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一课讲的是什么
沪教版第一课是复习与提高,第一章新课是正负数
2. 五年级数学书下册内容是什么
五年级数学书下册内容是如下:
一、第一部分:《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4、理解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九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九十五。
5、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二、第二部分:《分数除法》
1、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第三部分:《长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四、第四部分:《分数的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最后结果是最简分数。
五、第五部分:《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写成百分数;也可以把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数将其化成一百分之几的数,再写成百分数。
3.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内容是什么
一、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形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有12条棱,所有的棱都相等;有8个顶点。
2、长、宽、高: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用字母表示:S=
6、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
7、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长=体积÷(宽×高)宽=体积÷(长×高)
高=体积÷(长×宽)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 a×a×a
9、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相邻单位的进率为1000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11、体积单位的互化: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用高级单位数乘以进率;
四、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五、打电话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4.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第一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第三条运用规律 大数翻倍法怎么说
大数翻倍法是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种方法.具体是指:先把最大的那个数翻倍,先翻2倍,看所得到的数是否是其他几个数的公倍数,如果不是,就翻3倍,再按照相同的方法检验,直到求得的数是这些数的公倍数为止.大数翻倍法是求最小公倍数的,它与求最大公约数的小数除因法相对.
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1-2单元学习重点有哪些
《因数与倍数》教 案 首 页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学段
五年级下册
学科
数学
章节
第二单元
课题名
因数与倍数
课时
1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崇仁四小
教师姓名
杨县文
教学
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具
学号牌数字卡片
时间
安排
复习(3分钟)
合作交流、共探新知(20分钟)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0分钟)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0分钟)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12分钟)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分钟)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1分钟)
课后
小结
一节概念课如果按传统方法去教学是非常枯燥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才能让学生感觉“乐学、易学”,真正充分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来。
备注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教法学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课前安排学号:1~40号
课前故事:
说明道理:学习最重要的是快乐,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4×0.5=2,所以4和0.5都是2的因数,2是4和0.5的倍数。这句话对吗?
2、我们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只讨论什么数?
3、8÷2=4,所以8是倍数,4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合作交流、共探新知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请认为自己是18的因数的同学带着号码牌上台来。
a、学生上台――找对子,击掌―――。完后提示:老师觉得有点乱,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找因数的方法有序些?
b、学生再次依照1*18,2*9,3*6的顺序一个个讲出乘法算式。接着追问:那18的因数就有???从1开始做手势:(1,18,2,9,3,6)有没有遗漏的呢?为了让人家看得更明白,我们从小到大排一下,好不好?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3,9*2,18*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c、可是老师觉得这样子写又有点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看得更清楚些,让这些数字的有序地排列?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c、对比18、30、36的因数,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各有几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2=2,2*2=4,2*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发现:这样子写下去,写得完吗?写不完,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号来表示?这个省略号就表示像这样子的数还有多少个?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哦,大家这么聪明啊,不用老师教都会了,看来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这也说明学习要学得轻松就一定要掌握~~方法!)
c、看样子大家都满怀信心了,那老师就用黑板上的两个例题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真的好厉害。
指着板书中的18的因数与2的倍数提问:
你能从中找出既是18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吗?(计时开始:10,9,8,~~~)
学生完成后表扬:哇,好厉害!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做练习二的第3题
在题中出示的数字里分别找出8的倍数和9的倍数
注意“公倍数”概念的初步渗透。
做练习二的第6题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结束全课:
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先离场,
不是2的倍数的同学后离场。
七、板书设计:
18=1 ×18
18=2 × 9
18=3 × 6
有序 不重复不遗漏
18的因数有:1、2、3、6、9、18。
因 数 和 倍 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的倍数
2,4,6,……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 五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讲什么
看什么老师,一般讲前几页,有的讲故事!
7.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第一课观察物体知识概括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3、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①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②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③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