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如何实现中职语文课堂高效

如何实现中职语文课堂高效

发布时间:2022-06-13 00:56:26

㈠ 如何构建活色生香的中职语文高效课堂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今天,构建幸福社会已经成为共识,幸福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中职教育的追求。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他们身上存在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自卑心理强等问题,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扰乱课堂纪律、打架等违纪现象,课堂教学难度大,学生学得苦闷,教育教学效果低,造成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未能达到中职的培养目标。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没有成就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甚至职业枯竭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中职课堂,构建“幸福课堂”,让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让师生在教学过程共同成长、体验幸福,享受幸福是十分必要的。
一、变观念
1. 正确认识中职学生。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他们自认为是被学校抛弃的“孩子”。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因此想让课堂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改变“儒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模式:中职生与普高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只有教师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才可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的阴影,树立起信心,让学生愿学进而乐学。
2. 正确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近几年中职教材进行了大变革,教师应真正领悟新教材的精神,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能力的点滴提高,要打破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重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多元评价。
3. 正确定位中职教师身份。
绝大部分中职生认为在中职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作为文化课的语文来说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他们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很重要。在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学生,做他们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朋友。较之教师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更能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之则亲之”,学生若能感受到教师朋友般的关心与爱,便会更喜欢这个教师的课。
二、变教材
许多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是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思维、组织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质,其次,用人单位还比较重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近几年的中职教材都较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符合中职语文真正的教学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可以更灵活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创新。
1. 教师修正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社会,选择一些有关社会分析和职业思考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如选择《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进行“职业与理想”教育;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责任与义务”教育;选择《人生即燃烧》,进行“人生与创造”教育;选择《致加西亚的信》,进行“敬业与乐业”教育……还可增设一些口语和书写训练,多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满足学生在工作时的实际需要;在学习课文诗词的基础上再增设古诗词赏析及美文佳作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结合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进行基础训练,弥补中职生字词功底不扎实的弱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学生参与重整教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有兴趣才会乐学,而若能让学生参与重整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高。
对此,笔者是这样做的:刚开学的几节语文课,让学生看语文书,把它当小说一样地去看,把语文书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要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觉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说明选择的原因。在学生整理教材时向他们提出“你们认为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整理意见提交之后,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从而确定本学期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生为本、以实用为目的、师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师乐教生乐学的。
三、变教法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都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即师本教育,长久如此,教师越来越懈怠,学生越来越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氛围越来越不和谐。可见,要实现幸福语文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在郭思乐教授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尝试了“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显着提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语文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
文化课应与专业课相结合,为专业发展服务,这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比如教《边城》,在旅游班授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搜集相关的湘西自然景观,探索湘西的民俗风情,然后写一篇导游词,在课堂上作解说;在计算机班授课时,笔者让他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ppt文件在课堂上展示;在动漫班授课时,笔者让学生依据作者对文章主人公翠翠的描写给翠翠画一幅动漫作品;对幼师专业的学生,笔者让她们自己配乐朗读《边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相融合,让他们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才更认可语文学科内容,更乐于学习语文。
2. 语文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所以他们的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受好,而且部分学生喜欢出人头地,引起他人注意。针对这一特点,笔者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工作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开展语文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如教《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笔者开展为人物配音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模拟配音时,通过揣摩人物语言,表现人物个性,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孔子思想,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同时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理解、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威尼斯商人》时,笔者开展课本剧的排演,锻炼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组织实施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应聘》时,开展“职场应聘终极PK”活动提高学生的说话、应答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技能。在这些情境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3. 语文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注重多元评价。
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考核评价应淡化分数,主要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应用性能力四方面评价。重视对阅读积累的过程评价,重视参与写作的态度、方法和情感的评价,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实践评价,重视应用性能力的训练与测试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态度,关注参与实践的表现,关注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表现,尽可能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与支持,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通过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变观念、变教材、变教法”改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了教学效果,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和谐的课堂里,师生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在成长中收获幸福人生。

㈡ 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一、创造辨论的课堂氛围 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可以用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口头讨论,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引发他们对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意义等问题的沉思和追问。 二、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 在人文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同时更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所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三、创设情境,提升审美能力 文质兼美的中职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因素,在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可利用范文中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人文精神,创设佳境,营造人文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如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教师以情感人,动之以情,学生则会受到感染,心灵得到陶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到图书馆、因特网等等领域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人文知识。语文课堂中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对塑造健康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有极大的作用。 四、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乎、者、也”和让他们头疼的写作,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语文课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把它变成故事讲给学生听的,比如说介绍作者这个教学环节。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是介绍作者的名字、时代、出生地、世人对他的评价、还有代表作品。我们可以把作者的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并且也愿意去听。 五、加大语文课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 把语文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气息,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对生活体验的需要,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承载了人类文化。又是覆盖面最为广泛的,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因此,我们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生。

㈢ 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科学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生动、可知可感的形象,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提供多方位的外部刺激,把教学信息直接、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激活语文教学和推进语文教学改革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主动发展,构筑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大厦,才能创造出学习过程的最高境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因其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优势,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 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因其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优势,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处理特点,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来优化语课堂教学呢?

一、科学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一精神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多媒体语文教学根据自身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再加上适时适度的点拨,学生对探究学习内容充满着兴趣,就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既有生动的一面,又有枯燥的一面,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可见可听、可知可感的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性地造就语文教学艺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它更直观新颖,更能有效利用音像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之后,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激发起其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愿望,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教学内容充实形象,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获得信息,掌握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取得最佳教学效益

多媒体技术能超文本、超链接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课本不同的文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组合,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语言相对于实物来说较为抽象,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把难懂的文字表达转化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尤其是对中下等学生,避免了想学而无从学起的尴尬局面,使他们能够面对鲜活的内容,轻松参与到学习中去。像《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层次分明、语言精练,但又有不少难懂的词语的建筑术语,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障碍。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剪辑整理,制作成配有文字说明的风光片。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使他们轻松地深入到课文中,把难懂的词语和术语形象化,解决了疑难问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耗时多、效率低的现状,它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的传授给学生,还增大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直观、形象、准确,而且速度快、效率高。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发现、探索,并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乐学的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多样化教学情景,刺激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紧张压抑的情绪是阻碍学生智力发挥的主要因素。人的情感往往是在情景中产生的,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因此教师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启发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充分合理地结合运用视听感官,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动态地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多维刺激下,产生关于学习的多层次兴趣。首先,它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如英雄人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历史事件等都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出来,以加深影响,提高记忆效果。其次,它能提供模拟演示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有效突破重、难点,更好的培养泩的思维创造性。

四、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它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从而获得答案的思维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提问题,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计算机多媒体就恰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素质教育提倡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离不开想象和验证。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和验证的机会。在课堂适当的机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猜测,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一起验证、修改、完善。这样教学,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并培养了他们发散思维,进一步开发了的创造潜能。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各种图像、音响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快速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走进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其次,在一堂课中是否要使用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设计得好,多媒体手段使用得恰当,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因此,有的课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特别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科学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生动、可知可感的形象,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提供多方位的外部刺激,把教学信息直接、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激活语文教学和推进语文教学改革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主动发展,构筑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大厦,才能创造出学习过程的最高境界。

㈣ 怎么上好中职课

1(依据生源的‎基础~培养出符合‎社会不同层‎面需要的技‎能人才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造成这种“教师累,学生烦,效果差”的尴尬局面‎,不是学校没‎有进行过相‎应的教学改‎革,也不是教师‎没有探讨过‎相应的教学‎方法,而是单纯地‎重视产教的‎结合,过分地强调‎社会的需要‎,却忽视了学‎生的能力。生源的整体‎成分变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却不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没变‎。要把这些智‎力千差万别‎、成份错综复‎杂的学生按‎照统一的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它的难‎度,这无异于“在一堆千奇‎百怪的树根‎中寻找出统‎一规格的房‎梁”。我们必须依‎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为何不把这‎些“树根”加工成“根雕”艺术作品呢‎,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不‎同需要。按照职业能‎力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劳务型人‎才。中职培养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劳务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只有少数的‎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够完成,而且也只能‎是部分专业‎及少数学生‎,至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就更少了。问题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愿意、也不肯承认‎这种非常残‎酷的现实,苦苦地端着‎传统中专的‎“架子”不放。结果是学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入了大批‎的师资力量‎,辛辛苦苦地‎“教”给学生那些‎教师们“自我感觉”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学生却没有‎学会,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学生‎不愿意学、甚至根本不‎学。因此,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仅清楚教‎给学生什么‎,而且掌握学‎生学会了多‎少,使这些不同‎资质水平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2(依据学生的‎特点~研究出适合‎学生运动感‎知特性的教‎育方式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生绝‎大部分是被‎初中“遗弃”学生,或者说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叛逆”者。具权威人士‎分析这些学‎生是通过运‎动感知知识‎的,由于不适应‎中学依靠听‎觉和视觉感‎知知识方式‎而被“淘汰”,并“流落”到了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中职学‎校改革多次‎、重视技能培‎养,但是仍然沿‎用依靠听觉‎和视觉感知‎知识方式组‎织教学,还有大量与‎职业技能培‎养无关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使学生大有‎逃离“狼窝”又入“虎穴”的感觉。我们的教师‎已经养成了‎迫使学生服‎从我们行为‎习惯的“毛病”,不能主动适‎应学生,依据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回想自身的‎教学也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㈤ 职业教育学校怎样上好语文课

一、创造辨论的课堂氛围 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可以用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口头讨论,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引发他们对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意义等问题的沉思和追问。 二、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 在人文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同时更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所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三、创设情境,提升审美能力 文质兼美的中职语文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因素,在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可利用范文中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人文精神,创设佳境,营造人文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给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如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语言美。教师以情感人,动之以情,学生则会受到感染,心灵得到陶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到图书馆、因特网等等领域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人文知识。语文课堂中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对塑造健康人格,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有极大的作用。 四、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乎、者、也”和让他们头疼的写作,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语文课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把它变成故事讲给学生听的,比如说介绍作者这个教学环节。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是介绍作者的名字、时代、出生地、世人对他的评价、还有代表作品。我们可以把作者的生平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并且也愿意去听。 五、加大语文课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 把语文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气息,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㈥ 如何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一、开课伊始,灵动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职校学生上课时,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聊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学习课文之始,笔者努力创设出一种既适合学生走入文本的情境,又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一开始上课就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人名地名的谐音:霍启——祸起;卜世仁——不是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梨香院——离乡怨;十里街——势利街;王熙凤——昔日凤凰;贾宝玉——假宝玉; 林黛玉——林待玉(宝玉)……这些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学生初次接触觉得新奇好玩,又与课文的知识相关,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采用课前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既轻松又有兴趣。
二、课中拓展,灵动课堂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难点、疑点,这时立足教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呈现了另一个信息,另一种认识,另一种思维,这样通过不同角度的教学形成合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较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1.拓展精彩文段,培养语言能力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内含很多妙词佳句,精彩语段。教学中通过一定形式的读、写、说的延伸训练,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感受、品味、积淀语言,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故乡的榕树》一课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整篇文章充满生活情趣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中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非常富于生活情趣,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榕树勾起自己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重现了儿时的愉快生活。结合职校学生语文能力较差,这样的句子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语言,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仿写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仿句,这不仅增进了学生对作者那种思乡之情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展阅读课堂成为学生语言积累的根本。
2.拓展空白悬念,训练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包含许多诸如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不确定”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质,又能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训练学生的思维。
笔者在进行《工作,从卖灯泡做起》一文的教学时,就进行了一次心理补白的描写训练,笔者抓住文中王经理说的话“要干,就干好,要不,就另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其位,谋其职。这个道理,你应该知道吧?”创设了一个拓展环节: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段心理描写,200字左右。有一位学生的短文十分精彩,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实录如下:“是呀,我现在这里实习,我干的好吗?是不是真的不能学以致用?难道我就要这样子混下去吗?难道我真的要另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适合自己的工作到那里找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中闪现。但此时,另外一个自己也在脑中争斗,我读了四年大学,连个实习工作都做不好,怪不得社会上认为当今大学生素质低下,只会读书考试,不会干活,高分低能。不,我不能输给自己,我要跨好我人生的第一步,我一定要把这次实习工作做好,‘要干,就干好!’我要让大家看看我这个大学生的素质!”通过补充心理活动描写,学生对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语文素养。
3.拓展人文内涵,培养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职校学生思想复杂,作为职校教师,更应有强烈的人文意识,不仅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人文内涵,让学生通过对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而且要通过拓展将人文熏陶加深甚至延伸至生活,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质。如《太阳·老人·少女》是一篇抒情短篇小说,它用象征手法来揭示生命的意义,教学本课重要目标之一是充分发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实现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怎样理解本文里太阳、老人、少女的含义?(2)说说身边具有“老人、少女”那样品格的人物。(3)你有哪些感悟,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教师导读,学生交流讨论、感悟体会,教师点拨指导的教学模式,挖掘出人物的内涵:
老人:饱经风霜,一生勤苦,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力量,繁衍了后代,是他和无数与他一样平凡的人,创造了世界,他们流了汗,流了泪,也流了血,他们是真正的大地的主人,社会的脊梁,而他们从生活中所得到的却极少,过着清贫单调、几乎没有任何温暖的生活,可他们却毫无抱怨地承受着生活中的一切,正是像他这样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正创造着美好的世界。
少女:年青的画家,从老人简单平淡的一生中感受某种不简单、某种了不起和意味深长的东西,更深一层地了解到人生和功勋的意义和奥秘。从而懂得如何对待生活和人生。
太阳:生命的象征。
在完成第一个问题后,师生又畅谈了自己身边的人物,有很多学生找出了生活中具有“老人”“少女”一样品格的人,最后还谈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这样的教学不仅跳出了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对塑造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课后拓展,灵动课堂空间,学以致用
1.联系校园生活,与实际行动结合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笔者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给予辅导,例如:校园艺术节时表演课本剧,动员学生参加“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等各种主题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墙报比赛、征文比赛、国旗下讲话等。这些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活动能力,从而真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联系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的学习应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应让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 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后,笔者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乡荔枝的品种、质地、销售渠道、加工方法等,有的学生通过调查发现了自己家乡种植的荔枝品种单一,有的学生发现荔枝质地不够优良,等等。教师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社会,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立足文本,丰富内容,给我们的语文课堂灌注了强大的生命力,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积累,只有自己先“厚实”起来,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着生机,洋溢着智慧的火花。

㈦ 老师如何上好中职语文课

设计出旨在开发学生吸纳能力的教学方法。
人体要健康,首先需要吸收营养物质。培养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如此,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吸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因此,做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关注中职生对语文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吸纳能力,用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以“拿来”的态度,动手、动口、动耳、动脑。例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阐释哲理透彻,理解上无大障碍,而且情感充沛、文笔优美、节奏鲜明。所以,笔者设计了感知性慢读、理解性赏读和共鸣性熟读等教学环节,还腾出时间安排了当堂背诵“假如我病了,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等三段文字,并当堂竞赛。

再比如张洁的《我的四季》一文,运用象征手法艺术地写出了作者的人生。由于人生经验、文句透析能力、文意理解水平受限,中职生“一读便明白,一说难启齿”。为了解决学生理解、归纳文意的困难,笔者设计了两个办法:带学生一起寻找文本关键词和在最难读懂读透的夏季部分给学生提供了文脉导读图。同时,还将以上内容按照范读的用时标准制成PPT演示文稿,适时将文本中原有的关键词和教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的关键词投影出来,让学生与作者情感对话、思维对接,深入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降低了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其用脑练思、张嘴练说、动手练写。

㈧ 高效课堂中如何让中职学生愉悦学习语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今天,构建幸福社会已经成为共识,幸福不但是社会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更是中职教育的追求。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他们身上存在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自卑心理强等问题,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扰乱课堂纪律、打架等违纪现象,课堂教学难度大,学生学得苦闷,教育教学效果低,造成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强,未能达到中职的培养目标。在这种状况下,教师没有成就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甚至职业枯竭感,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改革中职课堂,构建“幸福课堂”,让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让师生在教学过程共同成长、体验幸福,享受幸福是十分必要的。
一、变观念
1. 正确认识中职学生。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他们自认为是被学校抛弃的“孩子”。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因此想让课堂成为“幸福”的,教师首先要改变“儒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模式:中职生与普高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只有教师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才可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的阴影,树立起信心,让学生愿学进而乐学。
2. 正确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近几年中职教材进行了大变革,教师应真正领悟新教材的精神,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能力的点滴提高,要打破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重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多元评价。
3. 正确定位中职教师身份。
绝大部分中职生认为在中职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作为文化课的语文来说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他们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很重要。在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学生,做他们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朋友。较之教师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更能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之则亲之”,学生若能感受到教师朋友般的关心与爱,便会更喜欢这个教师的课。
二、变教材
许多单位在招聘面试时,都是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思维、组织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质,其次,用人单位还比较重视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近几年的中职教材都较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符合中职语文真正的教学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可以更灵活些,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创新。
1. 教师修正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社会,选择一些有关社会分析和职业思考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如选择《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进行“职业与理想”教育;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责任与义务”教育;选择《人生即燃烧》,进行“人生与创造”教育;选择《致加西亚的信》,进行“敬业与乐业”教育……还可增设一些口语和书写训练,多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满足学生在工作时的实际需要;在学习课文诗词的基础上再增设古诗词赏析及美文佳作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结合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进行基础训练,弥补中职生字词功底不扎实的弱点,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学生参与重整教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有兴趣才会乐学,而若能让学生参与重整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高。
对此,笔者是这样做的:刚开学的几节语文课,让学生看语文书,把它当小说一样地去看,把语文书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要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觉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说明选择的原因。在学生整理教材时向他们提出“你们认为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整理意见提交之后,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从而确定本学期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生为本、以实用为目的、师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师乐教生乐学的。
三、变教法
长期以来,

㈨ 浅谈怎样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水平

如何提升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尽快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呆滞的尴尬局面困扰中走出来。我以为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中专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也即语文素质的提升;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即通过语文基础能力的提升,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以后就业创造机会或条件。本文就如何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一、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
中专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鹜远。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职业中专学生的要求。
中专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却比较重视,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讲究德育渗透,中专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职业渗透,就是这个道理。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电教媒体等手段,都能提供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专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出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将传统讲授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化繁为简,传输给初步具有理性思维的职业中专学生,并非易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做一回真正的主人即学生主讲,教师监督。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力。例如,教学《辨论》一课,我两周前就给班委会布置,让他们围绕校园生活组织一次班级辩论会。此间,我不作任何指导,全由学生自己筹办。活动结束后,再引出课文让他们阅读,对照找出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兴致很高,收效很好。中专语文的课堂现状是:教师在讲台的“孤岛”上挥汗如雨、口吐白沫,而学生或呼呼大睡,或窃窃私语,或聆听音乐(随身听),或偷看闲书等等。教师埋怨学生难伺候,学生则大发牢骚,说授课味同爵腊。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尝试快乐教学,借鉴明星和说书人表演来追求课堂活跃的气氛。既轻松方便又受学生欢迎,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听课激情。例如,我教古典诗词时,就要求学生下载古典诗词歌曲、音乐,课堂交流、学唱。这样,学生不仅真切地感受到诗词的音乐美,而且在反复吟唱中达到理解和熟记的效果。
在中专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识字量不够,句意表达不清,甚至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普通话都不会说。这种现实决定中专语文教学的重点应在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上。具体而言,要提高基础语文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实施分层教学。中专学校的学生水平不一,相互间差距较大,这就决定了中专语文教学必然是一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因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课堂上要具有针对性。讲课时较浅显的部分请一部分学生积极对答;较深奥的部分则主要由老师讲解。另外在课外作业的要求上,也不强求一致。比如讲述文言文单元时,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自觉性较差且语文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只要求解决生字词和背诵名句即可;对中等程度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之外,还要求掌握并背诵重点段落;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要求全文背诵并能够自主翻译全文。三种作业要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能各有所思,各有所得。
第二,强调基础字词的教学。很多语文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基础字词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任务,到了中学或中专应该以对文章和段落的分析、鉴赏为主。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教学观念。实际上,词汇量的积累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石。例如,形容一个人死亡,一般的学生都知道用“过世”、“仙逝”。但到了“作古”、“圆寂”就已经有学生不理解了,至于“涅磐”、“驾鹤”茫然不知所云的更是比比皆是。许多在表达中常用的生字词学生都不懂,或者只会读和理解大意而不会写不会用。词汇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学生表情达意只停留于简单的层面,就更谈不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了。由此可见,中专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字词积累量的增加,经常对课文生词进行听写和连接表达的训练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这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素质的必要条件。
第三,精讲多练。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繁的适度讲解并作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如《国际民歌节展示南宁巨变》这篇文章的课堂设计,可先让三个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小段话、一大段话叙述文章的内容。然后告诉学生新闻文体的写法,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把所报道的内容表示出来,这就是新闻的“标题”;用一小段话,简要地、概括地把所报道内容的梗概,在新闻的开头部分表示出来,这就是新闻的“导语”;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地、翔实地把所报道的内容表示出来,这就是新闻的“主体”。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新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样让学生既顺利地接受新闻基础知识,又通读了课文,掌握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趁热打铁,结合学生刚入学的实际,让他们写一则开学典礼的新闻报道,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专业能力的提高
这里所说的专业能力,其实并不单纯是指学科专业,还包括有别于课本知识的适应社会的种种能力。中专语文教学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提高语文基础素质的同时。应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特色和作用,力求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有所裨益。

第一,中专学校的职教特性使得语文教学应注重专业需求,向专业特色倾斜。中专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相对忽略文化课,对此,语文教师可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进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何使语文学科中学习的内容能更紧密地与专业相结合,是中专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和方向。这就要求教师事先对所授班级的专业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即将从事或能从事怎样的工作,工作中将会用到哪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茫然地进行完全没有专业特性的大一统教学。这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大此专业学生的业余阅读量,多进行文学作品的品读和鉴赏,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同时,通过课堂基本的说话训练,包括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口头作文、回答问题、讲故事、讲新闻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二,中专语文教学应提前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适应社会作好准备,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安排这方面的锻炼活动。比如让学生做自我介绍,互相交流彼此的印象,放假旅行归来介绍自己的奇遇,读书后谈自己的感想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通过讲授课文,教师可分析邹忌讽谏齐王的说话艺术,让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同时,教师可以模拟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锻炼。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与“能力、就业”紧密联系,使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去学。
基础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两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中专学校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中专语文教师应该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职业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上出有中专职业特色的语文课。这既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中专教育的要求。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以上两种能力,可采用创新法教学
1、讨论式
“讨论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其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精设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否则就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在教读《我若为王》时,让学生在没读课文之前,就“奴性现象种种 ”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然后进行适当地点拨,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在学生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的口才。
2、启发式
经常听有的语文老师说,学生“启而不发”,其实责任不在于学生,教师倒要反省自己是如何“启”的了。“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启发质疑的合理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启而不发”就不足怪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适宜在富有哲理的散文教学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举相近的例子来启发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浅易。例如教学《<论语><孟子>各一章》,在引导学生疏通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主旨后,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我这样设问“课文讲的是治国之道,如果联系我们社会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你会想到什么?”,结果有学生说出了让我始料不及的话“修身以礼,为人让之”“人无罪他,斯朋友至矣”“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是为人根本”“善于做好小事,方能成就大事”“爱父母的人,才爱集体,更爱国家 ”等等还蛮有点哲理的句子来。
3、情景式
创设情景,学生参与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我在教“戏剧文学欣赏”这个单元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课文或课文片段,用演出代替讲解分析,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游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自演自评互评,老师只作指导,效果格外明显。
4、质疑式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并让他们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学生,运用各种方法(问卷、谈话、作业反馈、课堂观察等等),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才能选择最佳策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创新、快乐等),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学目标才能顺利达成。

㈩ 提高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1 改变观念,重新确立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教师要在教育的观念上有一根本性的转变,不能再简单地把语文课作为一般性的基础课来看待,而要把语文教学作为培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职能不能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教学的立足点应从“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除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其次,在职业中专阶段,非但不能削弱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更应该在学生踏入社会前夕,通过加强语文教学,给学生以更为直接的德育。从学生的角度看,要在学习语文的观念上有根本性转变,不能再如以前那样视语文为单纯的知识学习,应该更重视通过语文课来获得一些知识以外的东西。
2 明确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中专语文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职业中专的语文课程设置应该着眼于综合化、社会化、生活化和实用化,努力达到3个目标:一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二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促进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三是要加强人文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为此,就要大胆调整教材结构,删除重复和过失的课程内容,增设选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培养学生的要求。
具体说,职专语文教师应做“拆”“补”“立”3个方面的工作。“拆”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对教材进行调整,删减繁、难、偏、旧的内容。笔者认为职专生大部分是以技术工人的角色进入社会,很少有人从事理论特别是古籍的研究。职专生只要能够借助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名篇就可以了。除此以外,职专语文还要淡化语法和修辞教学。“补”就是指对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掌握的一些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补课。“立”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中专语文课程体系。
3 教学方法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
中职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淡薄,行为习惯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及精力进行组织管理,教学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已不易,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心思再去考虑教学方法。再者,有些教师担心上课一提问、一讨论,学生可能借此起哄、聊天,整个课堂乱哄哄,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而且认为中职生基础差,反正也是一问三不知,问不出什么,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的。所以,中职的语文课堂上基本采用单一的“灌输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着书本知识。试想,这样的语文课怎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笔者认为,要使中职语文课充满生机,就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可取的。教学中必须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富有哲理的散文时,可尝试通过举相近的例子来启发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易,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又如,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表演,用指导学生演出代替讲解分析,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游戏,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唯有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4 实施随笔教学,提高职专生的作文素质
对于目前职专学生生源素质来说,要切实提高其作文素质,随笔写作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作文教学形式。实践证明,随笔写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为乐,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起了很大的作用。
写作前与写作后要进行辅导。写作前要注意辅导,而写作辅导有三忌:忌让学生写不熟悉的东西;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忌框框划得太小、太具体,束缚学生的思维。强调不限内容、不拘形式、随其表达、不定篇幅。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和新生旧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上进行交流和讲评,可以通过朗诵优秀随笔、张贴示范性随笔、互相传阅等形式进行交流,经过一次次的交流,学生对随笔就有一种感性认识,多次的感性认识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要结合每次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针对学生不善于选择材料,讲捕捉生活中最感人的细节;针对构思一般化,讲大异不同,别开生面;针对学生思路不畅,讲灵感从何而来;针对结构层次紊乱,讲整理思路,做到脉络分明……每次讲评,都有重点,针对性较强。而通过写作后的交流讲评更有助于解决学生随笔写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很有实效。

阅读全文

与如何实现中职语文课堂高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