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学乘法口诀是什么
1×1=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 2、2×2=4,2×3=6,2×4=8,2×5=10。
用乘法表进行乘法运算,并非进位制的必然结果。巴比伦有进位制,但它们并没有发明或使用九九表式的乘法表,而是发明用平方表法计算乘积。
玛雅人的数学是西半球古文明中最先进的,用20进位制,但也没有发明乘法表。可见从进位制到乘法表是一个不少的进步。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
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
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九九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② 数学为什么要背乘法口诀呀以后有什么用吗
熟能生巧,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出口成章,乘法口诀的记忆还可以锻炼个人大脑的发展,只有多记忆才能磨练大脐,否则就像不用的机器而腐蚀。
③ 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
乘法口诀又叫九九乘法表,是一种死记硬背的公式,也是最基层的公式。
④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于什么数学思想
逆运算
⑤ 数学乘法口诀转盘的原理是什么
1、横着看排列规律:每一行从左到右,当前在第几行,就从数字1开始到当前行数,分别乘当前行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2、竖着看排列规律:每一列从上到下,当前在第几行,用当前列数,分别乘从当前列数开始,从上到下数字依次递增。
3、斜着看排列规律:最外侧的斜边,都是当前行数乘当前列数,且两数相同,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
⑥ 乘法口诀的意义是表示几个数相加还是几个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小学数学教师》就曾展开了一轮关于“乘法意义”的讨论,当时的结论基本上是赞同不必区分被乘数和乘数,后来的课程改革也是朝这个方向走的。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用新的思想去审视新教材中的“乘法意义”,我们会有不少新的发现。
一、 新教材“乘法意义”更接近乘法的本质。
数乘法意义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这一本质在过去和今天的教材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形式上,新教材允许把“4+4+4+4+4”改写成“4×5”也可以写成“5×4”。反过来,也就是说“5×4”可以表示“4个5相加的和”也可以表示“5个4相加的和”。这可以说是 “乘法意义”的一次突破,使我们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更接近其本质,因为“5×4”可以表示两种意义,以前只有一种意义完全是人为规定 二、 新教材“乘法意义”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
如上所述,新教材“乘法意义”不再是一个答案了。当我们解放自己的思想之后,回到现实中的数学之后,我们一定会发现我们思维空间突然变得宽阔了!如果让学生算“72×8+2×72”,这种题型在过去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因为要理解它必须用到“交换律”和“分配律”,要不就会“拐不过弯来”。今天的学生却可以十分自然地选择适当的意义而想到:8个72加上2个72不就是10个72啦!而这种如此简单的想法在过去会被认为是不合逻辑的或不严密的。因此,新教材“乘法意义”解放了人的思想,开拓了人的思维空间,为创新思维的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 分数乘法同样不必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
有人提出“如果专家们真的考虑不区分分数乘法意义,将导致什么后果?想起来还挺可怕的。”这种“可怕”也许就是担心学生会出现一些如上所述的“不符合逻辑的、不严密的”想法,于是“怀念她对数学的严肃、严谨的态度”。数学本身确实以严密的逻辑体系的而成立,这也是使过去中小学数学成为机械、枯燥学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对于这些早已严格论证过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非得像写数学论着一样让学生去接受吗?何况原来的想法不一定符合实际,如“乘法意义”的唯一性就是一例。因此,在分数乘法意义中,同样不必区分4/9×6 和6×4/9以及3/4×4/9和4/9×3/4之类的意义,因为它们本身都有两种意义。如4/9×6可以表示“6的4/9”,也可以表示“4/9的6倍”或“6个4/9”。但是,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它的意义一般可以认为是特定的,如“一根6米长的绳子,用去4/9,用去多少米?”不论你写成6×4/9还是写成4/9×6,都可以理解为“6米的4/9”。不过,有趣的是通过特定的想法还可以给它们都“赋予”另一种它们本来就有的意义:1米的4/9就是4/9米,那么6米的4/9就有6个1米的4/9,也就是6个4/9米。在这里不区分“6个1米”的4/9和6个“1米的4/9”,是因为我们知道,能够从逻辑上证明它们是相同的。同样,对于“某厂原有煤4000吨,炼钢用去了2/5,炼铁用去的是炼钢的1/5,炼铁用去了多少吨?”,如果列式就是写成了“2/5×1/5×4000”也就能理解了。
四、 “乘法意义”具有阶段性与统一性。
“乘法意义”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可以用“向下兼容”来形容。首先,“几个”是“几倍”的特例。在整数乘法中,两者是等价的,这种思想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认识“几倍”;当得不到整数倍时,就出现了小数倍,这时“几个”是“几倍”的一种特例,“乘法意义”也就开始了扩展。其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一个数的几倍”的特例。当不到1倍时,我们就习惯于说“几分之几”,而不说“几倍”,可见“几倍”和“几分之几”只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已,本质上却是一样的。这种思想结合实例与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含义进而对“乘法意义”进行有效扩展。在学习了百分数之后,“几倍”和“几分之几”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这样,“乘法意义”的不同表述的统一性又一次体现出来了。由此可见,“乘法意义”具有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统一性,这也是必然的,因为都是“乘法”嘛!可是,我们过去的思想却一直停在一种不统一的状态,或人为分裂状态。从“单价×数量=总价”到“1倍数×几倍=几倍数”等各种各样数量关系式及相应各种各样的题型中,常碰到这样的实例。
“乘法意义”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基本的概念,老教材和新教材在处理上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区别。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新教材的更加科学的一面和更加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一面。愿各位同行能带着以上思想去审视新教材中的“乘法意义”,以领悟更加完美的“乘法意义”,也让学生用全新的“乘法意义”更好地掌握“乘除法应用题”(这里用“乘除法应用题”是因为本人看来“乘法”和“除法”本身就是相对统一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现行教材在分数乘法的意义等方面还有所保守,但愿新教材能更加开放些,让“乘法意义”走向“统一”,让我们对“乘法意义” 的认识更加接近它的本质。
⑦ 背乘法口诀的意义
可以想办法巧计这些口诀。比如:1.找规律对比着记:如五九四十五和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和四九三十六等等。2.利用故事来记:唐僧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有八九七十二变,而猪八戒只有一半法力,四九三十六变。3.利用同音来记:舅舅八十一岁了(九九八十一)4.观察个位和十位的由来:几乘九,十位就是几减1,个位就是九减十位上的数字,如四九三十六。
你在背口诀的时候,发现了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如何熟记“9的乘法口诀”?①个位从大到小,十位从小到大。记住四九三十六,五九多少可以怎么想?三九多少可以怎么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都加了9。让孩子理解前后二句口诀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②成组的规律。大家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积,除“一九得九”外,其他的积互相之间有哪些关系?比如:二九十八,
18,九九八十一,
81,两位数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交换了位置,你们还能找出几组这样的口诀吗?三九二十七,
27;八九七十二,
72;四九三十六,
36;七九六十三,
63;五九四十五,
45;六九五十四,
54。掌握这个特点、有的时候不用从头到尾背,记住“二九十八”就把哪句也记住了。(九九八十一)③9的口诀得数还有这样的规律:
1个9,比10少1,是9,
2个9,比20少2,是18,
3个9,比30少3,是27,
……
9个9,比90少9,是81。这个规律也能帮助我们熟记9的乘法口诀,比如七九(
),比70少7,既70
—
7
=
63,七九六十三。④
仔细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积,除9以外,都是两位数,这些两位数,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是9,1+8=9、2+7=9、……、8+1=9)⑤“9的乘法口诀”和我们的双手也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手指记忆法”来帮助我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用10个手指来记,学生既有兴趣又记得牢!请伸出双手,在记忆“一九得九”这句口诀时,我们可以弯曲左手小拇指,在弯曲的手指右侧,还有9根手指,这里的“9”就代表积各位上的9;同样,在记忆“二九十八”时,弯曲左手无名指,弯曲的手指左侧,有一跟指头,这里的“1”代表积中十位上的数字1,弯曲手指右侧,还有8根手指,这里的“8”代表积中各位上的数字8,也就是“二九十八”。
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弯曲手指的左边表示积的十位上的数字,右边表示积的个位上的数字。
⑧ 乘法口诀表有什么奥秘帮我算出七八五十六
乘法口诀表就是一个背,你就当做学一首歌。要反复背,一直背到顺口就出来完全不用想的地步。
我小时候一二年级吧,就天天背,背到骨子里了。后来数学一直很好,终身受益。小学到初二基本没用过草稿纸,不过不推荐你也不用草稿纸。数学一直到初中三年级,基本都是满分,偶尔有扣分也是粗心了扣一点点。
祝你天天向上
⑨ 数学乘法口诀表是什么
1、1×1=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
2、2×2=4,2×3=6,2×4=8,2×5=10,2×6=12,2×7=14,2×8=16,2×9=18
3、3×3=9,3×4=12,3×5=15,3×6=18,3×7=21,3×8=24,3×9=27
4、4×4=16,4×5=20,4×6=24,4×7=28,4×8=32,4×9=36
5、5×5=25,5×6=30,5×7=35,5×8=40,5×9=45
6、6×6=36,6×7=42,6×8=48,6×9=54
7、7×7=49,7×8=56,7×9=63
8、8×8=64,8×9=72
9、9×9=81
(9)乘法口诀中有什么数学思想扩展阅读:
乘法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乘法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乘法表只需要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组积的乘法表。45项的乘法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乘法表称为大九九。
乘法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乘法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