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怎么理解数学应用一年级

怎么理解数学应用一年级

发布时间:2022-06-24 11:07:41

① 怎样理解初一数学应用题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一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笔者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图解分析法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例略)

2.亲身体验法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观分析法

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后加的盐重量。

即设应加盐为x克,则(200+x)×20%-200×15%=x

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

② 如何在一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从数学的早期发展来看,数学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本身是人为的。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大多数学生都是为应试而学数学。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而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从现实中来。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科学有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在教学垂线段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我是这样引入的,如图,小兰的家在公路边,为了出行更加方便,小兰的爸爸想修一条水泥路直通公路,怎样修才能使路程最短。请在图上画出来并说明理由。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知道了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垂线段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也学到了运用垂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能力。
有的孩子数学考试成绩很好,但只是死记硬背,机械的重复操作,是一部学习数学的工具。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发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例如,组织孩子出外游玩,怎样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怎样租车,准备多少食物和矿泉水,怎样买门票最合算,每个孩子应缴多少钱,……。这些都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关。
又如,怎样帮助农民伯伯算出堆在墙角的谷堆的重量,通过思考学生知道要求谷堆的重量,先要求出谷堆的体积,怎样求谷堆的体积呢先要知道谷堆底面的半径,……通过一番讨论,操作、研究。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加充满了兴趣。
在教学平均数时,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是一个难点。我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我让学生思考:一条河的平均深度是1米,一个小孩身高1.4米,他虽然不会游泳,但肯定不会在这条河里淹死。你说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1米”是一个平均数,但并不是说河里的每一个地方的深度都是1米,而是可能有比1米浅的地方,也有比1米深的地方。
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给磁带设计包装盒,如果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一种更省包装纸若有8盒呢?
三、了解数学的产生是生活的实际需求,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要强调数学的存在价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首先要认识“1/2”,我出示一个月饼,分成两半,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半。有的用画图的方法,一圆分成两半;有的学生画了一个正方形,分成两半。有的画一个三角形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等等。这时教师出示“1/2”这个分数,告诉孩子所有这些都可以用1/2来表示。有的孩子就提出可以继续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吗?我同意孩子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已理解了什么是1/3、1/4……但在表示上老师并没有强求学生一定要用分数来表示,有的学生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这时老师出示了1/100,让孩子们来表示,这是那些画图的孩子才认识到分数的存在意义,终于接受了分数。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一看似抽象却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
四、动手操作,强化应用意识。
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感知周长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用水彩笔沿着各种图形的边缘描一描,用手摸一摸数学书边沿,观看蚂蚁绕树叶的边沿爬一周,再总结周长的概念。
在测量周长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数学书的周长,硬币的周长,树桩的周长等等。通过这类实践性活动,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不仅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五、介绍数学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许多孩子都认为比起语文或其它学科,数学实用性不大,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为了让孩子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中起的巨大作用,我在教学数学编码时,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的学号编排,身份证的号码所表示的含义,为什么电话号码会各不相同,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编码。在教学百分数时,我结合生活中购买物品打折优惠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利率时我让孩子自己去存压岁钱,在教学对称,平移,旋转时我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制作花边,展示数学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的和谐美,奇异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体验数学学科的价值。
六、 挖掘教学知识点,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强化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后我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公元7世纪,,在古罗马城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公主叫珍妮,一次敌人攻占了古罗马城,其父母在激战中双亡,珍妮被迫带着残兵和几位大臣背井离乡,来到非洲的北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她们想在这里安定下来以图大业,但安定下来需要向当地的地主买一块土地。
于是珍妮公主和几位大臣带着一些金子去地主那里买地,地主看了看她们带来的金子,轻蔑地说:“你们带来的这些钱,只能换取一张牛皮围起来的土地”,说完后收起金子扬长而去。聪明伶俐的珍妮公主想了想,终于想出了对付地主的办法,她用刀子把牛皮割成很细很细的牛皮条,又把这些牛皮条一根一根地连结起来,于是得到一根很长的牛皮绳。用这根绳子可以围成一块面积很大的土地。这位公主究竟应该围城一个什么形状,才能使所围得土地面积最大通过研究学生知道了当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③ 什么是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一年级的基本上是加法减法。自己可以出。我先给你出几道。
1、小红做了20道题,做错5道,做对了几道?
2、小强家有10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3、商店有15把扇,卖去5把,现在有多少把?
4、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9辆,车场原来有多少汽车?
5、小明看一本书,一共50页,他看了21页,还有几页没有看?
6、小红有8块橡皮,小明有15块橡皮,他们一共有几块橡皮?
7、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8、小朋友做剪纸 ,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马场上有9匹马,又来了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先给你举例几道,小孩子不熟练可以自己出,也可以买练习回来做。

④ 小学一年级数学排队应用题怎么理解

其实小学数学排对应用题我们要理解的话,就很容易先画图,然后整体来说,你就根据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几个人,再加中间一个人就可以得到总数的。

⑤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不懂做怎么样去理解

我觉得很正常,一年级的学生认字不多,看题目经常是半猜性质或看例子做题目,可以先用一些实物、直观的东西做例子,让其明白其中的基本概念即可,不要急于求成,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好了,你自己先安心放心,不要在意分数,小孩遇挫折,可以给点安慰和信心鼓励,千万别给小孩子压力,一旦小孩失去信心和兴趣就麻烦了。

⑥ 一年级数学应用减法题的含义怎么说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也是起着巩固学生加减法的数学基础知识的作用的,通过对于具体题目的解答,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进一步加深记忆,以达到最终掌握该知识点的目的。

⑦ 小学的数学应用题怎么理解

一、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抓住应用题的的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第一步是理解关键词。记得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入学,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时,他们不懂得什么是“一共”,什么是“还剩”,特别是“同样多”等这些数学术语。教学时,我注意选择一些学生常用的小刀、橡皮等实物进行直观教学,来帮助他们理解。例如,讲减法应用题时,运用学具演示:“一共有3个苹果,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看演示,列算式3-1=2,然后说出“3”表示一共的数,“1"表示拿走的个数,“2”表示还剩的个数;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一共”、“还剩”的意思。在讲解“同样多”这个术语时,我先在磁性黑板上第一行放3个圆,第二行再放3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圆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是否相同?然后讲解数目相同,就叫做“同样多”。运用直观手段讲解数学关键词,不仅使学生学得活,理解得透彻,而且印象深刻,为学生顺利解答应用题作了铺垫。
三、运用直观手段,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掌握解题规律。应用题教学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是前提,掌握解题规律是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只要掌握了解题规律这把钥匙,就能打开各种问题的“锁”。
1.看直观,分清关系
在抓住数学关键词的基础上,然后总结规律:“一共”、“原来”等词用加法;“相差”“剩下”等词用减法。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很会抓住关键词,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倍的认识这一课时,运用教具第一组的第一排放8个圆形纸片,第二排放三角形纸片的个数是圆片的2倍;第二组的第一排放16个圆片,是第二排三角形纸片的2倍。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组的第二排各放几个三角形纸片,然后再实际分析两个关键句:“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皮球的个数是花皮球的4倍”。理解“倍”的意义就是几个几
2.看直观,总结规律
通过实际分析、比较,总结出以下规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实践证明,运用直观手段,改进应用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应用题的技能和技巧;有助于精讲多练,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教学内容多、效果好、质量高,增加了课堂练习的密度;能够较好地、较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了数学应用题例题的教学;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教学。由此可见,运用直观手段,改进应用题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⑧ 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有几种方法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有限,导致在做数学应用题过程中无法很好地阅读、分析、理解题意,更谈不上怎么样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确实很难把握。根据小学一年级的应用题的总结和归纳,对照发现主要是三种类型的题目。一是有关部分与整体类的,往往有一个“共”字;二是有关比多少的问题,经常出现一个“比”字;三是有关剩余类的,常常出现一个“剩”字。针对上述类型,往往采用一对一模式分类解答和解析,可是由于小学生的归纳能力有限,往往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更好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矩阵法的使用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矩阵法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好处:

1、培养读题的习惯,提升题意的理解能力;

2、提高应用题关键字的提炼和把握;

3、培养多维度题意的解读和思维方式;

4、提升多种类型应用题的综合解答能力。

⑨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怎样教孩子才学会,总是学不会理解不了,求赐教

还是得多练,举一反三,从易到难,毕竟一年级的解决问题部分还是很简单的,不是加法,就是减法,有些要去除多余条件。我儿子也是一年级,解决问题部分基本没问题,就是口算题老是粗心每回都错一两个。

就拿数学课本上的题挨个做就行,家长陪着看,书里都有解题思路,课外练习学校也会发一些类似的练习题:

⑩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怎样讲解最好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最好培养孩子用画图的方法去思考。对于低年级同学,教会孩子是不容易的,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讲解。
1、小朋友到花园里去浇花,浇好了18棵,还剩10棵没有浇。问:小朋友一共要浇多少棵花?答案:28
2、王叔叔去参加同学聚会,他和每个人都握了1次手,王叔叔一共握了20次手 问:参加同学聚会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21
3、小朋和小月每人都有8支铅笔。小朋给了小月3支后,小月比小朋多多少支?答案:6
4、妈妈买回来一篮子苹果,吃了6个后,篮子里还剩下4个苹果,问:篮子原来有多少个苹果?答案:10
5、李老师给王芳布置20道数学题,王芳第一天做了几道,第二天又做了几道,她把剩下的数一数还有11道。问:王芳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道?答案:9
6、小红参加游泳比赛,与参赛的选手每人合照一张照片,一共照了8张。问:一共有多少名选手参加游泳比赛? 答案:9
7、小叶参加羽毛球比赛。比赛共有12人参加,小叶与每个选手都握了1次手。 问:小叶共要握多少次手?答案:11
8、哥哥和弟弟每人都有10块糖,哥哥给了弟弟2块。问:现在哥哥比弟弟少几块? 答案:4
9、芳芳和军军都在看同一本书,芳芳看了40页,军军看了41页,问:谁剩下的多?多几页?答案:芳芳,1页。

阅读全文

与怎么理解数学应用一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