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123456分两类,和三类怎么分
分两类:1,3,5和2,4,6(单数双数)
分三类:1,6/2,5/3,4(和为7)
两类分奇数偶数,三类分质数合数和1。
例如:
3+1=2+2=5-1
1+3=2+2=5-1
性质
质数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1)质数p的约数只有两个:1和p。
(2)初等数学基本定理:任一大于1的自然数,要么本身是质数,要么可以分解为几个质数之积,且这种分解是唯一的。
(3)质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㈡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4+2+3=9 2+2+3=7 9-1-3=5 8-1=7 7-2=5 10-1-2=7 1+7+1=9 4+5=9 10-3=7 2+3=5分几类
分4类:
1。 2个数加法:2+3=5, 4+5=9
2。 3个数加法:4+2+3=9, 2+2+3=7, 1+1+7=9
3。 2个数减法:8-1=7, 7-2=5, 10-3=7
4。 3个数减法:9-1-3=5, 10-1-2=7,
按得数分一分:结果是( 9)有_3_个;是(7 )有_4_个;是(5 )有_3_个。按( 运算法则 )分为两类:_加法__,_减法__
按( 运算个数 )分为( 两 )类:_2个数运算__,_3个数运算___
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0页第4题第2问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分组:小正方形一组,圆形一组,圆柱体一组,长方形一组,正方体一组,圆长方形体一组,正方形一组。
大长方形,小长方形,大正方体,小正方体,大长方体,中长方体,小长方体,大圆柱,小圆柱,大圆 ,小圆,三角形分大中小。
判定定理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正方形
㈣ 小学一年级数学6可以分成3和3,4可以分成2和2,2可以分成1和1有啥规律
这个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两份呢,6÷2=3,4÷2=2÷2=1就是平均分
㈤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4的分法
4可分为1和3
㈥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成应怎样学学得快,学得牢
一年级要打好基础啊,在纸上画,或者买小棒,我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是给我们发了教材的啊。我这里还有一些题:
4+5
1+5
2+9
6+1
3+2
3+7
8+9
5+6
4+7
8+5
1.如,谁是4的好朋友,6是4的好朋友。谁是2的好朋友(
)
a.3
b.5
c.8
2.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0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
a.12
b.15
c.9
列竖式计算
12+6
3+15
4+6
8+11
12+6
11+1
18+1
7+8
14-12
16-11
19-11
19-6
20-10
㈦ 小学数学 一年级的分与合 分别代表什么啊就是5可以分成1和4 2 和3 3和2 4和1
一、关于合成(或者说是组成):
“1和4组成5”,摆一摆小棒就明白了,左边1根小棒,右边4根小棒,把它们合在一起成为一堆就成了5根小棒了,这就是1+4=5或者4+1=5;所以“合”就是“加”。
同样,“2和3组成5”,左边是2根小棒,右边3根小棒,把它们合在一起成为一堆就成了5根小棒了,这就是2+3=5或者3+2=5。
二、分成
“5可以分成1和4”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从5根小棒里面拿出1根放一边,还剩下4垠,就是把5根小棒分成了两堆,一堆是1根,另一堆是4根,所以5-1=4,或者5-4=1。
同样,“5可以分成2和3”是从5根小棒里面拿出2根放一边,还剩下3垠,就是把5根小棒分成了两堆,一堆是2根,另一堆是3根,所以5-2=3,或者5-3=2。所以“分”的动作就是“减”的过程。
应用
熟练地把10以内的数进行分成、合成,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才能顺利地计算。
例如:8+5=?想:因为8和2组成10,我们就把5分成2和3两个部分,先用8加上分出来的这个2得10,10再加上剩下来的3得13,所以8+5=13。可见在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中离不开数的分成与合成。退位减法也是离不开数的分成与合成的。
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把正方形分成四等份怎么分
把正方形分成四等份---无限种分法.(画了四个图,看一下)
以正方形中心为起点,画任意四条射线夹角两两为90度的射线完全相等的四份。
以正方形中心为起点,画弧线或别的曲线也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四份。
还有作三条等分的边的平行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把长方形分成四等份---只有三种分法。
因为长方形斜交叉是不能完全平均分成四等份的,它们只是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样。
㈨ 一年级数学数字的前后怎么分
一年级数学某一个数的前面的数就是比这个数小的数,某一个数的后面的数就是比这个数大的数。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小的数在前面,大的数在后面。往前数数字越来越小,往后数数字越来越大。
例如:
4的前面一个数是3。(4的前面一个数就是4-1=3,即4的前一个数是3)
4的后面一个数是5。(4的后面一个数就是4+1=5,即4的后一个数是5)
2在4的前面。(比4小的数都在4的前面)
6在4的后面。(比4大的数都在4的后面)
4在5和6的中间。
(9)小学一年级数学4的分如何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字的顺序这一节是学习百数表,对100以内的数字进行排序。
在百数表中,蕴涵着许多有趣的数的排列。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数的排列特点并表达出来,同时根据百数表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设计了为数涂色、为数找家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数字的顺序举例:
以33、34、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㈩ 怎样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分与合
夏1990
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能够掌握2-5的分与合,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本节的重点:掌握4和5的分与合,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本节难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说出4和5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教师:4朵向日葵, 3颗糖,课件, 卡片
一、 初步体验、激趣铺垫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拿了几颗糖啊?(3颗)。好现在我要把它们分两个手拿,而且每个手都要有,你们猜,我是怎么放的?自己先想好,再告诉大家。 师给小朋友看结果。
师:刚才哪些小朋友猜对了呀?真厉害,一猜就对了!没有猜对的小朋友不要急,我们再来一次,这次只有两颗糖了,你们猜我左手几颗糖,右手几颗糖?
师:其他小朋友呢?为什么呀?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教学4的分与合
小朋友们瞧,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框,老师这有几朵向日葵?(4朵花)老师想把这四朵向日葵花分到这两个框里,每个盒子都要有向日葵。你们会分吗?请小朋友们用你的小手来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可以左边放1个,右边放3个。
师:根据你的分法,你能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可以分成1和3) 贴出4的分成的式子。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请你回答的时候也和刚才的小朋友那样先说怎么分,再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法贴出另外两个。
师:从你们不同的分法中我们可以发现4有3种不同的分法,一起来读读, 请你再用你的手势摆一摆,说一说,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一个不漏地记住它。 师: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
师:还有谁也想来试试的。(教师按他们的说法移动4的分成的式子)
师:刚才小朋友的分法真好,其他小朋友你也能按他们的顺序来把4的分成说全吗?
师:小朋友学会了4的不同分成,那么几和几合起来是4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
刚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拍手游戏。规则:一共要拍4下,我先拍,你们拍剩下的。
师1,小朋友3。谁来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4?) 每次都请小朋友说4的分成和合成。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教学5的分与合
讲述:小朋友真棒!刚才你们用小手研究了4的不同分法,那么5呢?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我们再来用你的小手来摆一摆、分一分。
1/2页
学生说5的不同分成,老师贴出相应的式子。
师: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一排啊?
师:那么几和几合起来是5呀?学生回答。
讲述:我们再来玩拍手游戏,这次要拍5。师2,生3,老师说:5可以分成2和3,你们说合成。生说。再一次,师4,生1,师:5可以分成4和1,生:4和1合起来是5。下面同桌来玩这个游戏。
3、2和3的分与合(课件出示)
3个苹果和3个梨,说3的分成与合。2颗草莓,说2的分与合。
4、揭题: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呀?(分与合)学会了哪些数字?(2、3、4、5)
板书:2—5的分与合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
讲述:小朋友看,卡车上的数还没有填完呢,卡车不好开,你会填吗?先填一填,再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4。
师:后面还有一量车,我们来比一比,谁先填好填对可以开走。
2.完成练习纸(在练习纸中也有类似卡车的题目,我们来看看是第几题) 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那学会了哪些新知识?