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数学家
在1952年院校调整中,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清华数学系和浙大数学系被砍,举
国建设北大和复旦,其他重点高校的数学专业规模都很小,造成了这两所学校现
如今在中国数学界的绝对垄断地位。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复旦和中科
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
学所的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
基本是一伙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石钟慈,
一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
吴文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
行(美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
改革中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
程中各怀鬼胎,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其中,吴文俊、周毓麟、王元等人年事
已高,功成名就,基本不参与世事纷争。马志明后来投靠了北大,林群因为院所
合并一事与众人闹翻,剩下的几个年纪都大了,也不抱团,也不掌控重要的学术
资源。
夏道行早已隐居美国,连院士选举都懒得回来参加,
除去被剥夺选举权的资深院士吴文俊和周毓麟,以及隐居海外的夏道行,中
国数学界真正有投票权的院士只有21个,其中北大帮占了8个,1/3强,而且都是
年轻的少壮派,比如原中国数学会会长张恭庆,不仅把小舅子文兰弄成了院士,
还隔代指定文兰为接班人,让其顺利的当上了现任会长,带领北大帮把持了中国
大部分的数学资源;复旦派谷超豪名气很大,但是手下的几个人水平有限,特别
是把他老婆胡和生也弄成院士,让很多人笑话,加上远离北京,不具备掌控数学
各类资源的权力,所以复旦派虽然人数多达5人,但是影响力跟北大比相距甚远。
中科院就跟不用说了,被北大和复旦各个击破,几届都没有人当选,很能说明问
题。
院士选举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一般是选2个数学院士,近几届院士竞选基
本由北大和复旦说了算。
比如2001年,北大把在美国当教授的田刚进行包装,冒充北大全职教授竞选
院士,结果被复旦识破,说这样的海外兼职复旦多得很,北大仗着人多势众,恐
吓复旦,扬言如果复旦对田刚进行阻扰,北大就不给复旦的候选人投票,复旦一
看与其争得鱼死网破,不如都捞点好处,于是两校相互妥协,最后北大的田刚和
复旦的郭柏灵双双当选。田刚也成为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
个没有全职回国的海外院士,他的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虽然事后北大利用
院士章程为田刚当选一事进行自我辩护,但是院士增选细则中却明确规定海外学
者要想当上正式院士必须重点考虑其对国家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非全职
回国的学者按惯例是不能参加正式院士选举的,只能参加具有象征意义的外籍院
士的选举。(北大在田刚身上尝到甜头后,对其经验进行依法炮制,在03年和05
年两次推举非全职回国的佘振苏参选院士,但是北大在物理界不如数学界那样一
手遮天,所以这两次都没有得逞。)
转眼到了2003年,北大数学系一举推出了两个候选人,其中的张继平呼声甚
高,因为北大选票多,所以两人都进入了第三轮,这次复旦也派出了搞偏微分方
程的洪家兴,南开在陈省身先生的支持下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张伟平,此人得过国
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国内中青年数学家中最优秀的学者,论文质量在国内首屈
一指,加上有复旦毕业的背景,所以一开始志在必得,没想到北大仗着票数多,
公开发飚,表示复旦系最多只能上一个,复旦派最经不住恐吓,只得全力支持谷
超豪的学生洪家兴,而放弃了对张伟平的支持,陈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
他老人家只是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虽然没有能力让某人当上院士,但是享有
崇高威望,让某人当不上院士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于是张伟平和张继平pk的结果
是两人都没上成,反而是北师大搞概率论的陈木法捡了个漏,概率论方向多年没
有出院士,所以这个结果大家也只好认了。
2005年,陈省身先生去世,虽然冒出个丘成桐,但是丝毫不影响北大继续把
持中国数学界的各项资源,王诗宬的当选几乎毫无悬念,这一届的最大看点是南
京大学的程崇庆是否能上,丘成桐认为除了张伟平,当今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数
学家只有两个,那就是中山大学的朱熹平和南京大学的程崇庆,不过很不幸,程
崇庆搞的东西跟北大的文兰是一个东西——微分动力系统,后者自然不希望国内
再多一个动力院士,于是虽然程崇庆水平很高,但是缺少了北大的支持,最终仍
然与院士失之交臂。空出的一个名额被山大的彭实戈占了,此人为何当选?内幕
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北大的关系绝对不错。
对2007年的院士选举做个初步预测,南开方面,陈先生已然仙逝,加上03年
跟北大结下了梁子,张伟平这辈子恐怕也没有机会当上院士,除非得了fields奖,
想必张伟平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05年连名都没报,07年就更不会了,否则
岂非自取其辱?北大方面肯定会继续派张继平出马,没有南开横插一杠,张继平
的当选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悬念。而复旦在05年没有任何斩获,07年肯定会全力出
击,可以预计,07年的两个名额势必会被这两个学校继续瓜分。
正如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国内某重点高校数学教授时提到的,中国数学有过很
辉煌的历史,当年的华罗庚,苏步青,还有陈省身,不仅自己做出了世界一流的
成果,而且人格高尚,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
么多年了,没有像他们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现在的中国数
学界被一群品格低下的人所控制,因为他们自己本身数学也不行,所以也打压有
能力的学者,通过掌控中国的奖金和基金,扩充自己的势力,这二十年中国数学
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效果反而不如以前。北
大心里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一到利益关口,就以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全掌
控着数学领域的院士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轻人为了当院士,就低三
下四,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贰’ 仍然在世的伟大数学家有哪些
王元
可以说,王元是当代中国人乃至华人领域里的数学大佬。
‘叁’ 现在还活着的数学家有没有有多少
在1952年院校调整中,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清华数学系和浙大数学系被砍,举国建设北大和复旦,其他重点高校的数学专业规模都很小,造成了这两所学校现如今在中国数学界的绝对垄断地位。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复旦和中科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学所的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基本是一伙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石钟慈,一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吴文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行(美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改革中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程中各怀鬼胎,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其中,吴文俊、周毓麟、王元等人年事已高,功成名就,基本不参与世事纷争。马志明后来投靠了北大,林群因为院所合并一事与众人闹翻,剩下的几个年纪都大了,也不抱团,也不掌控重要的学术资源。
夏道行早已隐居美国,连院士选举都懒得回来参加,
除去被剥夺选举权的资深院士吴文俊和周毓麟,以及隐居海外的夏道行,中国数学界真正有投票权的院士只有21个,其中北大帮占了8个,1/3强,而且都是年轻的少壮派,比如原中国数学会会长张恭庆,不仅把小舅子文兰弄成了院士,还隔代指定文兰为接班人,让其顺利的当上了现任会长,带领北大帮把持了中国大部分的数学资源;复旦派谷超豪名气很大,但是手下的几个人水平有限,特别是把他老婆胡和生也弄成院士,让很多人笑话,加上远离北京,不具备掌控数学各类资源的权力,所以复旦派虽然人数多达5人,但是影响力跟北大比相距甚远。中科院就跟不用说了,被北大和复旦各个击破,几届都没有人当选,很能说明问题。
院士选举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一般是选2个数学院士,近几届院士竞选基本由北大和复旦说了算。
比如2001年,北大把在美国当教授的田刚进行包装,冒充北大全职教授竞选院士,结果被复旦识破,说这样的海外兼职复旦多得很,北大仗着人多势众,恐吓复旦,扬言如果复旦对田刚进行阻扰,北大就不给复旦的候选人投票,复旦一看与其争得鱼死网破,不如都捞点好处,于是两校相互妥协,最后北大的田刚和复旦的郭柏灵双双当选。田刚也成为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全职回国的海外院士,他的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虽然事后北大利用院士章程为田刚当选一事进行自我辩护,但是院士增选细则中却明确规定海外学者要想当上正式院士必须重点考虑其对国家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非全职回国的学者按惯例是不能参加正式院士选举的,只能参加具有象征意义的外籍院士的选举。(北大在田刚身上尝到甜头后,对其经验进行依法炮制,在03年和05年两次推举非全职回国的佘振苏参选院士,但是北大在物理界不如数学界那样一
手遮天,所以这两次都没有得逞。)
转眼到了2003年,北大数学系一举推出了两个候选人,其中的张继平呼声甚高,因为北大选票多,所以两人都进入了第三轮,这次复旦也派出了搞偏微分方程的洪家兴,南开在陈省身先生的支持下派出了重量级人物张伟平,此人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国内中青年数学家中最优秀的学者,论文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加上有复旦毕业的背景,所以一开始志在必得,没想到北大仗着票数多,公开发飚,表示复旦系最多只能上一个,复旦派最经不住恐吓,只得全力支持谷超豪的学生洪家兴,而放弃了对张伟平的支持,陈先生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他老人家只是外籍院士,没有投票权,虽然没有能力让某人当上院士,但是享有崇高威望,让某人当不上院士的影响力还是有的,于是张伟平和张继平pk的结果是两人都没上成,反而是北师大搞概率论的陈木法捡了个漏,概率论方向多年没有出院士,所以这个结果大家也只好认了。
2005年,陈省身先生去世,虽然冒出个丘成桐,但是丝毫不影响北大继续把持中国数学界的各项资源,王诗宬的当选几乎毫无悬念,这一届的最大看点是南京大学的程崇庆是否能上,丘成桐认为除了张伟平,当今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数学家只有两个,那就是中山大学的朱熹平和南京大学的程崇庆,不过很不幸,程崇庆搞的东西跟北大的文兰是一个东西——微分动力系统,后者自然不希望国内再多一个动力院士,于是虽然程崇庆水平很高,但是缺少了北大的支持,最终仍然与院士失之交臂。空出的一个名额被山大的彭实戈占了,此人为何当选?内幕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北大的关系绝对不错。
对2007年的院士选举做个初步预测,南开方面,陈先生已然仙逝,加上03年跟北大结下了梁子,张伟平这辈子恐怕也没有机会当上院士,除非得了fields奖,想必张伟平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05年连名都没报,07年就更不会了,否则岂非自取其辱?北大方面肯定会继续派张继平出马,没有南开横插一杠,张继平的当选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悬念。而复旦在05年没有任何斩获,07年肯定会全力出击,可以预计,07年的两个名额势必会被这两个学校继续瓜分。
正如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国内某重点高校数学教授时提到的,中国数学有过很辉煌的历史,当年的华罗庚,苏步青,还有陈省身,不仅自己做出了世界一流的成果,而且人格高尚,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么多年了,没有像他们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现在的中国数学界被一群品格低下的人所控制,因为他们自己本身数学也不行,所以也打压有能力的学者,通过掌控中国的奖金和基金,扩充自己的势力,这二十年中国数学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效果反而不如以前。北大心里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一到利益关口,就以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全掌控着数学领域的院士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轻人为了当院士,就低三下四,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肆’ 仍在世的大数学家有谁
国内的好象没有了,陈景润96年也去世了。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贾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着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着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
朱世杰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着,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π的渐近分数。
祖暅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着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着作甚多。
他着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着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赵爽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云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华罗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着《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着作之一。其专着《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着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着和科普性着作数十种。
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197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 数学》等着作。
‘伍’ 中国有哪些着名的数学家
1、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2、冯祖荀
冯祖荀(1880-1940),数学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1年以后,多次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对在中国传播现代数学知识有重要贡献。
在日本留学期间,冯祖荀和当时由北京赴日留学的若干学生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留日学生编译社”,该社“以讲求实学输入文明供政界之研究增国民之知识为宗旨”,选择编译的题材“亦必以纯正精确可适用于中国为主”。
该社出版《学海》杂志,于1908年发刊,总发行所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该刊分甲乙两编,乙编涉及理工农医各科,首期首篇即是冯祖荀译的《物质及以脱论》,《学海》是我国最早的科技译刊之一。
3、熊庆来
熊庆来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世国际数学家大会。
1934年,他的论文《关于无穷级整函数与亚纯函数》发表,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这篇论文中,熊庆来所定义的“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4、林家翘
林家翘(1916.7.7-2013.1.13),美国国籍,生于中国北京市,原籍福建福州,力学和数学家,天体物理学家,现代应用数学学派的领路人。林家翘致力于通过数学的应用来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他不仅在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向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而且为应用数学概念的传播不遗余力,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整整一代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天体物理的研究领域,开创了星系螺旋结构的密度波理论,并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他在应用数学领域作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发展了WKBJ方法。
5、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
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陆’ 着名数学家有哪些
1、最具天赋的数学家加罗瓦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1811年10月25日生,法国数学家。现代数学中的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伽罗瓦理论。在世时在数学上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没被人们所认识,曾呈送科学院3篇学术论文,均被退回或遗失。后转向政治,支持共和党,曾两次被捕。21岁时死于一次决斗。
‘柒’ 目前在世的最牛数学家是谁
丘成桐。陈省身的弟子。
1983年获得菲尔兹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直到今天,他还是华人中第一位的获奖者(2006年陶哲轩成为第二位华人获得者),这个殊荣就连陈大师都没有获得过,他就是丘成桐。
他26岁便登峰造极,成就了一生的辉煌。丘教授最重要的工作是在26岁之前就完成了。40年来他对数学永不停歇的追求,让他的名字在几何、拓扑和理论物理学界几乎无处不在。国外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劳森说,他和丘教授合作的时候,丘教授还没毕业,但当时他就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将会在几何领域里处处稠密,但他没有想到如今这个名字在理论物理界也是处处稠密。大家应该有稠密这个概念,就是说总是能听到看到这个名字,比如说我们前几天在开超弦大会,卡拉比——丘流形,几乎每一个演讲里都会提到这个名词。
几十年来数学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娱乐、他的生命。跟他在一起很累,因为你要不停地跟着他的脑子想数学。与他相处,开始时或许你不会觉得他有任何过人之处,大家看他也许普普通通,甚至连普通话都讲得不是很清楚。但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直达难题本质的气魄,只能是天生才有,我觉得这是天生的大气魄。因为解决问题时,我们有时总想耍一点小技巧,可他碰到难题就是硬要把它砸开。有人称他是数学界的“凯撒大帝”.
他似乎是为数学而生,数学因他变得更精彩,他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一种大开大合,征服一切的勇气,在数学内外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捌’ 数学家有哪些
牛顿与阿基米德,高斯 是世界三大数学家。
以下都是世界上比较有名的数学家:
江泽涵、欧拉、数学之父─ 泰勒斯(Thales) 、 嘉当 、毕达哥拉斯 、 应用数学大师──欧拉 、欧氏几何的创始人──欧几里得 、划时代的科学巨人─牛顿、业余数学家之王──费尔马 、孙子巧解“鸡兔同笼”、吴文俊 、钱学森、 华罗庚 、青年数学家伽罗瓦、南北朝时代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算、 程大位及其所着《算法统宗》、我国最早的女数学家班昭 、 李冶、 徐光启、朱世杰 、 陈建功、 杨乐、杨辉、熊庆来、王元、苏步青、僧一行、程大位、陈省身、 陈景润、数学神童维纳、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 (Hermite)、希尔伯特、数学家:R.E.博切尔兹、 S.P.诺维科夫、博学而另类的代数几何学家 A.格罗腾迪克、 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希帕蒂娅、芒德勃罗、罗巴切夫斯基、约翰·纳什、卡当、保罗·厄多斯 (Paul Erdos)、埃瓦里斯·迦罗瓦、桑雅·卡巴列夫斯基、一位仁道主义的数学家─阿涅泽、学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埃尔米特、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数学之父─塞乐斯 (Thales)、高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中国数学界的伯乐──熊庆来、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数学奇才──伽罗华、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第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人──埃拉托色尼
‘玖’ 中国有哪些着名的数学家请举例5个,并写明死了还是活了,有哪些关于他们的小故事。
中国最着名的五大数学家
1.华罗庚
自学成材的天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开创人!!
在众多数学家里华罗庚无疑是天分最为突出的一位!!
华罗庚通过自学而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他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的中都作出卓越贡献。在这些数学领域他或是创始人或是开拓者!
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位传奇数学家,一生最高文凭是初中,早年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就后,闻知新中国成立后,发出"粱园随好,非久居之处"呼吁在国外的科学家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跟他同时代在闻讯回国的科学家,许多都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着名的有:
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导弹做出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创立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
回国后华罗庚开创了中国的近代数学,并建立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大批数学家如陈景润,王元等号称华学派,后来致力于应用数学,将数学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如华引理、华不等式、华算子与华方法。
另外华罗庚还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美国着名数学家贝特曼着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着名科学院院士”。
中国最着名的五大数学家2:
2.陈省身
现代微分几何的开拓者,曾获数学界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
他对整体微分几何的卓越贡献,影响着半个多世纪的数学发展。
他创办主持的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启后的数学家。
在微分几何领域有诸多贡献,如以他命名的"陈空间","陈示性类","陈纤维从"
一位数学家说道“陈省身就是现代微分几何。”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中国最着名的五大数学家3:
3.苏步青
世界着名微分几何学家,射影微分几何学派的开拓者
早年对对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做出了贡献,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
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
70年代以来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为中国数学走向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最着名的五大数学家4:
4.陈景润
华罗庚的学生!数论学家,歌德巴赫猜想专家!
离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即"1+1"问题,最近的人,证明了"1+2"
陈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那就是歌德巴赫猜想,他也一直只专注于这个领域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陈为世人所知是由于报告文学家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当年很多人热血学子因为这篇文章而走上数学道路!!
趋今为止,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世界级难题!!!众多数学家认为用现有数学理论系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出现新的数学观念,新的数学理论系统!!!
注:
"1+1":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分成两个素数之和.
"1+2":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另一个或者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这是目前陈景润证明得到的距歌德巴赫猜"1+1"最近的结果!
数学家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也是非常有趣的,人们是从"m+n"去逼近"1+1"的,"m+n"即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为素因子不超过m个与素因子不超过n个的两个数之和。
当时各国数学家不断努力,最终解决了"3+3","2+3","1+3",在这一逼近过程中,在华罗庚带领下也写下了许多中国数学家名字如王元,潘承桐等,最终陈景润解决了"1+2"!!
中国最着名的五大数学家5:
5.丘成桐
陈省身的学生,因解决微分几何的许多重大难题而获得数学界菲尔奖!
丘成桐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是解决了微分几何的着名难题—卡拉比猜想,从此名声鹊起。他把微分方程应用于复变函数、代数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决了高维闵考夫斯基问题,证明了塞凡利猜想等。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终于使他成为菲尔兹奖得主。
望采纳
‘拾’ 现在活着的大数学家有谁
张奠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