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语言文字 > 高考语文考纲中的e级是什么

高考语文考纲中的e级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7 11:30:41

Ⅰ 会考得E代表什么

在主科中y的意思是通过,与n(no未通过)相对,E等级为不合格。

会考成绩按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合格。考查科目为合格与不合格。

其中:A为优秀,分数段在总分的80%以上(含80%);B为良好,分数段在总分的70%~80%(含70%);C为合格,分数段在总分的60%~70%(含60%);D为不合格,分数为总分的60%以下。

会考时间

高中会考文化科目一年开考两次,第一次安排在1月左右,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科主要面向高三考生,其他科目主要面向高二学生;第二次安排在6月左右,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6科主要面向高二考生。

考生如不参加春季高考招生,可不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当次当科考生总数98%以上的成绩可视为相应科目考试成绩合格。

Ⅱ 高考语文指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纲阐释]
《2009年全国高考招生语文卷考试大纲》对此考点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规定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常考题型]
1、鉴赏修辞手法。指出某句诗词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2、鉴赏表达方式。明确指出诗歌中主要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
3、鉴赏表现手法。指出诗歌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如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并结合诗句分析其对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效果。
4、鉴赏结构技巧。对结构技巧的鉴赏往往与对诗歌中的词或句子的作用考查结合在一起。
结构技巧常考题型有三种:一是指出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即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包括“先景后情”“以景结情”两种;二是指出古诗词的结构特点,指出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包括“重章叠句、铺垫、过渡、照应”等;三是指出词句如何体现主旨的,包括“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和对照”等。
[知识梳理]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
复习此考点,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读高考试卷 把握考点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是考生失分非常严重的一类考题。考生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应是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前提和关键。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可以从某些角度给它作个大致的分类。
1、表达方式
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诗歌表达方式简表
记叙
议论
描写对象:人物 环境 场面 细节
描写
侧面描写 动静结合
①表达方式 描写方式 虚实结合
正面描写 色彩渲染
角度变化
以小见大
直接抒情
抒情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手段)间接抒情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 寓理于景、借古讽今
借用典故
侧面描写:描写被描写事物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更突出。例如王昌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歌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夜深人寂,春山空寂却有桂花悄然落地,这是静中有动;惊鸟时鸣,时传深涧,更显山居之静,这是动中见静。《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与暗,动与静的和谐相处构成空明洁净、清冷幽静的意境。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梦境、回忆)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
同一样的情感。例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象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
色彩渲染:描写色彩明丽的景物,可借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情感(以乐景写哀情)。 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愉快的感情。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角度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
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例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以小见大:“小”指细小和具体的事件、景物、形象、动作等;“大”指事件的背景、事物所显示的境界阔大,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重大。例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歌中选取了“送荔枝”这一件小事,描写了送荔枝、吃荔枝两个场面,鞭挞了玄宗与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以小见大”。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个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
中,又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客观景物遂带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意。在我国古代诗
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
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首联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既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明写景,实抒感,寄情于景。颈联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
诗中的物带了人格化的色彩。例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意出言外。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此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的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使表意含蓄、典雅。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2、修辞方法
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例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例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例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痕迹。“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例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追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例如苏轼《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叹隙中驹”三句排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功名徒劳的强烈感慨,其中包含着浓厚悲观主义情绪。“对一张琴”三句,再次通过排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
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如阿鲁威作的曲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例如王安石《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双关: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即“情”义;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等。
互文: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表现手法
比兴、烘托(衬托)、渲染、对比(对照)、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抑扬、象征等。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东南飞起兴,引起自身不幸遭遇的回忆。
衬托:从侧面描写以突出主体,有反衬和正衬之分。
“正衬”是同类事物或相类似事物的并举映衬,如以繁华衬繁荣等。例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以“月落”“乌啼”“霜满天”点染了一幅凄冷悲凉的秋江夜泊图,衬托出游客悲苦的心境和凄切的乡愁,此为“正衬”。
“反衬”就是运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去映衬另以方面,如以恶衬善,以乐衬悲。例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是为“反衬”。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使形象更加突出,加强艺术效果。其实是一种浓墨重彩的描写,与白描不同。例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道出俯仰间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特点。
对比:把两种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
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
抑此扬彼的目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例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此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主题。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象征的手法,咏物言志。表面写石灰,实际写入,写自己自己要象石灰那样经得起任何严酷考验。不怕牺牲,不怕困苦,做一个坚强的人,正直清白的人。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包括内容照应题目,结尾照应开头)。例如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4、结构技巧
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伏笔照应、小中见大、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分得当、过渡照应、伏笔铺垫。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
小中见大:是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景,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特点:一、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二、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过渡:由这层意思向另层意思转换;或由这个内容向另一个内容发展,在这中间要用话串起来,这就是“过渡”。 它是表示连接或转折的方式,也是内容转换的一种重要手段。过渡像桥梁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借景抒情、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对偶等表达技巧的设题角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二、依托所学课本 迁移运用
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扬州慢》中的“比拟”(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豪杰,写乱石穿空,旨在为下片写周瑜功业),刘禹锡《石头城》的“借古讽今”等,不一而足。鉴赏时我们可把它们作为“样板”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工作,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钩连”在一起鉴赏,如《石头城》和同样采用了“借古讽今”手法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篇目,《山居秋暝》和一样采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的《李凭箜篌引》等篇目;也可从课文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如杜甫的《旅夜书怀》采用“以乐景写哀情”手法,而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一些课外篇目也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学会知识迁移。

三、探究设题规律 寻求答题启示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
1、“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
①09江西卷: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②08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③08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④07年全国卷Ⅰ: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
①09年安徽卷: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②08年上海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③07年浙江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四、明确提问方式 准确规范答题
此考点考题提问方式是“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它的变式是“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其答题步骤分为三步: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用了什么)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怎么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从结构和诗歌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谈)。(用的效果)
总之,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写景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这是术语性很强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悉常用的手法和手法的作用效果,才能结合本手法的作用对诗歌作具体分析;要求分析时,必须结合诗句进行鉴赏,不能脱离诗句,不然只能得一半或不足一半的分;用先总后分的顺序答题。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分析。
例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明朝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那么,它是如何“用意工妙”的呢?
在这首诗中,诗人要揭示的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但在后二句没有直接描写,而是用对比手法、虚实相对从侧面来揭示主旨。诗人将“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春闺中的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在梦中梦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梦中活生生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反差强烈,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补充:分析表达技巧,除了从一览表中所呈现的基本表达技巧角度考虑,有时还要从从诗词本身的艺术构思入手进行分析。
例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其高明之处在于从自己漫长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截取三个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形象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发生的变化。第一个画面红烛映照,罗帐低垂,欢乐甜蜜,无忧无虑;第二个画面水天辽阔,风急云低,飘泊四方,离愁万种;第三个画面独立僧庐,孤独凄凉,一切皆空,万念俱灰。第一个画面的欢乐有力地反衬出后两个画面的凄凉。“听雨”把三个画面巧妙地构成一个整体;在“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听雨”中总结一生。
分析表达技巧,还要关注诗歌的第一句(或过渡的语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第一句诗的作用可以从感情基调的奠定、对全篇内容的统摄概括、为全诗营造的意境氛围、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方面思考。
例如苏轼的《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这首诗作者描绘出的画面中月色清亮皎洁,人迹稀少,万籁俱静,只有东坡躬耕陇亩月夜归来,倒曳犁杖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路铿然之声不断。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Ⅲ 浙江高中会考成绩的E表示什么啊

浙江高中会考成绩的E表示没通过。

ABC都过了,代表分数高低,比如A90、B80、C70、P也过了,是不合格后补考通过,考100也是P
E很不幸,没有通过,还有一次机会拿P。

会考评价手段:

会考高中毕业会考对高中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①会考能够引导高中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会考中的九门课程全面评价了中学教学,评价每一个学科,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论你学习优秀还是学习困难,都要经过毕业会考来检验。

这样,高中教师就得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平时的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全面提高质量,至少要让每一个学生顺利地通过毕业会考。

②会考能够促使各个高中设法开齐课程(包括选修考查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

在“3+2”和“3+X(文理分科)”模式时,文理分科是常见的作法,学文科和学理科都只看重六门功课,六门高考科目之外的东西一概没有兴趣,此时偏科是学生的共同特点,开好六门课是学校的共同作法。

Ⅳ 江苏高考语文的六个能力层级及其简要内容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Ⅳ 会考等级划分E Y 代表什么

在主科中y的意思是通过,与n(no未通过)相对,E等级为不合格。计入高考的三门以A-E五个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

假如某省参加物理会考的考生有10万人,那么,成绩在前 15000名就属于前15%的A等,其中第15000名的成绩就是物理A等的分数线。会考计入高考的三门科目,每门满分是70分,即A等70分,B等以后以一定分数递减,如果小明物理会考以90分获得A等,小张以80分获得A等,那么,他们计入高考成绩,都是70分。这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目的: 淡化分数。

(5)高考语文考纲中的e级是什么扩展阅读

能否被某高校录取,除了六科高考成绩,综合素质也算数,它由中学记录,录取时提供给高校参考,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并未说明如何参考。

1、综合素质评价有五方面

综合素质评价有五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每个方面有考察重点。如在思想品德方面,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2、评价要形成档案进行公示

评价有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每个程序都有要求,如写实记录由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再如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进行。材料要具有典型性。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校要进行公示,相关教师要签字确认。

Ⅵ e级什么意思

E级车指奔驰E级。

奔驰E级轿车是奔驰开发出的介于C级与S级之间的一款中大型高端商务轿车,跑车,旅行车,目前公认E级车的鼻祖是1947年的奔驰170,它是战后奔驰开发的第一批车型之一。

全新奔驰e级长/宽/高分别为:4698/1786/1402毫米,与三厢版轿车相比略小一圈。双门设计让整车动感十足,敞篷的车身形式让这款车拉风指数很高。

(6)高考语文考纲中的e级是什么扩展阅读: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德国豪华汽车品牌,汽车的发明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奔驰三叉星已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汽车及品牌标志之一。

奔驰的主要车型:主要车型:A、B、C、E、S、CLA、CLS、GLA、GLB、GLK、GLC、GLE、GLS、G、R、S、SLK、SL、SLS、SLR、AMG(以上车型改装版本)。

A级是小型单厢车,C级为小型轿车,E级为中级轿车,S级为高级轿车,M级为SUV,G级为越野车,V级为多功能厢式车,SLK为小型跑车,CLK为中型跑车,SL为高级跑车,CL为高级轿跑车,SLR为超级跑车。

Ⅶ 2013高考语文大纲

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追问
需要背诵64篇,具体那几篇
回答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
1.《论语》子曰: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前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 诗经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 曹操20.《饮酒》 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25.《行路难》 李白金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35.《赤壁》 杜牧36.《泊秦淮》 杜牧37.《夜雨寄北》 李商隐38.《无题》 李商隐 39.《相见欢》 李煜无言40.《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 41.《浣溪沙》 晏殊一曲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4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老夫 44.《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 45.《游山西村》 陆游46.《破阵子》 辛弃疾醉里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51.《劝学》 荀子 52.《逍遥游》 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 苏轼56.《氓》 诗经57.《离骚》 屈原长太息58.《蜀道难》 李白59.《登高》 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 李商隐 62.《虞美人》 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追问
需要背诵64篇,具体那几篇
回答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
1.《论语》子曰: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前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8.《三峡》 郦道元 9.《马说》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 诗经18.《蒹葭》 诗经 19.《观沧海》 曹操20.《饮酒》 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25.《行路难》 李白金樽 26.《望岳》 杜甫 27.《春望》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32.《观刈麦》 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 李贺35.《赤壁》 杜牧36.《泊秦淮》 杜牧37.《夜雨寄北》 李商隐38.《无题》 李商隐 39.《相见欢》 李煜无言40.《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 41.《浣溪沙》 晏殊一曲 42.《登飞来峰》 王安石4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老夫 44.《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 45.《游山西村》 陆游46.《破阵子》 辛弃疾醉里 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51.《劝学》 荀子 52.《逍遥游》 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 苏轼56.《氓》 诗经57.《离骚》 屈原长太息58.《蜀道难》 李白59.《登高》 杜甫 60.《琵琶行》白居易 61.《锦瑟》 李商隐 62.《虞美人》 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Ⅷ 在高考新政策的前提下语文学考等级E高考有成绩吗

在浙江省:
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非选考科目的学考等第不影响高考成绩。
但是选考科目对应的学考等第如果是E不能赋分,即相当于高考该科目为0分。

Ⅸ 高中的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a,b,c,d,e分别代表什么

以等级呈现成绩的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

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

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规定:

1、政治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4的内容。历史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地理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

2、物理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1-1、3-1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化学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生物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

3、学生水平测试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合理设置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0%。另行制订的“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明确各学科测试具体内容、题型、试卷结构等。

Ⅹ 高考考纲中的一级,二级,三级考点指什么

高考考纲中的分级,一级为一个大考点,二级为大考点中的一个考点,三级是大考点考点中的考点。

高考《考试大纲》分为总纲和各高考科目大纲,包括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汉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英语。

总纲部分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以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为基本遵循。

(10)高考语文考纲中的e级是什么扩展阅读:

高考考生应在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以及所在地省级招委会公布的招生规定后,参考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

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办不得将考生高考成绩提供给高校。

阅读全文

与高考语文考纲中的e级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6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3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27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95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0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2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3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5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98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0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5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17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6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5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5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1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