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一年里之间的数学题怎么解决

一年里之间的数学题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2-06-25 12:41:31

‘壹’ 一年级 数学 解决问题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要分步骤进行解答。
1、姐姐比弟弟多多少零花钱?
18-10=8(元)
2、姐姐多出的8元钱,怎样分成一样多?
由8的一种拆分:8=4+4
也就是说,8元可以分成两个4元。
3、当姐姐拿出多出的8元零花钱后,姐姐和弟弟零花钱就一样多了,每人都是10元。再把姐姐多出的8元钱,姐弟俩再各分4元。这时,姐弟俩的钱就同样多了,都是10+4=14元。
答:姐姐给弟弟4元后,两人的钱数同样多。

‘贰’ 怎样帮一年级孩子解决数学中的难题

能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培养起。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要求,给了我们教师很多训练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平台。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因为学生年龄小,和这种能力常常用于语言的原因而忽视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生具有正确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去理解题意,为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作用如此显而易见,我们教师还能忽视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学吗?
由于我们的忽视,学生口头上可能表达的很好,但是需要文字表达时就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
1 兔子18只,比猴子少多少只?
2 18只和27只共有几只?
3 兔子和猴子共有几只?
4 兔子有18只,猴子有27只?
上述问题或多或少有些错误,我们老师当然不难看出,问题在于对于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有些教师只是觉得帮助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就够了,至于学生的笔误是可以谅解和忽略的,有些老师甚至把这些问题中的某些问题看作是正确的,认为对于表达本来很困难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的观点则正好相反,正因为是难表达,我们才该去锻炼学生,正因为是一年级学生,我们才不能疏忽这些看得见的错误。老师们都明白,语言表达是可以省略的,一个词一个字在语言环境中都能表达出一个清楚的意思,可是文字表达却缺省这些环境,不写完整就很难让人明白,体现逻辑思维特点的数学问题在书面表达上就更为严谨。教学生说好一句话,正确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如何教好一年级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正确的数学问题呢?在这里,我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以此和热爱教育的同仁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如“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一共有多少只?”,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含有问题信息和问题模式两个构件问题,见图示
18只兔子和27只猴子 一共有多少只?
↓↓ ↓↓
问题中的信息 问题中的加法模式
一个问题至少含有2个以上的数学信息,每条信息都应有信息项目、信息数量及信息单位三个组成部分,在上述题目中,“兔子、猴子”就是这条信息中的信息项目;“18、27”就是信息中的数量;“只”就只是单位了。写好一条信息就得写好信息中的这三个内容,我们教师不难把问题信息中三个组成部分剖析清楚,也等于让学生明白了写好数学信息的关键,学生应该能够接受并逐步掌握。
数学问题中的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样都是框架的、可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能提出的问题不外乎有加法模式和减法模式两种,加法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 一共有多少?减法模式即:______ 比 _____ 多几?或 ____ 比_____少几?这两种模式架构简单,易于理解,我们教师很容易分析也很能直观实施教学,学生不难掌握。
教学生正确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容易细化教学活动,能够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活动,便于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理解正确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数学知识学生接受了,就有待于巩固,而巩固知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训练。我们教师可以分步设计以下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印证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根据图示,填填问题信息。
10块 17块 21块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共有多少块?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多多少块?
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少多少块?
二、 根据问题中的信息,选择问题模式填上。
1、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__ ?
2、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_?
3、猴子有27只,兔子有18只,__________________ ?
三、根据图示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些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34只 28只 12匹

‘叁’ 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有几种方法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有限,导致在做数学应用题过程中无法很好地阅读、分析、理解题意,更谈不上怎么样去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确实很难把握。根据小学一年级的应用题的总结和归纳,对照发现主要是三种类型的题目。一是有关部分与整体类的,往往有一个“共”字;二是有关比多少的问题,经常出现一个“比”字;三是有关剩余类的,常常出现一个“剩”字。针对上述类型,往往采用一对一模式分类解答和解析,可是由于小学生的归纳能力有限,往往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更好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矩阵法的使用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矩阵法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以下好处:

1、培养读题的习惯,提升题意的理解能力;

2、提高应用题关键字的提炼和把握;

3、培养多维度题意的解读和思维方式;

4、提升多种类型应用题的综合解答能力。

‘肆’ 小学一年级用数学解决问题怎么做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应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景,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有趣的资源,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可出现学校运动会场面,让学生说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如“分类”这一课时教学中,先可在每小组的桌上放上许多日用品,饮料等东西,让学生当营业员给这些物品分分类,把它们摆放在柜台上。这样,用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可出现一个学生平时活动的场面(有人在跳远、跑步、做游戏)师问在这儿,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有的在跳远。是啊,小朋友的活动真多。谁能告诉老师跳远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解决后又说:“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看着小朋友活动的场面再提几个数学问题吗?这时学生会说:”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戏的有多少人?还有一些学生还会说,跳远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这样通过再现平时学生学习生活中情境,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三.创设情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要把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就得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就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自主观察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用数学”一课时,课件出现一幅鸡图,问:看到这些可爱的鸡,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呢?有学生说:一共有多少只鸡?那么谁来帮他解决呢?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的各种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交流说说怎么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经小组讨论后学生说出许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鸡、母鸡,可列式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为4+8=12(只)(3)、分白鸡和花鸡可列式为3+9=12(只)。这样通过课件情景的展示,表现出了不同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又如在数学第77页思考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其中4张2角、8张1角、1张5角)对于这题的教学,可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人民币,摆出不同的拿法,然后全班交流。通过操作,学生就能取得多种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个5角3个1角等7种)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找多个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贴近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学生的实践活动最好是模拟现实生活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知道这一课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早在幼儿园里,自己家里,对这个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故在教学时设计了许多学生喜爱的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喜欢的钟表认识钟面。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和小组同学交流后,全班交流。然后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和几时半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钟面,贴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边贴时针和分针,边说这个时刻自己通常在干什么把时间截取的有变化的种时尚钟表。观察一组生活中的场景图:东林小学作息时间表,湖州电视台节目预告,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商店的营业时间等,既让学生生活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伍’ 孩子一年级及以后的数学题,家长该怎么辅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孩子对数学有兴趣,那么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当孩子开始主动求知探索时,学习积极性就会增大,学习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与升华。

‘陆’ 小学一年级之间数学题怎么让孩子理解

小学一年级主要是简单的认识数字、图形和简单的加减运算,难度很小。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1、 课前准备:自己准备学习用品,做好课前预习。
2、学会倾听,认真听讲: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要培养良好的课上学习习惯。
3、独立思考和检查的习惯:主动做作业,主动思考学习内容。
4、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对写好写规范!
一年级的学习惯养成,比你孩子考试100分重要得多。

‘柒’ 这是一道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题,不知道怎么解高手在民间请多多指点谢谢

就是抄7-1-1
与5+2,看看最后是啥,注意后两个。

‘捌’ 一年级数学图形换算题怎么解

老师设计的题目难度都是在一年级孩子解决范围内,图形题目并不难,找到思路是关键。学会代入法,将已知数字带进算式,就能解决问题。
第一步先观察,观察各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找到突破点,确定了突破点以后,解决问题就会易如反掌!
家长在引导孩子做题目的时候,无论是应用题还是图形题,请记得一定让孩子自己把题目“说”出来。在题目叙述的过程当中,会加深孩子对题目的理解。

‘玖’ 一年级数学解决排队问题怎么解答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
1.小明所在的队伍左边有4人,右边有3人,这个队伍一共多少人?
4+3+1=8(人)
2.从左往右数小明排第5,从右往左数小明排第4,这个队伍一共多少人?
5+4-1=8(人)

‘拾’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38+8+20=64,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活问题。
肉38块钱,菜8块,鱼20块钱,总共花了64块钱。
小学数学除了培养数学概念之外,还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在于你思考问题的角度。

阅读全文

与一年里之间的数学题怎么解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