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级数学题小丽有12朵花,小芳送给她两朵后,两人一样多,小芳原来有多少朵花
小丽现在有12+2=14朵,那小芳原来就有14+2=16朵。小芳原来有16朵花。
⑵ 李明给照了24张卡片后两人的卡片张数一样多李明原来比乐乐多多少张卡片这道题
4+4=8(张)。
因为李平送给王华4张后,两人才一样多,说明李明比王华多4张,加上原来的,就是4+4=8(张)。
加法法则:
一位数的加法:两个一位数相加,可以直接用数数的方法求出和。
通常把两个一位数相加的结果编成加法表。
多位数的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再向前一位进一。
多位数加多位数,可以先把两个多位数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和的形式。
再根据加法的运算律和一位数加法法则,分别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
⑶ 哥哥有40张卡片 送给妹妹十张,两个人的卡片同样多,哥哥原来比妹妹多多少张卡
哥哥送给妹妹10张,还剩40-10=30张,此时两个人一样多,也就是妹妹多了10张后与哥哥剩的30张一样多,妹妹原来应该有30-10=20张,40-20=20张
答:哥哥原来比妹妹多20张。
⑷ 两人一共有80个,一个人给另一方15两人一样多,原来一人多少
像这种提示非常好算的,因为两人一共有80个,那么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15个,两个人就一样多了,那么也就是说,其中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15个,那么两个人总的差别就是30个,那么也就是说,其中原来有一人比另外一个人多了30个,那么80-30就是50,50÷2就是25,所以其中一个人就是55个,另外一个人是25个嗯,55+25正好等于80,所以也是符合题意的
那么这个题目里面它实际上让大家思考的就是一个人给另外一个人十五十五个,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个人少了15个,另外一个人多了15间的差值变化就是30个,所以只要明白了这一点,这个题目是非常好做的
那么有了这30个的差值,那么我们就画一个图,然后我们把30个从80个里面减去,剩余的就是五十五十,我们再把它分成两个人的,这个人现在是一样多的,所以就50÷2=25个,那么然后在其中一个把30个加上另外一个呢,就是25,所以一个人是55,一个人是25,验算一下,25+55=80,所以这个题就是这样做
⑸ 二年级数学题一个人拿多少给另一个人 两个人一样多
这要看题上给的条件是怎么样的。比如
甲有36张卡片,乙有8张卡片。甲给多少张卡片给乙,两人一样多?
因为甲比乙多了: 36-8=28张,把这28张两人平均分,那么两人的卡片就一样多。28÷2=14张。所以甲给14张两人就一样多了。
想懂了这个道理就不难了。
⑹ 状状给路路18张卡片后,两个人的卡片张数就同样多了。原来状状比路路多多少张
转转比路路多36张。
数学题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数学题大致可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作图题、思考题、阅读题、规律题、解答题。熟练地解题要靠平时的学习知识来灵活运用。
在数学上,应用题分两大类:一个是纯数学应用。另一个是实际应用。纯数学应用就是指单独的数量关系,构成的题目,没有涉及到真正实际意义的量的存在及其关系。实际应用也就是有关于数学的生活题目。
应用题一般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上,通常只涉及非负数的四则运算。在初中,一般都为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或者是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往往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譬如函数、数列、不等式、导数、定积分、解斜三角形等。
笔者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题主要是把正确的答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出来,并写出解题过程,多做这样的题目可以使人们的思维变得更好。注意要写答句和单位!
⑺ 小亮有12张卡片,给了花花5张后,两人的卡片一样多,花花原来有几张卡片,一年级数学题
花花原来有2张卡片。
小亮有12张卡片,给了花花5张后,小亮还有7张卡片。而此时两人的卡片一样多,则花花手里现在有7张卡片,有5张是小亮给的,则花花原来有2张卡片。
解:12-5=7(张)
7-5=2(张)
减法的性质
1、某数减去或加上一个数,再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得数不变,即a-b+b=a或a+b-b。
2、n个数的和减去一个数,可以从任何一个加数里减去这个数,再同其余的加数相加,如(a+b+c)-d=(a-d)+b+c。
3、一个数减去n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个加数,如a-(b+c+d)=a-b-c-d。
⑻ 一年级数学题,闹闹有19支铅笔,送给凡凡5支后两人一样多,凡凡原来有几支铅笔
19-5-5=9
凡凡原来有9支铅笔。
⑼ 皮皮有46个玉米棒,如果涛涛送给皮皮14个两人同样多涛涛原来有多少个玉米棒
数学题吗?
假设涛涛原来有X个,根据题意列方程式:
46-14=X+14 (皮皮46个减14个=涛涛原来的加14个)
解得X=18
所以涛涛原来有14个玉米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