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

发布时间:2022-06-05 09:47:51

❶ 如何教好语文统编教材

1

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

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❷ 如何用好“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完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的教学都是学生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统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等,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留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一个“下马威”,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对刚上学的孩子而言,汉语拼音学习比较难,教学有何建议
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要求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再熟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为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有许多学校一年级还学英语,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混淆在一起,老师教学的压力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南方方言区的老师,为了训练一个发音,可费老劲了,效果还不好。如果认识到汉语拼音就是一个认字的“拐杖”,普通话正音无非是为了沟通,那老师的压力会小一点,辐射到学生那里的负担也会轻一点,教学效果不见得就差。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降低了难度,有些学校可能不注意。说到普通话的学习,也要实事求是,方言区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沟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说得多么标准、漂亮。如果方言区的老师能结合所在地区学习普通话时的发音难点,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那就更好了。总之,学拼音就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
另外,“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拼音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对此,老师们也要重视。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栏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吗
《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一般而言,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书,所以需要大人和他们一起读。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主要是无纸化教学,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使用纸质的阅读材料包括书本了。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个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因为以前的教材中没有这个栏目,所以大家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我建议教师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要把它看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适当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现在许多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教师可以先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读,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示范怎么实施一起读。
“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讲读,或者是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必布置作业,因为附加的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兴趣就少了。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教师如果觉得教材中的一起读的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另外找一些作品来读。《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读书和学语文的兴趣。
四、“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哪些变化
一个变化就是课文数量减少了,教学类型增加了。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了,减少为29课。
将课文数量减少,对此,教师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减负”(孩子们负担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师加重的,而是社会、家长加重的),而是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如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以下四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
大家会发现,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啦,没经过沉淀的“时文”少了。
五、识字、写字教学如何做到更有科学性
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本”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认识字和学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个),其中800字左右会写,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不要加码。不要回到过去那种“四会”的要求,因为认、讲、用、写是很难齐头并进的,那样做效果可能欲速则不达。
新教材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是有讲究的,大家在教学中要认真体会。一般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大家要注意,一年级上册后面附了一个《识字表》和《写字表》,这是一个“识字写字基本字表”,要求会认300个字(这300个宇应当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lOO个会写的字;一年级下册附400个会认的字,200个会写的字。有的老师会问:这些字是怎么来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读课文,才安排学的吗?不是的,它们是依据对小学生阅读的字频调查来确定的。先认这些字,才可能尽快过渡到独立的阅读。而且从字理、字结构来看,先认识这些字,也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字。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就是说,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如果单纯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在教学中,老师们要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等。在教第二、三单元时,要巩固和复现之前认识的汉字,避免回生。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识字,到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认字方法了。那时,学生不仅会拼音识字,还会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方法了。新教材“多元认字”的教学思路,老师们应当多加关注,加强研究。
六、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
“统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教材中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加重了。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进行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以及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懂得写了什么,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因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
讲王维的山水诗,也不一定非得往“热爱大自然”上面靠,让小学生安静下来,体会一下诗中表达的那种“静”,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许多成年人理解的内容。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学生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烦琐,像做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比如,有一些老师教《静夜思》,教案设计的程序就很烦琐。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月亮,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有的还让学生发表一个感慨,说:“月儿圆啦,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他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月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心中的寂寞。”这就有点“绕”,还有点“酸”,小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有的老师还逐字逐句地讲解,安排各种活动.什么李白的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孩子们演示一下什么叫举头望明月。这多累赘呀,于是静夜思中的“静”跑了。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有的教案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要不要把“国学”当作课程?我在这里非常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国学”这个概念很复杂,在晚清是为了抵御“西学”、拯救国粹而提出的,当时是“国将不国”之学,带有保守主义的意味。这些年有些人张扬“国学”,也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什么是“国学”?我们会发现范围太大,很笼统,而且精华与糟粕纠缠,又很复杂。我看还是提“优秀传统文化”为好,这是中央的提法。至于“国学”不“国学”,学界都还弄不清楚、有争议,我们中小学不要去套用。
社会上有人开设了读“三百千”的班,说那是“读经”。这就夸张了。“三百千”是古代开蒙的读物,主要是认字用的,小学生读一读也无妨,但要注意“三百千”并不是“经”,里边也有许多不适合现代人格发展的糟粕。小学不要开设什么“读经”班,多读点优秀的古诗文就挺好。
七、“统编本”语文为何要强调课型的区分
课型的区分在一年级还不太能看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初中教材将“精读”干脆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精读课主要是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那么小学怎么上好精读课?一是要安排好预习,不要布置太多作业,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作铺垫和引导,激发阅读的兴趣。教读的重点是教阅读的方法,同时也适时教一些写作方法,两者结合起来。略读课是把教读课的方法沉淀运用。老师不要多讲,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有些老师可能不放心,还要为略读课安排讨论或者作业,这是不必要的。
我特别要说说另一种课型的混淆,那就是不管教学什么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科技文,全都用差不多的教学程序和讲法。有的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教学小说差不多,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分析;等等。不同的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何况课型不变化,没有节奏,老是那一套,学生能不腻味?
“统编本”教材在课型问题上有许多探索,比如对文体特点的提示,以及对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要求,等等,都是有用意的,老师们要重视。
八、为何要提倡阅读教学的“1+X”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读书少、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如果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那么无论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统编本”语文教材比起以往的教材,更加注意往课外阅读延伸了,但阅读量还是不够。所以我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学生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一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当然,我们的语文课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不能要求阅读全都围绕写作,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统编本”语文教材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这是新课题,希望老师们也支持。
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一、二年级的新教材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一线老师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去探索、研究适合自己教学的可行的办法。这肯定是一个教学的创新点。
老师们也想实施“1+X”,可是拓展阅读的课文到哪里去找?这里介绍一种,那就是由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人教社出版的《语文素养读本》。其选文的经典性、可读性都比较好,能大致配合新教材各个年级、学段的教学目标,从小学到高中共24册,每学年2册,大家可以参考选用。
九、怎么设计“快乐读书吧”课
“快乐读书吧”课,每学期一两次,每次安排某种阅读类型,比如,儿童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他们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地让他们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不要将这种课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老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
十、如何在教学中处理语文知识的讲授?新教材有无语文知识体系
为了防止应试式的反复操练,这些年的课改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这个出发点是好的。问题是,如今的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很多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满天飞,可就是没有把得住的“干货”。
针对这种偏向,“统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改进。一是每个年级和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目标力图更清晰,教学的要点也更清晰,要让一线老师备课时了解应当有哪些“干货”,做到“一课一得”。
“统编本”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重建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这是“隐在”的体系,不是“显在”的。不刻意强调体系化,还是要防止过度的操练。老师们了解这一点,教学中就要胸有成竹,知道每个年级的语文学习大致达到什么要求,通过哪些线索去逐步实现,每单元甚至每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在哪里,等等。在教学实施中不去追求“体系化”,但还是要有体系的。怎么去掌握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又怎么在教学中落实那些知识点和能力点呢?我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也许备课时用得上。
一是参照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的提示。
二是看单元导语。每个单元都会提出教学的要点。
三是研究思考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思考题往往体现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语文知识的教学必须加强,但还是以“随文学习”为主,不要从概念到概念地讲解。
十一、不要滥用多媒体,祛除语文的烦琐病
老师上语文课时,在低年级可以用一点多媒体,但越往高年级走,越要减少。滥用多媒体,是一种流行的“烦琐病”,是一种灾难。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各种画面、音响与文字,目迷五色,课堂好像是活跃了,可是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被挤压了,对文字的感受与想象被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大家想想看,在讲王维的诗时,老师还没有讲,先把一个山水画在PPT上放出来……如果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自己想该多好啊!因为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定格学生的思维。建议老师们的语文课不用或少用多媒体,让语文课重新回到朴素本真的状态中来。少用多媒体,祛除烦琐病,这也是在新教材使用中给大家的建议。
有些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有的老师得了“网络依赖症”,整个备课教学离不开网络,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可是网上往往只有结论,没有过程,容易让人的思想碎片化、拼贴化。如果老师不读书,只读一点备课用的简单材料,日子久了,专业能力就会曰渐退化。
现在许多老师都不会用笔记笔记,也不会板书啦,真是可惜!其实板书的过程多美呀,那感觉和放果是PPT代替不了的。奇怪的是,一方面我们的老师不板书了,另一方面又要增加书法课。我主张语文老师还是要把字写好一点,要有板书。
还有就是读书问题,如果老师不怎么读书,那怎么能让你的学生多读书呀!有的家长在那里打麻将,打得天昏地暗,却不断地回过头来吆喝他的孩子好好做作业。这可能吗?老师们很忙,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可是每天看手机、微信的时间有多少呢?语文老师要博雅一点,给学生做个榜样——少看微信,多看书。

❸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于课程开发。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③内容处理。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❹ 论文 结合课程标准谈一谈如何正确使用小学语文教材

正确使用小学语文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❺ 怎样用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双线结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一篇自然的文本,可能有多个教学点,但当一篇自然的文本到了单元中时,它就有了编者的意图。备课时,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要素,要紧扣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准确解读语文要素,把握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时,只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作者的情感,发现事物特征与抒发情感之间的联系即可,不要让学生刻意区分某篇文章是“借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生能对明显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所体会和感受就可以,不需要对所有的描写都进行动态或静态辨析。

(三)略读课教学定位要准确

1. 略读课依据学习提示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2. 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对于略读课,学生能大体知道文章内容就行,不用深究课文里的遣词造句;教学环节切莫复杂化,放手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以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

3. 识字教学不能忽略。

略读识字教学有不同的处理,如是生字较多,就需要让学生初读课文时候先认识生字,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作适当的引导。如果是课文生字较少,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再集中交流。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

(一)明确一个概念:提高阅读速度≠速读

“提高阅读速度”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在学生原有阅读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学习“速读法”。

(二)借助阅读提示,落实训练重点和方法

四篇课文的学习提示明确提出了每课所承担的训练重点和方法。教学时,要根据每课的情况具体安排,例如,第一课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告诉学生记录时间的方法;第二课训练在先,否则无法进行;第三课要关注文体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第四课要学会梳理和筛选问题。

(三)学习在课内,练习在课外

提高阅读速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提醒学生课外阅读时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策略和方法,以落实“学习在课内,运用在课外”,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教学建议

(一)普通单元习作要注意的内容

1. 关于“写清楚”和“写具体”

对于写人写事的文章来说,写清楚就能围绕一个事情,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人大体清楚明白就可。写具体是在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基于表达和立意的需要,再对经过的某些重点过程详细地描述。

2. 高年级写人习作的要求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要在中年级写人的基础上,结合一二件具体事例写出特点。习作前,可引导学生回忆《将相和》一课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两个的特点是从三个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原来,写人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

3. 缩写故事

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是“缩写故事”,引导学生将较长的故事缩写成简短的故事。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学习缩写的方法。例如:缩写故事时,主人公的基本情况等重要信息不可遗漏,可以通过摘录重点词的方法直接提取;关键情节适当概括,过程不必详细展开等。

4. 学列提纲

第四单元的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范例,从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等方法构思自己的习作提纲。学生第一次列提纲,有可能会眼高手低,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同学间相互提修改建议。

(二)习作单元的教学建议

1. 精读课文的指向的不是阅读理解,而是从阅读中学表达。

作为普通阅读单元中的课文,《太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但作为习作单元中的《太阳》,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太阳的特点,而要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好处并学会运用。

2. 习作例文定位要正确,使用要适当。

习作例文,不等同于略读课,这应该是所有老师要达成的共识。习作例文既可以在习作前指导习作时,也可以在学生习作完成后,评讲学生的习作时用。

3. 准确定位各板块意图,灵活处理各板块的关系。

教学时,要灵活处理各板块之间的关系,不一定必须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例如,“初试身手”即可以与精读课文相结合,也可以与大习作相结合。

(三)习作教学的建议

1. 习作课的课堂结构要合理,要压缩作前指导,重视过程性指导。

课堂上,要压缩指导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出来让给学生动笔写,写完以后再交流讨论,进行修改。其次重视过程性指导,例如习作单元中的“初试身手”,就是先让学生试写一两段,教师再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既有针对性,学生继续写单元习作又能够落实到。

2. 落实修改和交流环节,形成自主意识。

学生先自我修改,再和同伴修改,修改时,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避免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

❻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来了,怎么用好它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一、微型课的特点微型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来。二、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和说课等同起来。“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3.教师预演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5.课后小结要快捷。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的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是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四、要处理好三对矛盾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型课的作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简历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要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尤为重要。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须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结果。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要准确把握教学的节奏,快慢适当。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部分,要慢、稳而准。非重点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总而言之,上好一节微型课,需要把握微型的特点,弄清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就能上好一节微型课。

❼ 谈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待教材

一、正确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板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正确的航向。根据课程标准中学年段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并抓住文本的重点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的难点,力求为教学找出更简单有实效的突破口,来解决消除教学中的障碍。

二、 深入解读教材

我认为,深入解读教材须达到五个层次:

第一层:关注“教材包含了什么”,着眼点在教材的表层内容和呈现方式。比如知识点、标题,或者书中设计的图片,问题与活动等。

第二层:主要思考“书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内容的难点何在?所谓的重点内容,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包括一册书、一个单元、一节课以及某部分内容的重点;从内涵上来说,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内容对顺利学习其他部分起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作用。

第三层: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应该如何组织与整合”,着眼点在教材的组织顺序与结构上。首先,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组织顺序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符合。其次,关注整合程度,内容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不同时间的内容衔接性。

第四层:关注“教材文本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什么要求等问题,品味教材的言外之意,领略教材的弦外之音。

第五层:思考“教材蕴含着什么” 、“折射出哪些数学学科教育理念?”、“渗透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

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唯一的工具、唯一的凭借。”“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看来,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师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把教材作为训练语言文字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材料。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学习的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师生的精力被耗费在识记、理解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正确的教材观要求师生把教科书当成活材料,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时还可以为达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辅助材料。正确认识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成功地用好范例和学生练习的例子,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之能力,才是语文教材的根本目的。

❽ 谈语文教师如何使用好教材

及教材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上饶市二中 毛凤美 【摘 要】教材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地位是特殊的,如何使好教材对于每位语文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做到如下几点: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本,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语文教师应科学规划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加强作文的科学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学规划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规定:“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使用好这些已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材呢? 一,教师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本,老师作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见《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721页)。我们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会学习,对文章不理解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在自学中可以理解文章内容、艺术技巧时,教师的教就是没必要的。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阅读训练。 让学生在有一定压力和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手段。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择一些好的语文课文放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三,语文教师应科学规划教材内容。 对学习的程序安排有个科学规划,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如果规划不当,教学的最后效果是要大打折扣,我们老师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同样的一堂课,同一本教案,如果你的授课顺序不一样的话,最后的情形会很不一样。如在鲁迅的《药》中,可以先把康大叔的有些动作描写的语言先去掉,然后叫学生填写,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就会感受到鲁迅语言的精彩了,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的教学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四、语文教师应加强作文的科学训练。 如果作文能走科学化的道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有了可能。近年来,很多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有序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描写技能训练中的描写训练,我们可以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一个主题或事物,然后让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描写训练,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我们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做到有序可循,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加快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最后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教师少评、学生多议 语文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人文性特征最突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看成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语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标准答案的获取,怕学生得不到高分所以就拼命的灌输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语文失去本应该有的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语文课时有限、而语文学习任务很重,只有改变教学理念,谋求新的思路,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具体化,不能漫无边际,空洞乏味 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当中提到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做到少评,学生多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的地位降低,我们只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起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那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一定要清晰,立场要鲜明,主题要明确,否则知识过于繁杂,学生觉得不知所以然,老师教得不知所以然,切忌漫无边际,又大又空。 三、教材与教辅读本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利用的资源肯定是手中的教材,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语文学习需要,所以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能力结构当中,平时的教学当中应注意搜索与教材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和资料,这样在讲课的时候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使得自己的实际教学尽可能翔实,学生尽可能完善地掌握课本所要传的思想内容。如曹禺的《雷雨》读本中节选了全文的另外几个部分,如果布置学生预先将课内外各部分放在一起完整地阅读一遍,则对课内节选部分的学习一定有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语文教与传统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各种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搜索相关主题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进行现代化手段教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难教的问题直观化。 总之,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大量时间阅读,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科学进行写作训练,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教材的补充和完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阅读全文

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教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