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数的分解怎么教给幼儿园孩子
一、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1颗草莓和4颗草莓,4颗草莓和1颗草莓,2颗草莓和3颗草莓,3颗草莓和2颗草莓,一共有4种分法。
二、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1)幼儿数学分合是如何讲解扩展阅读
活动延伸: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定是思维的培养,如果只是做纯符号上的讲解和记忆的话,这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孩子是很容易听不懂的。即使有的孩子记住了,没有足够的思维能力的支撑,以后学习更抽象的数学概念一定是后劲不足的。
Ⅱ 大班分成怎么教 有什么简单易懂的 方法没
首先学习分成是需要掌握基本的数量分与合,需要先了解基本的数字分与合;然后开始背诵分与合就是分成,开始从小到大开始背分成,最后是倒着背和顺着背交替来。
由于分成和10以内的加减法是配合的,需要同步的进行运算,在练习的时候需要多多复习分成。最后在学习分成后,需要给孩子进行基本的应用和计算巩固提升。
过程中要调整好活动目标,就按照活动目标去设计活动过程,主要是看小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符合这节课的导入方式。
再想好怎么引导到主题,基础学习是怎么学,示范还是动手实操之类。学习之后采用什么方式复习巩固,游戏或是复述;最后的延伸就是主题升华,联系生活,想好怎么衔接到这里。
(2)幼儿数学分合是如何讲解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学注意:
要鼓励懂事的小朋友,进行团队分组,让懂事的孩子帮助你管理小朋友,并对懂事的小孩子加以表扬,对还需要照顾的小朋友鼓励,学习照顾自己,并且发现进步,及时加以肯定。
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子,要用甜甜的声音小孩子的语调和她们沟通。时刻保持微笑。其次,指令简单,并且反复重复。有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坐好,安静,站起来等等,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和手势相结合的方式。
Ⅲ 4的分解式幼儿园怎么教
活动目标
1.在实物*作的基础上,了解4的分解组合。
2.初步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记录的习惯,并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习4的分解和组成。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4条小鱼,两个鱼缸,1、2、3数字卡片每人一份,数学练习册,画有分合号的纸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3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组成和分解,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导入,“我们来看这是数字几呢?”(3)我们将数字3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有两种)分别是:(1和2、2和1)。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可以用3的分解来玩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你也说一个数字,我和你们的数字合起来是“3”。如:“我说1”、幼儿答出“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回来四条金鱼,要把四条鱼分开养在两个鱼缸里不过不知道怎么分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有几种分法?
三、解决问题,了解4的分解组合。
1、教师:“小兔有四条金鱼,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鱼缸里,可以怎么分呢?谁想来试一试?”“我要把它们记下来,不然过会儿我就忘了。”
2、教师:“教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份,请小朋友们都来分一分,分完以后做记录。”教师出示*作材料,引导幼儿*作并记录。
3、幼儿*作完后,请几个幼儿分别讲述自己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把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两种分法,即按顺序分和无序分。
四、发现问题,学习有顺序的分合一个数。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分法好,容易看得清楚,记着方便,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教师小结:按顺序分,一边的数越来越大每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越来越小,每次少一个。分出来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不变,都是4。
Ⅳ 幼儿园中班数学练习题分成与合成怎样讲解2+()=5
一、集合、数和量的概念
每个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数学能力,比如对玩具数量变化、音量大小、搭积木的高矮、物品的分类和排序等,孩子在游戏中无意识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了。
1、对数量关系有明确清晰的认知,利用实物,让孩子迅速理解物品数量关系;
2、学习数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后,开始学习数量的加减;
3、懂得并且能很快说出相邻数、序数、奇偶数(单双数)、数的大小等;
4、认识事物的不同特点,比如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厚薄、轻重等,并且能够分类或排序;
5、会10以内数的分和,能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6、对事物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宽窄、厚薄、轻重等有基本概念。
二、几何和空间概念
2岁左右,孩子开始对图形产生兴趣,3岁已经能够正确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几何能力,除了可以培养孩子对图形的辨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帮助孩子提高抽象视觉能力。
1、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体、球等;
2、除了认识几何图形名称,还能准确分辨它们的特征,比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圆柱体和球体等;
3、 能通过分解和组合,认识平面和立体几何之间的关系,相同与不同;
4、能把几何图形与实物形状对应联系起来,对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进行等分;
5、通过立体几何,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包括地图、地理方位、空间等,比如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
三、时间概念
给孩子时间启蒙,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理解时间,养成时间观念,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意识的基础,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终身有益。
1、家长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2、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帮助孩子理解早中晚,白天黑夜,今明后天,星期,四季等概念;
3、通过不断强调和重复的方式,让孩子明白现在、过去、将来、以后、马上、刚才、经常等概念;
4、认识钟表,会看整点与半点,并且能根据时钟进行时间管理,分辨出具体时间该做什么事。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Ⅳ 幼儿园数学分合式是什么意思
数学分合式,是孩子学习加减法之前需要做的练习。就是把一个自然数拆解成几个和数,使其相加等于原来的数。比如:5可以分为1和4、2和3、3和2、4和1。
(5)幼儿数学分合是如何讲解扩展阅读:
案例背景:
大班孩子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有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但数学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只有他们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起来才能乐此不疲。
在学习了4的分解与组成时,我发现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活动时孩子们兴趣不浓,只是被动的接受,甚至有些孩子的对分合式并不理解,只是单纯的记忆住了。为了很好的完成教育目标,让孩子们乐学,体验操作、交流的乐趣,我利用电子白板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
案例描述:
本节活动利用白板的插入图片功能,叠放、拖曳、书写等功能,使操作演示更直观具体,便于幼儿观察、比较、自由探索,帮助幼儿掌握“5”的4种分法,会书写数字5,初步了解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及数组成的互补、互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