因为一年级每课学习的生字都有十几个,如果一点也没有接触,在课堂上很难消化,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好 此项预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指朗读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的有感情。朗读要正确是指不读错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的字字响亮,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朗读要流利是指在做到正确之后,从容不迫的读。不能一字一拍的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的朗读。朗读要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读的时候就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朗读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兴趣。如:比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
2、老师范读。老师在读得时候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打动学生的心, 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间接得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教师朗读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中,了解老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从而间接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要给予适当的评价。我说的评价不单是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对方的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单纯,恰当的表扬与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 多给予恰当的表扬, 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微笑和鼓励, 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 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 会读得更精彩。而让学生自己评价彼此的朗读也让学生对朗读更有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仿说仿写的习惯。 低年级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结构相似并很优美的段落,如:《春雨的色彩》一课,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的话基本上是:春雨是**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上,**花开了。在教学中, 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还有许多方面,比如积累、写日记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有了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更能使教者省时省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从多个角度做出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大好时机。对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本文介绍了几种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虽然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但是却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自制力不强是小学生的特点,这也对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课前预习提出了挑战,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例如: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或者是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课前预习,并且还达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过程中,可能学生预习的范围较小,一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课前预习,那么,学生预习的范围就会逐渐扩大,切实达到了课前预习的功效。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到语文,我们会联想到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阅读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此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阅读十分青睐,有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浓厚,而有些学生却对阅读不感兴趣,因此,为数不少的小学生依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引起重视,并能够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2.1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部分学生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失去了阅读兴趣。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想要获取的信息,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学生就会更加愿意阅读,自然更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2 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由于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够深入,同时又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的内心对阅读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导致阅读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章,使学生对阅读有全新的认识,切实感受到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也很重要,通过朗读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多的体会。朗读并不是学生简单的放声阅读,良好的朗读习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教师要培养学生每天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的好习惯,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朗读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使学生的朗读更加高效的进行。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而实现知识点的传递,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的教学程序并不是一直顺利的进行,一般教师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与专业的知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出现问题,而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听课习惯,才能高效的接受知识。
不认真听讲,是影响学生良好听课习惯养成的重要障碍。我们在认真听讲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良好听课习惯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学习更多好的听课习惯,一旦学生出现不能认真听讲的情况,就很难及时有效的学习新的知识点。良好的听课习惯,并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时时刻刻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为学生留出休息时间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放松,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高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听课误区,因此,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进行培养。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有效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表面看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少。实际上,语文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生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学习文章的内涵,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句子等理解的基础上,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同时,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寻找教师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还有很多种,教师既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教学的重任,还要肩负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使学生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F.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树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习惯于从模仿中学习,而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
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道: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账,只要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
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要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了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G.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教育者思想重视才易抓;受教育者认识提高才易学。能否培养好习惯,关键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上对这项工作是否重视,是否下功夫努力,教师不要因为短期内见效难就不愿抓。教师思想重视去抓了,学生才会重视做。学生不要因为短期内未见效就放弃努力。叫-鱼学习(一个蛮好的学习-网)觉得持之以恒,定能见效。
第二,在抓教育培养和训练时,教师的工作要细致而耐心。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发现学生的具体学情;只有耐心启发、引导、帮助,才能使学生有信心改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教”要指导“到位”,“学”要行动“到位”。教师指导得具体、细致,学生才能感受得真切、具体。学生一旦行为不够规范,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会大大影响培养效果。对此,教师要督促他们持之以恒,行动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