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为学生创设语文各种语言实践的课程

如何为学生创设语文各种语言实践的课程

发布时间:2022-06-05 11:11:09

㈠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

一、巧用形式,“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辩论会、演讲等。有些活动可能只用其中一种,有些活动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二、要放手活动,让学生独立参与。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古诗欣赏》前,学生能够充分地查阅资料,加以整理并进行深入阅读。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或展示朗读,当获得同学们的掌声时,使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重视多方整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语文教育要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具体说来,要体现如下“五个相结合”: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换句话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去实践,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必须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既应注重为实践而学习,又应注重为学习而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习与实践相交互。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可谓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实践”的渠道。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尽管学生认得大量的生字,但所认的只是生字卡片,或者是某一字的图样,并没有真正把握这一语言符号的实指意义。这就是理性与感性相脱节。只有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交融起来,使理性的抽象的符号与具体的感性的事物对应起来,从而发生关系,发生意义。
(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母语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文规律的习得、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来自于大量语文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任何知识与观念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都必须经历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㈡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际交流越来越广泛,口头语言表达愈来愈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口语交际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可是,在农村一些中学中,依然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地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束缚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抹杀了人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根本没有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机会。这与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在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提出了“语文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
这一课题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困扰制约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发展的薄弱现状,试图以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实践活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为突破口,寻找到一条打破语言表达瓶颈的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能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转换、补充、评价及推断。综合性学习更是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语言训练平台,把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紧密相连,把学生的搜集整理综合运用资料的能力与语言的表达写作能力综合提升。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探索一种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轻松和谐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达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目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发现,形成个人的能力素质。
(2)让学生有表现才能的机会,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我们要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搭建展示自我、训练提高的平台。
(3)通过研究使教师真正掌握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并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预期成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促进语文整体教学成绩的提高。
2、教师自身的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呈现出教师们学习新理论,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新局面。
3、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语文教学的天地。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措施
口语表达与文字表达都是要把人的思想、感情表达清楚,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但口语表达所遇到的困难比文字表达要大。原因在于,话人人会说,但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并非人人敢说。中学生较普遍的存在着自卑感和羞怯感,常是一问三不应。
为此我按照制定的计划,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一入学就给他们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能放得开,练了胆量,又溶入了集体中。
一、创设氛围,培养学生胆量。
先通过和个别胆大的学生交谈,以引导这些学生使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名字以及家里的基本情况。接着让其他学生逐一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说出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并谈谈自己的性格爱好。老师在课上只作宏观上的控制,对学生的评价一律是表扬,意在鼓励。最初,有些学生还真的放不开手脚,总怕一不小心说错了,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显出自己的不足。但很快发现无论自己说得怎样,老师会一概肯定,周围的同学也不会介意,而且发现同学中表达好的只有几个人,大多数人跟自己是在同一起点上的,心情一下子就轻松了,也就大胆的跟着感觉走,尽情表现自己。这样既初步了解了学生情况,学生又从中知道了自己有说话的潜能。
在创设的氛围中,师生间互相信任的关系建立起来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进一步的训练也就易于展开了。
二、 构筑舞台,激发学生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搭建一个锻炼、展示学生个性及口语表达能力的舞台。
为此,在教学的课堂中我除了组织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评价文中人物,描述文中插图,还实施了一些口头表达训练,其中“三分钟的演讲”、“课前美文欣赏”及“口头作文”在学生说话训练各个阶段的作用是极明显的。
1、“三分钟的演讲”:在训练的初期,我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课后给学生三分钟站在讲台上对话题进行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又补充,每到精彩之处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
2、“课前美文欣赏”:完成了上一练习后,学生们已逐渐适应了课前的演练,也就可以安排每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上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并记下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然后让几位学生讲述自己选取的理由,学生有感而发,提高了鉴赏能力,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3、“口头作文”:当然,为了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中还安排了作文讲述课,由我或学生出题目,请学生自愿上台进行口头作文。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听完题目,不少学生稍加思索,便站起来说自己的文章。学生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用不着担心打分多少,也用不着怕 别人批评,得到的只是同学的鼓掌,老师的赞赏。
丰富多样且适当的表达训练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乐园,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相应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以提高。
三、交流技巧,巩固学生能力。
为进一步巩固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交流为目的,组织了“朗读比赛”,“故事续改、自编相声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纷纷感到形式新颖,参与积极性高,赛前认真准备,在比赛中不经意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赛后还相互谈论心得,有的学生更在作文中提到参入活动后自己各方面得到了提升。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自然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这既是语文教育的必须目的,也是语文教育的可能效果,有句话说的好:“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实际效果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胆量也变大了,在语文课堂上表现的更加积极,更加自信。不再像刚入学时那样说话支支吾吾,怕被他人嘲笑;不再自卑,不再羞怯。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场合都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影响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涉及到学生的水平差距、个性差异、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和课堂教学艺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更好的方式方法,以此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㈢ 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合理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内容。
针对不同年级应该安排不同的活动。低年级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扩大识字量,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活动方式也应当不断变化,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画一画、说一说”、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都可以获得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学中年级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到了中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教师应当有意发展学生这种自我做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听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看说写”、“听说写”这两种语文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活动的中心是动手、动嘴、动笔。能够主动去说去写便是我们希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的最高境界。高年级就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锻炼了。让学生走出班级和校园,在交流与访问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立足教材,拓宽视野
语文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这是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1.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学习的内容
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可以使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如在上六年级习作《苹果家族》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电脑室上网,了解苹果的历史、种植要求、种植地区、常见品种、营养价值等情况,并整理成文字资料,作好充分准备;接着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苹果家族”的某一方面,比如“我的家族史”、“我的营养价值”、“我们家族的‘四大天王’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
2.修改延伸课本,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曾听到过我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了《嫦娥奔月》这一课后,设计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心中的神话故事》,其活动环节为:趣味引入——片段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读了许多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哪咤闹海》……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神话角色,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讲故事,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据执教老师说,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神话故事,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喜欢,学有收获。另外,在学了《望月》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月》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说“月”词,造“月”句,诵“月”文,讲“月”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们以教材为蓝本,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文底蕴,提高思想品位。
(二)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生活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校一位语文教师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搜集描画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低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走进社区,体验生活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我校开展“话说莫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变化,从而认识家乡、感悟家乡、热爱家乡,弘扬创新精神。同时体会生活中的语文底蕴,培养敏锐的认知力、独特的领悟力、丰富的情感力。我们学校地处常熟招商城附近,给我们创造了活动的好条件,让学生分组去调查,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整理成语言文字,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大胆地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让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让学生领悟到:我为家乡而骄傲,我应为家乡而努力!我们力求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综合的生活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剁,丰富心灵体验,让语言重焕生命的光彩,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回到诗意栖居的家园,回到人类的语言赖以存在与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做到“三性统一”。
通过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
活动要注意“三性统一”:即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要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一)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
如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中高年级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一篇《找春天》的作文,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我们就设计了《我们爱春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商量,探究出许许多多活动的点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课本寻找春天,描绘春天,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俗语、诗歌、文章、故事等,可以原文照搬,也可以经过取舍加工和改造,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家长等导师的组织下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春天那一番细细的甜甜的春雨,或是去野外放飞多姿多彩的风筝,或到小河里嬉戏活泼可爱的小鱼,或到草地上打几个滚,亲亲那柔嫩的小草……并把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情趣、春天的欢乐或拍成照片,或摄成录像;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想象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赏春思春,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中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此时此地此景遥想到大江南北的春色和长城内外的美景,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学生就可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内情与外景交融在一起,诗情画意油然而升,每个学生的眼前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春景图。当然,孩子们会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或吟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培养了欣赏、想象等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这样让学生充满兴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学生愿意参与的,也正是学生梦寐以求的。
(二)、注意实践性,“行”中探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如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我喜爱的一种植物(或动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一棵草,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一些种植养殖的有关知识。教师则引导学生把种植养殖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一记叙下来,记叙的形式也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重视开放性,“活”中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的特点,适应了儿童群体智能的多元倾向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能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式学习。为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意实施开放性原则,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如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后,学生想开展“了解台湾”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列出了好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台湾的名胜古迹,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了解台湾的风味小吃,了解台湾的发展变化,了解台湾的环境,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了想了解大陆和台湾现形的关系问题……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途径也可多种多样,可以查阅书报、上网浏览,可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可以请教他人……呈现活动的成果更是可以丰富多彩:录像、照片、编辑小报、绘成图画……通过这些开放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活”的更广阔的求知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语文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为之探索,为之思考。

㈣ 浅谈如何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方式,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迸发创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经历、体验、感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加速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身心发展、智能结构等方面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持久性不够;对明显的事物现象感兴趣,但缺乏合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尚未确立,思想认识水平还比较稚嫩,但他们对周围事物又都充满了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激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课堂后积极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用口头或图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出发,选择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的选择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着手,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顺利解决乌鸦怎样喝到水的这一教学难点,教师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项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感受直观刺激,从而产生快乐情趣,于无形中解决教学的难点,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时,由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或理解文章时进行角色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进而在表演活动的亲身体验中进行深层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对于《徐悲鸿励志学画》之类的文章,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文的情节空白点,让学生用想象丰富人物形象,用角色体验来升华情感。

第三,“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时,还要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注意学科整合,注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在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布置学生先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搜集描画四季的图片,描写四季的儿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季节特点,有的朗诵描写四季的儿歌。这些活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燕子》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的描写,创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五线谱”:电杆为分节符,电线为五线,燕子做音符。学生进行这项活动,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文字符号变成画面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因此恰当地利用绘画方式能够提高理解语言的效率,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第四,为保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行之有效,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应立足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活动做评价时,应把重心放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上,要看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学,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是否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而不是通过以往的用书面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评定来评价学生综合实践学习的效果,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设计和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从中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还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

㈤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新课改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实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运用新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各种语言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去做呢?
一、在模仿中学语言
人类的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模仿能力却很强。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语言。
(一)言传身教。
老师常是学生模仿的对象,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特别强,老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老师的言行是他们心中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表述要清晰,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也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
(二)以例引路。
按照例样的语言形式,顺例样的思路仿写,让同学们在分析中去领略语言的精彩,在仿写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与练习中,我们可以出示一些例样,让学生在模仿中学语言。
例如:这座山真高啊,快要把青天刺破了。要求:照样子,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天安门广场真大啊, 。(2)这条马路真宽啊, 。答案可以分别是:一眼望不到边。四五辆卡车可以并排行驶。(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例句的写法,领悟到要把句中的“大”以及“宽”写具体,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把句子说具体的能力)
课文中也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形式,如《明天,我们毕业》一文中,“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我们在上课时不能轻易放过这个让学生练习的机会,而要让他们结合前面的内容接着说几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词,要让学生学着造句;课文中出现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也可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等。
二、在情境中发展语言
说话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轻松、和谐的的环境,才能激发孩子去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语言,发展语言,想说话,会说话。叶圣陶先生说过:“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要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能力只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 对于学生的发言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三、在比较中提炼语言
采用比较法是帮助学生提炼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来品味其语言的典范性和艺术魅力,可将学生浓烈的兴趣诱发出来。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换词比较
这种做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这是帮助学生提炼语言的很好机会,我们不要轻易放过。例如,在学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对于句中“绿”字的妙用,我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分别换成“到”“吹”“来”等,我让他们将换后的词带进句中读一读,并体会句子的意思,并和原来的句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感悟到,用“绿”的妙处。
(二)换句比较
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也极易让学生感受到一些修辞方法在语言表达中的妙用。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我出示下面两段话让学生比较,讨论:那一段写得生动?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的扑向堤岸。2.波浪涌向岸边。学生经过读并讨论,一致认为第一句写得生动。因为它形象的写出了浪头大、浪头多,来势猛。学生通过比较,不仅提高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领悟到了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增删比较
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用得准确生动,包含着思想感情,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我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得出不能去掉,藏着秘密的蜡烛吹熄了应当是危机过去;但是,随后德国人又点起了蜡烛。此处的“似乎”准确地表达了这一情况,也表明当时多变的现实环境。通过这样抓重点词删除比较,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让学生知道:作者是运用这些词句去准确表达内容的。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更深一层,才能真正落实词句教学的目标。长期坚持训练,能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能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区分,明辨是非,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实践中创造语言
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而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还在实践。只有在广泛的、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才能逐步掌握语言使用技巧,去创造语言。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还要设法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并给与热情的指导,让学生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获得愉悦。
首先,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主阵地。我们要营造一个语言交流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毫无顾虑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要忽略他们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又要用恰当的方式去指出他们语言表达的不足。在语言实践中力求做到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创作力在语言的实践中就会充分发挥。
其次,作文是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基地,其中肯定不乏佳句,教师在讲评中要摘录出供大家品味交流,让学生感到一种创作的愉悦和被人肯定的骄傲,有了成功感会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新的语言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创造语言。如:过生日是学生最高兴的事,而且大多学生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可以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生活与说话训练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训练中,不仅学会了应用礼貌用语,又提高了思维与口语交谈能力。
表达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㈥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紧扣教材,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上《火车的故事》《兰兰过桥》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鼓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的还要多。在语文课上,有时我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莫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而当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就变得很有兴趣,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还非常积极主动。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小动物过冬》《称象》等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处理资料,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课文中的人物,结果学生们了解到的资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听了他们的汇报交流,我自己也增长了见识。 3、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我负责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小组长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我认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走出教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课堂是小天地,天地是大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例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边的垃圾》,就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当地的环境、以及生态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和环保建议,编辑“环保小卫士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爱乡,积极为家乡的环保出谋划策,并自觉做绿色家园小卫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条件,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草坪写上“小草正在睡觉,请不要打扰她”等充满爱心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在多彩的校园环境中,通过读读、写写、画画、看看、比比、做做等各种形式,感受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结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真能力。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改变日复一日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空领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体验、研究、交际、习作、评价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三、联系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同样应该千姿百态。如果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站、学生坐,作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就难以适应生活对语文的全方位需求。语文教学应更开放,运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去锻炼学习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操练。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多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狐狸和乌鸦》,在演中能体验到狐狸与乌鸦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2、多做。现实生活说少做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到物,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心灵与手巧是相互促进的。语文学习中的多做主要有这几种类型:(1)积累性。如摘抄、剪贴、收集等。(2)验证性。如《画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弄清"想的角度不同,样子也不一样。"(3)探索性。如《动手做做看》,依据文字说明制作一个风向袋,探索文字叙述与实际操作是如何转换的。(4)创造性。如自创小报,据文字(如诗句等)结合自己的感想创作图画等。3、多赛。有竞赛就有输赢,让学生不断领会自然界赋于我们的生活准则――优胜劣汰,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跌倒了爬起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挫折能力。竞赛给语文活动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主要有两种竞赛:一种是选拔性的,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等;一种是巩固性的,如成语接龙、比讲故事、比谁读得好等等。四、回归生活,布置灵活多样的语文实践性作业 这里的作业主要指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的作业,因大都带有强制性,对学生的语文实践具有指向性。这种留有时间,目标明确的作业,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可布置三种作业:观察性作业。观察性作业主要有:a、熟悉了解。如学习第二册的《识字八》,要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初一到十五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己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b、扩展知识。如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请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体验性作业。如,教学《春天的发现》,请学生在学校、池塘或公园观察春天,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教《爱吃的水果》,让学生尝尝各种各样的水果,体验一下吃各种水果的感受和滋味。操作性作业。如教《我们的小制作》,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小制作。 语文教学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为学生创设语文各种语言实践的课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