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学如何系统学习数学知识
是数学系的,我先跟你介绍一下我们数学主干课程安排:
第一学年:数学分析(1,2)、解析几何、高等代数
第二学年:数学分析(3)、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
第三学年:数学物理方程、数学模型与数学试验、matlab与mathematica软件、数值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近世代数、拓扑学、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现代分析选讲
第四学年: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多元统计分析、矩阵分析。
然后谈谈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进入大学数学系课程的学习,首先是要学好‘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这是进入大学数学的两个门槛,我觉得怎么重视也不过分,这两门课学好了,就为后续课程铺好了路。
你说到知识的系统性,我觉得下几门课程比较重要:
分析:数分、复变、常微、偏微
代数:高代、近世代数
几何:解析几何、微分几何
不确定科学:概率统计、随机过程。
近现代数学三大基础: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
些都是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你可以挑选你喜欢的方向深入学习。:基础数学中有,数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
应用数学中有,运筹学、控制论等。计算机数学中有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方法等。
后面课程中我觉得有顺序的课程是:
先学复变和常微,再学偏微
先学实变,再学泛函
先学概统,再学时间序列和多元统计
先学数值分析,再学偏微分数值解
其他感觉依赖性不是很强
② 如何从零开始系统地学习数学
要想零基础学好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要回归课本,把书上的公式、定义、定理一定要背熟背会,这些定理是你会做题的一个基础,在把书上的公式、定理全都背熟、背会之后,下一步就是做题,做题也是有方法的,一定要从简单的题入手,而且要专项训练。
③ 如何系统的学习数学
不管学哪门课,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你基础好了,才能踏实地提升。学数学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多做题,分题型地做,因为题是做不完的,但很多它们都是一个类型,你从简单的开始,多做几题(市场上分题型的辅导书很多的),以后遇到就知道怎么做了。真的,我们班数学最稳的就不是最有天分的学生,而是最懂得刷题理题有毅力的学生。还有,不要看那些一开始数学就很好的人好像跳过了基础训练,如果你基础不好,那要先加强基础,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小题目多做做,那些人不是不看重基础,是花很少的时间就做好基础了。
既然喜欢,就不要放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去享受努力的过程。
④ 初学者如何系统地学习数学
数学王国就象结构严谨的建筑群,无穷无尽。我们作为初学者仅仅是在其中一个院落里面探索,力图熟悉路径,以便胸有成竹地在任意出发点规划出到达目标的最佳路径(最快捷、最方便、最省力、最近。有能力按不同标准给出对应的方案才算融会贯通)。
具体的知识点,就是我们探索后逐步清晰、熟悉的路径。其实,这不是难点。比路更长的是脚步,思考能力就是游廊数学王国的脚步。和现实能借助交通工具不同,没有人能代替别人思考,顶多可以指路,最终还是得靠各人自己一步步走过去。投机取巧的人其实是自欺欺人,自主思考的能力不提高,一到爬山的时候就气喘吁吁、体力不足。
思考能力是探索数学王国的根本。比如你现在能想到深入,希望有人指导,这就是主动思考的体现。缺乏主动思考的人是难以感觉到问题的存在进而有效提问的。
深入学习,既可以随着学习内容加深被动发展,也可以是主动对同一内容深入思考,总结出更普遍性的关系,得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就像同一首诗,不同人生领悟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境界。
具体点说,应该善于主动总结出普遍共性:题目分类型,加快解题速度。知识点分领域、层次,形成整洁有序的体系。学贵有疑,时时刻刻发现问题,随着接触新领域的扩大、思考的深入,眼界会自然开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你会自己找到深入的方向。
⑤ 怎样系统地去学习数学
关于数学分支的总结
基础数学:
数论:古典数论 解析数论,代数数论,超越数论, 模型式与模函数论
代数学:线性代数 群论, 群表示论, 李群, 李代数, 代数群, 典型群, 同调代数, 代数K理论, Kac-Moody代数, 环论, 代数, 体, 格, 序结构. 域论和多项式 拓扑群 矩阵论 向量代数 张量代数
几何学:(整体,局部)微分几何, 代数几何, 流形上的分析, 黎曼流形与洛仑兹流形, 齐性空间与对称空间, 调和映照, 子流形理论, 杨--米尔斯场与纤维丛理论, 辛流形. 凸几何与离散几何 欧氏几何 非欧几何 解析几何
拓扑学:微分拓扑, 代数拓扑, 低维流形, 同伦论, 奇点与突变理论, 点集拓扑. 流形和胞腔复形 大范围分析,微分拓扑 同调论 复流形
函数论: 函数逼近论.
泛函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 算子理论, 算子代数, 差分与泛函方程, 广义函数. 变分法,积分变换 积分方程
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 特征与谱理论及其反问题, 定性理论, 稳定性理论、分支理论,混沌理论, 奇摄动理论,动力系统, 常微分方程 非线性椭圆(和抛物)方程,偏微分方程, 微局部分析与一般偏微分算子理论, 调混合型及其它带奇性的方程, 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
数学物理:规范场论, 引力场论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 孤立子理论.
概率论:马氏过程, 随机过程, 随机分析, 随机场, 鞅论, 极限理论, 平稳过程, 概率论 统计学;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递归论, 模型论, 证明论, 公理集合证, 数理逻辑 范畴论
组合数学:组合计数, 图论.
分析学:序列、级数、可求和性 微积分 实变函数 抽象测度论 逼近与展开 特殊函数(单,多)复变函数论,调和分析, Fourier分析
应用数学:
边缘学科:系统论;控制论 运筹学, 位势论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边值问题数值解法,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方法,变分不等式的数值方法,辛几何差分方法,数理方程反问题的数值解法,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应用,二点边值问题, STIFF问题研究, 奇异性问题, 代数微分方程, 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 分形论.大型稀疏矩阵求解, 代数特征值问题及其反问题, 非线性代数方程, 一般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 快速算法.
函数逼近:多元样条, 多元逼近, 曲面拟合, 有理逼近, 散乱数据插值.
由 http://www.math.org.cn 收集,欢迎转载!
我不是学数学的,对数学不在行,推荐一个地方,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感觉这里的论坛挺好的,你也可以去这里问问。
http://www.bossh.net/
⑥ 如何系统的学习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听课,听课首要认真,但更要学会把握重点,记好笔记,及时领悟,掌握并发展老师的思路,作为理科,老师上课的内容以概念分析和例题这两部分,听概念分析,要边听边思考,才能有更深的理解,也才可以记忆牢固,再有就是记笔记的问题,我的习惯是先理解题意,然后听老师的思路,思考老师是怎样认识题、分析题,又是怎样把题目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听完后,把握了总体的脉络,再记下答案,课后再依照思路,自己把题做出,久而久之,这样积累下的思路方法就成了自己的了。
⑦ 怎样系统的复习数学
首先,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并且做好笔记,我知道,也许课堂上不够时间做笔记,但你只要听懂了老师讲的就行了,这样就可以只把题目抄下来,课后再抽时间来整理,这样既没影响听课,自己又巩固了一遍,印象更加深刻。
当然,也应该完成当天所学的相应的作业,书上和练习册为主,资料书为辅。记住!千万不要只重视难题,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基础,基础打牢固了,再做难题也不迟。
这些做完了,当然还不能放松呢,因为人的记忆呈螺旋状,一定时间后,就需要得到即时的复习,加深记忆,这样反复记上几次,到最后就不会忘记了(建议你在一周结束后抽一写时间整理复习当轴所学的内容)
我要强调的是,想学好数学,真的要反复记忆,做过的题多做几遍(这是我们全年级地1的贴身体会)
最后呢,是要自己独立思考,别性急,一道题做不了,要多想想,想多了,办法也就多了,对于自己做过的题,要进行总结,找出规律来
⑧ 初中毕业如何系统学习数学
初中毕业后的学生想系统学习数学就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按照自己的目的找对应的辅导书。数学会细分成很多分支,得看你的研究方向。如果只是为了应试教育,按教科书的内容学习就足够。
⑨ 如何系统学习数学,不为了会做题目而是真正的深入学习数学
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因为热爱,所以热忱”
要有好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是培养好兴趣,学习数学其实最多的还是做题,题主可能会觉得做题未免也太枯燥无味了,但是你做题多了就会发现有好多的知识都是潜移默化间已经深深地印入脑子里了,好多的知识也都是从一开始的套公式,然后慢慢地提高水平变成真正的自己的知识,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数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做题,就和应用题一样,是利用你所学的数学的知识,让数学变成工具,继而让数学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我觉得题主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哪怕是大学物理,也能让你对微积分有更为直观、深入的认识),对里面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以物理为例,若你能抓住一个公式,只消多问几个为什么,便能接触到数学的边界。课程越高级,所能触摸到的数学问题也越多,越高级。而且这样做,也十分有益于题主对自己本专业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