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最终学什么意思

语文最终学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6-02 21:30:46

⑴ 语文到底学什么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所以要学习语言和文字。具体如下;
语文要学习文字,首先要认识祖祖辈辈都运用的文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语文要学习阅读,能独立阅读,自己会运用字典检查不认识的字词。能理解阅读课物的意思,领会立意。能用课物内容回答问题。
语文要学习写作,在不同阶段学习写作;看图写话,记叙文,议论文,包括说明文,应用文。做到语言通顺,层次清楚,能运用确当合理的修辞手法。
语文还要学习表达,在阅读,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口头表达,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做到听懂别人的表达,自己 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让别人听懂自己要 表达的意思。做到语言顺畅,语速有节奏,用词准确精彩。如果再有艺术性那就更好了。
总之,语文就是要学习听说读写。好好下工夫吧,其实语文学起来还是蛮精彩的。相信你会学得非常好的!!!

⑵ 学语文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应该是显得更文学,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⑶ 语文到底是学什么的

分析说明

⑷ 语文学什么

首先,我送给大家十个字:人、事、情、景(境)、理,字、词、句、段、篇,这十个字,是学习语文的法门。其中,“人、事、情、景(境)、理”是语文的内容,“字、词、句、段、篇”是语文的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我们学语文,就是既要学“人、事、景、情、理”这一主要内容,又要学习“字、词、句、段、篇”这一主要形式,学习作者是怎样以形式之“瓶”,装内容之“酒”的。一、解读“人、事、景(境)、情、理”,探究文章主题如《背影》一文,就是一篇写人抒情的散文,以“人”与“情”为主,学习重点就应放在理解“人”,即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体味“情”,即深沉父子之爱上面。如《天净沙.秋思》一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诗歌,以“景”与“情”为主,学习任务就是感受文中景物萧索悲凉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天涯逆旅之思,游子思归之情。如《东郭先生与狼》一文,就是一篇写人叙事说理为主的寓言。在此声明一点,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把一切被作者赋予以人的性格、情感、思想的事物都统称为“人”,一只兽,一棵草,一块石头在文学中都可以被称之为“主人公”。在这篇课文中,人、事、理都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握东郭先生、狼的性格特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品味故事所寄寓的生活哲理。上面三篇例文告诉我们,语文中一切文章表现的主体都不外乎“人”、“事”、“景”三字,蕴含的主题都不外乎“情”与“理”二字。所以,当我们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文中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说了什么道理,就算已经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了,你已经完成了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真正读懂了文章,要想真正读懂,你还得搞明白作者是怎么把人写得那么形象生动的,是怎么把事记得那么曲折有趣的,是怎么把景描绘得那么诗情画意的,是怎么把情抒发得那么感人肺腑的,是怎么把道理讲得那么头头是道的。也就是说,我们学语文,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是语文学习的硬功夫,真本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从“字、词、句、段、篇”这五个字上着眼,去咬文嚼字、寻章摘句、布局谋篇了,学好这五个字,就是你语文学习的第二个任务。二、品读“字、词、句、段、篇”,体味语言妙趣1、先说字、词。有些字词比较生僻易错,这些字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们积累下来,做到会读、会写、会解、会用;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词的含义远远超出了它本身。比如《背影》中有一组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动词:“探”“攀”“缩”“倾”等,这些词都很普通,毫无特别之处,但当它们出现在父亲车站送别去月台买橘子这一独特的语言环境中时,它们的含义就变得极其丰富,极有层次了:第一,它们准确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可以表现出父亲的动作比较吃力,困难;第三,可以读出父亲通过这几个动词有人可以看出父亲的体态等身体特征。但这些理解层次都比较浅,远远不够,我们还可以读出更深一些的涵意,比如,第四,父亲对儿子那一份深深的关爱;第五,有的同学读得更深一些,可以读出了作者看到此情此景时心中涌起出对父亲的一份深深的惭愧;第六,儿子心底悄悄涌起的一缕辛酸;第七,可以读出父亲背后一双含泪的双眼;第八,亲情无价、父爱如山;第九,越朴实,越美丽,越动人。你看,简单的几个动词,可以承载多少东西啊!如果你能理解到这几个动词的九个层面,你就真正领会到了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语文真的就是咬文嚼字,学会了咬文嚼字,就是掌握了一把打开语文奥妙之门的钥匙。2、再说说句子。有些句子一读就能感觉到它很美,这时,你就一定要弄明白它何以这么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些句子看起来很普通,但仔细一品,就发现是真情动人的,这时,你一定要弄明白作者是怎样把深情藏在朴素的文字里面的;有的句子读起来很厚,余意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这时,你一定要弄清楚其中蕴涵着怎样的生活哲理,怎样的人生意趣。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课本中俯拾皆是,都值得从文本中标注出来,抄写在摘抄本上,早晨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反复玩味品咏一番,那些句子可以提神,让人神清气爽;有些句子可以生香,让人读来齿颊芬芳;有些句子可以养气,读得多了,女子淑丽端庄,男子器宇轩昂;还有一些句子,它不但本身优美深刻,有时还在文中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的是某一段的中心句,有的是段与段的过渡句,有的是全文的点睛句……我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把这些句子从文本中识别出来,它们可以帮我们把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把一篇感觉散乱的文章变得思路清晰,主题鲜明。3、还有段落。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意思,或者某几段共有一个中心意思,如果一段里有两个中心意思,就应该另起一段。我们在阅读一篇新课文时,就要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要自己概括出中心意思,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全文。当然,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有段落意识,一个大的方面说完了,最好另起一段,有时不妨段落多一些,不要总是搞“三段论”。另外,有些文章的段落会写得非常美,非常深情,或者富有哲理,对这些段落,我们一定要积累下来,完成背诵、默写,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提升语文素养。4、最后,我们还要从全文着眼,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技巧。任何一篇美文,总是有着严谨的结构形态,如同建造大楼,总要有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图纸,比如:如何确定主题,如何围绕主题选材,如何安排材料的详略,如何开头收尾,如何贯穿线索,运用何种写作手法,采取哪种结构形式等等。阅读文本,如果学会了鉴赏文章布局谋篇的精妙,就标志我们在阅读能力方面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我们写文章也一样,懂得布局谋篇,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千言,一挥而就。那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了。 “人、事、情、景(境)、理,字、词、句、段、篇”,这十个字可以概括语文学习的所有主要内容与方法,懂得了这十个字,同学们就有了学习语文的方向,也就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任务,只要你认真地学习语文,你就会渐渐发现,语文原来是一门多么美好有趣的学科!你会走进语文的殿堂,成为一个热爱语文、享受语文的幸福的人。

⑸ 请问语文到底在学什么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

在倡导素养教育、“人”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中经常要用文字与别人交流,为了学习、工作的需要,为了人的精神需要,为了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言语活动就像空气与阳光一样不可或缺:蜂拥而至的报刊、书籍,扑面而来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言语的需求还在与日俱增,人类仿佛落入了语言文字的罗网之中。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言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会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就不会学习,就不能胜任具有较高智能性与挑战性的工作,也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不会读、写、说的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新颁布施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是从人的发展方面对学习语文意义的新定性。

语文素养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其功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语文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的需求。

言语活动是一种人际交往方式。人是社会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一般性的思想、情感、事务上的沟通。如:了解生活常识,须查阅资料;想求职,得翻阅广告;要防止遗忘,得写日记、备忘录;处理事务,须签各种文书;等等。平时有什么要求需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与别人分享,这些都需要通过交谈、写信、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

第二,学习语文有益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业余生活、精神生活的质量。

言语活动是一种自我娱乐的方式,有时还是自我进行“心理治疗”的方式。读、写活动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消遣、休闲和宣泄的方式。如在业余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作品,可以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或者通过写作,向朋友倾诉烦恼与忧伤,寄寓心愿和祝福,抒发情怀和感悟,讲述对友情的怀念与珍重,满足未得以实现的愿望,等等。这些都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消费。现今网上阅读和聊天之所以成为网民的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为了满足网民自身的这种需要。

第三,学习语文使人拥有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提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这四个方面都离不开言语活动。其中,“学会学习”被摆在了教育的首位。在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学习通过写作”的口号,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应运用写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推动、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写作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在的语文课程增加了一个新内容——综合性学习(含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对言语表现、言语创新和写作的重视。在综合性学习中,要由学生自己来选题,制订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最后还要写出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几乎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并最终落在“写”上。这也可以说是“通过语文,通过写作”进行“学习”。推广到各门功课,如能借助写作和口头交流来探讨问题,表达学习心得和思考的成果,就能事半功倍。这实际上体现的是语文学习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四,学习语文使人获得一种基本的工作能力。

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语文能力。求职,要会写求职信;教师,得会写教案;律师,得会写司法文书;公务员,得会写行政公文、述职报告;记者,得会写新闻稿件;工商管理人员,得会写案例分析、策划书;科学家,得会写观测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体现。即便是工人、农民也离不开语文,也同样置身于言语活动的罗网之中。如应聘时参加面试、笔试,写工作日记、业务报告等。今天,几乎所有与升学、就业有关的人才选拔,都离不开对语文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又多是放在写(笔试)和说(口试)上。在语文能力中,写、说能力,即言语表现能力,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在这种情势下,现今各类实验教材已经体现出了对言语表现能力——写、说能力的重视。将“写作”和“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与“识字写字”和“阅读”并列,改变了其以往可有可无的附庸地位,建构起独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这些语文学习方面的变革,实质上就是为了适应上述社会性的言语需求。

第五,学习语文将给予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促成人的精神发展。

人的发展,人生的美丽,需要人文熏陶和人文积淀,学习语文将为学生开拓了解历史、人生、社会、世界、文化、艺术、科学等的广阔视野。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在增长知识和学养的同时,也将感受文化和文明的八面来风,汲取人类丰厚的精神财富,成为有内涵、有操守的精神健康的人。言语活动,将促使人与他人、社会、历史之间的对话和融通,这是人类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建构过程。

第六,言语创造力是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的重要标志。

言语的功用,不仅在于人们处事需要文字交流,也不仅在于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沟通,还在于它超越了实用和应用,指向人类文化、文明的承传和自我的实现。

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即在精神上不断地自我完善,在事业上取得较大的发展。而现代人在向“自我实现”迈进的征程中,每一步都无不伴随着言语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发展的、创造的、成功的人生,越是离不开言语活动。从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到理论型、学者型的人才,从企业家、教师、科学家到领袖人物,概莫能外。“人是符号的动物”,能够运用语言文字,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一个最本质的属性。言语在创造、承载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辉煌、不朽的生命,使短暂的人生获得了永恒的价值。

对上述学习语文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归纳,我们认为,言语活动将从三个基本方面满足人的需要。

实利需要和人的直接的现实利益相关,主要满足人的物质性、交往性需要,即基本需要。这与人的生物性、生存性需要相适应,是一种应用性的言语活动。主要表现为人在日常交往中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事务性、公务性应用文的读、写活动等。

实用需要和人的社会需求相关,与实利需要有某种程度的交叉,在更高层面上包含了实利需要。它主要满足人的社会性、职业性需要,与人的发展和有效地推动社会运转相适应。它既关注现实利益,又超越现实利益。如新闻、评论和研究性作品等的读、写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社会政治、道德、意识层面的,进行人际关系协调的,具有职业、专业特点的一切言语活动,均属此类。

审美需要和人的情感需要相关,主要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与人的心灵发展相适应,是一种文学审美性的言语活动,是对人自身的精神抚慰。这一方面的言语活动,包括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和创作。这是人的类属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以上三种言语需要,基于人类生存的三度空间:生物的、社会的、精神的。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的言语需要进一步提升,便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存在性需要,它使人能够进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成为主宰自身命运的人,它体现了人的类主体性。人的高度发展的事业与精神需求,往往是超功利的,以牺牲物质利益乃至个体生命为代价的——这便是诗意的人生。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符号性的思维和符号性的行为,言语活动是人的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表征。言语活动是人的类属性的集中体现,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言语活动,是对真、善、美的探求,是在哲学、人学与科学层面上的精神遨游,是言语生命的自由、自觉、自为的呈献。人类就是在这不懈的、忘我的追求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有人将信息时代的生存称为“数字化生存”。“数字化”的意思就是计算机化,计算机将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还会决定我们的生存。也就是说,运用电脑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与传播,将成为人类基本的生活方式。而阅读和写作,便成为“数字化生存”的一种基本技能。今后,许多人将可以在家里上班和生活(网上娱乐、购物、社交等),那更是一刻也离不开网络,离不开阅读、写作。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基本形态,言语活动将伴随着人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语文学习在能力层面上的终极目标指向言语表现能力(说、写)的培养,而在言语表现能力中,写作能力又尤为重要。因为,写作不但有实用意义,有助于人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文化、文明的创造和传承,而且它还能体现人的综合语文素养,促成人的心智、人格的发展,提高人生的境界。在语文学习中对写作的重视,已经体现在高考试卷作文分值的不断提高上,目前这一状况仍呈上升趋势。《义教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中心和龙头。

言语活动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语言是存在的家,言语是人的精神家园。人们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美好人生的标志。语文教学应以立人为本,为自我实现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奠基。
----------------------------------------
谢谢采纳哦

⑹ 语文主要学些什么

学汉语,包括汉字的读音写法、语法、写作、文言文、现代文、诗歌、阅读和其他汉语有关的常识等。

⑺ 你认为学语文最终的是什么

我认为学语文最终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文学中找到生活真理。

⑻ 语文学什么

语文 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人类利用语言作为表达意念的方法,使得个体间能够沟通交流;而使用文字作为纪录的形式,使得人类的思想文化能够传承延续。两者都是人类社会的工具,也是人类文明的指标。

语言和文字系统并不完全相等。由于发展的方式不同,原本相辅的“语文”会因为族群迁徙、地域隔阂、政治发展甚至于意识形态而产生歧异。以中文为例,同一个汉字可以对应不同的发音(方言)。同一个语言所使用的文字也可能因地域使用或来源不同而相异,例如吃与吃;或是使用不同的称呼来指称同一件事物,如打印机与印表机。此外,文字经由贸易或殖民,传到他国也可能发生使用上的变化,例如中文的情人与爱人两个名词,在日本的使用方法正好相反。

另一方面,许多语言并没有文字可以一一对应,这使得语言的根源与保存受到了考验,也是文化运动者和语言学家努力的课题。

语文学什么

——对“衢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综合课的反思

语文究竟该学些什么?这个看似十分可笑、简单但实际上又十分关键的问题,许多年来一直没有搞清楚,它始终困扰着语文数学,使其摇摆不定,效率低下。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它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深入学习《课标》并付诸实践,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展开了,各地均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观摩课、研究课,我市也不例外。9月24日至9月25日,为期两天的“衢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柯城区实验小学举行。10节课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出现的新经验的确给人以启示,令人兴奋。如柯城区实验小学张红萍老师执教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附小温红老师执教的《火烧赤壁》等,多媒体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都充分体现在每个环节。但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问题上矫枉过正,再入误区,具体表现在几节综合课的教学上,很值得商榷。

此次有3节综合课参加观摩活动,占总数的30%,分别是常山天马二小徐良英老师执教的《老师》,衢江一小徐雪明老师执教的《走进广告语》和市实验学校罗小燕老师执教的《综合性学习》。在此,我也并非否认语文综合性学习,众所周知,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其设置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请注意:是基于语文学科的)和人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但这几节课中,几位老师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人文性而冲淡了语文课的特点,导致语文教学的异化。如徐良英老师的《老师》,以学生给听课老师送贺卡、送万宝箱中的礼物,最后制作礼物送给老师(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拆一拆、剪一剪、唱一唱、吟一吟等)为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罗小燕老师则围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如妈妈生病了,如何打“120”急救电话;遇到难题做不来等)如何解决作为教学的内容。徐雪明老师的《走进广告语》从欣赏广告语,看广告语猜商品,最后写广告语等环节来完成教学。

课堂上,应该说无论是学生的表现,还是老师的表现,都是值得称道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活动的形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课不学语文开始学艺术了,开始学常识了。诚然,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活泼,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是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的,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标准》语)。在这一点上,开化实验小学方利明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就很成功,在汇报“体会地球可爱”时,有一个学生采用了唱歌的形式,幼稚的童声,真情的呼唤,搏得了学生、听课老师如雷的掌声,而那些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再一次迷失自身,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不可否认,语文学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份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导致语文教学日益知识化、习题化、繁琐化,学生成了收受和储存语文知识的容器,搬运答案的童工,最终,语文这门人文性最强的学科,异化为脱离人的灵性、人的情感,“除了一时应付考试有用,一辈子都没有用”的“敲门砖”学科,不但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也伤害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但矫枉也无须过正,《标准》中提出语文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还是很强调工具性的,语文课中还是需要落实“听说读写”的环节。三节课中,除了徐雪明的课还存一丝“语文”的特色(让学生读广告、写广告)之外,其他两节课,更像艺术课、常识课,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本位特色。相比较而言,柯城区语文优质课评比中,汪村乡中心小学王冬青老师执教的《惊弓之鸟》,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综合的基础上,更能体现语文的本位特色。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只要我们真诚地,踏踏实实地投入,去掉浮躁之气,将新课程给我们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教学行为,我们就一定能开辟出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新课堂。

⑼ 语文到底学什么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文字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说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习惯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很浓,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

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学习 要重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上述皆为鄙人愚见,多为浅薄之言,其实每人都有他的一本经,都有一套未发掘的(有的当然发现了)学习秘籍。

朋友,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掩卷沉思时,希望能使你有所受益。为语文功底差的人,改变现状,为功底好的人锦上添花。

阅读全文

与语文最终学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