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小学语文

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7 13:23:31

① 浅谈如何转化小学语文后进生

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自卑厌学,学习成绩差,缺乏自信心,逆反心理严重,纪律涣散、行为习惯不良,自我期望值低,懒惰不思进取,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群体。后进生在每个班级中普遍存在,他们的表现对班级班风学风的影响很大,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因而是完全可以转化的。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如何把这些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生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关爱后进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在教书育人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去教育他们。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平时,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画片、游戏、各种活动等。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在关心爱护后进生的过程中,要用爱去打开后进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后进生积极向上。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这学期,我班有个学生叫覃江璇,纪律散漫,经常旷课,无心向学。我经常找他说理教育,都无法使他改变。一天中午放学后,天下大雨,他没带伞回不去。我叫他到我家吃饭,这种爱心得到他的回报,我的话他渐渐地听进去了。以后我经常和他谈心,使他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从此再也没有无故旷课了。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学生。只有真正关心后进生,真心同他们交流,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转化才有可能。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关爱后进生是教育转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如果不关爱学生,师生之间缺乏共同的语言,心灵不能相通,教育工作就难见成效。 二、尊重后进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陶先生的话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较高的人格素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教育对象是谁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还体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教师忽视尊重后进生,教育中经常随心所欲不假思索地批评学生,教育中不考虑教育方式、教育语言、教育时机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还会使师生之间产生更大的对立,进一步加重后进生不健康的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凑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而是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用博大的人文精神、宽阔的胸怀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美国总统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大人也希望受到关注和表扬,何况小孩呢?班主任都鼓励过学生,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但是回想一下,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给了他们多少的鼓励与表扬?后进生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当你与后进生接触很多,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只是缺少发现。比如他们乐于助人、热情慷慨、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或在某学科上面有优势,如体育、美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老师不光是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他

② 浅谈如何转化小学语文学习的后进生

澄迈县第一小学 黄奕世 每个班都出现一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越往高年级出现这类学生越多。要想抓好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转化语文学科中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教育是一门缓慢的艺术,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的,它有自己的规律,没有一蹴而就。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的个体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存在多样性,这就要求老师耐心、细心地去了解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转化后进生学习语文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条学习语文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生进行转化,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解决“知识差”的原因。严格训练,有的放矢帮扶差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及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知识差”的原因,到底差在哪,为什么差?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摸清学生知识的底数,有的放矢地对后进生辅导。第一关,检查汉语拼音能否熟读。第二关,检查书写汉字笔画顺序是否正确。第三关,检查能否会使用字典、词典。第四关,检查每篇课文能否熟读,若是遇到不会读的字要标出拼音。这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代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二)解决“行为差”的原因。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的坏脾气、坏习惯形成了坏做法。特别表现在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中,玩心太重,自由散漫,自己不愿参加的活动就不参加,不想做的作业就随意放弃,我行我素,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观察和思考。学习上不独立思考完成,有的总想依赖别人完成作业,不肯下功夫。对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力。根据后进生的能力及知识基础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定量定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这需要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为后进生指定一个学习目标,学生有了目标,便有了学习动力,这一动力能使后进生情绪高涨,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其次,教师需帮助后进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了解每课的重点、难点,让他们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再次,课上教师应尽量关注后进生设计有趣的情节、游戏、活动比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课上适当采用实物、磁带、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应和后进生一起做好复习工作,及时查漏补缺。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更新教法,更新手段激发兴趣让他们乐学、主动学。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去感触。比如,课上进行摘词游戏,猜词游戏,创设情景表演等等。做到“学中玩,玩中学”;学生有进步便发些物质小奖品等等。(三)解决“心理差”的原因。后进生最缺乏的是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很被动,生怕被人嘲笑,看不起。小学语文的后进生尤其如此,针对这些,首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是后进生转变的关键。其次,要增强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上课对后进生有目的地提问、练习。 2、批改作业时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多写鼓励性语言的评语。 3、善于发现闪光点,以点代面,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4、进行目标迁移,为后进生定小目标。 5、课下打开后进生的心扉,热情主动地来到他们身边谈一谈生活、个人爱好,了解后进生的生长环境、性格、思想,取得信任。(四)解决“心理发展不成熟逆反心理强”的原因。稳定情绪,因势利导,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后进生自身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变化的初期,心理上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思想品德表现又有缺陷,在班中和家中常常受到压抑,又被周围的人忽视感觉,使其被尊重、被关心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随之滋生和增长。比如我们四(3)班符开清同学一直以来他感到一切都不如别人,总觉得低人一等,对自己的学习抱有消极的态度,即使你让他说一句再简单不过语文方面的问题,他也会低着头,不情愿地小声回答。这时他不仅自卑,而且逆反心理严重,缺乏自信。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一味横加指责,而是调整他的学习心态,因势利导,抓住他课上不爱开口表现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动静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并且通过训练逐步帮他找回自信,逆反心理也达到了改善。首先,课上他通过多听、多说、多背,提高他的听觉能力和视觉能力,并且他在不断地听说读写中逐步养成善于倾听、善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后,能静下心来思考、动笔写或做。其次要让他在运动方面的训练,促进其感觉动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他的注意力和思考力。最后是要用外部活动来带动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心情烦躁或环境嘈杂时,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或抄写,来改变心情或适应环境。另外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观察、记忆、自学等方法。把有关基础知识的提问尽量留给后进生,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答案,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兴趣;可以加强作业前辅导,使后进生能顺利完成作业,还可针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开展口试或笔试小测验,及时通过点滴成绩,鼓励他们完成学业。(五)解决“生理或智力上有缺陷”的原因。真心关爱,唤起后进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应该用一颗爱心来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用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心。一个亲切的微笑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生硬的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为商量式、谈话式的语言。其次要热爱、尊重或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力,相信他们的能力与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敬重喜爱老师,对老师有向心力,他们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心理气氛。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可使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对待有缺陷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越是小草,弱苗,越是需要阳光雨露,我们做老师的既要爱白天鹅,又要爱丑小鸭。例如,有这样一位后进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仅学习差,还骂人。老师多次找她谈话开导她,收效甚微。她有口吃的毛病,而且还是白头发。自己感到低人一等,自暴自弃。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哭喊着脚痛,老师和同学及时赶到,背着她去看医生。接下来同学们主动当她的拐棍,并帮她补课,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辅导她。同学们的爱心温暖了她,她不再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六)解决“后进生惰性习惯”的原因。善于对后进生打“持久战”。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后进生对学习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即使刚才跟老师在课堂上搞活动兴高采烈,但一下课热情没了,自觉性没了,也不愿意学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反复做工作。就像对懒做作业的梁昌健同学一样,我多次找他谈心,了解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加以教育,我就让他先把作业补上,再跟他谈心,加以辅导,一点点地给他分析、讲解,直到他弄明白为止,激励他大胆去学习、思考,哪怕他只做得出一小部分,我会鼓励他继续努力来完成得更好。并经常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督促他课余时间完成好学习任务。一开始,家长并不怎么配合,但我不厌其烦进行家访,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们,也由于梁昌健同学的不断进步,他的家长一脸感激。后来,还主动与我配合,时常反映这个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七)解决“学校、家庭缺乏正确引导”的原因在学校当学生有问题出现时教师未能及时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有的用简单生硬的办法压服、或体罚了事;有的偏听偏信,批评武断;有的甚至讽刺挖苦,不予原谅。在家里,家长又不能配合学校对学生开展帮扶.有的甚至出口谩骂,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父母都不管他了,可以放纵下去了。针对这方面,发动班集体和家庭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最容易学习的榜样是同班的好同学。因为同班同学的年龄相近、心理相通。可通过调整座位,让学习踏实、刻苦、为人朴实、爱帮助人的学生与同桌,及时对后进生给予热情的帮助,及时鼓励他们克服懒惰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外向好动的后进生和文静清洁的女生同桌,让谦让、有礼貌的学生和后进生同桌。形成“一帮一,一对红”的好风气,促进后进生取得进步。家庭教育对后进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由于各种原因,后进生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学习心理往往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无要求,任其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娇惯,使孩子懒惰不求上进;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经常骂孩子或不开口的棍棒教育等等。老师要耐心做家长的工作,讲道理,可以介绍优秀家长的好方法,促使他们多和孩子沟通,及时疏导孩子学习上的不良心理,和孩子交朋友,在教育孩子时克服急躁情绪。(八)解决“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原因。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接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学生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的阴暗面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作为自身发展还不成熟的学生,沾染不良风气的机率也就上升了不少,让他们有一种不学习也不会有严重后果的想法。针对这个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配合,携手并肩,共同督促后进生进步。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这里,我的做法是及时家访,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方面的信息,及时找出帮助差生的良方。比如,我校三年级学生李晖,不想做的语文作业就随意放弃,我行我素,自我约束能力差。对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需要用一定毅力坚持的活动,并引导学生善始善终。让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逐渐让他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逐渐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我们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焦急。切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用素质教育的眼光看后进生就是“潜力生”,我们要用力、用情、用心去挖掘他们的潜力。

③ 如何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免费论文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破罐子破摔”,自己反正都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父母眼中的“坏孩子”,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从而放弃学习。
2.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语文是一门具有语言性、工具性的学科,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缺乏思考的动力,不想动脑筋,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
3.学习方法不当,缺乏信心。学困生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很努力,但是成绩不见进步。学困生上课效率低,抓不住重点,别人一听就会的知识,学困生就是听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学困生贪玩好动,自控能力差。学困生一般都比较贪玩,自控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农村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语文前后是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
5.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或学习环境不同。” 学生学习不良,不仅和智力有关,还和心理,生理等内在因素有关,更与造成身心变化的外在因素有关。如:父母离异,家庭困难,家长漠不关心等。长此以往,孩子对学习缺乏信心,开始厌学,作业拖沓 ,不做作业等坏毛病就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生的点滴进步。
6.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我觉得小学阶段必须要求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则不然。家庭作业胡乱应付,写的乱七八糟,家长一点都不重视,只知道一味的给老师要成绩,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教师三方面配合。由于家长的不配合,长此以往下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很糟糕,语文知识课堂上没有学会的,课下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导致越拉越多,越来越不想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学困生。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学困生则易于发现学生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该看到,学困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学困生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证明:今天的“尖子”不一定明天还是“尖子”,今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学困生。“优秀生”和“学困生”的评判标准本来就是有局限性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语文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4.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5.降低要求,减轻课业负担,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程,让我们以慈母之爱动其心,用严父之爱导其行,拿人师之爱“点石成金”吧。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④ 如何打造农村中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城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纠其原因,身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都有自己的见解:农村地方经济文化落后,学习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低效”是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我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当前,个别农村小学教师缺少,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课程多,加之班主任,学校工作等日常事务繁杂,精力和教学时间有限,造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平时课前准备不足。他们的课前准备较为简单,只限于看看教材,读读参考,写写教案,而写教案多数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开学时,买来各类精选教案,不假思索,有的甚至全盘抄袭。有的连原本因疏漏造成的个别失误也照抄不误。这样不仅全然脱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而且丢开了对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等必不可少的深钻细究、利用教材教学,更有甚者无案教学,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徒劳无功,没有实效。
俗话说,备好战才能打好仗,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深钻细研的准备工作,把准备的内容文字化,完成符合自己实际,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大量的事实证明,凡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很认真的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值得青年教师学习参考。反之,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方案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三维目标不明确,或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对一些问题不能正确的解答等等。因此,教师课前有必要做好五个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的准备。(二)教学理念的准备。(三)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知识的准备。(四)教学设计的准备。(五)教具和学具的准备。这五种准备中,其它四种准备是教学设计准备的基础。教学设计是课前准备的关键。对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进行教学设计要达到以下要求:1.有明确的价值追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2.要以”三维目标“为中心设计。3.要重视双基,重视学生搜集资料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4.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果广大农村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上五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
二、联系实际,巧用教法
新课程改革现已推行了多年,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在不断的改变着,但有一部分教师的转变力度不大。课堂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主导”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讲解为主要形式,采取满堂灌输式,课程改革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只是被动的听讲,在老师的提问下获得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一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农村教师必须彻底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选择地引进和吸收,所谓教无定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数较为朴实。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他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在选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实际,从学的本质,从学的精神上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上来。朴实的农村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定能用朴实的方法结出扎实的硕果。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课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德育、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内容。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每节课在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使学生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合理丰富想象和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兴趣,获得对语文知识的整体感知,培养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还有很多,有待于你、我、他共同探究。让我们携起手来,使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⑤ 怎样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心理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小学生朝夕相处,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特点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从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没有谁表现很差,也没有谁过于优秀。多数的小学生喜欢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相比较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尤其在学习上更能体现出每个小学生的差别,如在解题的技巧、知识的掌握程度、智力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记忆力的差异、上课反应能力的快慢等,还有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的时候小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很突出,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能力,但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得极为平常,让老师觉得很不可思议。根据每个小学生的情况,在班级里组织适合小学生的活动,例如:为了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挑选出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这样会让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很活跃。从而,不仅充分展现了小学生的天赋,也有利于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
二 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兴趣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索问题。如何调动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农村小学生毕竟不如城市孩子更活泼、更积极主动,所以激发农村孩子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教师讲读一篇文章时,可以先让小学生自己默读,教师利用这一时间,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需要理解和探究的问题,学生读完课文,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接着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老师在一旁给予启发和引导。刚开始时,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较低,这时,教师就要作出适当的评价,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久而久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就增强了。另外学生对纠正教师的错误具有特别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故意读错或写错某一个词语或某一个字,提高学生注意力,在辨别错误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增强学习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感知会更加灵活,想象会更加丰富,思想会更加成熟。这样,小学生就会慢慢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养成习惯,学做笔记、标注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做笔记和标注的好习惯,增强记忆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记录的内容很多,如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点内容,老师解题的技巧,不会做、不能理解的题目,让记录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积累、强调、引领、纠正的作用。笔记也是课后知识的积累和巩固最好的阵地。不要以为做笔记很难,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在学习上处处留心,专心致志,养成做笔记、标注的好习惯,实现“智学”,从而逐步提升学习能力。
四 合作学习,创设互动交流情境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留给小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农村小学生一般不太注重合作学习,大多是各自理解和感受,各自完成作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设置问题,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当小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时,教师再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和大家一起分享解题思路,接纳同学的合理意见。通常小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都很积极,学习态度很认真,在解答问题时提升了自信心,从而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看似简单易懂,但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觉得难教的学科。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这门学科,必须勤下功夫,注意开拓创新。在课堂上,教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充满自信心。注意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不被疑难问题所吓到,从而找到自信,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学会自我成长,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潜质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课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课程,发挥语文课程德育教育的功能是进行其他课程教学的前提。而能否转化潜质生是衡量是否发挥语文课程德育功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把潜质生的转化作为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突破点。
一、语文课程转化潜质生的最佳阵地
潜质生是“思困生”和“学困生”的综合群体,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轻视语文学习、不愿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不遵守语文课堂纪律等。而这类学生的性格优点是头脑聪明记忆力强、讲义气好胜心强。语文课程教学要转化潜质生就是要对这类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他们在学科学习上发挥性格优点,重拾学科的学习兴趣,赶上甚至超过其他学生。把语文课程作为潜质生转化的最佳阵地主要有以下理由。(1)语文作为母语的学科优势。从潜质生牙牙学语开始,语文学习就一直伴随左右。因而从学科学习角度而言,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一样虽然暂时处于学习弱势,但潜质生一旦确立重新学习的目标而不至于因课程的断裂性而无法听懂新课,备受打击。(2)语文课程的工具功能将伴随学生一生。当一个学生完成学业、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时,诸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得到应用,但语文学科所培养的听、说、读、写、交流等基本能力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从功利的角度而言,学好语文课程是人生的必需,只要潜质生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会拨正“思困”“学困”情绪,重新树立学习目标,变得积极向上、主动
乐观。
二、语文课程转化潜质生的具体做法
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把正确的社会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规范、优秀的个性习惯转化为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种生命塑造”,因此语文课程对潜质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应该注重潜质生转化的过程和方法。(1)以教材中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拨正潜质生的偏离的人格目标。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旗帜鲜明、个性突出,忍辱负重着写《史记》的司马迁,双腿残疾坚守人生理想的史铁生,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潜质生:学习上一时的落后和失败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只要坚持人生理想,并不断努力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烛之武退秦师》中以诚求贤的郑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肉袒负荆的廉颇,用实际行动告诉潜质生:思想上一时的偏离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
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恢复潜质生的自信心。潜质生的成因多而复杂,而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厌弃主要是对语文学习缺少了自信心。所以广大语文教师要设计符合潜质生基础和能力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培养潜质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器材,鼓励和引导他们“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的信心。(3)在肯定和赞扬中关注潜质生的点滴进步。“在无边的黑暗中,微弱的烛光也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温暖”,潜质生在转化过程中最缺的就是肯定和鼓励。因此,语文教师要给每一个潜质生主动参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抓住他们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每
一个闪光点。一个标准的发音,一段与众不同的分析,一次向老师的简单询问,都是潜质生进步的表现,是我们温暖潜质生心灵的
契机。
三、语文课程转化潜质生的瓶颈问题
潜质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既十分复杂又具体细致的教育工作。而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课程,要真正发挥潜质生转化的功能面临着两大问题亟待解决。(1)语文学科的教学安排问题。就整个语文学科教学安排而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潜质生转化过程中,潜质生故态会不断反复,语文教师在潜质生转化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势必影响整个语文学科教学进程。如何做到语文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两不误,是语文新课程改革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2)语文教学如何做好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问题。许多家庭中的孩子出现“思困”“学困”现象,家长普遍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单纯的德育教学,而加强语文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不用谈语文课程转化孩子的思想品质和个性行为习惯的作用。而社会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思想仍然存在,轻视语文课程队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冲击着语文课程对潜质生转化功能的发挥。
加强素质教育必须从基础性学科教学做起,重视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教育,重视语文课程对潜质生的转化功能,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回归,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信心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信心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受挫能力较差。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应付升学,多数成绩不好的孩子经常受到的是冷落、批评,在学习上信心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学生见识少胆小怕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孩子们在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方面,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学习上缺少自信、害怕困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上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1.重视教学 中的情感因素,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
1.1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坚持学生的本位观,遵循民主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尝到成功的滋味,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学生就对这位老师的课很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聪明?”“谁最棒?”“谁的答案更好?”“谁 能把老师问倒了……,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1.2牵挂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缺乏光彩”[2],美国着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世界上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是谁在哪一方面更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抓住这样的时机,不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用心去关注学生,牵挂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帮助所有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重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这对培养孩子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1.3给孩子说理由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身体,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机会,给孩子说理由的空间。一天下课,有学生跑到我跟前说:我班的王芋池把班上扎拖帕用的竹竿整断了。我当时挺生气的,要知道那是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准备好的。我气冲冲地来到王芋池跟前,准备给他一顿训斥,当看到孩子那双委屈的眼睛时,我压住了内心的怒火,平静地说:“说说理由。”原来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时,为了帮助这些山区孩子能体会到从“外洞到内洞的孔隙的小、窄、险”,我因陋就简,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两张课桌合并在一起,当作孔隙,用小黑板当小船,叫两个同学睡在“小船”上,再叫两个同学当工人从“外”往“内”拉。我班的王芋池看到“工人”在拉“小船”时很吃力,他想到了平时在自家玩时,爸爸给他做的“滚珠车”,他想:如果在小黑板下面放两根竹竿,这样拉起来可能比较省力,于是下课以后,他就将班上用来扎拖帕的竹竿弄断,准备把竹竿当作“车轮子”来试试,哪知还没成功就让同学给告了密。听了王芋池的话,我心里的怒气被他智慧的火花驱走得无影无踪,心中的惊喜与自豪油然而生。我鼓励王芋池按他自己的想法在班上进行试验,事实证明王芋池的办法是对的。年仅九岁的孩子能根据平常的生活经验想到如此奇妙的办法,我心里不禁一震,庆幸自己在关键的时候没有训斥孩子,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冷静处理,我留给了孩子辩驳的机会,使他能说出自己的理由,让他们奇异的思维得以闪光。
2.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2.1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意志。
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到难学或自认学习不好,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负担,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注定是学不好的,所以要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定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说“再想想,再看看,你能行!”的鼓励话,作业批改上多写“有进步”“相信你能学会”的批语。发现学生做错题时,先不在作业上打“×”,先打上“------”,学生改对后再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
同时,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2.2 培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1以疑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分歧,这时我放开让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学习时有学生提出:“当时敌人投掷的燃烧弹炸开时有浓烟,邱少云为何不趁此机会打个滚熄灭自己身上的烈火呢?”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鸟的天堂》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但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我启发学生质疑:文中两个“鸟的天堂”是同一个意思吗?为什么一个“鸟的天堂”打了引号,一个没有打引号呢?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2.2.2以趣乐学。
对新知产生兴趣仅是迈出了一个小步,如何在求知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兴趣,需教师深钻教材挖掘内在的“趣”。平常在学生的习作中,我常发现学生混用“辨、辩、瓣”。于是我很有创意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谜语内容分别是:辨:“辛辛两个插树丫,插上点撇分开它。”(分开含有分清之意。)辩:“辛辛两旁在说话,站在两边争论它。”(争辩的“辩”与说话有关,所以中间是言字旁。)瓣:“辛辛两个种西瓜,种了西瓜先开花”。(瓣字既指话的片,也含有瓜瓣的意思)。通过这样两头不变“辛辛”只有中间部分的变化,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三个字的区别所在,这一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以趣乐学的过程。这样的练习定能减少学生错别字的发生,这样的学习方式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推到主体的位置上,又获得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
2.2.3结束延趣。
一首好诗,一篇好的小说如一枚青橄榄让读者回味,同样一节好课也会让学生回味无穷。当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因课的结束而中断,兴趣会引他们进入一个求知的氛围,如《凡卡》一课的教学,在结束全文时,大家都意犹未尽,我抓住孩子们都十分关注凡卡的命运这一契机,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凡卡最终的命运如何?这样课堂的延续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今天,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空间,让我们积极地投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心全意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努力跟学生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生一定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上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参考文献:

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它能把阻力化为动力,将被动变成主动,勇于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因此,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每一位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留心教学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时时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鼓励为主,唤起自信心

无论哪一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作为语文教师,我关注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握时机,尽可能地表扬每个学生,以简洁、中肯的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班上有位姓周的男生,朗读水平较差。一次,我请他读《白杨》第五自然段。结果,短短十几字的一个长句,他反复读了好几遍,都没有读准确。我看他很紧张,也很尴尬,就摸摸他的脑袋,鼓励他说:“还可以嘛,老师觉得你比以前读得好多了,声音也挺响亮。课外你再多练练,下节课还请你来读,能行吗?”他激动地点点头。到了下一堂课上,我又请他读,果然他读得十分正确流利,我再一次表扬了他,后来,这位男生的读书劲头更大了,朗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二、设立目标,产生自信心
确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立适中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达到既定目标,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相信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心。
一次口语交际课《我的读书生活》,我给班上同学分配了不同的任务:要求平时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一些学生不但要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还要结合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而对一些口语交际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说话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能说清书名、作者、把书中摘抄的精彩语句读给大家听就行了。当学生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时,我就加以肯定。一堂课由于对大家的要求不同,学生们都较轻松地完成了任务,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
三、认识自我,发展自信心
小学生的自信心往往是在通过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以人之长比己之短,会越比越泄气,反之,则会造成骄傲、自负的缺点。在语文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会辨证地分析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同时认识自己的不足,长处发扬光大,短处设法弥补,这才是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正确态度,才有利于自信心的健康发展。
一次习作课写《我的同学》,我请同学们互相说说所写对象的特点,发现大家对班上几个成绩较差的“调皮鬼”尽挑毛病,我就引导说:“相信这些同学听了大家的意见,会改正缺点的,不过你们不要太挑剔了,也夸夸人家好的地方嘛!同学们又纷纷给他们找优点。原先被批评得低头不语的几位同学,这回也挺直了腰杆。习作完成后,我又补充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写一篇小练笔《夸夸我自己》,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
四、创设环境,激励自信心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长期发展的结果,它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密切相联,在小学阶段,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是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来确定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文本,更多地创设一个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的环境,对学生的表现不说泄气话,更不说讽刺挖苦的话。
比如在朗读课文中,我最常运用的方法就是开展朗读比赛,如个人赛、小组赛、师生赛等,要求学生都来做“评委”,为别人的朗读情况打分、评议,除了指出他朗读中的错误外,更要找找他朗读中值得别人借鉴的优点。课堂上同学们的肯定态度,更能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也要求家长对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不要一昧地高要求,比分数,而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
五、创造机会,增强自信心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我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才能,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巨大动力。比如:让写字有进步的学生上黑板范写生字,把他的作业本拿出来展览;每一次习作后,挑选优秀的学生习作推荐到学校“笋芽儿文学社”,有进步的作品在班上范读,甚至贴进“学习园地”;让朗读得好的同学起来做“小老师”,给大家范读、领读等。让学生用行动把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展现在别人面前,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摆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⑧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较城镇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多、难度大。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大学生阅读量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学校、家庭应多为学生购置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多少图书,而且大多内容陈旧,不适合学生阅读,更谈不上有图书馆。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家长认识跟不上,也没有几本课外书籍,农村小学生基本处于无书(课外)可读的状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进行大量的阅读是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完成语文的三维目标。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每年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学生购买图书;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一些课外书,让学生有书可读。我在所任教的班级成立了一个“图书角”,书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为从学校借来的图书;一部分为学生自愿从家中拿来与同学共享的图书,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阅读“图书角”中的图书。为了增加图书角的图书册数,又在班级开展了“捐一获十”活动,倡议每个学生都捐出一本书,这样全班二十余名学生就会捐出二十多本书,所有学生把这些书都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就等于自己有了二十多本书。每个学生捐出一本书花费在十元左右,家长完全承受得了,这个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效果很好。为了展示学生读书成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我又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条件
首先,家长应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字典、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及必要的课外书籍和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活动所必需的少量费用。其次,家长应配合学校做一些工作。如检查孩子朗读、背诵情况;听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修改习作;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等。再次,家长要说普通话,尽量不说方言土语;要讲究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家长要在用语方面做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施加良好的影响。
3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教师是关键
3.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树立“生活即语文”的观念。如开展“我会认”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生会在广告牌上、食品包装袋上、电视广告中认识很多字,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就会加大学生识字量,减少识字教学中的障碍。让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在活动课上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每周写2~3篇日记,坚持进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生活规律的好习惯。而学校的广播、文化墙、宣传栏、标语、班级墙报都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良好的影响。“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语文海阔天宽,语文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学习就永远充满活力。
3.2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语文教材虽经改革,内容更加丰富,但相对于“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而言仍显单薄。而农村小学其它语文辅助教学媒体较少或根本没有,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会让课堂充满趣味和挑战,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改变授课的时间和地点。如《第一场雪》这篇季节性很强的课文就可以适当提前或延后到了下雪时再学习。这样会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效果会更好。再如学习《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篇课文,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看到过计算机的实物,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打印室(农村小学没有微机室)去实地看一看计算机的外观,然后教师再讲一讲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功能。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如学习了《坐井观天》就可以让学生续写如果青蛙出来了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读一读《安徒生童话》,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增加语言积累;学习了《狱中联欢》就要挖掘文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勤奋向上;学习了《墨梅》、《石灰吟》两首古诗,就可以让学生课下再找几首咏物诗读一读,体会祖国古代诗歌特点,学习作者的高尚品质;学习了《陶罐与铁罐》这类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了《四季的脚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编一编,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师应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及媒体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了《画鸡》这首古诗后,可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这只公鸡画下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学习了韵律感极强的古诗词,可以让学生自己谱曲唱一唱,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又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如有条件就可以找一找电影中五壮士跳崖的片断让学生欣赏(农村小学都有国家匹配的光盘播放设备),对片断的欣赏,必会使学生被五壮士的壮举所震撼和感动,受到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得到良好的强化。
3.3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语文学科活动的范畴很大,广义上讲,凡与语文学科有关的课外活动都应属于语文学科活动。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起着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如我曾组织学生开展每天“五个一”活动,即要求全班学生每天积累一句名言、一句歇后语、一句谚语、一首古诗、一个成语,由学生轮流把自己积累的内容展示在小黑板上,与同学交流。这个活动对于增加学生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效果非常好。再如开展故事会、朗读(诵)比赛等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十分有帮助。又如开展“古诗与季节”,“古诗与动植物”系列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与季节,动植物有关的古诗词诵读并理解大意,再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这个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帮助,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以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有力补充。

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语文中的学困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它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困扰,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目前随着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想将学困生转化成优秀生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就针对近几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工作中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学习,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往往会不知所措,课堂上听讲不认真,不积极,自甘堕落,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对其过于宠爱;有些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差,记忆能力较差,这也是一项主要的原因;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不好;还有一些学生缺乏父母的管教,他们的父母平时上班没时间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不能够督促学生做家庭作业,这样就会导致学困生的兴趣不高,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些孩子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内心无法承受,就会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对语文产生了排斥心理,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总而言之,学生学习成绩差是有一定原因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困生。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 1.分析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制订有效的计划针对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使其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态度、心理因素、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社会影响等,这些都会导致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差。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明确学困生的成因,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才能够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和日常的表现等,找出学困生的名单。分析完学困生的成因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所进步。 2.调整课堂结构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找出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少讲,将知识点进行浓缩,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生还可以把课上老师讲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遇到不会的问题多与老师沟通交流,老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 3.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要以课堂为主体,因为课堂是学生主要的阵地,也是十分关键的部分,是提高学困生成绩的关键要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并能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要比课下的效果更好。 4.加强学习上的合作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应该积极互动,开展热烈的讨论,这样会使孩子们收获更多的知识。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困生转化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定,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帮助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效果最好的是一名学困生搭配两名优秀的学生,课堂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优秀生要有效落实。这样,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优秀生在帮助学困生的过程中还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优秀生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还能够掌握的更加牢固。 5.加大对学困生的鼓励对学困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改变,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将学困生与自己的现在和以前分别进行对比。在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寻找有利的时机,对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要给予指导,给予针对性的评语,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将批评转化成鼓励的语言,这样更能有效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 6.加强家校交流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经常召开家长会、教师对家长进行家访等方式。这样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我们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家长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教育。 7.建立学困生的成长记录袋在每个学期的初期,教师都应该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计划,这些计划主要是针对孩子们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改正自身的缺点。教师在班级内要采取“一对一”的帮助计划,建立帮扶名单,了解帮扶情况。在记录袋里应该注明教师的评语与评价,以及教师对今后学习的指导性意见等。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需要师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坚持计划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可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阅读全文

与浅谈如何转化农村小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