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的运动(一)。
4、表内除法(二)。
5、混合运算。
6、有余数的除法。
7、万以内数的认识。
8、克和千克。
9、数学广角──推理。
10、总复习。
主要学习:
表内乘法和除法,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退位)含有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题和括号的认识,也就是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它的还有统计和初步认识,能用一个方格表示5个或10,图形的简单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等计量单位的简单认识,所学内容比较简单。
重点要注意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做简单的表内乘除法,两步计算的运算法则和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B.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最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作、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匣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在测盆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3、认识米用米量。
米可以用m表示。
4、认识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2、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2、直角的初步认识。
3、锐角和钝角。
四、2~6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观察立体图形。
六、7~9表内乘法:
7~9的乘法口诀。
七、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搭配:
排列、组合。
C.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认识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连加。
7、连减。
8、加减混合。
9、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特点。
2、直角的认识。
3、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5的乘法口诀。
3、1、3、4的乘法口诀。
4、乘加乘减。
5、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2、倍数。
3、8的乘法口诀。
4、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数的组合。
2、数的排除。
第九单元总复习: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4、观察物体。
5、统计。
6、综合练习(一)。
7、综合练习(二)。
D.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是如下:
一、比较
1、挑选水果
2、选衣服
3、整理衣服
二、配对
1、分水果
2、看电影
三、10以内的加法
1、我的铅笔
2、做运动
3、水果装盘
4、校园一角
四、10以内的加法
1、小小文具店
2、公园里
3、两棵大树
五、我学会了
1、综合练习一
2、综合练习二
E. 二年级数学书,这种布9元一米,我要10米.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写算试
一共需要90元。
9X10=90元
这是二年级上册的题,只学了9×9,孩子并不理解9×10,应该10-1=9(米)9×9=81元81+9=90元。
乘法的计算法则:
数位对齐,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1、十位数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 十前一。
2、个位是1的两位数相乘方法:十位与十位相乘,得数为前积,十位与十位相加,得数接着写,满十进一,在最后添 上1。
3、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相乘方法:被乘数加上乘数个位,和与十位数整数相乘,积作为前积,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作为后积加上。
F. 二年级数学教学建议怎么写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要有其独特之处。
二、本学期成功的地方:
1、本学期注重了学生专注听讲,思维能力的培养。
方法:(1)、课堂上,老师的眼睛看谁,就由谁来回答。
(2)、课堂上,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很多学具,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讲
题。 让孩子的眼、脑、手、口并用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3)、当孩子学习中有困难,不要轻易的告诉答案,应给孩子搭个台阶,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
自己找到答案,提升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书中87页第4题时:有的孩子能直接想出答案,有的孩子不能,怎么办?这时,给每个孩子准备数字8、9的卡片,能直接想出答案的孩子,用数字卡片拼一拼,验证一下你的结果。不能直接想出答案的孩子,借助数字卡片拼一拼,寻找答案。这样,好孩子有事做,同时也给了其他孩子思考的时间,效果很好。
2、本学期还注重了计算能力的培养。(认真做,会检查。)
口算坚持天天练。课前听算,每天晚上做口算小卷。
练口算要注重全面,(加减乘除混合练),注意提高速度,注意正 确率。
经过这样的训练,全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大大增强,在期末数学考试中,没有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
三、今后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1、在教学乘除法意义的时候,一定要打透,并及时巩固,避免孩子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不会结合意义讲题;在横看,竖看图,列加法算式的时候出现错误,不能真正的理解并灵活的应用。
2、在教学中注意学生有序思考,有序观察的指导。
3、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的提炼。
4、教学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式适当的渗透给孩子。
5、课堂上注重捕捉有效的资源并合理的利用。
6、课堂上尽量做到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让课堂无死角。
7、备课前应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网络图清晰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的了解每一课的知识点,每一道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注重单元整理复习课的指导,孩子们从主题图入手抓知识点,从练习题入手找易错点,能根据重点、易错点当小老师独立出题。每节课课后,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出题。每个单元都这样复习,到期末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自己整理复习了。
四、教学建议: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抓住开放式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的设计中应该有许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题,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对新知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
5、在计算题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同时要多练,且形式多样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6、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会检查的习惯等等。
7、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难题、易错题类型:
1、请你横着看,每排( )个,有( )排。
也就是( )个 ( )
列加法算式: 此处易错
列乘法算式:
请你竖着看,每列( )个,有( )列。
也就是( )个 ( )
列加法算式:
列乘法算式:
2、看图写算式
乘法算式:( ),表示( )个( )相加的和是( )
除法算式:(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除法算式:( ),表示每( )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
3、一节课35分钟,2:35下课,这节课是从( )时( )分开始上课的。
4、分针从5走到8,经过了( )。
5、56里面有( )个7,列式( ) ( )÷=7 8÷( )=12÷( )
2的4倍是( ), 8是4的( )倍, 比48少19的数是( ),
( )的2倍是10, 4的( )倍是8 , 81比18多( )。
6、每两棵树中间放2盆兰花,从第3棵树到第9棵树之间能放( )盆花。
7、一节课35分钟,7:45上课, 时 分下课。
8、判断题
(1)求几个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2)把28个苹果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4个。
9、 8=( )÷( ) 这样的题学生理解困难。
总之,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发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