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小学语文如何逻辑段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逻辑段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4 11:31:47

‘壹’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的培养: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②培养思维敏锐力
;
③培养思维流畅

;
④培养思维变通力
;
⑤培养思维独创力
;
⑥培养思维精进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培养;创造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创造力
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独创、精进的特性
,
通过
思维的过程
,
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
,
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
,
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

这里所说的支持环境
,
是指能接纳和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现在
,
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
,
在实际教学中
,
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

,
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书固然重要
,
然而
,
不假思索地读
,
恰恰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
我认
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
,
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

,
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
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
由旧
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
,
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
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
,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
文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
,
通过一系列活动
,
激发学生的
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
,
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
,
中小学视频课程和学习资料大全
视频课程 学习资料 公开课 找老师 逛论坛

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
,
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
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活动的开始
,
因而不仅使学
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
,
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
,
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
,
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
,
指敏于觉察事物
,
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
未完成部分的能力
,
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
供的例子
,
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
,
这样才能发展思

,
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
,
学习了
7

8
自然段后
,
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
有同学问
,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
耀着我们的眼睛
,
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什么说“新的生命在颤动”呢
?
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就可以了
,
但我在
教学中
,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平时的积累
,

说理解。结果
,
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
;
有的说是
鸟动
;
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
;
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
,
让作者看花了

,
产生了错觉
;
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从以上几点
不难看出
,
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
,
找到了新的思维发散点。这
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精心设计训练
,
培养思维的流畅力

思维的流畅力
,
是指产生概念的多少
,
也就是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

和回答
,
是属于记忆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有意加大这方面的训练
力度。如在练习十一册的“积累·运用四”中第一题时
,
为了激发
学生兴趣
,
我让学生用题中的成语
,
在限定时间内成语接龙
,
接得越
多越好。开始我想
,
他们不会说出几个
,
结果
,
同学们一口气接了十
几个
,
可见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开阔。长此培养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

,
行动敏捷。

四、选点激辩
,
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
,
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
,
从某种思维转换
到另一种思维的能力
,
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即
要能适应各种状况
,
同时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其实语文学
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只有一种答案
的。在教《宇宙生命之谜》时
,
课文的最后一段
,
作者说“地球之外
是否有生命存在
,
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
我让学生先说
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
,
就这一问题
,
我让
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
,
然后
,
把同一观点的同学编到一组
,
让学
生根据课文和课前了解的资料
,
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
,
展开辩论。这

,
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激发了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的兴
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又如教《
“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
》时
,
我问:
“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
”同学们纷纷发表了
自己的看法
,
最后
,
同学们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
,
缺一不可。这样
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贰’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三大有效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正属于一种似懂非懂的时期,对于知识很难做到正确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其引导,才能使孩子学好语文知识.下面就给大家带来小学三年级辅导学好语文的好方法,给大家作为参考.

(走进语文)

让我试试小学三年级语文辅导学好语文的好方法吧!我建议你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可以是完整的或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吗?这对于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叁’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全面)

《06 阅读理解》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ZLZlQc02BOXHYUJ3rHwscA

提取码: 66ed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肆’ 小学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分段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伍’ 小学课文的自然段怎么分段

一、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5)小学语文如何逻辑段的方法扩展阅读

自然段指文艺作品中作者根据作品内容和主线进度安排的独立的一段文字。自然段可以表达一个较为清晰的场景、概念、动作等。是构成作品除词语和句子之外的最小组织单位。

基本定义

编辑

语文术语,

自然段由若干句子组成,每句话相互连贯,才能形成一个自然段,反则应分为两个自然段。若干自然段可以构成一个大段,以表达一件相关的事情的发展经过,也可以直接构成一篇文章,即文章只有一个问题,或者一件事,等等。

主要内容

“自然段”也称“标点段”

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层次和段落组成的。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话语停顿和篇章结构的一种标点形式。实际上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为的“标点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内的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也体现某种层次关系。层次和段落有联系,又有区别。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靠内在的逻辑性来显示区别;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读者理解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层次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段落展现出来。一般地说层次大于段落,可以包含几个以至几十个段落,但内容简单的层次有时只有一个段落。

分段是以标点手段显示层次,使读者通过段落来认识层次。文章除占多数的普通段外,还有开篇段、过渡段、结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对话段,多见于文学作品。

其它文体补充四点:

1、诗歌是分行写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换行空格视为一节(自然段),诗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为分节的标志,如《帐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话或诗歌等“换行空格”写,这样的自然段就不能看成两个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对话采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写,如《诺言》、《心愿》等。按理说应把对话划在相应的自然段中,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太困难了,同时,不把对话划到相应的自然段中对文章的理解也无影响,因此现在教学中普遍把这样的对话每起一行也算一个自然段,这样使教学简化,效果也好。

4、书信体文章的自然段标序号,我觉得是从问候语开始,称呼与落款、日期不标序号,因为这是相对固定的书信体特有的格式;而问候语和祝颂语因人而异,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时不一定只有一个自然段,还可能有两三个自然段甚至更长。

‘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你认为有哪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你认为有哪些?

引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一般是比较简单的,都会有一些固定的模式,那么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以及它的方法技巧,都有哪些?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三、多读文章内容

无论是别的题目还是语文的阅读理解,首先我们一定要通读文章内容,如果不去读文章内容的话,那么做题的的时候,就无法根据文章意思来作答。只有通读了文章大意,才可以快速的做出答案。如果对于文章的内容第1遍读不懂,那么一定要多加读几遍。在解答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一定不要慌张不要急躁,要完全用心去感受文章内容,才能更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内容,解题的方面上也会有所提升。

‘柒’ 语文教学如何训练逻辑思维

当今时代,言语的交往活动比任何时代都要繁仍。故有识之士呼吁人们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的突破。2003年6月13日《参考消息》就有一篇文章《能改变人们思想的七个R》,其中第一个R指推理(reason),举的例子是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的成功确实离不开她的口才尤其是推理能力,因此她能说服人,从而改变人们原来的想法。我认为,语言的突破是我们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如果我们的语言才能得到了突破,我们的事业就能事半功倍。语言的突破不仅是指书面语言,而且也指口头语言。后者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注意得不够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因语言障碍或口才不佳而在应聘场上屡吃败仗的,不乏其例,学生语言的突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亟需正视的问题。由于语言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笔者认为,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等到大学来培养,未免太晚。自然,大学生自身以及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亡羊补牢。为了使学生语言有所突破,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学生缺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等抽象思维能力,要想取得语言的突破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样的学生说起话来或作起文来往往语无伦次、辞不达意,甚至使人不知所云,或者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甚至理解错了,从而影响言语交际活动。笔者认为,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上是不成功的,责任主要在我们教师自己。
笔者在大学己经教了多年的逻辑学,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低的,而这样的学生往往表达能力也不强,如果不加强学习,今后担当中学语文教师是会误人子弟的,这绝不是祀人忧天。语言是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个定义并不科学,但它充分说明了语言乃至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工具性。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不强就无法胜任语文教学。我认为即使是小学语文,到了四年级以上也有了一定难度,教者如果缺乏逻辑思维能力,自己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也只能常常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不能告诉他们为什么。文本中一些话语的理解及分析,词、短语、句子、复句、句群、段落、文章结构的理解及层次的划分,段落大意的概括,文章主题的把握,病句的修改,关联词语的造句等等无一不与逻辑思维能力有关。一个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至少擅长于对话语和文本的理解、分析、概括、推断,并且擅长于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教师不仅本身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在表达能力上本领过硬,而且善于教给学生以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改革,这样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窃以为孔子所说的举一反三应该是我们总的教学目标,学生能举一反三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的目标永远是教学双方应当孜孜以求的。但是现实情况如何呢?现在的语文考试包括高考越来越侧重于能力的测试,所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毋庸讳言,不少中小学语文教师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是比较低的。教学期间,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把“没有一个国家不建设重工业而有巩固的国防”改为充分条件判断,正确答案是:一个国家如果不建设重工业,那么就没有巩固的国防。结果有20多个学生如此改:“如果一个国家建设重工业,那么就有了巩固的国防”。这是不动脑筋,缺乏语法和逻辑观念所致。笔者近几年常常给成教学生上课,其中大半为中小学语文老师,因此对一些语文教师的底细是清楚的。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少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恐怕教不下去。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用书固然为老师提供了方便,但也妨碍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许多教者有了此法宝,于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以至于习题答案全按参考书那一套讲下去,于是有了千篇一律的教法。我认为,教师自己不深入钻研教材,教师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是难以提高的。没有钻研,就没有自己的特色,没特色的教学是不会吸引学生的,是不会成功的。但是,教学质量要提高上去,于是只有死搞、蛮搞。所谓精讲多练,精讲是前提,除了表达能力的提高要多练,一般场合,有了精讲,学生理解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了,何必多练。没有精讲,多练何益,过量的练习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负担,甚至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减负,喊了几年,为何减不下来?窃以为,小学语文、数学教材仍然偏难,加之有些地方依然搞统考,教师为了出成绩,只有一个笨办法,让学生死记、死背,多做多练。我一个生字写了几次,就能听写,平时已反复抄写、听写,到了期中考试前又大量抄写,到了期末考试还要大量抄写,连家长都觉得烦,小孩的应付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应付作业,于是写字潦草。其实只要让学生把写错了的字多抄几遍就可以了,汉字是可分析的,对错字,老师可集中分析,或者对少数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不要让学生大量抄写。更令人反感的是连习题答案都要背。其实,我不是一味地反对背与记,相反,我认为,记忆是智力的基础,只有背下来、记下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尤其是对一些经典名篇是应当背诵的。过去的私塾培养的学生一般作文能力强,除了多写,主要就是背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如今的小学老师在背书方面倒是抓得不够,却要学生大量做作业、记答案,这不是舍本求末么?孔子口:“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而不以兰隅反,则不复教矣”(见《论语·述而》),举一而不能反三,则不复教矣,夫子这话还是说过头了,与他自己所说的诲人不倦有点矛盾。首先,我认为,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智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当他们不能举一反三时,我们仍当诲人不倦,要想方设法地去启发他们,像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大科学家读小学时在老师眼里是显得愚笨的,因此教师不能因学生一时的愚笨和成绩不佳而看轻学生,因为这样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葬送学生的前途。对于小学生来说,可塑性很强,来日方长,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兴趣,一时的成绩好坏不要看得太重。其次,我认为,学生做错了题或题目做不出来了,老师要及时予以启发,所谓“.不愤不启,不J啡不发”,《论语集解}}引郑玄言:“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徘徘,乃后启发为说之”,孔子的意思是不到学生苦苦思索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讲而讲不明白时,我不去启发他。但是学生更正后还是错的,可见已经到了心愤愤、口徘徘之时,教师在此时仍不去启发学生,这是教师的失职,如果不是能力的问题,那么是缺乏敬业精神以及教不得法的问题。部分中小学老师还有一个通病,即死按所谓标准答案要求学生,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只要不涉及对作者原意的理解,应允许表述上的差异,还要允许理解的差异性,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死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一方面充分说明了教者自己也没有理解,理解能力有待于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方法问题。
中小学语文老师由于语文的特殊地位,在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就语文来说,重视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推理能力,既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乃至于走向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未来的语文老师,有相当一部分现任的中小学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都比较低,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怎能肩负素质教育的重任?为此,笔者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负起主导、主管的责任,首先小学不要搞统考,从初中毕业会考到高考,要侧重于学生理解、分析、概括乃至于推理能力的测试,语文是不适宜考客观题的,我认为不要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至少不要把素质教育和考试对立起来,目前我们的保送制度己经露出了弊端,既然不能人人升高中,考大学,而且学校之间总会不平衡,因此无论怎样改革,考试相比而言是公平的。即使考进了大学,为了保证和检测教学质量,仍得考试。所以,问题不是考试,而是怎样考。所以考题的导向是很重要的。语文考题侧重于能力的测试至少在语言能力的素质培养上能检验语文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其次,对现有师资,要加强继续教育,尤其是在逻辑学、写作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要加强。对未来的语文教师,选聘要慎重,不仅要面试,而且要笔试,最好是既口头作文,又书面作文,因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和作文批改、讲评中应具备的能力,无此能力,语文教师就不可能做到“精讲”,而以“多练”弥补其不足,语文教学难以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是自发的,素质教育就无法得以实施,学生的减负就成了空谈。对于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未来的语文老师,笔者首先建议要重视逻辑学知识的学习,注意培养自己的日才和作文能力。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作为教师为人为己,为了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其次不要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最好先钻研教材,尝试着对文本去理解、分析、概括、推断,先自己做一做习题,万一不行或弄错了,再看参考书,想清其中的道理:其次,要意识到语文教学的主要日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而要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尤其要因材施教,避免苦干、蛮干:其次,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不要目光短浅,以为考试不考口才,就把它放到次要地位,须知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阅读理解题,有些考生即使没有碰到生词,也做不好,因为这些考题往往是考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考不好是情理之中的。英语没学好,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并无大碍,因为很少有用得上的,而汉语没有学好,不能用汉语好好地思考问题、表情达意,问题就大了。再次,汉语也有听力问题,社会生活中说话者没有问题,而听话者不能理解说话者的意思,或把说话者的意思理解错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语文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话语的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甚至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决定思维,如萨不尔—沃尔夫假说。虽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般场合下,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母语思维,可以肯定的是思维有共性,逻辑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共性。因此,逻辑是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正因为如此,亚里斯多德甚至把他的逻辑学专着之一称为《工具论》。所以,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在习得我们的母语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读者可以从笔者对大学逻辑试卷的分析中窥见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语言能力的缺乏。大学固然可以开形式逻辑、演讲与口才、大学语文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获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等闲视之,而教师对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也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呼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语言的突破,来提高教学质量。

‘捌’ 小学怎样学好语文的方法

①理解式学习。 避免让孩子用机械重复的方式去记忆,这样不仅会损坏孩子的好奇心,还会影响孩子思维的灵活性。通过简单的识字游戏让孩子进行情景式学习,注重让孩子在“运用”中,加深对所需字、词、句的理解。
②归类整理。 比如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分类,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根据词义进行分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根据词的运用进行分类,如关于神态的、品质的、学习的。归类的内容,应当以课本所学的知识为主,在孩子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扩充。
③坚持课外阅读。如果只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根本就行不通,需要多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发展全面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这样,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才会显着提升。
④模仿与创造模仿与创造
鼓励孩子尝试模仿好词佳句、优秀范文的精彩之处,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积累的内容用得多了,自然也就变“活”了。引导对孩子身边的事件进行反思,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玖’ 小学语文中,都有什么顺序(按什么顺序)描写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伟大的出征》

4、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如《羚羊木雕》

5、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电影及小说创作中常用。如《背影》

‘拾’ 如何分段

分段需要根据如下标准制定:

1、开头为两个空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

2、出现一个逗号为一句话,段首不需要。

4、句号用于一句话中的停顿,使一篇文章理清层次,连贯成一个主要内容,使中心更加明确。

常说的分段就是指划分文章的段落,让文章看起来更加简洁明朗。


(10)小学语文如何逻辑段的方法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文章分段。

2、按地点的变化分段。按地点的变化分段,就是以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分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几个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仔细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总—分结构分段。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指总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后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结束。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如何逻辑段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