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叶开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

叶开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

发布时间:2022-06-02 20:56:01

❶ 开明国语课本的特点

大师之作至今依旧有魅力
除了课本内容的浅显易懂,丰子恺这位大师的亲笔,也让这本教材显得更与众不同。“这种民国时期的老课本,全是手写的字体,配上可爱的漫画,一下子感觉不是那么冰冷冷的了。”孩子在静安区附校上一年级的家长徐妈妈表示,她给孩子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她自己就非常喜欢近代的手写繁体,“感觉这样的字让人心情安静,丰子恺的插图笔画简单,但随时随地流露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略带稚拙的书法孩子看了也很喜爱,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体会到五千年文化的绵延悠长。这是我们现在的教材中所看不到的。”
不少家长都表示,不仅是孩子爱看,这本书和《小王子》一样,也能让成年人重归平静的心灵,感受一些最纯真的东西。
符合儿童心理 寓教于乐
这本书曾经在高安路小学被引为课外读本,被推荐给家长。语文特级教师景洪春老师就表示,这本书每课的内容不多,但是重复字量非常多,很适合识字。又蕴含了足够的内容含量和思想深度,既有《商代人的书》、《孔庙和孔林》、《荆轲》等历史知识,又有《伊索寓言》、《荒岛上的鲁宾逊》、《月光曲》等外国文学,还有 《菜秧》、《望远镜和显微镜》、《种痘》等各种生活自然常识。“叶圣陶本身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所以他编写的课本很活泼,让孩子自然产生学习兴趣。丰子恺的插图与文字有机结合,更是锦上添花。”
这套老课本的一书难求对当前学生教材的编写者应该有所触动。《收获》杂志副主编叶开就在博客中表示,语文教材是教育思想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语文教材。被我们下意识地理解为“旧”的教材,因其浓烈的人道主义思想飘香,反而显得历久弥新。他认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工具化,而失去了人文性考量。“语文教材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材料,不仅要传达出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要通过基本的识字教育过渡到美德教育和修辞教育。这里的美德,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有根植于传统文化历史深处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并且把这些历久弥新的道德,用美好的修辞表达出来。”
浅显易读又不失儿童天真
在沪上某知名育儿论坛上,一封几年前推荐的育儿书籍的帖子中,就已经把《开明国语课本》列入其中。因为早已买不到,不少家长只能在网上下载全本,然后再打印出来,作为孩子在家里的课外读物。“浅显易懂,贴近儿童,图很有趣,孩子喜欢看”是家长热推的原因。
一位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吕女士告诉记者,她前一阵在网上下载了这套书,每天睡前给儿子讲一点点。“里面的内容非常好,许多胜于现在用的小学课本。有些文章,看后引人一笑,又不失儿童的天真。”她表示,因为每篇课文都配有图片,丰子恺先生的配图形象又生动,讲解内容时,配上图,孩子很快就能理解。“举个例子,像尊重师长,就配了一幅图:学生见到老师,问一句:先生好。大大的插图配上简单的三个字,小孩子一看就明白了。”
另一位家长则表示,小孩子对于顺口溜、童谣这样的方式很感兴趣,记起来也快,而这套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短小的语句,念起来朗朗上口,“叶圣陶不愧是大教育家,很知道儿童的学习心理。”他举了一篇《绿衣邮差上门来》的文章:“绿衣天使上门来,送来小小一个袋。什么东西在袋里?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你想是什么?说来给我听。”“妙趣横生,又包含了很多信息量,还能让孩子开动脑筋思考。”

❷ 关于语文的新闻

△ 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新闻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1)新闻三个特点: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记叙的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新闻的语言特点:
(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 新闻的特点:
(1)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2)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3)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与名师同行
----初中语文教研组活动
2011年10月27日上午,李冰校长和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九位教师一同前往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参加了全国着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公开授课和学术报告活动。
余映潮老师是湖北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思路”的创造者,中学语文“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代表人。全国中语会两任理事长张定远先生和陈金明先生誉之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中青年语文教育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余映潮老师与西北大学附中初一、初二学生分别合作,带给我们了两节精彩的语文课。《咏雪》一课以朗读训练串起整个课堂,从“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三个层次角度出发,训练学生“文序停顿”、“音步停顿”、“特殊句式停顿”三种朗读方法。《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则选择将阅读能力训练作为整节课的中心,精致品析寓言中人物对话,令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主动体验朗读以获得阅读经验,用训练推进课堂。这两节课课堂设计不同,却都处处渗透着余老师作为一个“语文人”的智慧。
随后,大家又倾听了余映潮老师《怎样的课才是好课》的专题报告。报告中谈到我们一般的授课大都是解读性质的课,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有知识的课,有训练的课,有深度的课,有美度的课。好课应该有以下八个标准:(一)充分有效利用课文的课,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的课;(二)让学生真有收获的课,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三)关注语言教学的课,关注能力训练的课;(四)得体的课,得法的课;(五)着力于思路清晰的课,着力于提问简洁的课;(六)内容集中深入的课,学生集体训练的课;(七)注重细化角度的课,注重深化方法的课;(八)讲求教师素养的课,讲求教师教学艺术的课。
当日下午的学科教研活动中,参加听课的老师积极热情地介绍了听课和报告的内容,全组老师积极研讨,都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促进专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这条路没有止境,在教学这条路上,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

❸ 语文是什么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

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3)叶开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扩展阅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工具性作为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

其次,语文是交际的工具。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的提高和广度的扩大,是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语文的交际功能达到了新的高度。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获得语言,规范语言的过程。

第三,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具有基础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

因为所有学科的教材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要靠语言文字来传达和表达信息,建立和学生的联系,学生也只有在通过语文知识理解了教材内容后,才有可能将信息进行内化,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工具。

人文性: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

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就意味着:

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整合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到保护和尊重。

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统一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而人文性则是对工具性的升华,它使语文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灵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

❹ 着名作家叶开:什么是真正的语文素养

“语文”含两种概念:一是小语文,二是大语文。
小语文指语文教材、语文课、语文考试构成的三位一体,通过逐级的系统化考试来测定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这些考试: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名词解释和写作文,是核心内容。
大语文超越学校与课堂,根植于母语文化,通过阅读、思考、写作,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未来。
这种判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因此,更多的人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小语文教育模式,盼望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孩子们具有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写作能力。
1仅把语文看作工具,不能真正学好语文
小语文教育以教材范文基础,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分析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大量做练习,不断地考试,终极目标是培养语文考试小能手。
大语文则要培养孩子们具有真正的阅读与思考能力,良好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综合语文素养一直在潜移默化地起着基础作用。在各行各业、无论政治领袖还是商业精英,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达到事业成功的核心驱动力,他们以精彩的演讲、生动的写作,表达思想,说服别人,整合资源,提升个人与团对的综合竞争力。
把“语文”还原为语言和文学,才能更好地认识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我们也会更加深刻地明白,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名着,才是语文的主要学习目标,而强烈的人文气息,不仅开阔我们的心智,陶冶我们的情怀,更能赋予我们与众不同的观察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我们的综合表达和写作能力。
那些仅仅把语文看作一种工具的人,不可能真正地学好语文。
除了语言和文学的阅读思考的学习外,汉语还有特殊的象形文字构造,是有别于西方拼音文字的语言体系。因此,从文字开始学习,一直是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汉字具有特殊的构造方法,是以“六书”方式创造出来的特殊文字符号,每个文字符号都具有实际的涵义,有些基本文字,则包含了中国上古祖先对天文地理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因此,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对汉字的学习是不能绕过的一个重要过程。很遗憾,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已经失去了对文字进行分析和理解的教学过程。
大语文学习包括文字和语言在内,其最高表现形式是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志怪、传奇、话本、小说等等类型,是不同时代中国最高文学成就的体现。两千年前搜集整理的诗歌总集《诗经》,至今读来仍优美,动人,其中表现力强的句子,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尔偕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运用得当时,仍有很强烈的情感传递能力。
语言文学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操作系统。没有语言文学,则不会存在现在的人类文明。就语言与文学的角度来谈语文,无论怎么强调语文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2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
语文是融合文史哲社科各门知识在内的综合人文修养。这种综合的人文修养,会表现为一个人的外在气质吸引力和语言表达说服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对语文做过精彩的定义:一辈子的道路,决定于语文。
说到底,我们对于语文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培养善于阅读、写作与表达的现代人。
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博士生濮实在一篇文章里说:
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就思想层面来说,这个论断毫无问题;即便就功利目的而言,语言的运用能力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包括申请、报告、贸易、谈判等,无不需要语言表达能力做基础支撑。当然,这种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有效的阅读基础和一定的写作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经典学习和修辞训练,从而训练自己能在面对面、面对整个世界的情况下,真正有效地调动对方,说服对方。
3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现行的学校课堂上极为匮乏
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新世代,交通与信息的变化突飞猛进,地球村概念已基本实现。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取得互信,并在信任基础上彼此合作互惠。所以,在强调合作的时代,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更显得尤其重要。
写作能力并不特指虚构文学作品的创作,而是广泛地指我们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包括书信、解说词、游记、书评、影评,以及会议演说稿,产品说明书等各个方面。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现行的学校课堂上极为匮乏,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也缺乏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意愿,因此,中国的学生普遍外在表现都是木讷羞怯,说话吞吞吐吐,没有自信心。相反,欧美学生在表达上都充满自信,也因此有更强的说服力。
这样的语文教育结果,不是我们希望的,对孩子们走上社会更是会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我们应该把对语文的认识,从课堂语文、语文考试与语文教材的狭隘概念中脱离出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并没有“语文”,世界上也没有“语文”,之前我们有“国文”,世界上很多国家有“语言与文学”。但自从把“语言与文学”简化为“语文”之后,这门学科就既不能有效训练我们的语言能力,又没有培养我们普遍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语文仅仅是一个工具,让我们能识字,可以写字条,具备初步的脱离大猩猩的能力。很多人中学毕业后,就把语文扔回给老师了。不少年轻人连一封信都写不好,连一封情书都不会表达。
我们长期以来被中小学语文教育所塑造,一想到语文就想到语文课和语文教材,一想到语文就想到语文考试。我们记忆中的文章,全都是高大上的忧国忧民范儿,《出师表》《岳阳楼记》《满江红》,我们学会的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我们日常学习生涯,烙下了做作业的毛病,就像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得了痛风病。病症一发作,就想到自己讨厌语文。
我知道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极其头痛古文,既感到无趣,又不能理解。
这跟现行的语文教材过分强调政治教化,以道德选文而造成的恶果。在不同语文教材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相同的篇目,一致的解释,没有差异的教学。很多古文都是大道理,闻鸡起舞、凿壁偷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文里先辈们天天忧国忧民,夜夜悲愤交加。但我们还有《红楼梦》,还有《镜花缘》,还有《浮生六记》,还有“唐传奇”,这些都被华丽丽地忽略了。
4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大量作业训练,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语文能力。我跟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交流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发现,仅仅熟读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仅仅做语文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即便是每天埋头苦干,这些学生也不一定能在应试中获得好成绩。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不能仅仅通过大量的作业训练而真正提高能力。即便是为应试的目的,语文学习也应该脱开教材的局限,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与文化作品中,通过阅读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综合,而进一步为我所用。
语文学习,通常主要涉及了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高考语文有个说法: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基本上,大多数优秀语文教师都承认,只有广泛有效地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在语文应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泛的阅读会让读者养成特殊的语感,这种语感是通过在阅读中被那些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优秀作品所熏陶出来的。你很难在文章中用句子表达清楚什么叫做语感,就像你很难跟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说什么叫做水性,跟不会打乒乓球的人说什么叫做球感。那种感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即使教练反复示范,你也知道弧圈球是怎么回事,但在大量的击球训练,积累丰富的实际比赛经验之前,你很难感受到什么叫做球感。比如踢足球,你知道什么叫做内脚背什么外脚背什么叫做弧圈什么叫做下沉,你名词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让你到足球场里一站,一抬腿,就知道你有没有球感。
语感就是这样来的,是大量的有效阅读(不是消遣阅读)积累,再加上一定量的有效写作,以实际的感受来体会并体味语言组合的不同感受,而慢慢地获得的。语言看着松散,尤其是现代汉语,语法并不规范,句子也不严整,但是一名优秀作家所表达出来的准确、生动、有力的语言,仍能直接有效地打动你。
北京高考语文状元孙婧妍说:“我从来都认为语文是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要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要尽可能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着,那些你感兴趣的名着,不妨反复阅读,直至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妙处。言情小说、参考书固然也是书,但是前者只能给你片刻的愉悦,而不能持久;后者则是一次性用品,用过就忘记了。经典名着则不一样,经典名着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你可以反复回味而不会感到乏味。
然而,与流行作品不同,经典作品的阅读是需要引导和训练的。我们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漫画的有趣与否,但是没有专家的介绍和引导,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到伦勃朗笔下那些绘画杰作的美好之处。
因此,我们要区分快餐阅读和经典阅读,而让经典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成为孩子们塑造自己未来的基础动力。
作者:叶开

❺ 叶开的人物生平

1987年~1991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
2003年,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市作协经过认真评选决定同意廖增湖加入小说组。
2004年7月1日,经华东师范大学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决定授予廖增湖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是《沸腾的土地——莫言论》,为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研究莫言的专着, 导师王铁仙教授。
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08年,出版的《莫言评传》为国内外第一部莫言相关的评传专着,并经莫言本人作仔细全文审读。
2009年12月28日至29日,参加在中山市举行的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名社名刊名编”笔会。
2010年4月6日,通过全国出版人员职业资格。
2013年3月,出版专着《莫言的文学共和国》。 2009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的邀请下,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晓苏提议专栏取名“语文现状批判”,叶开认为这个名称“太泛”,建议改为“语文之痛”。
2010年10月,他的《上海小学语文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一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叶开说:“我只不过是一块很糟糕的砖头,砸出去想引玉,希望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讨论中来。” 2012年,马原复出、发表长篇小说《牛鬼蛇神》,并在《收获》发表,叶开是小说的编辑,他个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但2012年底在同济召开的马原研讨会上,马原透露,他创作三十年,从未得过任何文学奖,连县文联这种级别的都没有。“听了这个消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叶开说,于是2012年11月26日,马原获得了生平第一个文学奖项“老虎文学奖”。奖状之外,还获得了一元的奖金,但足以让马原感动落泪了。
2013年11月8日晚,颁奖典礼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外的玛赫咖啡馆举行,预计到场的嘉宾包括孙甘露、潘向黎、程永新、曹元勇等多位文学界人士等,但这场典礼将只颁发一个奖项——“老虎文学奖”终身成就奖,评委也只有一个人——叶开。本届获奖者是张辛欣。 2013年03月27日下午6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文西厅做主题为“莫言与共和国文学六十年”的演讲。
2014年5月18日上午9点,应邀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常州公开课第33讲”,主讲《给孩子最好的语文》,交流有趣、有得、有效地学习语文的方法,探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途径。
2014年5月24日下午两点,亲临保利·罗兰春天售楼部举行教育公益讲座活动。
2014年6月1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略知一二杂志社主办的《阅读的视野》六一公益讲座在上海市作家协会老洋房小院举行。 叶开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2015年4月26日,在西湖边杭州文化地标——晓风书屋对话杭州语文名师郭初阳、倪江。

❻ 作家叶开强烈声称语文课违背什么

作家叶开声称语文教育违背语言规律,还在表演和说谎 教材教法均作假。

❼ 叶开的发表文章

《当代小说的反思与超越》,《小说评论》,1991-03-02
《在无边的寂静之上》,《黄河》,1998-2-15
《鸟儿的鸣叫》,《山花》,1999-06-15
《女游客》,《小说界》,1994-06-15
《瓜熟蒂落》,《雨花》,1999-03-15
《纳博科夫和写作的乐趣》,《小说界》,2000-06-15
《贾平凹访谈录──关于<怀念狼>》,《当代作家评论》,2000-07-25
《怀念狼》,《当代作家评论》,2000-07-25(贾平凹着作《怀念狼》的评论文章)
《尖叫》,《黄河》,2000-10-15
《章子明的双重生活》,《时代文学》,2000-10-15
《芝麻开门》,《雨花》,2001-01-15
《我的浪漫婚姻生活》(中篇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2-01-25
《月光》,《阅读与写作》,2001-02-15
《天马行空》,《作家》,2002-04-15
《关于“七十年代后”作家的无主题变奏》,《山花》,第二作者,2002-4-15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记忆力”》,第三作者,《读书》,2002-08-10
《赫拉巴尔的叙述出神入化》,《深圳商报》,2003-04-26
《感谢你》,《红岩》,2003-03-07
《空洞的焦虑——李锐长篇小说<银城故事>的基本命题》,《当代作家评论》,2003-03-25
《物质的喧哗——关于梁弓的小说》,《长江文艺》,2004-05-15
《上海的文学创作被忽视被过滤了》,《文学报》,2004-07-29
《以情动人》,《红岩》,2004-09-07
《衣锦还乡》,《天涯》,2005-01-25
《飞驰敦煌》,《阳关》,2006-01-15
《开篇:莫言传》,《当代作家评论》,2006-01-25
《勤劳而诚实的渔夫》,《文艺报》,2007-06-16
《文学精神分裂时代的渔夫》,《南方日报》,2007-07-08
《惨遭语文老师屠戮的两篇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0-05
《<功夫熊猫>让中国教育界耳光响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05
《不存在的自我》,《长篇小说选刊》,2008-07-01(吴玄着作《陌生人》的评论文章)
《我不能从文学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北京日报》,2008-11-03
《需要重新审视的现当代文学》,《西湖》,第二作者,2009-01-01
《记忆树》,《花城》,2009-01-05
《语文的物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1-05
《虚假的课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2-05
《莫言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名人传记(上半月)》,2009-03-05
《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3-05
《谈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文自学指导》,2009-03-18
《情感的异化》,《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4-05
《致晓苏》,《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4-25
《分成两半的学生》,《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5-05
《“五四”的双重记忆》,《粤海风》,2009-05-15
《苦读与悦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6-05
《妙意有在终无言》,《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7-05
《此君长偕白云归——熊育群君印象》,《文学界(专辑版)》,2009-07-15
《高考季节雨纷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8-05
《从动画片说到想象力》,《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9-05
《看不见的战争》,《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0-05
《鲁迅和两株枣树的秘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1-05
《造假从小学教材开始》,《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2-05
《“零度叙述是一种伪装”》,第一作者,《西湖》,2010-03-01
《我陪女儿读<夏洛的网>》,《文学教育(上)》,2010-07-05
《惨遭语文老师屠戮的两篇作文》,《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08-11
《王子都是癞蛤蟆》,《杂文选刊(中旬版)》,2010-09-11
《语文教材存在的两大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05
《乱读书不如不读书》,《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05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绝境》,《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05
《文学有奖,内情不详》,《东方早报》,2010-10-27
《老国语课本何以至今仍获好评》,《东方早报》,2010-11-19
《老国语课本何以至今仍获好评》,《教师博览》,2011-02-01
《真挚的课本才有持久生命力》,《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02-05
《单卡录音机里的邓丽君》,《美文(上半月)》,2011-03-01
《和孩子一起长大》,《文学教育(上)》,2011-04-05
《大学语文的进退之窘》,《东方早报》,2011-09-07;《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1-22
《迅哥儿送给我们的一顶紧箍帽》,《东方早报》,2011-09-23
《小学语文教材窜改巴金名作<鸟的天堂>》,《东方早报》,2011-12-02
《劣质语文教材犹如三聚氰胺》,《东方早报》,2011-12-2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涉嫌造假》,《文学教育(上)》,2012-01-05
《空洞说教引导的只会是道德伪善》,《东方早报》,2012-01-17
《萨姆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2-05
《纸面道德遭遇社会现实》,《杂文选刊(下旬版)》,2012-02-21
《这个时代我们如何表达》,《文学教育(上)》,2012-03-05
《王子都是癞蛤蟆》,《课外阅读》,2012-03-08
《一名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批判》,《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3-25
《准确是最优美的文字》,《中国教育报》,2012-03-26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好人好事》,《芳草(经典阅读)》,2012-04-05
《空洞说教引导的只会是道德伪善》,《杂文月刊(文摘版)》,2012-04-16
《这样的“伪国学”,不要也罢》,《杂文选刊(下旬版)》,2012-06-21
《古今中外变形记》,《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07-05
《用诗歌给女儿催眠》,《中华家教》,2012-08-01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学与研》,2012-08-05
《会飞的鱼》,《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2-09-05
《作文最重要的标准是有没有真情实感》,《初中生》,2012-09-10
《我们和米切尔说什么》,《社会科学报》,2012-09-20
《尖锐叙事,人生繁华》,《颂雅风·艺术月刊》,2012-09-25
《莫言和他的独特文学世界》,《深圳特区》,2012-10-12
《我赞成语文教材选编莫言作品》,《东方早报》,2012-10-16
《莫言印象》,《新民周刊》,2012-10-28
《高密东北乡:莫言的隐秘文学王国》,《文史参考》,2012-11-01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有创造力的作家》,《语文学习》,2012-11-01
《给大学校长的一封信》,《杂文选刊(上旬版),2012-11-01
《什么是鸟的天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11-05
《高密东北乡——莫言的文学地理世界》,《新一代》,2012-11-15
《语文教材赶时髦选莫言前请多读点他的作品》,《今日教育》,2012-12-05
《从红高粱帐里走出来的土地之子》,《学习博览》,2012-12-05
《莫言作品到底好在哪里》,《解放日报》,2012-12-28
《饥饿和孤独是莫言创作的源泉》,《基础教育论坛》,2012-12-30
《国人失掉诚信了吗?》,《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13-01-01
《爱恨交加,肉体逃离,精神反刍: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名人传记(上半月)》,2013-01-05
《走进莫言的文学世界》,《高中生》,2013-02-05
《中国人失掉诚信了吗》,《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3-02-15
《中国人失掉诚信了吗》,《IT时代周刊》,2013-02-20
《中国人真的失掉诚信了吗》,《现代青年(细节版)》,2013-02-25
《革命方知北京近——读马原长篇小说<牛鬼蛇神>》,《作家》,2013-04-01
《权力往复与文明递减的叹息》,《社会科学报》,2013-04-11
《莫言与语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5-05
《莫言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文学教育(上)》,2013-06-05
《六十多年前的高考》,《教师博览》,2013-11-01
《我们为何如此震惊》,《杂文选刊(下半月版)》,2013-12-26
《魔法老虎(五首)》,《四川文学》2014-01-05;《青春》2014-01-15;《草原》2014-02-01
《我们时代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1-05
《吐槽》,《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14-04-11
《马尔克斯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凤凰网文化,2014-04-18
《2013年我最爱的流行词》,《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4-25
《那些寂寞的文学大师》,《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4-05-16
《旺旺和花花》,《新作文(小学1-2-3年级版)》,2014-06-01
《自古剑侠出异域》,《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6-05
《好人、坏人和真人》,《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4-06-05
《最怕你从不阅读》,《当代学生》,2014-08-15

❽ 叶开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今日头条

站内阅读就是通过今日头条APP或者电脑上今日头条网站上阅读的称为站内阅读,而站外阅读就是非今日头条上阅读的,比如今日头条上的文章被转载都到了东方头条网上,在东方头条网上阅读的人称为站外阅读,很好理解了吧,关于帅阅读量有疑问或者需求。

阅读全文

与叶开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