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09 17:46:46

①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另外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充分利用课件里贮备的课文朗读,生字词库,课文动画,有关资料,实践录像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徜徉。例如上二年级语文《看月食》一课,我通过创设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设计月食这一动画课件时,有意识地把月亮变化过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学性,也具有启发性。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时,我找准切入点,让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数优生得到训练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办法可多了。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如我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学生通过想象就编出了不同的故事。如:《乌鸦又上当了》:这次狐狸知道乌鸦不会再听他的花言巧语,就想了一个说乌鸦坏话的办法,激起乌鸦的怒火,乌鸦破口大骂,结果他嘴里的肉掉下来又被狐狸叨走了……,从这个故事中揭示了一个她从生活中领悟的道理: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听了不好听的话,不冷静对待也容易上当。所以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自学《动手做做看》,可以先设计自读提纲。①小说有哪两位主人公?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③从这件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④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逐渐引导他们归纳出学习课文的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四、寻找写作的激趣点
所谓激趣点,就是学生最关注、最感兴趣或者印象最深的方面。上次在才溪参加的习作指导和讲评课比赛,才溪的余佛英老师指导的主题和我一样,都是“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相比之下,她更善于发现激趣点。我们都是播放学生爱听而熟悉的两首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和《好爸爸坏爸爸》引入,然后我是引导学生围绕“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哪些事”进行交流,而余老师是继续播放音画文都很美的多媒体课件,有的是父母给孩子过生日,有的是父母冒着大雨给孩子送伞,有的

②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的思维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一、启迪思维,让学生学会标新立异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学会标新立异的目的。
1、创设佳境
“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激乃发灵光”。创新就如同是这相荡而起的涟漪,相击而发的灵光,使平静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脑启蒙生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它需要一个能够催生“火花”的课堂氛围。[ 1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教学思想,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宽松自如、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就能大胆发言,就能敢于说、敢于辩、敢于否定权威定论,提出新见解。[ 2 ]
一教师在教学《三亚落日》时,在充分引导学生品读美文欣赏美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设想:自己就置身在这柔软细腻的沙滩上,迎着徐徐拂来的暖风,看着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诗般地没落,想说什么? 学生有说想画一幅画的,还有的说想写一首词,唱一首歌,作一首诗,一首赞美三亚的美妙绝伦的诗,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诗⋯⋯这时,一个学生说这是一首环保的诗,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哈哈大笑。教师充满赞许且疑惑地问该生:能说说理由吗? 该生回答:碧水、蓝天、海鸥、落日、清风、沙滩,岂能融进一缕黑色的烟,一张白色的纸,一口厌人的痰,这不是一首环保的诗吗? 师生热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画”也罢、“歌”也好、“诗”也行,无论你是怎样的画,怎样的歌,怎样的诗,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创新思维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才能孕育、诞生。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 应该成为创新教学的必由之路。[3 ]
2、换种想法
“奇迹产生于换一种想法之中”。少年儿童好奇好问,一些问题在成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诞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离谱的答案也许包含着独辟蹊径的思路,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善于引导其求变,变得得法鼓励嘉奖,变得不妥引导启发。要让学生个个动脑筋,有收获。
在《小马过河》的教学现场,当师生讨论认同“小马不动脑筋,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时,一个另类声音出现了:“我认为小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难保了。换成是我,听了松鼠的话也会收住脚步,这样冒险的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显然,这是一种引人思考,含着一种强烈批判意识的声音,教师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让人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得知河水的深浅呢?”学生讨论热烈,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像这位教师一样善于引发学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学有所得。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并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交流讨论引向深入。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长,改变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持异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二、开拓思维,让学生学会找岔子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1、向教材发问
学生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会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对所学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鼓励学生把疑问说出来,并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去寻求正确的答案。这样质疑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启迪智慧,增进互学精神,营造善思、善问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质。
当《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课堂上出现对诚实的雄日一片赞美声时,一个学生认为雄日太孤单,不想学他。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讨论,在不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为了突出个别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来垫底,或者故意把本来并不存在善、恶、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强拉,以形成反差。这是我们在阅读时经常可以窥见的一种创作构思。它的特点是:抑九扬一。这是一种违背客观事实的、主观武断的、极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说服力的思维方法。[ 5 ]
2、向权威发问
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儿童努力克服思维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滞。不盲从,敢于向权威挑战。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描述伽利略进行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的情景。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专门设备,也不需要掌握什么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这个实验。可是在过去的两千年中,七十三万个日日夜夜,竟没有一个人去做这个简单的实验。而伽利略却用铁的事实,在一瞬间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几乎具有绝对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结论。伽利略的伟大和可贵之处,不在于他做了这个实验,而在于他绝不盲目崇拜权威。
三、深化思维,让学生学会突破障碍
狭隘的观念,沮丧的心情,压抑的氛围等都会使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要能够认识障碍,进而克服障碍,促使创造力的产生。要突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思维定势,不思变通;过于严谨,死抠字眼;崇尚权威,唯我唯上;从众心理,跟随大局;信息饱和,无法切入;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兴趣狭窄,倦怠懒惰。
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成了许多课堂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语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为了板书某个词,抑或为了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教师会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穷尽“追问”之能事,直至挤出“正确结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司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司马光“反向思考”的过程:司马光怎么会想到“砸缸救人”这个办法的? 还有其他办法吗? 将教师的创新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活动。[ 6 ]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③ 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兴趣调动法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浓厚的兴趣是思维兴奋的最佳催化剂。心理学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材料不感兴趣,则思维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反之,思维就会处于兴奋状态。据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首先设法激活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激活了的兴趣去启动学生的思维。
二、情感渲染法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那么,情感则是学习的动力。语文学科从学科属性讲,属人文学科的范畴,其自身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性。因此,同其他学科相比,用“情”启“思”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的条件。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得当,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于漪老师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名家,她教的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很快,原因何在?就在于她善用情感这根弦来拨动学生的思维。
三、信心鼓励法

信心是一个人学习取得成功的坚强柱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坚信自己能学好,并且充满必胜的信心,那么,他的思维就会高度活跃。这时,不论学习什么材料,均会取得惊人的效果。

④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分类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语文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

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⑤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以往教师总担心学生学不懂文章,在教学中不断地对课文进行讲解、剖析,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能力。以上现象严重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陶行之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宝库和宇宙之宝藏。”因此,我们在和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是把“学”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教师在进行各项阅读训练时,既要教知识、训练技能,又要教给学习方法。教学相长,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我从以下三方面说一说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636198.htm
一 教师要树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意识
1.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在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是实践性和独立性。实践性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学习;独立性是让学生有自学的自主权,能独立地阅读、独自思考、独自完成各项适合他们要求的作业和练习等,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操作过程,在自学的天地里发挥才能。
3.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应尽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让聪明才智早期得到发掘,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代的需要。这就是小学生要研究学法的重要意义。
4.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
中外教育家几乎一致论述到儿童教育要注意兴趣的作用,“兴趣是使之入门的向导”。传统的教育经验也告诉我们:“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首先要求教师应从思想上明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中才能还学生主人的地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情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活动中,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因成功、进步、发展而应享受到的乐趣,使他们对学习入迷,并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乐学不疲,出现智能发展的飞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精读、细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使学生能自学。在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强调边读边画、边读边思、边读边说,把读书、思考和表达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各种阅读实践活动,而且还要动手画、动嘴说、动脑想,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掌握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粗读等方法
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会精读、细读、粗读等方法,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精读,是指导学生联系文章的重点、难点,参与认识过程,增强学生认知、思维和反馈知识的能力,它不是泛读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生字生词、初步领悟了部分重点词句、抓住了课文梗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重点,消化难点,而决不能只给观感结论。
如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么一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教师引导学生从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样子和是什么力量使邱少云像千斤巨石般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这两个方面去体会,从而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有关部分,学生经点拨、议论,开了窍,轻松地就消化了知识面的疑难点,也突破了重点,体会到邱少云严守纪律的精神。粗读,首先是教师介绍工具书及有关资料,让学生熟悉课文背景,再根据教学目的,抓住课文特色,揭示知识性问题,渲染气氛或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查出生字、生词,通过重点词句的批注自己体会,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学会查阅资料,为自学提供基本能力,奠定基础。学生肯自学,能自学,还应做到会自学。
3.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实践
在自学实践中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自己探究,教师辅之以引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自学能力。在教学中依据重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学习,读读、议议、练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概括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突出自学这条主线。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随意性”学习。自学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中大致有三种形式:(1)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然后学生自学;(2)学生先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出自学的内容;(3)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自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从多方面为各类学生创设自学的环境和条件,使其经常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让学生以积极乐学的心境投入学习,不断优化学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充满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1、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什么、洛桑表演了哪些内容。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blues,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在曲艺中被称作什么?将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了《口技》之中。
2、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地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它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能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第一,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地加以训练。例如教《皇帝的新装》时,在初读课文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并训练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1、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2、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3、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4、勾勒出人物的特点(每个人物不得超过十个字)。通过抢答,评出优胜者。这样,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全方位的整体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分析判断有独到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例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提出:“东京也无非这样”中的“也”是关联词语,可是前面又没有句子,与谁关联?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看似平淡的地方,老师却提出了如此深刻的问题,学生马上陷入了思索。顷刻,学生举手答到:“这句话有潜台词,前面省略了。”又一个同学答道:“大清帝国日暮图穷,腐败不堪,作者才东渡日本寻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国留学生依然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令作者义愤填膺。”又一学生道:“‘也’字蕴涵着作者无限悲愤之情。”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和思考问题,对事物的认识不满足于表象,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无论是文章的主旨,还是结构安排,或是细节描写,只要抓住课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学习《孔乙己》时,教师提出:“孔乙己既穿长衫为何站者喝酒?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了矛盾,学生思想产生了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乙己的整个精神世界和社会处境。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学会了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于矛盾之处生疑探疑,进而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⑦ 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思维能力的高低既是衡量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探讨学生思维的能力提升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可以看出,新课改并不彻底,传统的应试教育依然是阻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方式坚持原来的满堂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和主体的双重作用,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对语文的学习就是跟随老师的步伐,固定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机械地回答老师设置的问题;认为学习目的就是应付考试。一张试卷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这种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最终锻炼的只是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能力,对学生语文思维和水平的提高并起不到多大的提升作用。就从阅读理解来说,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只会简单地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以应付后面的习题,而不会综合分析文章全局。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语文学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现实需要
相比小学语文来说,初中语文不管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学习结构逐渐复杂化,学生需要综合各种思维方式,才能学好语文课程的各个模块。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也随教学内容的转变而转变,初中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认识生词,而是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并且逐步尝试在文章的写作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学生原来学习语文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初中语文的学习,尤其对语言不敏感的学生更应该提升语文的思维方式。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各个科目的基础学科,为学生以后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初中语文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下面本人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建议。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是一门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一般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首先,教学目标是培养计划确定的依据。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般包括:学生改写、缩写的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思维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要根据培养内容的不同,恰当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讲授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所描绘的场景,并将其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时,写作训练是最常见的练习方式,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完成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衡量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体现。最后,教师要不断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监控,不定期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及时总结得失,灵活调整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二)创造环境,开发学生思维
1.课前导入,启发思维
课前导入和开门见山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授课方式,开门见山就是直接进入主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处于迷茫状态,而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所以课前导入是语文教学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导入环节就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逐渐进入讲授主题,课前导入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另一个是活跃学生大脑,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课前导入一般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名人名言导入、相关视频导入的方式等。比如在讲授《苏州园林》的一课时。课前导入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苏州园林的照片,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观看完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谈一些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前导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2.从文章着手训练学生思维
文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载体,为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包含各种题材的文章,一般来说主要是包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类的常识性文章和包含诗歌、散文的文艺性文章。不同的文章体裁需要学生及时转化学习的思维模式,比如文艺性文章属于含蓄性质多一点的,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到文章中,使学生的思维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换,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
3.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点。迁移能力不仅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多是指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的锻炼。比如学生在学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充满情境的诗句时,就会在脑海中会浮现出相应的画面。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必须适应新课改的时代步伐,彻底更新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地开展思维培养的过程。

⑧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阅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呢?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做遵循了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则,能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显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语文课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或是极富感染力的话语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讲解《十里长街送总理》前,我是这样开始的:“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的车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大地。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长安街的两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的灵车沉痛地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一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尽管我们没有亲眼见到那动人的感人情景,但今天我们要学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可以把我们带进那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我怀着满腔激情,以低沉的语调,稍微慢一点的节奏朗诵着。学生凝视双眸听着,想着……就是这种激情的语言导入,那堂课我的学生在整节课中精力旺盛,可想而知这样做比起照本宣科的讲解,无论如何,其收效都是明显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习了7、8 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是指“榕树的生命力强”就行,可我感觉这么说很抽象,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命力很难,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以及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很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但是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又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春天来了》一文时,我让学生观察了解大体内容后,提问学生:“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春天来了”后,接着加以点拨,拓宽学生思路,“粉红的桃花开了,白色的梨花开了,除了文中我们身边春天还有哪些各式各样的花也开了呀?”孩子们大声地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只要是自己知道的不管什么季节开的花都说出来了,整个教室一下子就乱了!我赶紧制止了学生,及时插入了四季之分,并重点提了开在各个季节的一些典型的花(如荷花是夏季开,菊花秋天开,梅花冬天开),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开动脑筋想问题,而且也能使他们说出具体、连贯的内容。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它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联系。作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维能力,它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只限于认识世界的现象,而且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青少年的思维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既要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又要着重培养、训练逻辑思维,思维能力是通过它本身的活动过程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思维能力。下面就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下具体的方法。
一、训练语言,发展思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学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理解的工具,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二者相互联系。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每每与思维活动分不开。在认字、写字方面出错多的是观察力较差的学生,因为有较强的观察力就能看出字形、写法的细微差别;词不达意,语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有了清楚的思想内容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而是思想本身就不清楚或概念模糊造成的。因此加强语言训练,要让学生多读新闻、报刊。针对某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可分析的角度,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启迪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某中学的学生从四楼爬窗致残。我就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从现象得到教训和启示。分析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投之高度的热情,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思维就像烧开的水一样被激活。这样以训练语言为手段,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设疑问难,启迪思维
1.利用设疑把握流向。学生的课堂思维比较活跃,其中也不排除散的特点,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点,适当设疑,把握思维流向,语文学习更应当经常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产生矛盾的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教学中的设疑便是思维锻炼的有效途径之一,一般采用问答的方式。在《斑羚飞渡》教学中,我利用三个提问导入新课,斑羚为什么要飞渡?斑羚到底怎样飞渡?从斑羚悲壮惨烈的飞渡中,人类领悟到了什么道理?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诱导学生的思维,并规定了思维的流向,使学生的思维很快地顺势进入对课文的认识、理解。
2.利用设疑吃透题眼。所谓题眼即文章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教学是否突出了重点,那么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这是每个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而设疑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中心的。如《社戏》一文,为什么作者在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通过设疑,启发诱导思维,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这是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3.培养质疑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依赖应付提问,不能消极地接受问题情境,而是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也应借重行之有效的训练常规。比如:在阅读的六步自读法中设置发问一步,要求学生按照依次递进的三个问题,自问自答,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即:写了什么写得怎样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自问自答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组织讨论,激励思维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动脑、动口,互相启发,引起共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集思广益,培养了能力,增加了智慧。
1.讨论难点,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点,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把难点交给学生分析,效果会更佳。《孔乙己》中的结尾就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有学生问:孔乙己的死,作者用了互相矛盾的词‘大约’和‘的确’,这是不是错误的呢?对此我先不作直接答复,而是让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同时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然后统一意见。这样提高了认识,解除了难点。
2.讨论疑点,提高辨析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发现一些疑点,把这些疑点提出来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提出疑问,认为小说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不恰当。理由是爸爸的花儿与本文关系不大,课文主要是写爸爸。这时,我就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无疑是两种意见,但更多的学生认为,本文标题精巧,别有用意。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是实指爸爸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既含蓄又形象,更能突出中心思想。无疑,对疑点的讨论,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解除了疑点,提高了辨析能力。
3.讨论议题、材料,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中学语文学习,根据语文课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应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一个题目,一个材料,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理解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经常让学生讨论议题、材料,不但可开拓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而且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如论牵牛花这个议题,学生认为只有一个角度可以理解因为不能自立,所以只好依据在他人身上。但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任何议题、材料都可以从多角度探索。其二角度:过程的依赖性使它总是按别人指导的方向前进。其三角度:无论多么艰难,只要有一点可能就不停地攀登。其四角度:善于借助外物,所以总比外物高出一截。其五角度:无论攀到什么高度,根还扎在泥土里,因此能开出美丽的花。这样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

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2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少年儿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认识事物具有直观性。因而,小学语文课本内编排了大量的彩图、彩照,便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课教学中,利用插图导入,创设课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先出示插图,再引导学生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2)乌鸦在干什么?可是瓶子里的水怎样,瓶口又怎样?(3)乌鸦喝到水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课文是怎么样描述这幅图的内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板书课题),听老师读课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插图上,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演示实验不仅能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称象》时讲到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于是我准备了一些用具,用来演示该方法:(1)用一个透明的水缸装上水,把一艘模型船放进去,然后把一头玩具大象放入船中,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并理解“船舷”一词。(2)再把大象从船上拿出来,往船上装预先准备好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3)然后用天平称一称船上的小石子。(4)小石子共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立刻追问学生:“你们有谁能想出比曹冲这个方法更好的办法来?”学生立刻进入冥思苦想的状态。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们可以用人代替石头。因为石头比较重,又要搬,而用人就不用搬,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总重量。”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阅读全文

与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