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启蒙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1)幼儿园简单的数学怎么教扩展阅读:
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字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个月的婴儿,甚至其他动物物种进行计算。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被教导在十进制系统中进行数字的叠加计算,从一位的数字开始,逐步解决更难的数字计算。
㈡ 大班小朋友数学怎么教
首先,从小就得教小孩数数,这个非常重要。然后,等到孩子从1能数到10的时候,可以教他数实物。比如屋子里的凳子,桌子上的苹果、老师给的糖果。然后等孩子回到家,数家里几口人、做了几道菜,到了超市买东西买了几个,只要有机会就让他数,不要显麻烦。只有应用到实物当中,小孩才会对数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先从简单的弄始教给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实物,比如1+1就可以拿1个苹果加1个苹果,1个苹果加2个苹果,慢慢让孩子对数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学校里没有实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来算。
要先教孩子数实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对数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实物让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会依赖手指,而不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
10以内的加减相关口诀:
一、10以内加法口诀
1+1=2
2+1=3,1+2= =3
3+1=4,2+2=4,1+3=4
4+1=5,3+2=5,2+3=5,1+4=5
5+1=6,4+2=6,3+3=6,2+4=6,1+5=6
6+1=7,5+2=7,4+3=7,3+4=7,2+5=7,1+6=7
7+1=8,6+2=8,5+3=8,4+4=8,3+5=8,2+6=8,1+7=8
8+1=9,7+2=9,6+3=9,5+4=9,4+5=9,3+6=9,2+7=9,1+8=9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二、10以内减法口诀
2-1=1
3-1=2,3-2=1
4-1=3,4-2=2,4-3=1
5-1=4,5-2=3,5-3=2,5-4=1
6-1=5,6-2=4,6-3=3,6-4=2,6-5=1
7-1=6,7-2=5,7-3=4,7-4=3,7-5=2,7-6=1
8-1=7,8-2=6,8-3=5,8-4=4,8-5=3,8-6=2,8-7=1
9-1=8,9-2=7,9-3=6,9-4=5,9-5=4,9-6=3,9-7=2,9-8=1
10-1=9,10- 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
㈢ 如何教幼儿学数学
会数数。先教孩子从“1”开始数,把数字形象化更容易让孩子认识,然后教孩子从中间某个数开始数;知顺序。教孩子知道一个数左右相邻的都是谁,例如:3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知大小。用两个数作比较,谁大谁小?比如:6和9谁大,大几个数?
幼儿园小朋友要学会哪些数学
会数数: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也能孰能的从中间某个数开始倒着数或正着数,一般从1开始数数幼儿园小朋友都会了,但是如果从中间某个数开始数的话可能就不知道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知顺序:一般让孩子从1开始数数的时候这样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要让孩子举一反山,问问孩子某个数左右相邻的数字是几,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数,往后数,从11往前数,往后数。
知大小:要让孩子知道两个数作比较的时候谁比谁大,大多少,在原数数的基础上可以发散出很多这种小测试,比如:7与8哪个大?大几个数?小几个数?
㈣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怎么教
游戏法:
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儿童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它能更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儿童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和谐。
游戏法我们又把它分了六个种类:操作性数学游戏、情节性数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游戏、运动性数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
分类介绍:
①操作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例如:小班幼儿学习几何图形辨识时设计的“送图形宝宝回家”的游戏,安排三个动物玩具的家,并分别贴上△、○、□的标记,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送到相同特征的玩具动物的“家”里去。
②情节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这类游戏一般以一个主体贯穿整个游戏。
例如:为小班幼儿学习“3以类计数与许多”而设计的“小猫抓鱼”游戏,教师和小朋友分别扮“猫妈妈”和“小猫”,“猫妈妈”以游戏的口吻要求“小猫”们每个抓1条鱼,1条、1条鱼合起来就成了“2”、“3”、“许多”条鱼了,可以分组进行。这个例子在这一系列情节中渗透了“1、2、3和许多”的数学概念。
③竞赛性数学游戏
带有竞赛性的性质的数学游戏更适合于中、大班,不仅能满足儿童的竞赛、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例如:为大班幼儿学习加减法而设计的“掷股子”游戏,幼儿通过两个股子的点数和,进几、退几,建构加、减的概念
④运动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这类的游戏既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例如:大班幼儿学习数的组成而设计的“掷飞镖”游戏,先记录某一总数中的投掷结果(如5个飞镖,投中3个,未中2个。。。。。。。),再根据对投掷结果的归纳来学习数的组成。
⑤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主要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儿童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
例如:在为学习几何图形辨识而设计的“神奇口袋”游戏,幼儿通过触、摸来感知、区别几何图形的特性。
⑥数学智力游戏
这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数学智力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㈤ 幼儿园中班数学怎么教
幼儿园中班数学要怎么教呢以下几点:
1、中班的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掌握十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了解基本的数学图形,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通过歌谣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2、幼儿园学习数学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进度比较慢的幼儿要保持耐心,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来调整学习数学的内容和进度。
一、通过区分物体的差异培养幼儿学数的基础
在兴趣中,玩中学是培养幼儿学数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在玩中学中通过区分物体的差异就能培养幼儿学数的基础。
幼儿在学习数字时,最容易使这一概念模糊的是幼儿总是认为只有完全一样的物体才能确定是几,而对形态、颜色稍有差异的几个物体,就不能确定它的数量,这说明,在建立数概念时,数的实际意义比 较抽象,不容易把握,因此引导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比较,确实符合数学规律。
如为幼儿设计几组数量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画面生动的动物,我先让小朋友点数每组里有几只小动物,然后,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哪群小动物和哪群小动物一样多?”“为什么?”“哪两群小动物不一样多?”
这样幼儿的感知过程就很明显地反映出目的性和概括性,在这种观察的基础上。
很顺利地完成了难度很大的不对应比较,并得出鸡和狗一样多,鸡和鸟,鸡和兔,鸟和狗,狗和兔,鸟 和兔不一样多的结论。这些结论体现了幼儿真正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二、玩中动培养记忆力是幼儿学数学的关键。
记忆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但在教师的启导下,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幼儿的随意识记忆也会逐渐发展。教幼儿学数,培养幼儿记忆力极为关键。
在兴趣中,玩中动是培养幼儿学数的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又由于幼儿学数,体验数概念内涵离不开对材料的直接操作。
于是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转化为可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 在中班中很多孩子对数学中的基数和数序混为一谈,特别对数序要了解不够深刻,为了让孩子能又快又好地区分说出第一、第二、第三……这些数序和基数几,我让孩子在玩中动,使孩子记得快而牢。
㈥ 怎样教幼儿数学入门
循序渐进,建立科学的数学思维:
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幼儿学习数学也是如此,五六岁的小朋友虽然对抽象数字产生了兴趣,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纯粹抽象的状态。所以,在面对“数字”这个抽象概念的时候,唯一一个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就是:用实物和数字进行匹配,通过感官,由“量”的实际体验,过渡到“数”的抽象认识。
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进入加减乘除,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通过实际物品,了解多和少、大和小,再过渡到具体实物和抽象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
一个苹果,两个苹果。
让孩子认识到,一个苹果比两个苹果少;两个苹果比三个苹果多。从而明白多、少的概念。
幼儿数学入门启蒙方法:
一般来说,孩子的数字敏感期是在2-6岁,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数字启蒙教育,帮助孩子打好数学思维基础,孩子的未来的学习会更顺畅,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数数:从开始的单纯数数,一般这个阶段只是单纯的学会数数。
2、数字:开始对数字感兴趣,尝试去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写数字。
3、数量:开始对数与量感兴趣,学会计算,学会数与量的搭配。
走完这三个阶段,孩子才算是真正的走向数学,学会用数字去认识身边的世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过程一定不要图快,也不要图多,而是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比如先教孩子学会3以内的数字,在逐步提升,让孩子学会5以内的数字,而且建议是用实物演示的方式,利用孩子喜欢或熟悉的事物,比如玩具、食物、水果等。
㈦ 幼儿园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
1、先利用时钟来学加法: 在开始的阶段,宝宝并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须利用时钟来教孩子学习加法,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个数字的概念,还能学习认表。
2、学习加减法“从口开始”: 书面算式包含很多对于宝宝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符号,如果一开始就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推给宝宝,将会增加他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厌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语气来进行,让宝宝觉得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幼儿园正确教算术方法:
右手代表个位数,左手代表十位数,下面介绍具体方法:将10以内数分解成两个部分,并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成一个数。在这基础上能正确、迅速地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连加、连减和自编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
实践证明,只有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增强幼儿学算术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能将学到的计算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打下初步的基础。
㈧ 幼儿园数学分解法怎么教
幼儿园数学分解教法如下。
1、利用食物分解。
2、如一篮水果有5个,一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另外四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3、让孩子发现5能分成1和4。
4、同样1和4能组成5。
5、还有5能分成2和3,3和2,4和1。
(8)幼儿园简单的数学怎么教扩展阅读
破十法:是一种计算方法,即: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十法。
破十法口诀
十几减九,几加一;十几减七,几加三;十几减五,几加五;十几减三,几加七;十几减八,几加二;十几减六,几加四;十几减四,几加六;十几减二,几加八。
㈨ 如何教幼儿园孩子学习数学呢
一,寓教于乐
如何教幼儿园的孩子学习数学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只是保持三分钟热度。想要让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想要让孩子一直保持对数学的热爱坚持,不断地学数学,家长一定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学习。比如说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数学类益智游戏。孩子对于游戏的好奇心,显然比对于学习的好奇心更重。所以,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做数学类益智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相信很多孩子也更愿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四,给孩子观看数学类动画片
家长可以给孩子观看一些数学类动画片。读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比较喜欢看动画片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能什么动画片都给他们看。一些动画片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选择一些合适他们的动画片,比如数学类益智动画片,语文类益智动画片。这些动画片都是适合孩子看的,如果想要教会孩子学习数学,那么,家长就要有意识的给孩子找一些数学类的动画片,孩子看动画片非常有热情,如果动画片里面在有一些数学知识,那么相信孩子接收知识也会更快一些,所以,家长可以适当的给孩子放一些数学类益智类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